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血轮年表

2011-08-15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黄梅书局汉口

眉 睫

(长江出版集团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喻血轮年表

眉 睫

(长江出版集团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70)

喻血轮 (1892-1967),字命三,号允锡,湖北黄梅人,著名鸳鸯蝴蝶派文学家、报人。出身于鄂东著名文学仕宦世家,为乾嘉年间著名性灵派诗人、“光黄一大家”喻文鏊 (石农先生)五世孙,也是“中国铁娘子”吴仪的舅舅。光绪末年,入读黄梅八角亭高等小学堂,与吴醒亚等同学。宣统年间,入读黄州府中,开始接触报纸,思想益发激进。武昌起义爆发时,投身学生军。辛亥革命后,入读北京法政学校,不久返回武汉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先入《国民新报》,后入《汉口中西报》,成为民初新闻界的后起之秀。同时,与鸳鸯蝴蝶派文人多有往来,于民国初年出版十数种哀情小说,或为日记体,或为演义体。1917年,曾往苏州、上海等地,与江浙沪一带文人集会、结社,声名日著。1921年,担任上海《四民报》总编辑。北伐前夕,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吴醒亚的秘书。北伐时期,在南京与吴醒亚、石信嘉等创办《京报》,为北伐摇旗呐喊,声誉波及全国新闻界。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安徽民政厅秘书、湖北民政厅秘书、湖北应山县县长、湖北省藕池口征收局局长、湖北《中山日报》总编辑、川陕豫党政考查团秘书、民生机器厂秘书、中央造船公司秘书等职。1948年底,携自著《秋月独明室诗文集》赴台。晚年,又开始创作鸳鸯蝴蝶派作品,如《红焰飞蛾》等,并以“绮翁”笔名为《新生报》撰写《绮情楼杂记》,为《大华晚报》撰写《忆梅庵杂记》,为一生所见、所闻之记录。

1892年 (光绪十八年) 1岁

农历十一月初十,生于黄梅县城东门喻府 (原黄梅县一中,今为晋梅中学)。父亲喻次溪时年三十一。

高祖喻元洽 (1781—1849),喻文鏊 (1746—1817)幼子,恩贡生。曾祖喻葆模 (1806—1866),议叙八品。祖父喻焕烈 (1833—1883),名润畦,廪膳生。

父亲喻次溪 (1861—1910),号增颐,自幼随叔祖喻同模 (字农孙,因其祖喻文鏊字石农)学诗书,《弃余草自序》云:“16岁,随先叔祖农孙公学。光绪甲午冬至后三日自识。”14岁入县学,为廪膳生。戊戌前后求学于江汉书院,拜于黄侃之父黄云鹄门下 (黄侃某姊为喻血轮七舅母)。著有《嚣嚣斋诗集》。

喻的痴云:“《嚣嚣斋诗集》,予先君子遗著也,藏之行匣,乘二十年,迄无力以付剞劂,且因系孤本,未敢书以示人,每念及之辄为疾!爰按日录载于此,藉广流传,且用以彰吾罪戾焉。——的痴谨识”。琅槐知县王用霖作序云:“喻君次溪为楚北名彦,性达不羁,卯岁即嗜韵事,每有所得,见者倾倒,此固天资越欤。”临朐知县郑昌炽作序云:“卒读一过,喜其苍老盘郁,闲逸处又出入陶韦之间,盖读其诗如见其人焉。……抑又闻次溪著有古文若干卷,皆与经济学有关。次溪盖抱用世之学,而工诗特其余事尔。”著名报人管雪斋为《嚣嚣斋诗集》作序云:“黄梅喻氏,以积学世其家,代有传人。石农先生《考田诗话》,情文并茂……老友的痴,先生五世孙也。”梅宝琳 (喻血轮之舅)有《题嚣嚣斋诗集》:“变徵声何烈,长吟发浩愁。才为时所忌,诗得气不秋。蕉馆传衣钵 (石农先生著有《红蕉山馆诗钞》),桃源托梦游 (自题所居为“方寸桃源”)。篇终浮大白,风雨为萧飕。”

