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兰·昆德拉的存在哲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2011-08-15张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昆德拉王小波当代文学

张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米兰·昆德拉的存在哲思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张容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法籍捷克裔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二十世纪后期备受中国关注的外国作家之一,其创作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实践。昆德拉对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史学叙事、表现深度和题材广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米兰·昆德拉;存在;哲思;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以来,米兰·昆德拉就引起了文坛和读者的广泛瞩目——既受到了普通读者长期不断的阅读和关注,也为学术界不断地介绍和阐释,更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实践。昆德拉对存在的思考与探询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史学叙事、表现深度、题材广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对中国当代文学史学叙事的影响

昆德拉说:“忠实于历史的现实对小说来说是次要的事情。小说家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预言家,他是存在的勘探者。”如果以昆德拉的“存在探询”来反思中国当代的史实叙事,就会发现80年代中国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以及“文革想象”叙事,都是在一种相当明确的历史指定性中,直指历史错误所带来的政治灾难,而不反思更广泛意义上的人的存在,缺少昆德拉式的“存在叩问”的小说智慧与小说精神。无论是刘心武、从维熙等从政治法则还原人性关怀的人道主义追问,还是张贤亮、王蒙等从政治交恶中所展现出的命运苦难及对苦难的感谢,都只停留在对政治苦难的清算与人性温暖的关怀上,并没有从更广阔的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政治历史荒谬之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反思,从而大大限制了描写政治灾难的主题视野和表现深度。中国当代文学在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等方式不断地审视历史、解读历史、反思历史苦难之后,发现自身仍然无法摆脱"“文以载道”的民族文学传统。而与中国作家具有类似社会时代经历的昆德拉对历史题材的独特叙事,无疑给中国文学提供了借鉴的可能。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受昆德拉政治消解与历史还原而深入人类生命的“存在探询”小说叙事影响最大的要属王小波,他本人也一再声称昆德拉和卡尔维诺是在文学方面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王小波与昆德拉有着几乎同样的命运,命运的同济使得王小波对于昆德拉有着更深的理解与认同,甚至于作品的标题都同出一辙,比如杂文《小说的艺术》、《关于“媚俗”》等等。当然,昆德拉对王小波影响最深的是其历史叙事。在王小波的作品中,最有深度的就是“文革”叙事。与他人政治清算与人性关怀视角不同,他丝毫没有陷入控诉灾难与感谢苦难的冲动,与昆德拉一样,王小波也是从“性”的角度来揭示“非性的时代即非人的时代”这一人类共同命运的本质,并由此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哲理性反思。如《革命时期的爱情》中,作为团支书的X海鹰,她以一位进步青年的身份对“后进青年”王二进行帮教,结果两人走到一起了。但在X海鹰的眼中,她与王二并不是“干出苟且的事情”,而是像吃忆苦思甜饭一样,有一种为了革命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崇高感,与教导员说自己有几个姑姑和表妹被鬼子先奸后杀的仇恨而产生的革命意志一样崇高。王小波就这样借“性”来表现一种荒谬的革命迷狂,以悖反的性行为解构那个时代秩序与逻辑的错乱,从而揭示出人类普遍存在的历史荒谬与政治疯狂的悲剧。

二﹑对中国当代文学表现深度的影响

昆德拉曾出版三本诗集,两个剧本,但他最终看到了诗歌、戏剧与哲学在表现现代人类生存困境时的局限,因此力求使小说融合哲学、戏剧与诗歌分别具有的审美特质。他认为小说的灵魂和它存在的理由,就在于说出只有小说才能说的东西——以小说来思考存在,从而让读者在阅读中轻松领略到在哲学家那里难以得到的思想。

把小说视为人的存在的现实性质疑与批判,置于存在的合理性追问和可能性的探索之中,借以增强小说哲理的表现深度与力度,这在韩少功后期的作品中体现得尤为深刻。作为大陆最早翻译昆德拉作品的作家之一,韩少功无疑是最早受到昆德拉影响的作家。南帆先生就仔细地考察过韩少功1985年以后的作品倾向,指出他因为翻译过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原因,从而他后期的作品则着力于考虑文本与哲理的关系,小说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对生命存在追问的“未完成”文体状态。如韩少功的《爸爸爸》通过展示具有象征色彩的湘地民俗来探索生命存在的方式与意义;《马桥词典》则以“辞典体”的形式展开小说叙事,揭示出人类族群文化生态下生命存在的丰富性与可能性主题,并进一步以“相对主义文化观”的立场揭示出“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民族(族群)的文化生态与文化特征,借以反思世界一体化趋势下的人类区域文化的文化对话与文化生存(也即人类生命存在)的哲理问题,这是典型的"昆德拉式"生命存在观。此外,词条式的小说叙事是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误解的词》等作品的文体技巧之一,更是他以赋予“词语”新义解读以对抗“文明”对人类的异化的小说精神之要义,亦可见昆德拉的“词条式”小说叙事对韩少功的影响。不过韩少功不是以词条作为人物或场景的寓意性介入,而是以词典作为小说整体的结构方式与意义的象征方式进行小说叙事的。

