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群众路线的反腐败功能

2011-08-15刘正妙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群众利益信任人格

刘正妙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它不仅科学解决了党和群众关系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且成为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进而形成为党的政治优势。正是依靠群众路线,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反腐倡廉的巨大成就。践行群众路线实施反腐败的成功经验,是党始终保持廉洁本色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党的群众路线反腐败的重要作用,加强党的廉政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一、增强和维持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人格网络和参与网络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贪污腐败是国家——这个“社会的怪胎”的遗传病。因此,在有国家的人类社会历史时期,贪污腐败就必然客观存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展还不成熟,腐败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反腐倡廉形式仍然严峻。这决定了我国的反腐败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没有广泛的群众参与网络,以此来动员与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我国的反腐败工作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而一旦建立起了能够使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反腐败人格网络和参与网络,就能够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到反腐败斗争中来,促进党的廉政建设。

要建立这种密切联系群众的反腐败的人格网络,其前提是看执政党能否将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反腐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让最广大群众在这一参与过程中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反腐败工作不是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而是作为捞取合法性资源的手段和策略,那么势必不能满足群众的利益需求,人民群众就会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反腐败的人格网络和参与网络就无法建立。“一切为了群众”,是毛泽东创建的群众路线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党执政的宗旨和目标。“一切为了群众”要求党制定的政策、方针和路线,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党的不同性质、任务、要求和方针的工作,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党的干部对人民群众负责,对群众赋予的公共权力负责;要求党员干部做人民的公仆,合理有效的行使公共权力。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群众的利益”[1]P605,这就使得党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也正是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党“一切为了群众”,这就使得反腐败斗争,不是为了捞取执政资源的形象工程或者说策略行为,而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进行的斗争,是向那些侵蚀党和群众利益的蛀虫开火的斗争。这样,党“一切为了群众”的目标和宗旨,成为了党反腐败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符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从而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党开展的反腐败工作具有了牢固的群众基础,也就使得党在长期的反腐败斗争中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并建立一个广大群众参与反腐败的人格网络和参与网络。

中国共产党也正是通过利用“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路线建立起来的反腐败人格网络和参与网络,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反腐,从而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各种资源,进而取得了一次次反腐败斗争的辉煌成就,如延安整风运动和建国初期的“三反运动”等。反过来,党通过这些有效的反腐败斗争,对党员干部运用公权力谋取个人私利的行为的制裁(也就是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善行),又进一步践行了“一切为了群众”的宗旨和目标,使反腐败的人格网络和参与网络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增强。

二、促进党群相互信任,为反腐败汇聚了雄厚力量

如果说党的群众路线中的“一切为了群众”为反腐败建设建立了良好的人格网络和参与网络,从而使党和人民群众密切了在反腐败中的联系的话,那么“一切依靠群众”则使党和群众之间建立相互信任,从而为反腐败聚集雄厚的力量成为可能。党群之间建立起的相互信任,一方面使得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调动和提高,从而尽自己最大力量遏制公共权力的寻租;另一方面,使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可度得到提高,树立相当权威,有利于党开展反腐败工作。

根据西方学者的需要理论和人性理论来看,信任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引导人的观念和行为。如果人对实现信任的效价和期望值合理,那么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从而激发蕴藏的能量。而一旦信任关系产生,人的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转化成为信任主客体之间的公共资源,不断地通过人这个生命体而变成能量,进而体现为主客体共同合作行动中的力量。另一方面,相互信任的主体,在合作中容易达到心理期望和心理需求上的一致,能够将对方利益放在自己利益之前或同等地位进行考虑,自觉排除沟通和交流中的障碍,顺利进行有效合作。这种有效的双方力量的整合所产生的效果,势必大于两者力量单独作用之和。从这个角度来说,信任能够产生力量。

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就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并在党的各项工作中吸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P1031。他坚信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进而指出,只要坚定不移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好。正是因为党坚持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的信仰,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所以,党在开展反腐败的活动中一直重视“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和方针。如毛泽东强调,加强群众监督才能使党跳出历史上政治兴衰治乱“周期律”;邓小平指出:同一切腐败现象作斗争,需要组织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的和积极的行动等。而也正是党坚持“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相信群众,坦诚地在反腐败中揭露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勇于将自己的不足置于群众的视野中,坚决打击腐败分子,维护群众利益,取得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信任关系双方的信任是相互的,党对群众的信任,势必会让群众更加信任党,使群众敢于站出来揭发、检举和监督腐败行为,发挥自己强大的力量。反过来,党对群众反腐败力量更加信任,从而不断地积累这种信任资源,以致产生更强大的反腐败力量。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也正是通过实行“一切依靠群众”的路线,坚决依靠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才使党能够保持廉洁本色,建立起牢固的党群信任基础,领导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巨大成功。如果说不是这样,党不相信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害怕群众参与反腐败动摇其执政的基础,那么,利益受到腐败行为损害的群众,在无法维护其利益的情况下势必也会失去对党的信任,从而使党失去群众这个反腐败最强大的力量,最终导致政亡人息。

三、为反腐败提供了方法,并形成了科学的反腐败规范

如何“依靠群众”去实现“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其提供了方法论。“从群众中来”,就是到群众的实践中去调查,收集人民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和片面的经验,经过制作和加工,形成党的路线和方针。“到群众中去”,指党员干部将制定的政策方针带回到群众中去,让其实践,接受检验,以便改过矫正,形成新的政策和方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领导和工作方法,有利于克服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良风气。因为,要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求党员干部不能怕下基层受苦受累;要求党员干部具有尊重群众意见,遇事同群众商量的民主作风;要求党员干部不能脱离群众做想当然的拍脑袋决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身就是反腐败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实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些具体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说,为反腐败提供了方法。如调查研究的方法,使得党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坚持了到群众中去做实际调查,了解群众反腐败的呼声和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党反腐败的政策和方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党开展的反腐败运动,既注重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又强调了领导干部在反腐败中必须具体地、直接地将号召普遍开展。这个方法还强调了反腐败过程中,需要重视腐败的上下两头,注重抓典型、领导骨干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党在反腐败活动中,能够依靠和团聚一批由积极分子组成的反腐败领导骨干,提高中间分子,争取落后分子,带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等。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为党反腐败提供了方法,而且党根据“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建立起了一系列有利于遏制腐败的规范。所谓规范就是集体共有的行为准则。它构建着人们的行为,为人们的交往和合作提供框架与秩序,使人们相互冲突的利益能得到有效的整合,从而防止和化解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之间的冲突,促进行动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一个政党要进行有效的反腐败,就必须建立起一套规范和制度,一方面能从腐败的生成根源上进行预防和制止;另一方面,能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可以有序和高效地参与反腐败,充分表达和维护自己的基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础上形成的规范:民主会生活制度、集体领导制度和一系列有关群众参与反腐败的法律法规等使反腐败从根本上得到了保障。如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它既反对权力过分集中又反对泛民主,能有效地制止和预防腐败,从规范层面保障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1]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群众利益信任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在275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例中,这些问题最突出
当好群众利益的代言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巡回接访直通车走进处鹤村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典型表现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信任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