关于家世,喻次溪在《山居杂兴并序》中云:“余祖先居县城东里,迄今三百余年,诗书科第颇显烜,时称东里喻氏。咸丰间,粤寇起,先后四陷梅城,邑罹寇灾甚剧,先人第宅,荡然成废墟。以故数十年来,漂无枝托。余既赁屋于瓦石山黄乐村之旁暂居之。环村土著,故多喻姓者,而非吾东里族也。”

母亲为同邑同治元年进士梅雨田的长孙女,梅与喻血轮曾祖喻葆模、叔曾祖梅同模交谊极深,遂缔结姻亲。

幼随三叔喻肖畦 (1868—1925)、舅父梅宝瓒 (东举)攻读古典文学。喻肖畦,又名圭田、肖溪,著有《亦嚣嚣斋诗集》。其岳父为石树民,即《民国日报》编辑、《新京日报》总编、《中华日报》社长石信嘉 (1899—1954)之祖父;又为国务院前副总理吴仪之外祖父。梅宝瓒为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民革创始人梅龚彬之叔父。

喻的痴 (1888—1951),喻血轮的大哥,对喻血轮的人生道路起了很大的牵引作用,著有《樗园漫识》、《喻老斋诗存》、《喻老斋诗话》、《适园文存》等。(以上引文资料系由喻的痴之孙提供)

1904年 (光绪三十年) 13岁

入黄梅县八角亭高等小学堂。八角亭是黄梅著名的古典建筑,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清乾隆五年竣工,黄梅大林书院 (后改名调梅书院)迁此办学。直至清末一百多年来一直是黄梅崇文讲学、教育生员的场所。1899年,方志大家王葆心曾任教于此。关于八角亭有一幅名联:八角亭,亭八角,一角点灯诸角 (葛)亮;五凤楼,楼五凤,四凤同栖旁 (庞)凤雏。1904年,维新之风波及黄梅,乃改为八角亭高等小学堂,成为近百年黄梅近现代文化的摇篮。在当时,八角亭高小有黄梅最高学府之称。喻血轮为八角亭高小首届毕业生。

1906年 (光绪三十二年) 15岁

吴醒亚插班入读八角亭高小,半年后转赴武昌读书。吴醒亚在《〈林黛玉笔记〉叙》中说:“忆余丙午识绮情君,亟慕其风度温雅,灿若春花,与之语,豪爽有侠气,然赋性多情,工愁善病。”吴醒亚 (1892—1936),早年在武昌读书时,结识著名革命党人田桐,二人引为知己。1922年前后,任孙中山大元帅府、总统府书记官,陈炯明叛乱时曾营救孙中山、宋庆龄。北伐时期追随蒋介石,国民政府成立后,吴醒亚先后任安徽、湖北等省民政厅长,并请喻血轮任其秘书。1932年任上海社会局长,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委员。吴醒亚是喻血轮的终生好友,曾为《林黛玉笔记》一书作序并作批注。

同年,《汉口中西报》创刊于汉口,创办人为王华轩。该报一直标榜“以公理正义为依归,持和平中正之态度”(喻的痴:《本报三十年经过大概》,原载《汉口中西报》“八千号纪念刊”),辛亥革命时被付之一炬,暂时停刊。

1909年 (宣统元年) 18岁

入读黄州府中学堂。大哥喻的痴同在黄州府中,曾回忆说:“先是清光宣间,正《中西报》崭然露其头角于汉上,时予年甫二十,负笈黄州。初不解新闻业为何事,惟感念清政不纲,国势日岌,年少气盛者,鲜不慨然抱改革之志。蕲春方觉慧、詹大悲,罗田何亚新暨同邑宛思演诸君,同学中富于革命思想之尤者也,俱与予交笃且密。课余暇晷,辄相与共读新闻纸或其他鼓吹革命刊物。寒夜青灯,对床风雨,每感痛国是,未尝不淬厉激昂,互以匹夫兴亡之责相勖勉。而予于报载时论,且选其沉痛激越之作,手录成帙,研讨诵读,是乃予读报之始也。”(喻的痴:《我与〈中西报〉》,原载《汉口中西报》“万号纪念刊”)。喻血轮耳濡目染,深受影响,思想渐渐倾向革命。

