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社群的文化特征研究

2011-08-15徐成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社群网民

徐成华 周 健

(苏州市委党校,江苏 苏州 215011)

网络社群的文化特征研究

徐成华 周 健

(苏州市委党校,江苏 苏州 215011)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网络社群的产生。网络社群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共同体形态,通过借助不同的活动平台,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正确认识网络社群的文化特征有助于把握它的发展动向,从而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网络社群;社会功能;活动平台;文化特征

社会的变迁与生活的需要使人们结为各种各样的社群。受全球化和信息化影响的当今世界,由于人际交往的需要、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传播的草根性,社群开始成为力量更强大、话语更有效的“网络社群”。[1]网络社群是成员为了群体共同的公共利益而奉献力量,并且成员彼此具有较高的认同度、利用互联网作为实现群体利益手段的集合体。[2]网络社群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出现的一种新的共同体形态,它的出现使普通社群获得了新生,也改变着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到各个生活层面的变迁。

新世纪以来,我国互联网人数增长迅速,从2001年的2650万到2009年底的3.84亿,网络普及率达28.9%[3]。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和网民人数的急剧增加,出现了相应的网络交往和网络社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进入各个主题,或舞文弄墨或短兵相接或唇枪舌剑。因此,被称为“数字时代的女先知”的埃瑟·戴森曾形象地指出,“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既可以释放难以形容的生产能量,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4]P17由于网络的高度匿名性和自由开放性,人们在网络社群的交往中可以高谈阔论可以针砭时弊也可以大放厥词。网络社群中的人际交往,具有有别与传统交往的独特功能。

一、网络社群的社会功能

1.信息交流的功能

互联网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信息量大、信息资源丰富。每天的内容不断的更新,给网民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多维的信息空间,同样,网络社群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人们不但可以在里面摄取大量的信息资源,而且还可以即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俨然一个百家论坛。不仅能刊登超量文字信息,信息能够实现及时甚或实时发布,更体现在它的互动过程中能同时组织编辑或专栏作家上网回答访问者的询问,让传播者与访问者共同探讨双方感兴趣的问题。在网络交往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相对自由性和双向性使得网络信息的接受者也同时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尤其是在专题的评论区和回帖区里,网络就像一个自由的市场,人们可以在这个虚拟的市场里就某个事物讨价还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抒己见,形成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想观点交流的“场”。

2.协调关系的功能

由于网络交往的便利性和无空间性,人们可以通过诸如电子邮件、各种聊天工具或是留言的形式给远在各地平时疏于联系的亲人、朋友送一些问候或是祝福,既维持了关系又增长了感情。虚拟社区还开辟了一些专题交流区供人们自由讨论,人们可以在社区里注册拥有自己的邮箱、博客等,为网民们的交流提供了诸多便利。尤其是当两个人的感情矛盾时,面对面的交流也许会让彼此觉得尴尬难堪,如果在网上交流的话,说话可以更直接、更自在一点,可以发一些调皮的表情符号等缓和紧张的气氛,也许这样的交流效果会更好,能起到协调关系、增进感情的作用。

3.情感满足的功能

在网络社群里,每个人虽然有一个昵称,但它也只是一个符号而已,没有人知道现实中的你到底是谁,正因如此,所以不同的人可以利用不同的身份在网上大放厥词。而且,残酷的竞争使得忙于奔波的人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如就业压力,恋爱失败,考试不顺等,他们心中对社会充满了不满和怨恨但又没有可以发泄的地方,因为在别人面前他们还要强颜欢笑假装坚强,只有在网上,他们才可以脱下坚强的伪装,将自己现实生活中所压抑的东西全部释放出来,对不满的事大肆发泄,对一些热点问题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无须顾忌周围人的舆论压力。还有一些平时不敢对朋友,家人以及上司诉说的苦闷也都可以通过网络和周围的陌生人交流沟通,使感情得到宣泄。

4.娱乐放松的功能

网络催生出了日益流行的新的娱乐形式和娱乐浪潮,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娱乐习惯,塑造出新的娱乐文化形态,而且使娱乐文化开始进入“数字化生存”[5]和“自由化传播”的新时代。另外,紧张的工作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让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的虚拟世界来获得快感,网络已经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游戏场”,娱乐的“另一个迷人世界”。有很大一部分人选择上网听音乐、看小说,玩游戏,或浏览娱乐版的网页来放松心情。当然,虚拟社群中也有这一功能,如天涯社区中的娱乐专题,进去就可以轻松自在忘我的玩,网络就是在娱乐中传播,在传播中娱乐,网络互动实际就是一种玩的表现。

二、网络社群的文化特征

随着网络的普及、资讯平台的成熟,网络社群已经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另一种人际之间的沟通方式。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一群有共同兴趣的人,通过诸如电子公告栏、个人电子邮箱、在线聊天室、博客、社区、论坛网站来分享、交换资讯或满足沟通需求,从而群集在网际空间之中。由于每个人的朋友数据和联系方式都散布在不同的社群服务中,由此形成的网络社群呈现出以下文化特征:

