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书法的构图艺术
2011-08-15万应均
万应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湖南长沙 410205)
毛泽东书法的构图艺术
万应均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系,湖南长沙 410205)
毛泽东的书法在现代书法史上独领风骚,堪称大家。其构图艺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欹趣横生的单字体式;奇妙生趣的轴线变化;起落跌宕的虚实对比;极富个性的亲民书风;磊落大度的署款题名。
毛泽东;书法;构图艺术
书法的构图,也叫章法,即篇章结构的法则。具体说来,构图是研究线条与线条、字与字、行与行以及整幅字的组合、布置方法,即通篇的艺术处理。它是根据形式美的基本规律法则,将线条连辍成一行或数行,使之成为行气贯通、映带呼应、首尾相接、疏密有致、虚实相成、揖让自如、顾盼多姿、浓淡相杂、燥润相生、和谐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整体。
作为书法艺术,不应当只注意对单个字的结体研究,优秀书法艺术作品中的单个字是无法从整体上割裂出来的。单字的结体与构图是有机的整体。单字的结体越完美,对整体的依赖性就越小,独立性就越强,结果会导致游离整体,消解通篇的章法关系,形成状如算子的“书写”格局。
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构图美,既有他继承优良传统的成分,也有他自己的创新贡献。
我们在鉴赏毛泽东书法艺术构图美的时候,不仅要看形式美,而且还要包含意境美、气韵美。也就是说,不能把构图问题只看作一种线条安排、文字组合等纯技术性的手法,而应该当作书法艺术形式美、意境美、气韵美的总体把握,进而去探求书法的最高审美标准——气韵神采的内涵。
鉴赏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构图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欹趣横生的单字体式
欹斜取势,左伸右敛,妙趣横生,是毛泽东单字体式的总体风貌。
欹斜取势,以斜求正,是书法结字的基本规律,它能使字体生动有趣或产生动态感,飞动感。毛泽东书法作品中,如他青年时代的楷书《十六字铭耻》和小楷《致萧子升》都明显有横笔取斜式,左低右高,右肩高抬的风格。这种风格到后来的书法作品就更加突出了,如“实是求是”四个大字就是典型的例证。以斜取势,以斜求正的结字风格,虽然历史上很多书法大师都能做到,但谁也达不到这种程度。
在毛泽东的单字造型上,大多呈现左伸右敛的独特风格。在传统的单字造型上,一般都为左紧右松,即左敛右伸,而毛泽东即一反常态,给人一种全新的面貌。如1942年3月,毛泽东为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其中几乎所有字体都采取了左侧重心下垂,右侧重心上扬的左伸右敛结字方式,显示出字的险、奇和动态之美,于局部的不平衡,求得整体的平衡,但通篇没有一个相反的字体气势。
二、奇妙生趣的轴线变化
传统书法的布字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纵有行,横有列,即横竖皆成排。二是纵有行,横无列,即仅有竖行而无横行。三是纵无行,横无列,即横竖都不成排。
毛泽东以他渊博的知识,宽大的胸怀,豪放的性格,随意的笔调所作的书法作品,往往跌宕起伏、自然成趣。因此,他的草书作品大都成无行无列式轴线变化。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强烈地感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在书法构图的鉴赏中,从字里行间纵轴线的变化来审视,更可以开阔视野,增加审美情趣。
1946年,毛泽东所书:“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难烈士万岁!”字体为行楷,带有强烈的草势。这幅题词书写的时间大约在1946年年底,正是国民党蒋介石举向我解放区进攻的时候。蒋介石想故伎重演,妄想重温1927年“4·12”大屠杀之梦,妄想利用美帝国主义者的武器、支持和其他援助,狂妄地叫嚣,要在三个月内消灭共产党、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抢夺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毛泽东此时重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育全党不要被貌似强大的反动力量所吓倒。书写出“死难烈士万岁!”怀念烈士、烈士的鲜血不能白流,奋起还击。结果,不到三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胜利结束,雄辩地说明了“共产主义是不可抗御的”真理,也告慰了死难烈士。
