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2011-08-15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科技农业

周 剑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4)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农业发展伴随着资源的高消耗、污染物的高排放、物质和能量的低利用,最终导致农业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农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对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基本特征和主要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是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及相关领域,在农业生产、消费与流通过程和农产品生命周期巾减少资源、物质的投入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及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双赢”的经济模式。

农业循环经济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低消耗”是指在农业产品生命周期和产业链中通过减少资源的投入量,体现消耗成本低的特点。“低排放”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要求避免和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从而为环境向良性发展创造基础条件。“高效率”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能源与资源的循环和多方向利用,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降低成本和多级增值,并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特点,农业循环经济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发展模式:一是以多产业复合的大农业发展模式;二是以生态农业的提升和整合为基础的生态保护型发展模式;三是以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多级循环利用为目标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型发展模式。

二、科技创新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推动作用

第一,科技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源泉。从传统农业、近代农业到现代农业,每一个阶段无不以技术变革为动力、以技术进步为标志,农业机械、农药、化肥、灌溉等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带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进程中,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考虑生态效益,进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改变传统农业条件下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和消耗大量资源的农业增长方式,逐步向依靠技术进步和节约资源的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历史证明,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建国以来,我国育成并推广应用了农作物新品种6000多个,粮、棉等主要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更换了5至6次。优良品种改良、重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大批成果的推广运用,使得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1。13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5.31亿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

第二,科技创新是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首先,科技进步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其次,科技进步可以利用新的资源,突破了资源供给的限制,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三,科技创新有利于保护和改良生态环境。长期的粗放式农业生产,采用了不科学、粗糙的甚至是掠夺性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生态失衡和环境恶化。科技进步不仅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解决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问题,而且还为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一方面,科技创新提倡清洁生产,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了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科技创新使得农业生产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产品质量,杜绝了农产品污染问题。

三、依靠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问题如下:

(一)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投入不足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几乎没有重大突破性进展的科技成果出现,科技创新已成为影响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是由于科技投入总量不足,强度不够,“十五”期间,国家对农业的科技投入为80亿元,占国家财政支出的0.7%,低于全国其他行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国财政支出水平10倍以上,我国的农业科技投入水平仅为世界倒数30个国家平均数的三分之一,投入不足限制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成果明显不足,养殖业、加工业等重点领域技术成果严重缺乏,科技的支撑作用未体现出来;另一方面也与科技投资效率低下,投资渠道单一,投入结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政府仍是农业科研投入的唯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体系及机制尚未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的投资比例不均衡。

(二)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薄弱

农业技术推广是实现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措施。从我国实际情况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手段落后,农业技术传播渠道不畅,科研与生产脱节,重科研、轻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我国每年取得大约6000项农业科技成果,近三分之二滞留在实验室。农技推广投资的不到10%来自中央财政,90%以上由地方政府负担,整个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普遍偏低,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农技推广投资占国内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20世纪90年代徘徊在0.42%,近年来达到0.61%。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政府没有承担起主导职责,政府过度缺位;二是我国农业科研活动敞乏市场意议,缺乏面向市场适时调整的内在机制;三是缺乏有敛的科技推广中介机制。

(三)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村科技人才短缺

一方面,在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信息技术及新型农药、化肥等产业领域,目前还缺乏一批能带动农业产业升级和技术换代的大型农业科技企业,以农业科技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与政府投资不足、农业科技投入风险高和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有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人员不足,知识水平不高,高层次科技及管理人才短缺,特别是一线科技人员严重不足,农业科技人员大部分集中在市直和县直部门,乡镇一级农业科技人员缺乏,农民获取现代农业科技信息的手段匮乏。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

稳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将农业龙头企业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国家基地、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建设。改革和改善科研机构内部管理,建立鼓励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近期,应重点对循环农业技术标准、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与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技术链接、绿色生产技术和农业资源多级转化等层面进行整合与集成研究。在以上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要切实保障政府投入,将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GDP的平均水平提高到1%,国家要拨出专项经费建立农业科技发展基金,力争在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同时在农村科技应用服务环节,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两个机制的作用。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通过加强科技与金融、资本市场的整合,吸引资本市场向相关科技产业化项目倾斜,制定优惠的税收、价格政策,调整信贷结构,增加农业科技贷款,鼓励并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农业科技,扩大投入规模,使我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优化农业科技投入结构,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

(二)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如果我们国家仅有科研成果而不推广,农业生产不会成功。要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就必须健全科技推广体系。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应包括制度化的统一管理、高素质的推广队伍和多样化的推广方法。第一,要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保障农技推广体系健康运行。依据不同时期财政农业支出总量、农业总产值、农业与农村人口、耕地等几个主要指标,提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技术推广费用的支出结构。第二,要整合农技推广队伍,提高人员的素质,鼓励技术推广人员走技术推广与经营相结合的路子,对贡献突出的可给以奖励。同时,要鼓励和支持供销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政府对非政府组织推广机构提供的公益性技术服务进行补贴。最后,要建立一套新的政府农业推广组织管理体系,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明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公益性职能,理顺体制,建立起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实现农科教大联合和产学研相结合,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和水平。

(三)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促进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又要重视农技推广人员的培养;既要注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又要注重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方面,要依托重大农业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发挥农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学以致用、按需施教原则,营造良好氛围,培育农业高层次人才,鼓励专业人才投身农业。另一方面,普及义务教育,加强农民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文化科技素质。同时,向农业科技先进的国家学习和借鉴,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与管理经验。

(四)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提高信息化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用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各种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对农业资源实现市场优化配置,实现农产品供应和产品需求的市场连接,加快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和产品进入农业领域并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用信息化带动市场化,推进产业化,进而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1]李辉作.关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模式的思考[J].集团经济研究,2006,(10).

[2]龚高健.以科技创新推动福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J].发展研究,2007,(11).

[3]刘鸿,范亚东.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因素[J].农场经济管理,2003,(6).

[4]汪恩华,李宗植,陈其霆.循环经济的推进器:科技创新[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5]丁文喜,李伟征.现代农业知识[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智能制造技术推广服务与实践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