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1-08-15肖永志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乡镇党委农村基层党组织

肖永志

(中共郴州市北湖区委党校,湖南 郴州 42300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和国家各项政策的直接贯彻落实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形势的挑战

(一)农村执政环境的深刻变化对农村党组织提出更高要求

1.农村社会结构变化。随着农村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农民阶级内部开始出现社会分层,逐渐分化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雇工、农民知识分子、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主、乡镇企业管理者、农村基层组织管理者等八大社会阶层。这样,农民价值取向由单一趋向多元,加大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政治参与形式多样化对发展民主政治能力产生影响。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不同阶层政治参与的要求、动机和形式不尽相同,迫切需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惠农政策连续出台。近几年来,中央、省出台了一系列以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如税费减免,退耕还林,粮食直补,教育“两免一补”等。这些政策,对农村工作产生了全局的影响,对保护农民群众利益更加严格。这对农村基层组织的贯彻执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群众需求更加广泛。随着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不再满足于物质需求、文化需求,民主需求也不断提高。交通、通讯、传媒等条件的改善,信息交流,人员交往更加频繁,广大农民群众的思维日益活跃,民主意识,参政意识,自主意识,法制意识正不断增强。这无疑给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城乡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民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弱势群体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在庞大的农民外出务工群体中显得尤为突出,已逐渐成为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二)权力运行机制不健全抑制农村党组织作用的发挥

1.乡镇党委“责”大“权”小,精力易分散。一是“责”与“权”的不统一。财政、司法、公安、国土等权力被县(区)部门直管后,导致“条”强“块”弱,形成了“权在部门,责在乡镇”的局面,使乡镇始终处于“责大权小”的工作状态。二是乡镇党委抓党建工作精力不集中。乡镇党政职责不分,乡镇党委对基层组织建设很难有足够的精力去抓落实,常常疲于应付各项具体工作的检查,缺乏抓基层组织建设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2.村支两委权责模糊、关系易僵化。从理论上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看,村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地位、职责和相互关系是明确和协调的。实践中由于有关规定过于原则化,党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权限范围缺乏具体的界定。一是没有明确村党支部领导地位的实现途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明确了村党支部享有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权,村委会享有村民自治权,但对于什么是领导权、什么是自治权;领导权和自治权如何体现;发生争执相矛盾时又如何裁决等问题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二是没有明确农村“两委”之间的职权范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与《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政策规定存在较多重叠交叉,造成农村“两委”权力边界模糊不清,实践中具体操作上的困难。这种体制性原因,导致村“两委”易产生矛盾、关系不协调,合作共事氛围不浓,实践中易把发扬民主与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割裂开来。

3.村级管理缺乏民主,制度易形式化。一是执行制度形式化。虽然绝大多数村都建立了“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且都写在纸上,挂到墙上,但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负责人认为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二是村务公开形式化。一些村干部在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村级支出不规范,存在假公济私现象,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三是重大事项决策的形式化。有的村在决定重大事项时,党的书记不征求村干部、党员和群众的意见,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搞“一言堂”,压制村民的民主言行。

(三)自身建设不足导致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减弱

1.部分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滞后。基层党组织的设置不适应实际情况变化需要,部分基层党支部因集体经济薄弱而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村级组织很难从物质条件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制度不健全,工作缺乏生气,党的活动流于形式;部分村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不高,不安心工作,常常出现“身”不到位、“责”不到位、“心”不到位的现象;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对组织生活持消极态度,基层党组织也没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制度来加以约束,致使有的村即使一年开一两次党员大会,党员也到不齐。这种状况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几乎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在群众中凝聚力、影响力下降。