昆德拉式的以存在观为核心的小说叙事也深深影响了史铁生。在史铁生的《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之中,小说围绕一个难解的谜语叙述了四个具有哲理性的寓言。首先是奶奶和孩子之间关于风动还是树动的对话;其二是陌生男女之间的电话交往借以表现作家对人类陌生与熟悉之间的人生反思;其三是绝症患者与美丽女医生的故事,这又是对人类生与死象征符号的哲学沉思;最后是写小说的“我”和少男少女在古园的偶遇,“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这又是对人类“存在与时间”的理性咨询。四个故事在逻辑上是离散的、内容上是互不联系的、时空关系上又是混乱的,却被史铁生“陌生化”地结构在一起。而这四个故事所要异质同构的,正是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哲理深思:人生就象一个一个未知的“谜语”,人们对生活之谜的发问即回答,回答的同时又开始了新的提问,人生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质询中构成圆圈式轨迹。史铁生以一个脑筋急转弯似的语言游戏,结构了四个不同表达内容的故事,却共同演绎了人类生命“循环往复”的生命存在主题。这种离散的小说结构方式、叙事主体统一意识的介入立场、独立文本审美价值观,正是昆德拉小说智慧、小说精神的独特魅力之所在。

三﹑对中国当代文学题材广度的影响

中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以改革开放为实践理性的市场化与现代化进程,几乎是以西方现代文明的支配性逻辑来“同化”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道路的。全球化进程使得那些传统文化深厚、历史悠久而又相对闭塞的民族面临着巨大的社会转型乃至于最深层的思想观念的转型。这种文化转型所形成的断裂与痛切把个体生命的无助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对现实的无奈与终极困境的追问表现为相对论式的怀疑打量与麻木不仁的时间流动,这正是中国当代文学所谓的“悲剧性主题”写作的现实基础与逻辑前提。他们大都把笔触伸向成长过程的焦虑体验与现实困惑的痛苦感受,并在保持自我独立性与完整性的封闭姿态中表达对外在现实的悲伤情怀,把无处不在的“可怕的无意义”契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朔。他在小说中总是调侃和否定一切崇高的东西,作品中的主人公总是油腔滑调、玩世不恭,没有丝毫道德感和责任感,因此,读者总是把王朔的文学称为“痞子文学”、“流氓文化”。如《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的人物张明、方方和亚红三人,他们己经完全丧失了道德准则,更没有是非对错的概念,他们抛弃一切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享受人生,及时行乐,但王朔却以一种麻木不仁的方式来处理小说的日常生活,其中诸如杀死或打死一个人就像踩死一只蚂蚁的轻松,不就是一切崇高与道德对人的“终极悖谬”的悲剧符号吗?《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中张明对被他欺骗而失身的吴迪说:“现在刻骨铭心的惨痛,过个几十年再回头看看,你就会觉得无足轻重。”这句看似游戏的骗人话,却正是历史终端的虚无消融个人命运的惨痛的生命悲剧写照。

到了90年代,小说日常叙事题材日益风行,这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学题材“精英化”、“贵族化”和“英雄化”的偏执性反抗,以消解宏大叙事的专制性和主流性话语权力;另一方面则正是借鉴西方作家诸如昆德拉等通过日常生活来深刻揭示生活的悖谬性与悲剧性。作家通过日常生活来透视个人在社会、历史、权力下所掩盖与演绎的悲剧性命运,这在王小波的《寻找无双》中可谓是入木三分。主人公王仙客一方面固执地寻找被时间掩埋的真理,一方面又是诺言的始作俑者和传播者。他费尽心思地寻找无双却堕入了自己编织的谎言中:他时不时地把鱼玄机当成无双,还恬不知耻地与鱼玄机梦交,却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清醒的还是在做梦?他本来是要找未婚妻无双来结婚的,但找到的却是无双的丫鬟彩萍并同她结婚;他反复宣称自己的童男子身份,却是以成功地遗忘自己对侍女彩萍近乎强暴的经历为前提的;他千方百计地要宣阳坊的人们承认彩萍就是无双,但良心的记忆复苏最终又迫使他再度启程去寻找无双,因为彩萍终究不是无双。这样一来,清醒的王小波在小说的结局哀叹说:“何况尘世嚣嚣,我们不管干什么,都是困难重重。所以我估计王仙客找不到无双。”总而言之,王小波以内在的怀疑精神对王仙客的现实进行了悲剧性审视,不仅意识到日常生活的主体自身与现实的悲剧性对抗与矛盾,而且还痛切地认识到主体与现实的悲剧性关联上的清醒的自我批判。小说还在重复表意的同时强化悲剧审美的累积,并且使这种情感隐隐地深入到本土中国的民族性格和心理层面,使悲剧性审美呈现出跨越时空的立体性张力。毫无疑问,王小波正是借鉴了昆德拉以日常生活作为悲剧审美观照的生命价值观,并由此而完成了小说的建构,这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版的《玩笑》与《生活在别处》。

米兰·昆德拉走进中国,至今已有30多年了,我们探讨昆德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并不是为了说明文学创作的孰优孰劣,而是为了在外来参照的比照之下,更真实与准确地把握中国当代文学的特征和规律﹑存在与发展。

[1]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孟湄,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43.

[2]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M].袁筱一,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3]米兰·昆德拉.玩笑[M].蔡若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The Influence of Milan Kundera's Philosophical Thoughts of Existence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ZHANG Rong
(Hun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The Czech-born French writer,Milan Kundera,is one of the foreign writers,who was much focused in China during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and hisworks have an extensive influence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Milan Kundera'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of existence affects the history narrates,the performance and the them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and providessome new enlightenmentsfor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Milan Kundera;existence;philosophical thoughts;influence

I206.7

A

1674-831X(2011)06-00113-03

2011-10-14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1C0773)

张容(1977-),女,湖南岳阳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外国文学研究。

[责任编辑:胡 伟]

猜你喜欢

昆德拉王小波当代文学
广东当代文学评论家
FOUND IN TRANSLATION
米兰·昆德拉(素描)
《一种作家人生》:米兰·昆德拉生命中的重与轻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米兰·昆德拉的A-Z词典(节选)
从史料“再出发”的当代文学研究
王小波 你好哇,李银河
当代文学授课经验初探
浪漫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