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1-08-15王桥洋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国际化企业

严 旭,祝 莹,王桥洋

(孝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竞争力的提升,也为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提供了机遇。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所面对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与东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存在较大差异。面对国际国内激烈的竞争,相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制约因素更多而且更为特殊,但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限,与中部地区目前较快的发展态势相比极不相称。全面分析其制约因素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理解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对策。

一、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重要性

1.获取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是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企业对国际市场不断适应的过程。在这一成长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凭借在国际市场生存的经验,与竞争者抢夺国际市场份额或开拓新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更多的企业利润,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提供更大的支撑力,最终获取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与超额利润,并形成国际化成长的良性互动。

2.获得更多国际资本。“中部崛起”国家扶持政策和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投资机构的关注。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化资本运作,不断实现与其它海外企业、国际金融机构的资本之间的有效分配和流动,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优化配置。

3.推动技术革新。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虽然拥有不少适用技术,但在很多领域缺乏现代高新技术。在国际化成长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更多需求而不断进行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与此同时,向国际市场竞争者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促进技术革新。

4.促进中部地区资源优势转换。中部六省都是资源大省,其自然资源是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中最为丰富的区域。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把中部地区的资源转化为资本,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1]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国际市场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导引下开发有竞争力的自然资源,充分释放中部地区的后发潜力,使之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促进中部地区的崛起。

5.解决中部地区就业问题。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面对这一特殊的“区情”,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剩余人力资源,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中部崛起”。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加工业、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将增加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这将有利于解决中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6.提高中部地区市场化程度。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将增加中小企业数量,使市场主体更为多元化,从而优化中部地区经济结构。中小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拓展将促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和其它中介机构的合作,并促进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得中部地区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增强中部地区市场活力。

二、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影响因素分析

1.内部影响因素。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生产的关键技术主要还是依靠国际市场提供,对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没有掌握新产品开发的主动权。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中小企业难以承担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对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技术创新所需资金欠缺。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赢利微薄,资金周转困难,再加上融资困难,大多数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研发。

2)缺乏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企业国际化的竞争主要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在国际化成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跨文化管理能力、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人才知识结构偏低,管理能力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在企业经营环境、员工工资福利、城市配套建设、居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难以留住甚至吸引国际化管理人才。

3)信息化建设问题突出。中部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够,已经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对海外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其根本原因是中小企业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资金投入总体不足;二是轻视软件方面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信息管理服务和员工培训上投入不够。据调查,河南省每个中小企业计算机拥有量平均只有3.5台,中小企业国际电子商务意识还十分薄弱。[2]

追肥主要分4次。萌芽肥,萌芽抽稍前开花前进行,以氮肥为主,每亩施50千克高氮中磷低钾复合肥。花前肥,在开花前和新梢快速生长期,每亩撒施尿素5~10千克,加施硼、钙等微量元素;膨大肥,一般在花后15天进行,施用高钾中氮低磷复合肥,同时结合叶面喷微量元素肥;壮果肥,一般在7月中旬果实进行第二次膨大,以磷钾冲施肥为主,每亩施30~50千克。

4)生产经营分散。中部地区同类的中小企业之间缺乏分工和协作关系,没有形成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难以形成产业规模。而居于从属地位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等级差别,大企业的发展并不能有效地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也没能增强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其原因是资源型产业链中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没有进行有效的分工,大企业垄断了整个资源型产业链条上的产品生产,独立的中小企业不能成为纵向分工链条上的一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产业链中中小企业成长缓慢,竞争实力下降,中小企业过度开采和浪费自然资源、污染环境,龙头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效率下降等问题。

2.外部影响因素。

1)地域市场化程度不够。中部地区作为计划经济时代全国经济的重心,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尤为深重,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思想并未深入人心,市场化程度不够已成为困扰中部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制约因素。

2)融资困难。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重要瓶颈。首先,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主要是以银行借款为主,但由于其自身规模小、资信度低,使得商业银行不愿意冒险贷款。另一方面即使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其贷款额度也不大,且融资品种有限,贷款成本、担保成本高。其次,中小企业很难像大企业那样直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或进行债券融资,而主要是以职工集资的方式筹集资金。以此种方式筹集的资金数量非常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统计显示,在美国每100家中小企业有80家能获得银行支持,而我国只有大约1.4家,中部地区这个数字与全国平均水平相仿。所以,狭义上的中部地区融资难就是贷款难。[3]

3)中部地区区位劣势。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地处内陆,从事国际化经营交通运输成本高,增加了国际营销的成本,降低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优势,另外由于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成本比沿海地区更高,阻碍了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失去了与国际企业和消费者进行合作和沟通的机会。

