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1-08-15王习贤
王习贤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深入,执政党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选择什么样的民主方式才能激发组织活力,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创造性和积极性。这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世界潮流的需要,更是巩固执政基础,整合执政资源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长期重视党内民主的发展,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极其宝贵的财富,成为了今天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尤其是党内民主建设的宝贵财富。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为发展党内民主的指导思想
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点的中国共产党在推进民主的不断实践中,认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坚持发展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民主观。其科学性在于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揭示了民主产生的根源和民主的实质,科学地指出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争取解放斗争中的有力工具,为社会主义民主取代资产主义民主提供了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确定马克思民主理论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观,是无产阶级先锋民主观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理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的思想武器。纵贯党内民主建设长期历史,我们深深认识到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党情国情,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指导党内民主建设的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党内民主实践相结合,推进党内民主理论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党内民主理论成果指导新的民主实践,我们就能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识别和排除错误思想的干扰,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始终健康地向前发展。
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推进党内民主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极端重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没有民主的制度化、稳定化和权威性,民主就缺乏持久性和稳定性,党内民主就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
1.发展党内民主的,走科学的制度建设之路,是党内民主的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原则
通过不断的探索,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尤其是我们党始终坚持把民主集中的原则作为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和政治原则,在具体的制度建设上,成绩很大,先后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一系列重要的发展党内民主的文献。回顾探索的过程,我们也出现了失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们对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够,主要是因为,一是在思想上没有充分认识到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因为党取得执政地位后,政权建设远比自身的制度建设更显迫切。二是没有科学认识党的思想建设与党的制度建设的辩证关系,单纯过分强调思想和“灵魂深处的革命”,而忽视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三是“人治”思想根深蒂固,缺少法制的传统,在发扬党内民主的这样大问题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少数领导人的思想和作风上。对于民主制度建设认识上的不足和在实践上的严重忽视,直接导致了党内政治生活的非正常发展,最终导致了“十年浩劫”,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深刻的沉痛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把制度问题放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高度,要求全党予以高度的重视。邓小平在多篇著作和众多场合中,在全面总结党的制度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对制度建设的意义、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建立健全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各项制度进行了全面阐述,他在分析造成“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原因时着重指出“我们过去所犯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严重。”[1]P332因此,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事情再次出现,必须解决制度问题。
2.制度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制度建设重要意义
简而言之,制度就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或组织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根据这一定义,制度具有内生性、稳定性、约束性、强制性、系统性等方面的重要特点,联系到党的各项制度,党的制度是党组织建立和运作过程中所依据的原则、体制、规则、程序的总和。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制度建设相对于党的建设的其他方面,“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1]P276。究其原因:首先,党的制度集中反映了党的整体意志、突显着党的根本利益,是得到全党认可的并强制执行的根本行动准则,一般通过条律或规章的形式来表现。其次,党的制度产生于特定的授权机关,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具有强制执行力,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不管是对于普通党员还是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同等约束力。最后,制度是对过去经验与教训的总结。荷兰学者塞奇对此作了很好的阐述:“民主制度不能通过行政手段来产生,不可能有一个领导说,明天我们的国家就是民主的国家。这说明,民主制度是习得的。”[2]
3.党内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制度建设
长期以来,我们党把制度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们在党内民主制度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为党内民主的正常化、规范化提供了有利支撑,但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很严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各项制度与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协调甚至矛盾的现象,制度本身存在这样或那样缺陷和漏洞。一方面,党的民主集中制等根本制度由于过于原则和抽象,理解上因人而异,出现偏差,执行中无章可循;另一方面,具体制度的制定出台缺乏科学的配套和衔接,难以形成稳健的体制机制。一些制度由于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导致制度因问题而生;二是执行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客观存在,效果不理想,应有的约束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三是制度的内生环境差,制度的权威性没能深入人心,人们的民主素质和制度观念缺乏,尚需进一步培育和提高。个别领导干部没有树立科学的权力观,习惯于滥用权力,不愿接受制度的约束,更多的是把制度作为管理群众和在实际工作中实行“暗箱操作”的工具,群众则认为制度是个花瓶,好看不中用,不如“潜规则”效果好,见效快。针对这些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3]所以,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必须研究制度的特点和运行规律,从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建立科学合理、协调配套的机制体制。
三、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要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时俱进,不断推进
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发展党内民主,实事求是是前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党内民主发展水平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经济显著进步,人们生活条件稳步提高,物质文化的丰富和改善促使广大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热情空前高涨,我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决不能寻求借口,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当然,我们也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盲目推进,否则,只可能对党内民主的发展造成巨大伤害,从而阻碍党内民主的发展。发展党内民主要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相统一。发展党内民主必须有中央坚强统一的领导,要正确处理好维护中央的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与发展党内民主的关系。在我们这样一个缺乏民主法制传统、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很不平衡的大国里,我们正承担着加速发展经济、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突破的繁重任务,推进民主尤应注意审慎稳妥。
加强党内民主要注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是规范权力运行的准则、是正确处理党内矛盾、规范党内生活的依据,其功能的发挥有其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党内民主制度的产生以及功能的发挥与一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随着党情、国情的深刻变化,党内民主从某些内容到具体形式,也必然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党内民主,强化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握时代脉搏,洞察党内民主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今天,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任务艰巨,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势和国内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变化,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一定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党内外对扩大党内民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迫切要求,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反映,看到思想上、制度上和领导方法、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种种不适应,要不断深入实际,不断发现问题,及时总结经验,在掌握党内民主的客观发展规律上多下功夫。
四、必须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党员是党的活动的主体。他们既是党内民主权利的享有者,又是党内民主的建设者,发展党内民主必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调动党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民主生活中的主体作用”。[4]当前来看,尊重党员群众的主体地位要着重在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上多下功夫,在廓清理论、科学认识党员的义务与权利的统一,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关系,民主集中制的完善与全党的集中统一的关系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通过推进党务公开,提供宽松的环境,提高民主生活的质量,防止侵犯党员民主权利现象的发生。
充分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注重自上而下的示范带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所处的岗位职责不同于普通党员,发展党内民主责任更加重大,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应强化民主意识,在实际工作发扬民主作风,为推动党内民主发展发挥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因此,党内民主建设,必须坚持自上而下,层层落实。同时,党内民主建设还要注重双向互动,自上而下的同时,要注重充分发挥下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上级党组织及各级领导的促进作用和监督作用。努力营造党员干部和下级组织敢于监督领导干部和上级组织严格遵守民主制度的条件和氛围。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王同新.论党内民主建设[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02-11-08.
[4]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