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探讨

2011-08-1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别山信念理想信念

张 威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努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系探讨

张 威

(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今天,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别山精神;理想;信念;教育

2005年 1月 17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精神动力。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进行革命斗争的精神载体。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大别山精神,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奋发图强、执着坚韧、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具有深远的现实影响。

一、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大别山精神是指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一直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 28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地区,由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凝聚成的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1]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是信念坚定、执着坚韧的精神。在 28年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始终红旗不倒。面对国民党反动派在鄂豫皖根据地所采取的“石过刀,人换种”的血腥屠杀,大别山人民不畏艰险,始终胸怀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前赴后继,浴血斗争。以红安为例,自黄麻起义到新中国诞生,前后有 14万红安儿女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的生命。“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正是大别山精神中英雄的大别山人民坚守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的生动写照。

二是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精神。“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人民积极投身革命的缩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大别山人民能够克服重重困难从未间断武装斗争,靠的正是这种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三是朴诚勇毅、务实求真的精神。“朴诚勇毅”是董必武任武汉中学校长时制订的校训。新中国成立后,董老曾指出:“朴就是朴素,也就是艰苦朴素;诚就是忠诚,诚实;勇就是勇敢;毅就是要有恒心、毅力,能够坚持。”[2]黄麻起义之后,革命力量遭遇反动派疯狂反扑,在危急形势下,中共黄安县委和工农革命军第七军领导人吴光浩、戴克敏等在黄安县紫云区檀树乡清水塘村召开会议,决定“在恢复老区工作的同时,开展柴山堡地区的工作,以便在黄、麻、光三县交界的摩云山、羚羊山、土城寨之间,创造一个比较稳固的立足点,作为对敌斗争的依托。”这个决定是黄安县委和第七军领导贯彻湖北省委关于“造成割据局面”指示精神的初步体现,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鄂东鄂豫边区的最初反映。这一革命道路的正确选择是大别山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摸索的结果,从事实上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思想的创新性、现实性和可能性。

四是万众一心、不胜不休的精神。在大别山这片革命的土地上,先后诞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以及新四军第四支队和新五师这些英雄的部队。英雄的人民子弟兵与大别山人民紧密团结,对革命无限忠诚。无论是在何种条件与环境下,大别山军民始终以万众一心、百折不挠、不胜不休的革命精神风貌英勇抗敌,不灰心,不气馁。因此,万众一心、不胜不休是大别山精神最主要的精神品格。

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分析

理想信念是人类教育的精神现象,它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激励着人们为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就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趋于淡化。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信念,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可以说,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头等任务就是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不动摇。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东西方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与斗争趋于复杂化、隐蔽化,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面临新的挑战,西方国家通过意识形态渗透,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企图用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占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阵地,动摇大学生理想信念,造成信仰的缺失。尽管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淡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淡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的论调依然拥有一定市场。这对于高校对于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十分不利的。

其次,重视物质利益,轻视理想追求的思想倾向有所抬头。当前,我国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好的,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各种思潮和价值观念纷纷涌入我国,冲击考验着大学生的思想信念。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为特征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一部分大学生中颇有市场,只图“今日有酒,今朝醉”,不谈个人的远大理想成为这一部分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态度,进而使得大学生中间出现一定程度的信仰危机。

第三,个人利己主义的发展呈上升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制度还亟待完善,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功利化倾向,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信念均产生了不良影响。由于个人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颇有市场,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他们选择个人利己主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一事当前,首先是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之上。另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纯粹的等价交换关系,时时处处从个人的利害得失出发考虑,对同学、对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不关心国家大事,极度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弘扬大别山精神,努力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核心问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教育培养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大工程中,应当积极运用革命战争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宝贵精神资源,弘扬大别山精神,将大别山精神中蕴含的丰富精神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用革命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去感染、激励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疑释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首先,以信念坚定、执著坚韧的大别山精神为指针,强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意识形态的核心问题。“非信,无以立人。”对于个人而言,信仰是人的灵魂。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在我们最困难的历史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3](P191)作为民族之希望的当代大学生应当自觉继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始终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信心,使我们的祖国在 21世纪实现国富民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也应当依托大别山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体验式教学、直观的革命传统教育扩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教学内容、资源和方法,着力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

其次,以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大别山精神为动力,塑造大学生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领导大别山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培育的光荣传统,其主要表现是“一要三不要”(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命 ,不要家 )、“一图二不图 ”(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它是克服艰难险阻,战胜一切敌人,取得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坚强后盾。“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3](P190)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番话不仅道出了理想信念是艰苦奋斗闹革命的精神支撑,而且更强调了艰苦奋斗是实现崇高理想的必经之路。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实现国家民富国强和个人立身成才的切实保障,艰苦奋斗可以使人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自勉自励,不懈奋斗。但若丢弃这一优良传统,就会消磨人的意志,摧垮人的精神防线。因此,继承和发扬敢于斗争、艰苦奋斗的大别山精神是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重大现实课题。

第三,以万众一心、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为楷模,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最终胜利有不可缺少的坚强依托,那就是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大别山精神所焕发出来的万众一心、不胜不休的可贵品质正是团结一致的生动反映。今天之中国正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迈进,仍然需要这种万众一心、不胜不休的可贵品质作为精神支撑。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应当担负起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的历史责任,秉承万众一心、不胜不休的大别山精神,发扬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坚定地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它要求我们必须秉承和发扬大别山精神这一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用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和文化内涵去感召人、塑造人,使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灵的升华,从而明确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用实际行动给大别山精神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使它永远焕发青春的光彩和时代的活力。

[1]刘国胜.大别山精神综述[J].党史天地,2007,(12).

[2]李良明.论红安精神[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3.

G641

A

1003-8078(2011)02-102-03

2011-02-25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2.30

张 威 (1979-),男,湖北黄冈人,黄冈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博士。

黄冈师范学院 2010年度党建项目,项目编号:10CJ071。

责任编辑 周觅

猜你喜欢

大别山信念理想信念
大别山的早晨(油 画)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为了信念
又见大别山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再见了,大别山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同处大别山,差别为何这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