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及理想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2011-08-15李荷英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理想育人

李荷英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1;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及理想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李荷英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1;河池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理想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的价值主导因素,尤其是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们更为重要。以广西民族地区两所新升格本科院校部分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分析当代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和理想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对策,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教育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为了掌握当代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现状及理想教育状况的实证资料,进而对高校理想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于2009年9月~2010年10月期间在广西两所新升格本科院校进行了关于“民族地区大学生理想现状及理想教育状况”的调查,调查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主要了解如下三方面的情况:1、大学生对理想的基本认识;2、大学生理想现状;3、学校理想教育状况及学生对此的态度。被调查对象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两所新升格本科院校A学院和B学院的部分在校大学生。

为了确保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调查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以无记名的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78份,有效率占95.6%。在有效问卷中,被调查的男生206人,占总人数的43.10%,女生272人,占总人数的56.90%;来自农村的学生396人,占总人数的82.85%,来自城镇的学生82人,占总人数的17.15%;非汉族191人,占总人数的39.96%,汉族287人,占总人数的60.04%;有宗教信仰的 55人,占11.51%,没有宗教信仰的423人,占88.49%;大一学生占26.78%,大二学生占38.23%,大三学生占27.15%,大四学生占 7.8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对理想的基本认识

在自身认可的成功标准下,看待理想和成功的关系时,认为理想很重要,没有理想就不能成功的占24.27%,理想重要,但机会更重要的占53.34%,理想不重要,着眼于实际才是最关键的占16.32%,回答不知道的占6.07%;在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时,认为现实很残酷,不得不放弃理想的占13.39%;就算现实很残酷,也要坚持理想,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占67.57%,没有理想,随意为之占5.65%,回答不知道占13.39%;你感觉理想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认为充实、快乐的占47.91%,忙碌却感觉收获甚微的占22.80%,压力很大占 18.41%,基本无影响的占10.88%;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5%以上的大学生能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认为理想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将近2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没有理想就不能成功,将近70%的学生能在理想与现实的对决中坚定自己的理想,将近50%的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到理想带来的充实、快乐。

(二)大学生理想的现状

从概念上讲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因此,要了解当前大学生理想的现状,就必须要知道体现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确立这样的奋斗目标,影响这个奋斗目标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围绕着这个内容设计了一些相关的问题对学生们进行了调查。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总的来说,大学生理想现状呈现出积极、乐观、健康的特点,部分大学生在理想的选择和追求上体现出具有远大的抱负和较强的奉献精神;大部分大学生把个人的职业、家庭、道德理想作为人生的目的,呈现出更为关注自身发展状态和现实利益的倾向;少数大学生理想信念存在着功利化倾向,他们把追求金钱和社会地位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坐标,他们入党动机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实利,而不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1.上大学的目的与人生目标。在问及“成为一名大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选择实现理想抱负的占34.94%,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修养的占21.76%,获取文凭方便以后找工作的占34.10%,家庭因素占6.28%,混混日子占1.46%,其它占1.46%;在专业选择方面:认为自己一直感兴趣的占42.89%,根据目前社会的就业状况及热门程度选择的占23.43%,父母或其他人替自己选择的占14.64%,被学校调配的占14.85%,根据国家需要的人才类型选择的占 3.56%,其它占0.63%;到了大学你是否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理想:选择不曾改变,专注于同一个理想并为之努力的占29.92%,为适应家庭或就业形势而改变的占28.03%,因思想逐渐成熟而改变的占36.40%,因别人的影响而改变的占2.30%,被动地接受现实,放弃理想的占3.14%,其它占0.21%。

在问及“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选择追求真理,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的占16.32%,这是把最高层次的社会理想作为人生的追求。这说明,一部分大学生已认识到,个人价值是在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基础上实现的,个人理想只有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才会有意义,才有可能真正实现。选择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的占65.26%,他们把个人的职业、家庭、道德理想作为人生的目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人基本的生活追求。选择生活安乐,与世无争的占11.30%,这是把低层次的生活理想作为人生目标。选择随遇而安,暂时还没有什么固定的信仰和目标的占6.49%,选择追求物质享受的占0.63%。在问“及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时,回答对社会贡献的大小的占55.03%,个人家庭的幸福的占30.33%,社会地位的高低的占7.11%,金钱的多少的占7.53%;