本年 12月,同邑好友、革命志士宛思演变卖祖产,接办《汉口商务报》,作为革命团体群治学社的机关报,革命党人拥有机关报自此开始。宛思演、邢伯谦 (亦黄梅人)担任正副经理,主笔詹大悲,编辑何海鸣,梅宝玑 (喻血轮堂舅)、查光佛等担任撰述,刘复基任会计兼发行。该报“不特鼓吹革命,言论激昂,抨击无所忌讳”(喻的痴:《樗园漫识》),成为全国报界“革命之先锋”。

1910年 (宣统二年) 19岁

4月,《汉口商务报》被查封,革命党人“卷土重来之志,迄未稍衰”(喻肖畦:《大江报馆重出版祝词》,原载《汉口中西报》副刊“柝声”1935年 7月 6日),同年 12月14日,《大江白话报》创刊于汉口歆生路。此报由梅宝玑劝说黄梅富家子胡为霖投资所办,胡自任经理,詹大悲、何海鸣担任正副主笔。“吴一狗案”发,《大江白话报》“据实直书,无所畏惮”,一时名震全国。(喻肖畦:《大江报馆重出版祝词》)。喻血轮耳濡目染,思想更加激进。

本年,父亲喻次溪逝世。

1911年 (宣统三年) 20岁

春,胡为霖离开《大江白话报》,由詹大悲接办,改名为《大江报》。

7月 17日,《大江报》发表何海鸣《亡中国者和平也》;同月 26日,又发表黄侃 (署名“奇谈”)《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震惊于世的“大江报案”由此产生。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喻血轮参加学生军。辛亥首义胜利后,入读北京法政学校。

1913年 (民国二年) 22岁

5月 15日,王华轩在汉口英租界维新印书馆内创办《汉口中西晚报》,初以杨幻庵为主编,喻血轮、喻耕屑等分任编辑。《汉口中西晚报》以“公正稳健”的面目示人。喻的痴曾在《我与〈中西报〉》中回忆说:“几费经营,始先恢复维新印书馆,创刊《汉口晚报》一大张,以为《中西报》复刊之基础。聘凤君竹荪主编务,予弟血轮主笔政。时血轮方服务夏口法院,间为文投载《国民新报》,获识其主笔许君止竞,遂以许君之介绍,始为报人矣。”《国民新报》创刊于武汉,为布商李华商创设,许止竞、熊南荒、王痴吾等担任撰述,辛亥革命后仍在发行。

9月 15日,王华轩正式恢复《汉口中西报》,以凤竹荪为主编,喻血轮担任编辑。

喻的痴回忆说:“《中西报》之在武汉商场固有发行六年之历史,印象较深,信誉亦著,因之复刊未久,营业亦复旧观。既而金君他去,主撰无人,血轮介予承其乏,而予以咯血之疾,尚待调治,未敢出游。且当时报纸言论,军阀方严加钳制。大抵聊备一格,初不计时间性,予遂得遥领其职务,由家寄稿,月十数篇,篇数百言,聊以塞责。强半肤泛违心之论,未尝敢稍伸正义,略抒谠言,以触时忌而获重咎。盖自甲寅迄丙辰,忽忽三载矣。”(喻的痴:《我与〈中西报〉》)

1914年 (民国三年) 23岁

与邻县广济 (今武穴市)蓝玉莲结婚。蓝玉莲亦能文,曾在南昌读书,曾以“喻玉铎”之笔名出版《芸兰秘密日记》,为我国最早的日记体小说之一。该书曾与喻血轮《芸兰泪史》合订一册,刊行于世。

