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引领视角下的应用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1-08-15黄艳峰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职场教学模式教师

黄艳峰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任务引领视角下的应用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黄艳峰

(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河南 登封 452470)

应用翻译,顾名思义,重在实际运用。而任务引领式的翻译教学模式十分契合应用翻译的实际特点和教学规律。因此,重视任务引领式应用翻译教学模式,做好译前,译中和译后的工作,必须能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的翻译人才。

任务引领视角;应用翻译;教学模式;翻译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涉外商贸和涉外旅游等活动日益频繁,对翻译人才,尤其是应用翻译人才的需求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化趋势愈加明显,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往更加密切。相应地,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质量的口笔译人才和研究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鉴于此,我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目前全国已有多所高等院校设立翻译院系。截至到2010年,全国有31所大学设置了翻译本科专业,158所大学设置了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其中有19所同时开设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1](p37)。

但是,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的传统翻译教学多以教师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目前的翻译教学方法,真正能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的并不多见[2](p66)。很显然,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发挥,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实战能力的要求,更不利于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严重脱离了新时期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以致出现了“一方面很多翻译专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太多的雇主或者公司找不到适合的译者”[3](p327)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应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进行深入的论证,探讨其培养特点和理念;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以期尽快改变现状和摆脱困境,使我国的应用翻译人才培养早日迈向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而“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成为我国翻译教学改革适应教学实际的一种新走向”[4](p272)。

正是基于对上述种种因素的思考,本文拟从任务引领这一视角来研究和探讨应用翻译教学模式的内在机制。

一、任务引领式翻译教学模式与应用翻译教学的有机联系

目前,任务引领式(又称任务驱动式或任务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明确具体的任务为驱动的先进教学模式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外语教学中,并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推而广之,任务引领式或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设计任务,创设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可理解输入、输出,协作学习、主动完成任务,以实现意义建构,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相对稳定的操作性框架[4](p272)。在笔者看来,任务引领式翻译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设计的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手段,以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为前提,以职场的需求为导向,教学结构主要包括任务准备、导入、实施、巩固四个基本环节[4](p272),通过译前、译中、译后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助、互学、互评达到有效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为目的[5](p141)的一种教学方式。

应用翻译,又称实用翻译或非文学翻译,国外的提法有practical translation,applied translation 或 pragmatic translation[7](p47),是指应用文本或应用文本在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8](p7),是一种以传递信息为主要目的又注重信息传递效果的实用型翻译,它的最大特点除了实用性强之外就是应用面广,其范围几乎涵盖当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大大不同于强调艺术审美和文学欣赏的文学翻译[9](p4)。具体来说,应用翻译包括除文学翻译与权威性学术著作之外的所有文本的翻译,包括科技、时政、经济、新闻、商贸、旅游、医药、广告、告示、公函以及其他应用性文本(如产品说明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履历、菜谱等)[8](p9)。

由上述可知,应用翻译教学所涉及的文本多种多样,并且具有信息性、实用性、诱导性、目的性、专业性、匿名性、商业性和跨文化性等特点;极其注重译文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旨在培养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应用型翻译人才,以满足职场的实际需求。而任务引领式的翻译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为目的,以职场的需求为导向,十分契合应用翻译的实际特点和教学规律。因此,运用任务引领式的翻译教学模式来指导应用翻译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二、任务引领式应用翻译教学的过程设计

综上,我们可以把任务引领式的应用翻译教学过程概括为:译前的任务准备及导入阶段;译中的任务执行阶段;译后的任务强化及运用阶段。这三个阶段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既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

(一)、译前的任务准备及导入阶段

译前的任务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师以职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其积极参与的求知欲望,从而引起学生共鸣的译前酝酿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层次水平,精心挑选相关的应用翻译材料及理论背景知识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相关理论指导具体的应用翻译实践,以期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自然、仿真的情境中体验、学习、领会应用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的有机结合和恰切运用。

任务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指教师如何在译前恰当向学生介绍和展现该节课的任务要求和实施步骤以及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至关重要的理论知识和翻译方法,从而吸引学生的高度关注力,激发他们的翻译兴趣,确保他们能够尽快进入翻译状态的铺垫性的“热身”过程。比如,教师可根据该堂课的任务设计,利用视频、图片、课堂提问、经验交流等多种策略方法引导学生回顾与任务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激活相关的背景知识,为他们接下来能够有效完成翻译任务理清思路。当然,对于翻译任务中学生不太熟悉的地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也应该适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或暗示。总之,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有准备、有兴致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进入应用翻译的实战状态;依靠自己或集体的智慧去探索和发现译学理论的规律和奥秘,体会和领略翻译实践苦尽甘来的滋味。

