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园景观如何体现校园文化中的内涵
——黄冈师范学院珠明山校区景观规划解析

2011-08-15翁晓燕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黄冈校园文化内涵

翁晓燕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浅谈校园景观如何体现校园文化中的内涵
——黄冈师范学院珠明山校区景观规划解析

翁晓燕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湖北黄冈 438000)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良好的校园景观在物质形态上表述学校长期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从而为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优秀的品格创造良好的条件。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应挖掘特有的校园文化作为创造的母题,合理利用自身的自然和人文历史资源,体现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校园景观;人文精神;文化内涵

大学校园文化是指在大学校园这一生态环境中,由一定数量的个体行为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反映“大学人”这一社会群体特有的生活状态和独特的文化心态。校园文化包含精神与物质两种层面。校园景观环境作为校园中最有活力的地方,是校园生活重要的物质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良好的校园景观对学生形成共同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景观作为高校的第二课堂,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1]正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第一任校长约旦 (Jordan)在他的开学献辞中说到的:“长长的连廊和庄重的列柱也将是对学生教育的一部分。四方院中每块石头都能教导人们要知道体面和诚实。”[2]一流的校园景观环境,可与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学术水平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校园景观文化的教育影响或许是缓慢的、不经意的,但却能够持久而稳定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完善大学生人格,增长大学生的智慧,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广义的校园景观既包括人文、自然等静态景观,又包括师生们在校园里演绎的种种动态的学习及生活现象。[3]这一静一动,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学校这个地域范围内存在,并且含有强烈的育人意向性,是教育与空间紧密结合的产物。通过宏观层次的总体规划和空间布局,实现各种功能的分区,作为中间层次的建筑利用其优美的造型形成单体景观,再加上微观层次的各种景观文化设施、文化小品等,形成整体的校园景观环境。在物质形态上表述学校长期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使其为学生增长知识、提高素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塑造优秀的品格创造良好的条件,优美而富有内涵的的校园景观现已成为学校环境建设的主要目标和评判的重要标准。大学校园的人文景观如何成为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塑造,已成为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急需解决的课题。

大学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和建设担负着积淀学校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等重任,[4]而每所高校都有其不同的发展历史和不同的校园文化,每个校园景观都有自己的特色,现以黄冈师范学院珠明山校区的景观设计为例,分析校园景观如何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整体环境寻求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珠明山校区总占地面积 710余亩,规划总建筑面积 31万平方米。区块地势平坦,东临三台河,原有生态元素丰富。校区的整体规划,较好地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的特点,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地规划各功能区域。校内各建筑均沿中心水系两侧带状布局,校园的各建筑楼群、绿化工程、生活设施、道路工程等各要素之间相互组合,形成一个以主教学楼中心为南北轴线,学生广场到图书馆中心为东西副轴,沿河道路作为主要线性元素的整体布局。这样的布局形态面向风景,最大程度地将建筑与整个生态环境相融合。沿河东面主要为学生生活区和运动区,沿河西面排列了各院系教学大楼以及图书馆等建筑群,气势磅礴,造型新颖独特,功能合理,互相呼应,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建筑群在大片的草地上如同散落的珍珠光彩熠熠。在校园建筑端庄、古典的立面下,是以纵横道路为划分的功能区域,融合中西园林的特色、随季节转换的花卉,点缀在各建筑之间,既充满了内在严整的秩序同时在空间层次上又具有丰富的变化,使漫步其中的学生们深深感到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既实现了建筑功能与环境的统一,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又用建筑组群形成的和谐韵律以及与道路、树林相融合的空间序列,体现了建筑特有的人文关怀。图书馆北面布置了大面积的晨读林,大片平整的草坪,疏密有致的树林,自然蜿蜒的小径,形态活泼的池塘,无论是薄雾缭绕的清晨,还是夕阳满天的傍晚,处处都有莘莘学子勤奋的身影,朗朗书声,散发着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校内各教学建筑之间强化规整的景观效果,密林与草坪、硬地相协调。各区组团式的布局相对集中、整合,丰富的建筑空间形态,强化了内外空间的连续性、层次感和场所感。

二、校园景观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寓教于景,寓教于乐

大学校园面对的群体主要是具备一定素养的大学生,所以其间的景观环境更应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时应使人心情愉悦,激发人的精神,寓教于景,寓教于乐,这其实是一种文化潜力。无论是建筑等无机硬质景观,还是园林等有机软质景观,它都是人文的载体。校园人文景观的构成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景观、校园园林景观、校园小品等几大要素。

(一)校园建筑景观 校园建筑景观是校园景观中的主体和骨架,它的构成机理、空间形式、材料、色彩、建筑风格等,决定校园主要空间形态的形象特征,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风尚,是大学文化底蕴给人们的最直接的感觉。珠明山校区的建筑规划布局呈双轴线对称,建筑朝向合理、疏密有度,采光和通风均考虑到南方气候特点。