1.网络社群的跨域科层性

社群的核心是关系,关系的建立基于偏好,相同偏好的人聚集在一起,并形成了共同意识与行为模式的时候社群就产生了。这个社群也就开始有了生命力,它不再把个体现实中的背景、职位、财富和权力等外在条件作为评判个人的依据,而是进行重新排序、定位。当网络普及到社会各阶层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网上,一个戴着一块价值超过一辆劳斯莱斯手表的人与存钱购买海鸥的人之间就能毫无芥蒂、轻松、愉悦地交流。现实中则无法实现并不是因为阶级性的阻碍,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科层。我们认识到生物多样化,就不得不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科层。像荷花只能存活在水中,雪莲只能在高山上出现一样,每个人的生活在一段时间内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轨迹,背景和环境差异如果太大的话,轨迹就不可能产生交集,而网络社群则跨越了这个科层。在城市中人们会把生活中所有物品通过各种接入手段实现对个人生活各方面的体验,在虚拟空间中更多的是通过暴露人的本性来践行“人以群分”的社会法则,并从那些看似无序的个体行为中,选择了自然领袖、选择了对社群最具贡献的人来壮大社群。社群中那些活跃、有感染力、有奉献精神的用户慢慢的就成为了社群领袖,有了追随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一个人可以长久地处于社群领袖的位置,一旦有另外一个人更符合社群的集体意志,更能促进社群的良性发展,社群领袖的位置就会易人。社群某种程度上也是很功利的,会让一个最有利于社群发展的人成为群落内的领袖,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人都是平等、自由的。这是因为网络社群的存在打破了现实中科层的制约,让现实中无法相交的轨迹在网络中汇聚。这种以共同偏好建立起来的社群有较强的稳定性,虽然个人的偏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变化,但社群会也不断吸纳新的拥有这种偏好的用户,不断的新陈代谢会让社群的生命力延续。

2.网络社群互动的符号中介性

网络社群是由一群具有共同兴趣的人有意识地组成,他们之间有互动,有共同的目标、认同感和归属感、各种规范、不成文的规则等。网络社群使人与人之间产生持续性的互动,并从互动中共同营造出互相信赖及彼此了解的氛围。网络社群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能通过发表讯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体验,并通过网络平台结识朋友,在互动中形成情感认同。网络社群内部间的互动主要通过文字、符号、数字、图像、影音等方式来相互交流、互为联系,这里的沟通媒介主要是通过网络,即人们的网络互动不是直接面对真实和对象,而是依赖各种各样的网络图标或象征符号作为其行动中介的性质。网络空间作为一种符号化的信息的存储库,决定了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动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以符号为中介的互动。可以说,在网络互动中,以信息传输协议为中心的各种网络协议以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象征性图标和符号,构成了网络互动中的一套抽象而虚拟的行动中介系统。其现实的物质基础是电脑与光缆,而帮助人们在网络中实现交流功能的则是一些图标和符号。正是借助于它们,人们在网络上才能够实现无阻碍的交流和沟通,并理解各自行为中所传达的信息、知识以及所包含的情感和意义。由此,网络社群间通过即时与非即时的沟通来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即时沟通主要通过聊天软件进行文字、视频或是音频的聊天。通常用的有QQ、MSN、网易泡泡、淘宝旺旺等等。非即时沟通也就是沟通双方并非同一时间在网上进行交流。在网络社区、贴吧、论坛的沟通都属于非即时沟通。此外这种沟通包括电子邮件的方式,还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博客和播客等等,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由共同的身份认同和同一目标而达到的、具有互动性的社群行动,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下的衍生物。

3.网络社群的自我赋权性

所谓赋权是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挖掘与激发个人或群体的潜能的一种过程、介入方式和实践活动。[6]P279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利益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安排等原因,处于社会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总是缺乏维权和实现自我利益主张的权力和能力,如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对权力进行再分配,走赋权的途径。网络社会中个人或群体拥有的权力是变化和发展的,网民在网络空间拥有的信息传播权必然导致权力的分散化,引发权力转移,从而,网民和网络社群得以自我赋权。网络社群的自我赋权过程也是政府权力转移或下移的过程,或者说是政府分权过程,同时,网络社群的自我赋权也是社会权力或公共权力的放开与扩大。由于各种力量的错综交织和此消彼长,网络社群的自我赋权与政府权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交接。