2.关于大学生要求入党的情况。大多数学生的入党积极性较高,但是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且功利化倾向日趋明显。此次被调查学生中,已入党的学生有58人,占总人数的12.13%,有入党动机但还没有加入组织的占71.97%,没有入党动机的占15.90%。在问及其入党的主要动机时,回答信仰共产主义的占8.52%,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的占5.51%,通过向党组织靠拢,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自己早日成长的占53.14%,为使自己活得充实而寻找一种精神寄托的占3.51%,对毕业找工作有好处的占17.29%,随社会潮流,周围要求入党的人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好像自己思想不上进的占9.02%,其它的占3.01%。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愿意为社会做贡献,并希望能将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体现出充分的主体性和责任意识。但同时,在各种功利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更为关注自身发展状态和现实利益的倾向,部分学生入党动机是从功利主义出发,是为了获取更多的个人实利,而不是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3.关于形成和实现理想的主要因素和途径,大学生的选择表现得既充满激情又十分理性。在问及对自己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时,选择社会环境的占42.05%,家庭环境的占39.54%,典型人物影响的占11.30%,理论教育的占7.11%;在关于决定实现理想的最主要因素的选择中,认为是靠自身努力的人数占77.51%,是靠人际关系的占10.67%,是靠良好的家庭背景的占8.26%,是靠时事背景的占3.56%;这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具有努力奋斗、提高素质、追求理想的意识和决心。但同时我们又看到另一个现象,认为决定实现理想的最主要因素是靠人际关系和良好家庭背景的占18.93%,是靠时事背景的占3.56%,这一现象折射出部分大学生受社会现实的负面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决定理想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内因。一些学生在实现理想的信心方面表现得不够坚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强。如在问及你是否有信心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时,认为自己有十足信心实现理想或目标的占20.83%,不确定,但会努力去实现它的占67.99%,看运气的占5.96%,基本没什么可能和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占5.22%。

在问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时,45.82%的学生回答将理想细化,分割成一个个小目标,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往前走,26.15%的学生回答没有什么明确小目标,但会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19.46%的学生回答有理想,也希望能为理想付出行动,但不知道怎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6.69%的学生回答空有理想,但很少为理想付出行动,1.46%父母早就为自己的将来铺好路,无需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其它占0.42%。在问及如果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业率偏低怎么做时,选择继续坚持,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适应这个社会的要求的占45.61%,选择转变职业方向的占31.59%,选择准备考研,有一个缓冲期的占16.32%,没想法的占6.48%;学生们认为当前最大的困扰是实力不足,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的占50.84%,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占12.97%,无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的占15.27%,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的占18.83%,无困扰的占2.09%。

(三)学校理想教育状况及大学生对此的态度

从此次调查的结果看,大学生对学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评价是给予肯定的,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评价也是令人感到欣慰的;但也从不同层面显示出了理想教育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如有少数同学对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还不能正确认识,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不能认同,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持态度的不确定性太强,全员育人的环境还未形成。

在问及大学生们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的认识时,认为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的占47.70%,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的占8.16%,是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的占26.99%,仅仅是教学环节的需要的占10.46%,没有意义的占6.69%;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评价中,认为他们为人师表,讲究方法,很受欢迎的占47.49%,认为他们长于说教,虽没什么方法,但较受欢迎的占37.65%,认为他们根本没有方法,不受欢迎的占11.09%,认为他们不负责任让人反感的占3.35%,其它的占0.42%;在问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持态度时,选择很有兴趣的占17.15%,为了学业强迫自己学的占29.29%,看老师讲得好不好的占31.80%,不感兴趣的占21.76%;对于专业课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进行理想教育的提问,46.23%的学生选择了“有时”,33.27%的学生选择了“很少”,10.88%的学生选择了“经常”,9.62%的学生选择了“从不”。由此可见,增强理想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形成全员育人氛围乃当务之急。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部分大学生对理想的认识比较模糊,不能正确认识其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此次调查数据中,在看待理想和成功的关系时,53.35%的大学生认为理想重要,但机会更重要,16.32%的大学生认为理想不重要,着眼于实际才是最关键的,6.07%的大学生回答不知道理想的意义;在看待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时,认为没有理想,随意为之的占5.65%,回答不知道的占13.39%;在问及你感觉理想对你的生活有何影响时,10.88%的大学生回答理想对自己的生活基本无影响。

2.大部分学生的理想层次比较低,不能正确认识高层次理想对低层次理想的统摄作用。在问及对人生目标的选择时,选择追求真理,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中创造出有价值的人生的只占16.32%,选择有一个称心如意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人占65.27%,选择生活安乐,与世无争的占11.29%,随遇而安,暂时还没有什么固定的信仰和目标的占6.49%,追求物质享受的占0.63%。在问及判断人生价值的标准时,回答是依据个人家庭幸福的占30.33%,社会地位的高低的占 7.11%,金钱的多少的占7.53%;在成为一名大学生的主要目的选择时,选择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个人修养的占21.76%,选择获取文凭方便以后找工作的占34.10%,家庭因素6.28%,混混日子和其它占3%;在问及其入党的主要动机时,70%的大学生考虑的都是个人的成长或今后找工作的需要。可见这些大学生把低层次的生活理想作为人生目标,把个人的职业、家庭、道德理想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普通人基本的生活追求,这离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更高期望有很大距离。

