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锦情林》重叠式状态词考释五则
2011-08-15贺卫国
贺卫国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万锦情林》重叠式状态词考释五则
贺卫国
(河池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广西 宜州 546300)
《万锦情林》使用了大量状态词,AABB式、ABB式等含重叠成分的状态词尤多。这些状态词有的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有的可补《汉语大词典》书证之阙失。文章考释了“纷纷嚷嚷”、“淡淡溶溶”、“恳恳殷殷”、“汹汹拳拳”、“白团团”等五个这样的词语。
《万锦情林》;状态词;中国古代孤本小说
《万锦情林》是明代分上下两层刊刻的几部小说集中最早的一种,保存了一批珍贵的小说。上层杂选唐以来短轶小说等,类似以小说为主体的文艺杂志;下层是七篇明朝当代的长篇文言小说。[1]编校说明《万锦情林》使用了大量状态词,AABB式、ABB式等含重叠成分的状态词尤多。这些状态词有的未被《汉语大词典》收录,有的可补《汉语大词典》书证之阙失。本文选释数条,志在抛砖引玉。
20世纪90年代,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把《万锦情林》列入《中国古代孤本小说④》,并据《国色天香》进行一定订改,已于1996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本文所引《万锦情林》例句皆出自上述点校本,括号内“P”后的数字表示该句在《中国古代孤本小说④》中所处的页码。
一、纷纷嚷嚷
卷之二·上层《裴绣娘夜游西湖记》:裴太尉一日见街坊上王孙公子,雕鞍骏马,佳人才子,香车暖轿,来来往往,纷纷嚷嚷,俱出郊外踏青。(P234)
按,“纷纷嚷嚷”字面意思似为“纷纷叫喊”,但结合上下文不难推断,《裴绣娘夜游西湖记》中的“纷纷嚷嚷”实指“拥挤嘈杂貌”。孙锴第《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提要》云: “《万锦情林》六卷,书为万历刊本,极不多见。其上层之《秀娘游湖》一篇为平话,铺陈艳冶,结构亦平平;而属辞比事,雅近宋元,似其时代甚早,至少亦从宋元本出。”[2]24由是观之,该词可能宋元时期就已产生。再举一个元代的例子:
(1)俺在这看街楼上,看那街市上往来的那人纷纷嚷嚷,俺则慢慢的饮酒咱。(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
明代的例子更多,如:
(2)大圣念声咒语,却又摇身还变做个蚂蚁儿,复入中堂,丁在正梁之上。只见那些未伤命的小妖,簇簇攒攒,纷纷嚷嚷。(吴承恩《西游记》第86回663页,岳麓书社,1987年)
(3)国人皆曰:“寇道师不可轻慢,国王且师事,况臣下乎?”“一符除怪,止却孩啼,真好道法!”纷纷嚷嚷,遍满国城内外。(方汝浩《东游记》第27回217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
(4)小旋风柴进和浪子燕青,奉着宋江、卢俊义之令,引领众人下山迎接。纷纷嚷嚷,将狼嗥山五位好汉,和本寨八员头领,直迎入三关。(梅寄鹤《古本水浒传》第89回133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5)成群张挂禽兽的,纷纷嚷嚷,办治肴馔的,哄哄嘈嘈,摇舟泛酒,咿咿哑哑。(钟惺《夏商野史》第157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年)
(6)那些军士,奉了大王命令,齐往下山,纷纷嚷嚷,不多一会,搭起了一座擂台,顷刻间,灯彩齐全。(熊大木《杨家将演义》467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清代小说也有用例,如:
(7)原来这事已传扬到省会。先是省城隍庙道纪司,子数日前梦见本庙人役纷纷嚷嚷洒扫殿庭,整肃职事,窃问廊下一吏,说是宁海县王爷新升了这里省主城隍,二十二日辰时到任。(镜湖逸叟《儿女浓情传》第43回348页,安徽文艺出版社,1990年;又陈朗《雪月梅传》340页,齐鲁书社,1986年)
(8)各人皆扎束停当,备妥马匹,手执利刃,预备迎敌,满寺凶僧纷纷嚷嚷。(不题撰人《于公案》,《中国古代孤本小说集第四卷》2883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
(9)男男女女,老老幼幼,若村若俏,或行或止,纷纷嚷嚷,挨挨挤挤,都出来步月观灯。(清·如莲居士《反唐演义全传》第39页,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1年)
在现代汉语中,“纷纷嚷嚷”亦不罕见,例如:
(10)众将校纷纷嚷嚷,请求同去。罗虎着了急,加上李来亨推了他一把,他就从人群背后踮起脚尖高声请求:“闯王,孩儿兵早已准备停当,愿意前去!”(姚雪垠《李自成》,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现代汉语)
(11)十二月二十日,将抵澶州,军情急剧变化,北进的军旗倒指南方,叫喊连天,拉着我的衣袖牵着我的衣襟,迫请我作为君主,环顾四周而无处逃避,纷纷嚷嚷胁迫更加强烈,顷刻之间,性命难保,事不由己,以至屈从,于是马步军拥到京城。(《白话二十四史第十二册》317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
(12)虽比眼前的小得多,可每到这时节,也引来成群的蜜蜂、蝴蝶、蜻蜓、蚱蜢、蟋蟀、蝈蝈,纷纷嚷嚷地吵闹不休。(郭雨庭《荒原之恋》287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90年)