2.村干部的素质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干部老龄化严重,村干部学历普遍偏低。习惯按惯例、凭经验办事,工作创新能力较弱。二是一些村干部缺乏超前思维的基本功。大局观念不够强,对上级方针政策存在理解上的片面性和执行上的摇摆性,对工作缺乏前瞻性和整体性。三是村干部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作风不够实,对热点、难点问题不能吃透政策,不能说服群众;解决群众困难作风虚浮,害怕吃苦受累,采取视而不见或一拖再拖的办法。四是部分村干部缺乏研究解决农村突出问题的基本功。学习不够,政策掌握不透。存在片面群众观念,不依纪依法办事现象。五是工作责任心不强,消极怠工,缺乏完成目标任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3.党员队伍的“双带”作用相对降低。一是部分党员先进性意识、党员意识淡薄,责任感、使命感不强,宗旨意识在淡化。一些党员存在“小团体”思想,以个人、小团体利益为上,不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只要权利不要义务、只图享受不愿奉献。二是个人素质、能力相对降低。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保守,观念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知道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习惯用老方法、老手段办事,缺少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能力,缺少主见性、权威性和号召性。三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用不明显。部分农村“经济能人党员”存在求稳守摊、怕露富的思想,没有在自己带头致富的同时积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加强乡镇党委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龙身要好摆,全靠龙头带”,乡镇党委处于基层工作的最前沿,在农村工作的形势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一定要重视和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理顺乡镇管理体制,要给予乡镇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明晰乡镇责权关系,实现责与权的高度统一,从人、才、物上保障乡镇工作的有力开展,确保各项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抓出实效。

2.进一步试行乡镇党代会常任制,探索党内民主建设新途径。围绕“以发挥党代表作用为重点,以发扬民主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促进党委建设为落脚点”的思路,建立党代会年会制和党代表常任制,进一步明晰党代表权利和义务。建立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联络体系,发挥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作用,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提高乡镇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进一步加强村“两委”建设,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理顺村“两委”的关系,形成村“两委”高度统一,合作共事,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必须明确搞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两委”的共同目标和责任。明确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要肯定村党组织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进一步细化村级组织各自的职能,完善村务管理机制和规范村级事务议事决策程序。坚决杜绝村“两委”两张皮的现象,民选村干部要有大局观念,自觉接受党总支的领导,克服片面的群众观念,充分发挥本地人办本地事的优势,使党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4.进一步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是要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从有利于区域化规模生产的需要出发,打破原来按村民组和党员居住地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科学合理地设置党小组,把党组织放在产业带上、平安村寨上。二是在行业协会中设置党组织,把支部建在“协会”上,以促进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示范作用,实现“把新型农民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为新型农民”的目标。三是探索以企带村设置党组织。为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地发挥区域优势,在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中设立党支部。四是建立流动党支部。根据农民党员的流动态势及特点,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经济组织或行政组织中,设置流动党员临时支部。

5.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一是纯洁党员队伍,保证党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做好发展农村党员、特别是在优秀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的工作;疏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严格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及时清理不合格党员。二是要重视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用科学发展观及现代科技知识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建立高效实用的培训机制,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提高农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干部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带头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为农民提供各种政策信息、科技信息,为农民群众搭台子、出点子,努力发挥农村党员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作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6.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一是实行党务公开制度。通过对重大决策、勤政廉政、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等等事项的公开,保障农村党员和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自觉性。二是建立党员责任区制度。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增强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主动性。三是建立农村民情民意服务中心。农村民情民意服务中心由推选出的老干部、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和乡土人才组成,使基层党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有机整合,成为乡镇党委、政府以及村支两委的好参谋和好助手,成为一支自愿为群众服务、主动为群众服务的生力军。体现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方式上的创新,充分发挥农村民情民意中心宣传员、调查员、调解员、监督员和服务员作用,以利于深入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重视老百姓关注度高、参与率高的民生问题,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坚持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村务公开的真实性和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广大村民的自治意识和民主意识,有力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乡镇党委农村基层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湖南衡阳劝退19名村支书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参与式治理与农村基层民主创新的探析
乡镇党委换届后思想政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