具体来说,由于网络是一个既没有边界又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以自由开放为理念,搭建了一个开放的、平等的平台,在此平台之上,涌动着海量信息,为广大网民公开、便捷地获取有关公共事务的信息,践行知情权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状态下公众的无知。同时,这种信息获取极为方便快捷,只要拥有计算机和简单的上网设备便可接入到互联网。网民不仅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可以便捷地互动,不同的观点与意见相互碰撞、修正与整合,不仅形成了“观点的自由市场”,辨明真理,厘清谬误,而且无形中建构了公共空间,造成一股强大的舆论监督力量。作为网络行为主体的网民的地位、身份和机会在互动中是平等的,意愿不论出自政治家还是平民,它在网络媒体上所取得的效应是一致的,造就了观点和意见的相对平等和极大丰富。与此同时,网络传播的匿名性给网民提供了普遍的安全感,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和监管由于去中心化而难以甚至是无法实现,这些都“诱使”网民真实地、直接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情感而不必有所戒备和躲闪,从而促成了网民的大量聚集和网络舆论的快速生成。网络社群凝聚的群体力量的彰显。网民聚集而成的网络社群及其引发的舆论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此外,网络以压缩时间和空间的魅力,化天涯为咫尺,或实时交流,或延时互动,使社会互动超越了传统的地理因素和时间因素的局限,在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刻的层次展开,并将之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因素使得网络群体通过互动凝聚了智慧和能力,从而碰撞出成熟与理性的观点,引发与形成积极的网络舆论,对所指向的公共事务产生现实的影响力,不仅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赋权,而且能及时地运用所赋之“权”。

4.网络社群的价值取向低俗性

价值观作为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互联网在中国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与现实社会深度整合,逐渐形成特有的网络价值观,并引领着网络未来的价值取向。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网络,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使得互联网迅速成长为各种舆论相互交锋碰撞的舆论场,特别是由于在网络中,主体的行为是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的,这极大改变了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方式,结果极易造成人际情感的淡漠化。再加上网络的匿名性,使得那些不管是在论坛还是虚拟空间,以及现实社会中那部分曾经是相互独立的群体,现在都因为同一个爱好或者对同一话题产生的共鸣导致他们在一起,使那些孤僻的个体和团体聚集到一起,形成更加紧密排他的组织,让他们能够在网络中充分的表达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所不能畅所欲言的表达的言论。同时,网络论坛上的相聚只是因为精神中有相通之处,能够有效沟通。但在其他的范围内并没有直接的接触,因而这一群体缺少主流的坚定的价值观。纵观一些聊天研究论坛上的热贴就能发现,多数主题都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所鄙视的,比如挖掘明星和公众人物的隐私、丧失伦理道德的主题遭热捧,甚至有一些是偏离国家政策主导方向的等等。一旦这一群体中某一个体将群体的导向引向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方向,他们便会很容易地影响到整个网络群体中的其他个体,从而对社会造成重大的舆论影响。例如当某个不健康的网络言论或行为游离在法律或道德约束边缘,是非辨识度较低的网民受众就很有可能被错误的网络言行或心理所左右,从而丧失自己的独立判断和和自制力,出现网络群体性的负面情绪放大和不健康心理行为爆发。

5.网络社群的话语有效性

思想的进步离不开自由的言论、讨论和争论,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思想碰撞与交互的载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成为网络上的一分子,各种观念在此争奇斗艳、任人采撷,网络不仅会是越来越重要的舆论阵地,也会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思想传播之地,实践着现代意义上真正的思想启蒙。活跃在网络上的网民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是接受不同教育、掌握不同知识文化的个体,所以公众话语权在网络世界中的获得和充分行使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交往关系和新型的文化现象。只有当公共领域能够开放给弱势群体表达不同意见、容纳多样的意见表达、使得以往不被关注的问题现在通过网络话语权的释放就有可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阶层之间的利益分配趋向公正公平时,社会关系才能逐渐形成一个互相制衡的良性互动。而网络时代,公众的话语表达权利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有自由表达看法、发表意见,更开始关心自身话语里包含的理念、主张等能否被认可和接受,已经认识到话语的衡量尺度是“说了算不算”。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7]伴随着全新话语形式的开拓与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网络舆论对于现实的作用力,网络话语权的释放体现出了极大的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由网民聚集而成的网络社群及其引发的舆论已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正确认识网络社群的文化特征并把握其发展动向,从而发挥其积极作用,将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1] 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OL].人民网,2010-12-17.

[2] 谭真臻.网络社群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7.

[3] 第2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0年1月15日.

[4][美]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

[5][美]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M].海南:海南出版社,1997.

[6] 佩恩著,何雪松等译.现代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 张守荣.网络话语权的表现与特征[J].网络财富,2008(9).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Community

XU Cheng-huaZHOU Jian
(Suzhou Partyschool,Suzhou 215011,Jiangsu)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the Internet topromote the emergence ofnetwork communities.Network communitydevelopment ofhuman society since the emergence ofa newcommunityform,with different activities through the platform,dramaticallychangingthe waypeople's social interaction.Correct understandingof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the Internet communityand it helps tograsp the development trend,and thus playits positive role.

network community;social function;movingplatform;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M11

A

1671-5004(2011) 03-0011-03

2011-5-11

本文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编号09SHC007)“网络社群的社会组织特征及影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徐成华(1973—),女,江苏张家港人,苏州市委党校基础理论教研室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社会学。

周健(1977—),男,江苏吴江人,苏州市委党校信息中心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网络和信息化建设。

猜你喜欢

社群网民
社群短命七宗罪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品牌社群作用机制研究评述及展望
甩货宝宝 当社群电商进入下半场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