(13)北大荒养鸡场的姑娘听说上面要调老丁回北京,都纷纷嚷嚷地闯进丁玲屋来,问她这消息到底是真是假?(张义德,彭程主编《名人与光明日报》第228 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年)
又按,“纷纷攘攘”、“纷纷穰穰”意为“纷乱;骚乱”,《汉语大词典》均已收录。[3]766“纷纷嚷嚷”与上述两词结构相似,词义相近,《汉语大词典》却未收,似不妥。
二、淡淡溶溶
卷之一·下层《钟情丽集》:淡淡溶溶总是春,不知何物是吾身。自惊天上神仙降,却笑阳台梦不真。(P42)
按,“淡淡溶溶”用于形容轻淡明净的样子,《钟情丽集》用例即可为证。“淡淡溶溶”至迟明中叶就已使用,较早的例子如:
(1)清光乱乳鸦,冷魄惊栖凤,素华吞老兔,寒影动骊龙,淡淡溶溶。惯追陪芳草池塘梦,常占满梨花院落中。助佳人捣练愁添,伴孤客吹箫夜永。(陈铎《咏月·北南吕一枝花》,谢伯阳编《全明散曲》第一卷595页,齐鲁书社,1994年)
(2)南趾官路生磋砑,乱山深处藏人家。花丈人家无百室,花村野市多梨花。地偏气暖时光早,二月花开觉春老。东风一夜月满林,淡淡溶溶枝上小。(罗镛《梨花市》),《新纂云南通志 三》628页,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在现代汉语中,“淡淡溶溶”亦偶有用例,如:
(3)清辉映水木,是天光,是水色,淡淡溶溶,掩映摇窗户。(《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语译,赵昌平编著《唐诗三百首全解》20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4)其中寒邪者,舌黑必无苔无罅,光亮滑湿,如水浸腰子,淡淡溶溶形;舌卷、囊缩、厥逆均似中热,而实似是寒,治当用破格附桂,理中大温补药。(徐荣斋《读书教学与临床》102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年)
“淡淡溶溶”没有基式“淡溶”,也非“淡淡”、“溶溶两词的简单并列,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凝固的四自格。”《汉语大词典》不收“淡淡溶溶”条,似不妥。
三、恳恳殷殷
卷之二·下层《三妙传锦》:自昔巫山邂逅,继以月下深盟:妾谓事无始终,将送微命;君谓此头可断,鄙志不渝。恳恳殷殷,将意君即妾也,妾即君也。(P179)
按,根据上下文语境不难推断,《三妙传锦》中的“恳恳殷殷”是“(情意)深厚诚挚”之意。该词虽不常见,但清代及现代汉语皆有用例,如:
(1)先生尝欲得浚藏草,恳恳殷殷,同于急务,且云“吾将为君谋诸梓人,氏无难焉”,浚以无副本,卒未应也。(清·杜浚《变雅堂文集》卷四《哭龚孝升先生》)
(2)夫豪杰既能自兴,而又有倡之于其前,成之于其后,经纬左右之于其间,恳恳殷殷如此,夫孰肯自负以负先生创院之意与马公育才之心也哉!(清·王绅《道存书院记》,《睢县志》114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
(3)陶渊明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人,其立身行事,出处进退,本乎一个“情”字;其诗文辞赋,托兴写怀,怀亲、教子、笃友之意,恳恳殷殷,亦本乎一个“情”字。(许结、徐宗文主编《中国赋学》25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
《汉语大词典》不收“恳恳殷殷”条,似不妥。
四、汹汹拳拳
卷之三·上层《会真记》:或朋从游宴,摄杂其间,他人皆汹汹拳拳,若将不及,张生容顺而已,终不能乱。(P344)
按,“汹汹拳拳”形容喧闹欢腾的样子。《会真记》与唐代元稹创作的《莺莺传》基本相同,上引文字更与《莺莺传》殊无二致。看来,“汹汹拳拳”至迟唐代就已使用。在唐以后文献中,我们也能找到该词用例,如:
(1)乘邑中指差为盗,方汹汹拳拳,遂趁势贿禀瞿县丞,差拿贵等系狱泄忿。(明·颜俊彦《钦犯邓云霄等斩十二绞七军九徒八杖四笞一》,《盟水斋存牍》16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2)今后秀才宜闭户读书,乡民宜各安生理。如有见事风生,随行逐队,汹汹拳拳於廷者,先据律究治,然後质讯本事,断不曲徇。(明·颜俊彦《谕各役》,《盟水斋存牍》669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3)他吃了亏,连发作都不许他发作,还一个个汹汹拳拳的举着巨灵掌要打他。(民国·不肖生《留东外史》第五十三章382页,岳麓书社,1988年)
在当代文献中,“汹汹拳拳”也有用例,如:
(4)梁先生便正在这个西潮泛滥,众人皆汹汹拳拳,意见纷纷的时候静下来对西方文化观察,对传统文化反省。(毅生《近代儒家对历史命运的挣扎——梁漱溟之乡村建设与文化自救运动》,梁培宽《梁潄溟先生纪念文集》302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
(5)令狐冲仗义救仪琳,不顾自身安危,于自己与仪琳独处之时,宁可自己负伤忍痛,而不让仪琳解衣取药,其心正,其行仁,其气亲,其胆壮。然而因与田伯光同桌,而竞以田伯光目之,汹汹拳拳,已成定势,若非仪琳亲来讲述,则三人成虎已不可改矣。(冯其庸《〈笑傲江湖〉回后评》,《夜雨集》298页,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9年)
(6)这种充斥着让人肉麻声音的磁带不要说他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文人学者拿不出去,即使换了个汹汹拳拳的粗人莽汉也未必敢公之于众。(宁静《一个专给学者当保姆的“淑女”》,《相貌误我——34个漂亮的变态者和25个丑陋的犯罪人》252页,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
又按,《汉语大词典》已列“汹汹拳拳”条,但仅列元稹《莺莺传》为书证。[4]1173综上可知,该词明代、民国乃至当代文献皆有使用,《汉语大词典》溯流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以补若干后代书证为佳。