1915年 (民国四年) 24岁

本年,出版《悲红悼翠录》(进步书局)。

1916年 (民国五年) 25岁

秋,《汉口中西报》举行三千号纪念,黎元洪以大总统名义赠送亲笔题词“觉世功深”的匾额。(喻血轮:《我在中西报十年生活的回忆》)。

本年,出版《情战》(进步书局)、《名花劫》(进步书局初版,同年中华书局再版)、《菊儿惨史》(进步书局)。

1917年 (民国六年) 26岁

王华轩创办《汉口日报》,以喻的痴为主编,延请王痴吾、聂醉仁、邓瘦秋等十数人担任主笔或编辑。其中,聂醉仁之子聂铭传为喻血轮的妹夫,邓瘦秋为喻血轮的堂妹夫、吴仪之姨丈。此后数年,喻的痴等仍采取“批判则力主公平,不涉谩骂丑诋之语”的“和平奋斗”(喻的痴:《本报三十年经过大概》)方针发展事业,王华轩所办诸报达到顶峰。其中,《汉口中西报》一跃成为全国第六大报,仅次于《申报 》、《新闻报 》、《大公报 》、《时报 》、《时事新报》,自此一直领军湖北新闻界。

喻的痴曾在《我与〈中西报〉》一文中回忆道:“丁巳春,王君更扩展其业务,增刊《中西报》一张,另创办《汉口日报》,以与晚报为一家,亦日出二大张,一再促予赴汉主其事。既至,稍事部署,即出版。仍以幻庵主编晚报,予与聂醉仁、邓漱秋、叶聘三诸君,分担日报编撰。《中西报》仍由痴吾、耕屑、血轮负其责。斯又予实行投身报业之始也。”

本年至苏州、上海一带,广交江浙文友。喻血轮在《沈知方与世界书局》中回忆说:“顾沈雄心勃勃,决非久于雌伏,因于民国六年在苏州组织学术研究会,由其侄骏声出面。骏声时方在沪经营大东书局,文艺界旧友甚多,乃约予及其他十余人至苏州,为学术研究会任事。既至苏,始知学术研究会,实一雏形书局编辑部,其工作为著作小说及注解旧书。沈生平读书无多,而独能透悉社会潮流及读者心理,经其计划编出之书,无不行销。予所著《芸兰日记》、《林黛玉笔记》、《蕙芳秘密日记》诸小说,即成于是时,一年中皆销至二十余版,其他各书,亦风行一时,当时系用广文书局名义出版,由大东书局代为发行。”

本年,出版《生死情魔》(进步书局)、《双薄幸》(文明书局)。

1918年 (民国七年) 27岁

本年,出版《西厢记演义》(世界书局)、《芸兰泪史》(清华书局 )、《蕙芳秘密日记 》(世界书局 )、《林黛玉笔记》(世界书局)等。

妻子喻玉铎的《芸兰秘密日记》在世界书局出版,由喻血轮作序,序中尽述夫妻情深,并多有鼓励之词:“内子玉铎,颇能读书,归余后,相随《汉口中西报》,尤喜小说家言,间有所作,亦有可观者。今岁就学南昌,课暇之余,复撰就是书,悲欢离合,情节离奇,写璇闺调笑,则旖旎尽至,写儿女情怀,则体贴入微,蝶迷梦短,可怜待死之魂,茧织同功,尽是伤心之语,洵佳构也。绮情楼主喻血轮序于丁巳季冬。”

1919年 (民国八年) 28岁

本年,出版《女学生日记》(广明书局)。

1920年 (民国九年) 29岁

元配夫人蓝玉莲 (喻玉铎)逝世,伤心不已。

1921年 (民国十年) 30岁

担任上海《四民报》总编辑。《四民报》,民营报,日刊,总经理林泽丰、史允之,1921年 9月 28日创刊。当时的规模可与《申报》相抗衡,全国和上海的新闻都有报道,副刊有《学府》等。

