APP下载

“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及局限性研究

2010-04-04步国峥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原语译员口译

步国峥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

“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及局限性研究

步国峥

(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 471022)

本文论述了原语效应在英汉口译中的运用,并根据传播学和精力分配模式证明了原语效应的可行性,指出原语效应在通常情况下可以帮助口译员迅速传达译文,减少组织语言带来的压力;同时,在某些场合,原语效应也会受到限制,不能执意使用。

原语效应;口译;限制

一、原语效应的概念

口译就是把讲话人的意图和效果用另外一种语言当场传达给听众。所谓意图和效果就是要为讲话人达到目的。所谓当场,就是没有多少思考和周旋的余地。[1]口译是译员在现场压力下即席进行的一次翻译活动,它要求译员在接受原语信息的同时,通过分析,解释,推理,综合,迅速理解原语讲话的语片意义,记忆原语信息,并随之以目的语迅疾发布口译译文。[2]针对这种特点,将原语信息转换成目的语,译员没有时间进行修枝剪叶,因而常常“就着原语说”,欧洲口译界将这种现象叫做“原语效应”,专业上称之为对原语的最大容限。[3]其实,原语效应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根据人们的认知和记忆特点,在口译时采取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应对手段,即不去改变原语的顺序甚至结构,用目的语把原语的表层信息传达出来。原语效应,在口译活动中实施,有其可行性,刘宓庆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了论证,[3]即EXG(期待满足)值100 = D(直接)+ P(及时)+ MF(信息内容)+ MF(信息形式),并认为前三项的值越大,MF的值越小,所以在口译中,我们就不可能对信息的形式有过高的要求。在口语实践中,译员面对数以千计的听众,在重要的场合做口译,压力显然是巨大的,在这种情况下,译员会高度紧张,肯定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思考原语的形式,并对原语进行深加工,而不得不就着原语说;尽管有时候,翻译的不够准确,但是在口译中,这种不准确也是允许的。尤其是译员面对的是一位在发音,语调和表达方面,均让译员感到陌生的讲话者,这时译员会在听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精力,那么根据Gile的精力分配理论,在听的过程中,分配的精力多,势必会影响到记忆和表达时所用的精力,这时译员在表达时,会不自觉地就着原语说,有时这也是一种权宜之计,尤其是在同声传译中,译员要紧跟着讲话人的话说,根本也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重新组织语言。因此,原语效应在口译中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技巧。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原语效应的运用也是有场合限制的。

有人认为原语效应是了减轻翻译难度,译员采取的被动消极的策略,其实,这种说法是有失偏跛的,由于口译的复杂性,牵涉到人的听,理解,表达,记忆,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而每一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口译的效果,那么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人们不得不采取这样一种不太完美的方法。

二、原语效应在口译中的表现

鉴于口译的特征,我们在口译实践中,经常会使用“顺句驱动”的策略,即不改变句子的顺序,通过添加或增补一些连接词,把整个句子顺下来,本质上这也是原语效应的突出表现,比如:闸门是整体防洪体系的组成部分,用来阻挡泰晤士河口海潮越来越高的浪头。可以译成:The barrier is part of an overall tidal defense system,put in place due to the increasing height of surge tides in the Thames estuary.这样做不但可以省去在调整句序方面的精力,而且在视译中,这样顺着译,讲话人脱稿时你就比较容易觉察到,而且即使没有脱稿,听上去也比较有现场感。[1]

三、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具体运用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以汉英口译为例,来说明原语效应的效用,比如:

我首先对你当选为联合国第58届大会主席表示热烈的祝贺,我相信以你的才华和精力,一定能完成任务。

At the outset I wish to congratulate you on your election as president of the 58thsession of the General Assembly of the United Nations. I believe with your talent and experience you will be able to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work.[4]

翻译这句话时,其实就是抓住句子的主干,我对你表示祝贺,这样这个句子框架就搭好了,其余的顺着译就行了,不用再去思考其他的问题,这样译就比较省力,这是一个口译经典的例子。

接下来以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14日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引用的几句古诗词为例作进一步说明。

“行百里者半九十”,意为: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越困难,愈要认真对待,即“不可以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当时的口译员的翻译是:Half of the people who have embarked on a hundred mile journey may fall by the wayside.[5]该译文从汉语意思角度来看,的确有些不太准确,但对照原语,我们会发现,译员并没有深挖原语的意义,而是根据字面的含义,组织了语言,把诸如“者,半,百里”都翻译了出来,基本上达到了交流的目的。可见译员充分运用了原语效应。后来,我国著名外交翻译家,过家鼎提出了更为准确的翻译即:For a journey of 100 miles, 90 miles is only halfway.[5]通过比较可见,过老的译文是在充分考虑原语的情况下翻译出的,对于年轻的译员来说,在会议上进行这样的翻译是不大可能的。