4)社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财政、税收支持力度不够,中小企业没有享受与国有企业和大企业相同的待遇。其次,法律保障不够。扶持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法律体系还未形成,某些具有保护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内容的法律由于缺乏操作性,也难以得到实际利用。再次,中小企业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不但需要法律、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在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服务。目前中部地区中小企业数量难以与沿海地区相比较,其对管理服务的需求较少,市场提供的中介支持服务则非常有限且不规范。

5)非关税贸易壁垒日益严重。中部地区中小企业缺乏对国际标准的认识,为国际市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往往难以符合国际标准,技术贸易壁垒成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严重障碍。此外由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有蔓延的趋势,新贸易壁垒措施不断出台,处于劣势的中部地区将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

三、中部地区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对策

1.培育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

1)引进和培养复合型国际经营人才。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优厚待遇聘请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高级管理人才,帮助企业确立国际化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经营管理模式。通过培训机构对企业员工进行国际化经营理论方面的培训,让企业员工广泛参与国际化经营,在国际竞争的实战中培养符合自身国际化成长需要的复合型国际经营人才。

2)从以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技术竞争为主。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要从国际化成长战略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技术创新的重要价值,将提升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将技术研发确定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手段,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或培养技术人才,提高产品研发能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目标国际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与其它中小企业借助联合研发的平台相互借鉴学习,在引进、消化、吸收他人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手段之一。中小企业通过建立商业信息网络系统,可以增强与国际消费者的沟通能力,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国际市场交易成本,降低获取国际市场信息的成本。

4)通过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非常有限,可以通过合作或联盟等形式来重新整合各自所拥有的资源,形成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规模优势,增强中小企业的整体国际竞争力。

5)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优势,培育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在国际化成长的过程中,要避免各中小企业“各自为战,自成一系”,片面追求“小而全”。要紧密结合地域特色和历史人文背景,以特色产品的培育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地域特色资源构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国际竞争优势。

6)提高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能力。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要积极争取产品进口国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贸易伙伴建立起多层次的定期磋商对话机制,增进彼此信任,化解分歧,争取长期稳定的对外贸易环境。中小企业要利用多种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和方法来化解贸易纠纷,必要时要敢于通过法律途径积极应诉,争取自身企业利益。

2.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1)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政府要建立健全财政、投资、税收、金融等政策体系。首先,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提高中小企业出口商品的退税率,同时,对中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进行财政补贴。其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银行来保障中小企业的银行借款。再次,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推动建立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地方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地方性风险投资公司。最后,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构建以互助性担保机构为主、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补充的担保机构系统。[4]

2)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和单个企业相比,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创新效应、知识溢出效应、品牌效应、核心企业拉拔等。[5]中部地区缺乏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的先天优势,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规划并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产业集群。[6]通过建立产业园区,整合产业价值链,利用其完备设施、优惠政策和完善配套服务等,形成适宜在产业价值链上中小企业成长的温室,构筑在地域空间上相对集中的中小企业集群,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协调机制,促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湖北建立的随州三里岗香菇、应城石膏和通山石材等中小企业产业集群。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公路和铁路网络建设,建立通畅、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政府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促进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的转型,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提高物流业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程度,为中小企业国际营销渠道建立提供基础设施保障。

4)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贸易促进会、进出口商会、行业协会和咨询服务机构等中介机构的服务职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市场有关市场动态、技术咨询、调查资料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双边的法律保障、咨询和培训等服务。

5)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首先,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充分利用多国经贸磋商机制和平台,阐明合作共赢的国际贸易理念,充分发挥商务部、驻外使馆和其它驻外经贸机构在市场信息服务方面的作用,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时收集、整理、追踪国外的贸易摩擦现状,建立贸易摩擦数据库,及时为中小企业传递标准信息。其次,完善工作机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建立由相关部门、协会和企业组成的应急协调处理机构,形成一套有效配合的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理各种危机。成立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律师服务团,为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最后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中小企业应对能力。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国际贸易摩擦应对培训班,邀请国际商务专家做专题讲座,增强中小企业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

[1] 阚绪宝,刘学鹏.中国中部地区资源优势转换中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07(5).

[2] 岳伟丽.经济危机影响下河南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作用和意义[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

[3] 胡艳.中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原因和出路[J].企业导报,2009(6).

[4] 陈朱联,冯德连.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政策支持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2).

[5] 汪占熬,王琼.乡镇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集群案例研究[J].农村经济,2008(8).

[6] 张平.中国中部地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8).

猜你喜欢

国际化企业
聚焦港口国际化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