妻子喻玉铎的《芸兰秘密日记:闺阁秘史之一》在广文书局推出新版,并于 1981年由该局再版。

1922年 (民国十一年) 31岁

返回武汉,续娶郑昭式。

本年,在鸳鸯蝴蝶派杂志《游戏世界》发表大量小说,并设置专栏,作小说连载《绮情楼杂记》。

1923年 (民国十二年) 32岁

独子喻新民出生。

1924年 (民国十三年) 33岁

本年,出版《情海风波》(文明书局)、《杏花春雨记》(文明书局 )。

1925年 (民国十四年) 34岁

在汉口创办的扬子通信社,因军阀干预,被迫停刊。

6月 11日,汉口爆发“六十一惨案”,喻血轮在《绮情楼杂记》中回忆道:“予当时主办扬子通信社……是夜予即根据事实,作正义报导,次日各报均以予稿刊之首栏,反英空气,立见紧张,当局见之,大不谓然……午夜,周复以“就地正法”密令,派便衣警至扬子通信社捕予……予于彼等去后,避之日租界,一经探询,始知萧、潘均于是晨枪毙。同时缉捕未获者,尚有《时事白话报》社长马逐尘及教授李汉俊,事态非常严重。越日,周语人,谓予为是案策动人,必欲得而甘心。予乃化装走黄州,乘轮赴皖,始免于难。”

本年,三叔喻肖畦逝世。

1926年 (民国十五年) 35岁

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七军政治部主任吴醒亚的秘书。

1927年 (民国十六年) 36岁

10月,鲁迅在《莽原》中发表《怎么写》一文 (后收入《三闲集》),其中说:“我宁看《红楼梦》,却不愿看新出版的《林黛玉日记》,它一页能够使我不舒服小半天。”查《鲁迅全集》,下注:“《林黛玉日记》,一部假托《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口吻的日记体小说,喻血轮作,内容庸俗拙劣,一九一八年上海广文书局出版。”

1928年 (民国十九年) 37岁

2月,离开三十七军政治部,参与创办《京报》,担任主任编辑。延揽聂醉仁入盟《京报》,推荐聂担任主任编辑,自己“改任为副刊编辑主任,兼作社论”(喻血轮:《北伐时期之京报》,原载《报学》1956年 12月第 1卷第 10期 )。《京报》于 1928年 4月 1日出刊,由陈立夫任社长,萧吉珊任副社长,吴醒亚兼任总编辑,石信嘉为经理,梁鼎铭为艺术编辑,林振镛为经济编辑。1929年初停刊,不久石信嘉在此基础上创办《新京日报》,直至 1938年停刊。

11月,任安徽省民政厅长吴醒亚的秘书。

1929年 (民国十八年) 38岁

任湖北省民政厅秘书,时任厅长为辛亥元老方觉慧。一度改任湖北应山县县长。

本年,与喻玉铎合著的《孤鸾遗恨》在文明书局出版,似为纪念亡妻。

1930年 (民国十九年) 39岁

任湖北省藕池口征收局局长。

1931年 (民国二十年) 40岁

任湖北《中山日报》总编辑。

1932年 (民国二十一年) 41岁

大哥喻的痴任《汉口中西报》总编辑,自筹经费维持,并主持副刊《柝声》。“副刊《柝声》,由予躬亲撰辑,凡先贤遗著,海内孤本,有关国故文艺、经史考订诸作,征集搜罗,选校刊载,以冀发微阐幽,于国学稍有贡献,更为读者所欣赏,国内公私立大学订阅者颇多。……溯自壬申四月,迄乙亥十月止,耕屑与予,以租赁关系,负维持之责者,三载又半,亏折不下两万金。耕屑与予之家荡于是,而耕屑之创痛则尤深且钜。若夫馆内员工数十人,三年间所感受痛苦,所牺牲精力暨其损失,更重且大,同归虚掷,了无代价。是又耕屑与予,至今所耿耿于怀,未尝或释者也。”(喻的痴:《我与〈中西报〉》)