温家宝总理还引用了一句古诗,即“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该句诗的意思是:我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即使为之献身也不后悔。译员的译文为: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the dear to my heart, 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5]比较译文和原文,同样可以发现,译文和原文在字面上的一致性,基本上是按照原语翻译的,尤其是前半句,而后半句把数字九变成了一千次,实质上也是一致的,因为在汉语中九本身就有“多”的含义。后来,过老指出上述译法在意思表达上并没有错误,但不够简练,他建议译为:In pursuit of one’s heart’s desire, one thousand deaths would bring no regret.[5]比较发现过老的译文很准确,但在结构上和现场的的译文相比,会发现现场的口译员明显运用了原语效应,使她能够在那么大的压力下,较为流利顺畅地把原文的意思传达了出来。

还有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当时的口译员的译文是:We have no fear of the clouds that may block our sight as we are already at the top of the height.[5]过老给出的译文为:We have no fear of the dark clouds blocking our view,because we are atop the mountain.[5]对比发现,二者的译文大同小异,只是前者用了一个句子,而后者用了一个原因状语分句,但二者前者都丝毫没有引申该诗词的内涵意义,而是从字面上进行了表达,这就是原语效应在起作用。这句诗词温总理是用来说明谈判双方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不要为细节所打扰。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意思翻译,势必会花去一定的时间去思考,进而影响到口译的流畅性。

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原语效应”即与原语亦步亦趋,这种特殊的翻译模式,表面上看由于口译的即时性,无重复的特点迫使译员不得不采取的一种应付手段,但从深层次来说,原语效应又是译员发挥其能动性,依据并利用规律而采取的一种变通,更能提高口译的效率,原语效应的作用在口译特定的时空限制下是不容忽视的。[6]此外,我们还必须注意,在运用原语效应进行翻译时,前提条件是译文能被目标受众理解和接受,一味的使用运用原语效应,会给口译带来不可预知的麻烦。

四、原语效应的局限性

尽管“原语效应”在口译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定的语境中,还要摆脱原语语言外壳,根据情况作适当的变通,比如:中国代表团认为所有成员国都应该支付会费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中国有个成语,羊毛出在羊身上”。我们要是译为:we have a saying in China that all the wool comes from the sheep,外国人肯定不知所云,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有中国人才知道其文化内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不放弃一些“原语”,而要把内涵意思表达出来,这句话可以译成:we hold the idea that all the member states should pay the fees.[4]所以在口译中,译员首先要充分理解说话者表达的真正含义,用瞬间记忆或直觉进行初加工,而后决定译法,不能一味地、死板地紧贴原文。再比如,“几个部门之间扯皮,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喝”。这里其实就是一个隐喻,用来说明一种现象。如果想从字面上翻译时困难的,扯皮在英语里没有一个词汇与之对应,而“三个和尚没水喝”肯定不能译成:Three monks have no water to drink. 因为外国人不知道这种表达的真正含义,所以在口译时,一定要考虑目标听众的接受问题。其实这句话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几乎对等的表达,即:Various departments pass the buck, ever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7]从上述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原语效应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不能搞一刀切。尤其是某些词语或表达是文化负载词,口译时一定要慎重,以免给目标语听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口译过程中,其实也涉及到了文化对口译的限制。从这种意义上说,口译员就是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协调员,只有充分熟悉自己和目标听众的文化,才能准确的判断什么时候可以运用原语效应,什么时候又要注意避免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口译。

五、结 语

根据口译自身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原语效应”来帮助我们恰当地分配精力,在极短的时间内,顺着原语进行表达,减少对记忆的压力。而另一方面,原语效应在某些场合又受到限制,尤其是翻译中国特有的表达时,需要做一些变通。要认识到这种限制的存在,因为中英文化在思维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原语的外壳,而挖掘其内涵,然后用目标语听众熟悉的表达或意象传达出来。从本质上看“原语效应”就是对原语的动态模仿,但口译的加工、整理的方法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原语效应在双语转换的表现论中不时主导,只是适度的倾向原语,超出最大容限就是不适度了。[3]所以,在口译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运用原语效应,同时也不要死板地运用原语效应。

[1]林超伦.实战口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张吉良.论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J].中国科技翻译,2003(6).

[3]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4]王若瑾.我在联合国作同声传译的日子[C]//王欣.纵横:翻译与文化之间.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5]过家鼎.两会记者招待会温家宝总理所引诗词的翻译探讨[J].中国翻译,2010(3).

[6]陶林.口译中的“原语效应”[J].安徽文学,2010(1).

[7]张载梁.同一个硬币的两面——漫谈口笔译的异同[C]//王欣.纵横:翻译与文化之间.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于开红)

Abstract: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application of source language effect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on the basis of media studies and effort models, pointing out that it can help the interpreter to transmit the source language timely and thus reducing the pressure from reorganizing it. Meanwhile,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the source language effect will be restricted,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dentify the restriction and use it in an appropriate way.

Key words:source language effect; interpretation; restriction

The Applic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Source Language Effect in Chinese-English Interpretation

BU Guo-zheng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022)

H315.9

A

1009-8135(2010)05-0125-03

2010-04-27

步国峥(1978-),男,河南开封人,洛阳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研究。-125-

猜你喜欢

原语译员口译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口译中的“陷阱”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基于ZigBee协议栈的PHY服务研究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