(二)、译中的任务执行阶段

所谓译中的任务执行阶段,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去实践特定的应用翻译任务,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应用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最终提高应用翻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它无疑是整个应用翻译教学过程的核心,关系着整个教学的成功与否。

通过以上译前任务的恰切导入,相信学生即翻译主体的能力因素得到了激活,为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有的效能准备了条件。在此基础上,为了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主动性,进而高效地完成既定任务,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多样性的任务完成形式。比如,既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结对或小组协作等形式通过笔头和纸质材料等来完成任务,也可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运用现代科技,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等电子材料的方式来把任务完成。更为重要的是,还可让他们通过参加具体的职场实践等真切体验的方式来完成任务。

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要让学生理解、明确自己应完成的翻译任务的具体内容、完成时间及要达到或实现的目标等;要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都有事可做,都有事必做。即每个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都要有大量从事翻译实践和充分展现自我翻译才华的机会。这就是说,任务引领式应用翻译教学模式倡导的是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既定的翻译任务,通过自己或团队的钻研和探索,独立或以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

翻译任务完成后,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或笔头等形式向全班或小组汇报各自的任务完成情况。他们当然可以将汇报内容设计为多媒体课件等,以便能更生动形象地进行汇报演示。这时教师应当首先让学生明确汇报目的,给予适时的提示、帮助,并组织学生广泛研讨,集思广益。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参评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视角地比较、分析、评价、补充学生翻译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而总结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探寻相关的应用翻译的规律所在。当然,教师对学生在完成任务中闪现出的翻译亮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看法,鼓励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译后的任务强化及运用阶段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只是手段,学以致用才是目的。因此,任务活动绝不能结束于课堂之内,而必须延伸到课堂之外。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于此,本阶段旨在让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知识和技巧的迁移、升华,达到提升应用翻译能力的目的。

具体来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阶段可采取布置课外作业,举办应用翻译理论知识和实践大赛,向相关的翻译杂志投搞,参加相关的翻译职场实践等多种与课堂任务内容密切相关,能巩固课堂所学,切合学生的主观愿望和兴趣所在,并能激发学生思维活力和创造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观摩、学习的机会及锻炼、实践、提升能力的平台。

综上,任务引领式翻译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设计的任务为驱动,以实践为手段,以学生主动完成任务为前提,以职场的需求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百科知识;坚持走职业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道路;时刻关注对学生在人文素养、道德精神、职业操守、独立人格、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塑造[10](p47),十分契合应用翻译的实际特点和教学规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而是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相信随着这一模式在应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推广、完善、成熟,它必将能为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和职场需求的应用翻译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刘和平.翻译能力发展的阶段性及其教学法研究[J]中国翻译,2011(1):37-45.

[2] 范武邱,张琦.本固方能枝荣——评阅2003年TEM8英译汉试卷有感[J].中国翻译,2004,25(1):66-70.

[3] Gouadec,Daniel.TranslationasaProfession.JohnBenjaminsB.V.,2007.

[4] 曹曦颖.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3):272-276.

[5] 何雪莲.任务驱动的互动式翻译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5):141-142.

[6] 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J]中国翻译,2003,24(6):47-49.

[7] 伍锋,何庆机.应用文体翻译: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8] 王立群.应用英语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9] 郑庆珠.本科翻译专业(BTI)教学探微[J]上海翻译,2011(1):44-47.

Studyon the Teaching Mode of Applied Translation:ATask-based Perspective

HUANG Yan-feng
(Mount Song Shaolin Wushu Vocational Institute,Dengfeng 452470,Henan)

Just as its name implies,applied translation focuses on practical application.And the task-based teaching mode of translatin quite meshes with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rules ofapplied translation.In viewofthis,the paper attempts toexplore the teachingmode ofapplied translation fromthis perspective,aimingat providingmore effective approach toits future teaching.

task-based perspective;applied translation;teachingmode;translation competence

H059

A

1671-5004(2011) 03-0139-02

2011-5-3

黄艳峰(1979—),男,河南汝南人,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职场教学模式教师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最美教师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