1935年 (民国二十四年) 44岁

从 1932年至本年,《汉口中西报》副刊《柝声》大量发表喻氏祖上诗文,或有关黄梅人文历史的文章 (如帅培寅《黄梅孔垅李氏族谱序》等),并引来钱基博、王葆心等巨擘撰文。

1936年 (民国二十五年) 45岁

任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总事务所编检股长。

本年,好友吴醒亚逝世。

1938年 (民国二十七年) 47岁

6月,奉天中央书店出版《林黛玉日记》,版权页上的出版时间为“康德五年六月”。此书在伪满洲国出版,疑为盗版。

1941年 (民国三十年) 50岁

任川陕豫党政考查团秘书。当年秋,随方子樵等辗转川陕一带,自该年 10月 14日开始记游历日记,直至次年 2月 4日结束。

1942年 (民国三十一年) 51岁

辗转抵达重庆。

1943年 (民国三十二年) 52岁

任民生机器厂秘书,不久任中央造船公司秘书。

1944年 (民国三十三年) 53岁

在《文化先锋》第 7、8期连载《忆中原》,记录了 1941年冬自西安到洛阳、南阳的经历。

在《旅行杂志 》第 6、7、8、10期连载《川陕豫鄂游志 》,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 1941年秋至 1942年春的豫陕途中经历。

1945年 (民国三十四年) 54岁

抗战胜利后,离开重庆,转赴上海。

1948年 (民国三十八年) 57岁

本年底,携自著《秋月独明室诗文集》赴台。

1951年 60岁

为《中华日报》撰写《红焰飞蛾》。为《新生报》高雄版撰写《绮情楼杂记》。以“绮翁”笔名在《大华晚报》撰写《忆梅庵杂记》。

本年,长兄喻的痴被枪毙于黄梅县城北门口的北邙山上 (现为黄梅县人民医院)。

1952年 61岁

11月,作《〈绮情楼杂记 〉自序 》,内云“作者青年问世,老而无成,走遍了天涯海角,阅尽了人世沧桑,滥竽报界可二十年,浮沉政海亦二十年,目之所接,耳之所闻,知道了许多遗闻轶事,野史奇谈……近年旅居台湾,孑然一身,每于风雨之夕,想起这些故事,恒觉趣味弥永,值得一记。于是思起一事,即写一段,不论年代,不分次序,不褒贬政事,不臧否人物,惟就事写实”。

1954年 63岁

本年,二哥喻血钟逝世。

本年,《绮情楼杂记》(三册)由台湾启明书局出版。

1955年 64岁

本年,《绮情楼杂记》(三册)由香港启明书局出版。

1958年 67岁

经大陆友人函告郑昭式在上海病逝,乃续娶王锦华。

为追忆办报和革命生涯,晚年先后写下《军阀枪口下逃生记》、《清末民初汉口报坛史》等文,后收入《湖北文献 》第 46期 ,1978年版。

1967年 76岁

晚年的喻血轮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多次想回大陆探亲。后抱病重之躯,以香港为中转,返回大陆探亲。不意途中于 8月 29日在香港病逝。

责任编辑 张吉兵

K82-64

A

1003-8078(2011)01-153-04

2010-11-17

10.3969/j.issn.1003-8078.2011.01.43

眉 睫 (1984-),原名梅杰,湖北黄梅人,长江出版集团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图书策划编辑。

猜你喜欢

黄梅书局汉口
黄梅之星 朱婷婷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汉口北》
学译致用的日汉口译教材与教学思考——以留学生日汉口译课三种常用文本为例
科层制与关系网:民国时期世界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发行管理制度述论
金花夺目 黄梅璀璨
第五届“黄梅之星”电视大赛落幕
黄梅落尽,佛心始开
鲍罗廷与收回汉口英租界
论晚清官书局文献史料价值及其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