3.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具体的目标,理想实现缺乏实践的依据,具有空想的特征。调查中,在问及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时,26.15%的学生回答没有什么明确小目标,19.46%的学生回答有理想,但不知道怎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6.69%的学生回答空有理想,但很少为理想付出行动,1.46%的学生回答父母早就为自己的将来铺好路,无需为自己的将来努力,其它占0.42%。

4.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大学生理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够突出,实效性还不够强,全校全员育人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理想教育合力尚未形成。在问及对自己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时,大学生们选择社会环境的占42.05%,家庭环境的占39.54%,典型人物影响的占11.30%,理论教育占7.11%;在问及大学生们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的认识时,认为仅仅是教学环节的需要的占10.46%,认为没有意义的占6.69%。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整体评价的选择中,认为他们根本没有方法,不受欢迎的占11.09%,认为他们不负责任让人反感的占3.35%,其它的占0.42%;在问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持态度时,选择不感兴趣的占21.76%;对于专业课教师是否在课堂上进行理想教育的提问,46.23%的学生选择了“有时”,33.26%的学生选择了“很少”,9.62%的学生选择了“从不”。

(二)对策分析

第一,加强理论教育,让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具有崇高理想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二代,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1]111-112。江泽民同志也强调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在当代社会条件下,竞争压力、信息压力与风险压力是一种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它既向我们提出了在压力下的价值取向问题,也向我们提出了与外在压力相适应的内在要求,也就是一定要确立科学的理想。这既是一个人生存发展的动力,也决定一个人的发展方向。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只有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才会使他们在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不会迷失方向,才会产生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才能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保持头脑清醒、明确发展方向;才能以自己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转化、平衡外在压力,促进自己和社会不断发展。

第二,把高层次理想教育和低层次理想教育结合起来,增强理想教育的实效性。

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有个人理想。但“个人理想的建立要以社会理想作导向,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待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3]“大学生追求个人理想是无可非议的,但要引导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之中。”[4]当前大学生最大的利益要求是成长成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十分重视他们正当的利益需求,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习、就业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而且,不能简单的用高层次理想来取代每个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而要用高层次理想来整合引导大学生的个人理想,使他们在实现高层次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在实现个人理想的过程中推动高层次理想的实现。大学生认识到了个人理想与高层次理想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才能在深切感受中坚定正确的理想,自觉地从低层次理想向高层次理想升华。

第三,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们在社会实践中找到实现理想的途径。

马克思说:“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理想作为一种观念形态,要变为现实,不走出思维领域是办不到的,必须借助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桥梁——实践。因此,社会实践是实现理想向现实转化的唯一途径。[5]照此说来,人的实践既是理想生成的根本依据,又是把理想变成现实的根本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提供必要经费。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要认真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份文件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各高校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各高校要尽可能多地创新机制、创造条件,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制度保障和实践机会,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人,鼓励大学生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想,找到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以解决大学生在实现理想过程中的盲目性。

第四,改革和创新理想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增强理想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全员育人功能,形成理想教育的合力。

我国目前进入了一个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矛盾高发期和风险突现期的特殊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道德意识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然而,民族地区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部分内容落后于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脱离现实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一些学校还是采用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落后的教学手段同信息网络化的时代发展要求相距甚远,严重影响了理想教育的效果。因此,改革和创新理想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使理想教育真正做到“贴近时代、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已是迫在眉睫了。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想教育应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事业,不能简单理解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干部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学校的各级管理者、全体教师、教辅人员乃至后勤服务人员都要有育人的意识,通过教学管理、日常管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开展理想教育,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要把坚持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相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在理想教育中的作用,体现“育人为本”,形成全员育人的氛围,切实做到每一个岗位都育人,每一个教师都育人,每一门课程都育人。

[1]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C]//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N].人民日报,2000-3-1.

[3]肖毅.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哲学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5,(01).

[4]朱志明.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0).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Minority Region College Students’Ideal and Ideal Education Status

LI He-y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 541001;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Ideal is the value dominant factor of people’s spiritual world,especially more important for college students who form their world view,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during this critical period.The paper,based on the survey sample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two newly upgraded universities in Guangxi,tries to analyze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ideal and the ideal education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o probe into the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ide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inority region;college students;ideal education

G412

A

1672-9021(2011)03-0102-05

李荷英(1975-),女,江西都昌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河池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价值。

2011-03-15

[责任编辑 普梅笑]

猜你喜欢

理论课理想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