五、白团团
卷之二·下层《田洙遇薛涛联句记》:香篆袅风清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P213)
按,《汉语大词典》第三卷:“团团,圆貌。”班婕妤《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王安石《黄菊有至性》:“团团城上日,秋至少光辉。”[5]663“白团团”则指白而圆的样子。除上引例证,还可以找到不少例子,如:
(1)里许,左岭低缺处见天山,云白团团若车轮,旋转不已,渐若匹练轻绡,至青烟缕缕,乃化。(清·裴景福《河海昆仑录》卷六)
(2)坡孙言:“一日晚,白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清·吴敏树《君山月夜泛舟记》,刘衍《中国散文史纲》372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
(3)袁山人雪堂作诗云:三合陈希抵早寒,一双鸡子白团团。可怜苏郡林知府,下及东吕薛五官。(梁容若《文学二十家传》318页,中华书局,1991年)
前两例“白团团”形容云气凝聚成圆圆的样子,第三例“白团团”形容鸡蛋白而圆的样子。
在现代汉语中,“白团团”用例更多。如:
(4)时间似乎已经入了酉时的下刻,小市里的群动,这时候都已经静息,自从渡口的那位少妇,在微茫的夜色里,藏去了她那张白团团的面影之后,我独立在江边,不知不觉心里头却兀自感到了一种。( 《 》,《处》47页,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5)一大片秋菊,红艳艳、金灿灿、白团团地展示在他的眼前。(俞天白《现代人》129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
(6)言凤鸣背脊上冷冰冰汗渍渍的,斜眼看看田律师,白团团的面孔十分庄重。(王小鹰《你为谁辩护》638页,作家出版社,1988年)
(7)我们都打着呵欠,口里白团团的热气喷出很远很远。(朱西宁《破晓时分》,《死亡的幽会》265页,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8)……是的,小雪花,我想起快乐的寒假。想起白团团的雪球越滚它越大;想起白生生的雪人光笑不说话。(尹世霖《小雪花》,《让诗长上翅膀》518页,接力出版社,1996年)
(9)每辆车上放一只长方体箱子,白铁所制,偶尔反一下光,我们眼前便赫然晃动一个白团团的太阳。(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白团团”一词最迟明代已经使用,现代汉语文本中也比较常见。该词《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均未收录,似不妥。
[1]大连明清小说研究中心编校.中国古代孤本小说④[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6.
[2]谭正壁,著.谭异,补正.话本与古剧(重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九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
[4]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五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
[5]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三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Interpretation on Five State Adjectives Formed by Overlapping in Wanjinqinglin
HE Wei-guo
(Teachers Education College,Hechi University,Yizhou,Guangxi 546300,China)
There are many state adjectives in Wanjinqinglin(万锦情林).And most of them include overlapping composition like AABB and ABB,some of which aren’t included by Chinese Dictionary(汉语大词典)and some of which can compensate for Chinese Dictionary’s lack of documentary evidence.This paper explains 5 state adjectives including overlapping composition such as Fenenrangrang(纷纷嚷嚷),Dandanrongrong(淡淡溶溶),Kenkenyinyin(恳恳殷殷),Xiongxiongquanquan(汹汹拳拳)and Baituantuan(白团团).
Wanjinqinglin;state adjectives;ancient Chinese single novel
H13
A
1672-9021(2011)03-0023-04
贺卫国(1970-),男,湖南双峰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词汇与语法。
2010年度广西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明清世情小说词汇研究”(项目编号:桂教人〔2010〕65号)
2011-03-30
[责任编辑 普梅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