主中轴线上的最重要的建筑就是主教学楼,它是一栋意大利风格的现代建筑,环形平面的主楼加上围柱式庭院构成一个圆形的整体。主楼简洁的几何形体,充满秩序感的外立面,厚重的花岗岩石块墙体,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同时也散发出一种儒雅宁静的气质,在物质层面上体现了“厚德,博学,力行,致远”的八字校训。以大体量毛石为主材的方形围柱则显示出浓烈的古典学院气派。与走在主教学楼前的天之骄子们,共同创造出一种富有内涵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

(二)校园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是对校园风貌形式的最精美的凝缩,代表着体现广阔世界中涉及人类与自然全新关系的永恒对话。高校校园的园林植物扮演着景观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它的品种选择、分布种植、造型修剪及与其它景观的协调搭配等,对校园环境的空气净化、植被绿化和景观意境生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文化内涵契合点重点体现在生物、生态和景观意境等方面。在珠明山校区园林景观施工时,充分保留原地高大浓荫的乔木和乔木群组,修剪成为校园的景观树木;同时充分保留原地中低矮的灌木和当地植被,利用它们的色泽、质地、叶色、花色,体现出植物的季象变化。在景观绿化配置方面,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竞争,避免种植不适应的植物,大量采用本地植物。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既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持,又减少甚至消除化学农药的使用——在降低管理和养护成本的同时还达到环保效果,最终更贴近自然。景观树木与各种本地花草互相搭配,在造型、高度、木质、颜色、生长期等方面权衡考虑,既协调统一,又有丰富的变化。

在生态方面,所有的树木选择都要考虑到要与土壤条件和气候相适应。同时,校园里各种植物园还直接成为生科院的植物实验基地,每处植物花卉苗圃周边,都设置标识牌,介绍各种植物的名称、科类、花期、树龄等信息,让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观赏过程中不经意就能得到知识的灌溉。

(三)校园景观小品 校园景观小品是展现高校校园的历史文脉、生态、特色与情趣的点睛之笔。珠明山校区里处处都体现了这种细节的关照,景观小品与校园建筑、校园园林景观珠联壁合、相得益彰。

“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化,树配石而坚”,校园的每块区域,都会合理配置形状各异的湖石,与绿化互相映衬,或成组,或孤置,都成为景观的视觉中心,为景观增添雄壮之势。

晨读林畔的池塘滨水景观设计了生态性驳岸,看似自然,实则巧妙,牙石与缓坡交错布置,既约束了形状,也利于师生进入水域地段,以满足人的亲水性。

美术学院旁边的绿地,设置了不锈钢材质的现代抽象雕塑,勃拉克式的立体主义造型风格,在给人艺术之美的同时,突出其文化内涵和品味,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校园文化,也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的现代精神,体现学校前进的朝气。

三、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传播的窗口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作为学校的物质财富之一,其景观环境本身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校园景观文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出发,继承并改善校园的物质环境,对校园特色的形成有一定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学校文化。珠明山校区的文化广场的设计,正是集中体现了黄冈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

位于主轴线和次轴线的交叉点上中心文化广场,西面图书馆,北临主教学楼,南接的外院主楼,所以文化广场同时担任了大量学生流的交通功能,适宜的尺度,主次分明的分区,既方便通行,又适合观景,环绕三面的建筑形态各有特色,形成丰富的硬质界面景观,南面是对称排列的竹林,其挺拔飘逸的形象与硬质景观形成对比,同时其虚而有节,疏淡不争的气质也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突出了环境主题,体现了校园文化。广场西面的入口处,以一条黄冈历史名人石溪作为进入广场的前奏,蜿蜒的石溪以鹅卵石为意向之水,在形式上呼应了广场的主题景观石,同时在石溪两岸的石板上雕刻着数位黄冈的文化名人简介,展示出黄冈的地域文化,引人自豪,发人深思。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除了通过全院师生共同维护和发扬外,更需要通过高品质的校园景观来进行体现和提升,积极、健康、丰富、有序的校园环境让我们的大学校园处处洋溢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气息,深远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应充分尊重场地的文脉和弘扬学校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沉淀,对其进行归纳、提炼和升华,并将景观艺术和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起来,挖掘特有的校园文化作为创造的主题,综合运用各种营造手法,结合其他景观元素,体现校园特有的文化内涵。

[1]吴晓华.基于教育功能分类的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J].规划师,2010,(5).

[2]赵纪军.大学校园空间连续体验的塑造——关于清华大学若干新建校园空间环境的调研 [J].新建筑,2002,(2).

[3]曹晓妍,石铁矛,腾凌.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0,(2).

[4]张淑梅.现代校园人文景观的历史传承 [J].商业文化,2010,(4).

G40

A

1003-8078(2011)02-066-03

2011-01-17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2.20

翁晓燕 (1976-),湖北红安人,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张吉兵

猜你喜欢

黄冈校园文化内涵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写生作品选登
黄冈师范学院书法作品选登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挖掘习题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