毛泽东在书写此幅作品时,心潮起伏,不能平静,忧国忧民之心,泄于纸笔。“共”字第一笔用极强的笔墨施下,为全篇最长的一横。往下纵视,以每一字的中心为轴线,即形成左右移动的不平衡的轴线变化。在字与字的处理方面,形成了大小参差、奇妙生趣的视觉效果。这种轴线的变化,把字体大小所占的空间位置、行距和作者书写过程的时序轨迹反映出来。变化的轴线,本身就是一种美的构成,一种以线性构成的形式的韵律美。
三、起落跌宕的虚实对比
实线和虚白共同组成书法的构图。在中国书法的理论中,早就有“计白当黑”的说法。计白当黑,就是书法上的黑与白(即实与虚)的辩证统一:写黑留白。书法鉴赏,不仅要从黑处品味,也要从白处品味。总之,要在黑与白(实与虚)的辩证统一中品味书法艺术。
毛泽东的书法,一般说来,布字比较茂密,但留白也是经营得十分绝妙的。他的书法风格豪放雄逸,就是在黑与白(实与虚)的对比中表现出来。
我们可以毛泽东所书高启《梅花》诗(九首之一)为例,来探究其虚实对比的巧妙处理。
前三行十五个字,布置比较密集。从第四行“山中高士卧”,一直到“东风愁寂几回开”,作者随着书写的进入,激情高涨起来,因此,加大了字形和笔画的对比度,虚实对比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如果以三行为一组的话,我们可以看到,第二个三行“月明林”和“来“寒”等字,字大线粗,留下的空白,只有用小字“下美”、“依疏影”来陪衬。第三个三行“萧萧竹”、“漠漠苔”,已占有了大部分空间,“春掩残香”、“自”等字,就只能以纤柔的细线书之。第四个三行大小参差,虚实对比落差不大。第四个三行最后的“几”字和末尾的“回开”二字,写得特别大,但笔墨的轻重浓淡处理得特别好。“几”字用墨较为浓,“开”字笔画纵横连带,视若柴门。“回”字写得别致生趣,是一笔画下的三个圈,大圈内的空白竭力地向外扩张,显得空旷深远,里边的似连又断的两个圈,形成了一个螺旋体,在急剧地收缩,好像越走越远。这样的虚实对比强烈的章法把人带入了一个左右摇曳、上下跳动的黑白场景中,不见字形,只见神采,起落跌宕,朦朦胧胧,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喜悦和享受。
四、极富个性的亲民书风
艺术是要讲求个性的,无个性则谈不上是艺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对于当今的书法艺术而言,毛泽东书法的群众性——即亲民书风,也是他的书法作品有别于其他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的一大个性。
书法艺术的特殊之处,就是它不能离开文字。离开文字的任何线条组合,都不能说是书法艺术。实用与审美,实用性与艺术性,是书法美学的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范畴。其实任何艺术都离不开实用性;表达意思是实用,传达感情是实用,“感觉美观好看”就有用,有用就是实用。书法起源于实用,发展的动力是实用,最终检验的尺度还是实用。因此,书法离不开实用,也离不开人民大众。
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就是在实用中产生,在实用中发展,在实用中提高,在实用中与历史结合,在实用中呼吸时代气息,在实用中与人民群众联络,在实用中实现艺术性与实用性的高度统一,在实用中攀登书法的巅峰。
毛泽东书法的实用性,决定了他书法的亲民性。1957年,毛泽东为刘胡兰烈士陵园重写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八个大字。从整幅作品看,字体属行楷,字字粗犷醒目,整体气势雄伟豪放,既有可欣赏的艺术价值,又有一般文化程度的观赏者可认的实用价值,可见书法家的亲民观点之深。
作为纯艺术的书法作品是不用标点符号的,而毛泽东的大部分书法作品巧妙地用了标点符号。一旦定格了,这标点符号与所书文字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去之不得,加之有碍。这是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另一独特个性和亲民书风。
五、磊落大度的署款题名
一般来说,正文、题款、印章是书法作品缺一不可的三个要素。
书法的题款,是作品构图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题款如能安排好,对正文的形式美能起到调节和烘托的作用,反之会败坏全篇。
毛泽东书法作品的题款,形式和内容多样而丰富,且各具艺术特色,包括姓名、时间、籍贯、作者自己作诗撰文的题名,或注明正文系录某人诗文,或注明正文来历,或继正文而发的感慨,或议论的跋语。毛泽东题款的形式有单款,有双款。
大约在1937以前,他的署款题名大小不超过正文,以后他的署款逐渐加大,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和后期,署款更加雄放。
1954年3月12日致黄炎培的信,署名“毛泽东”三字,笔走如飞,向右倾斜,几成阶梯。
1956年12月29日致周世钊的信,署名“毛泽东”的“东”字在“泽”字之右。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书法署名逐渐变得又大又草,气势不凡。
这样的署款变化,明显地反映了历史的变化使书法家的书作和署名题款同时发生变化。毛泽东在65岁以后,落款特别放纵。70岁以后,落款就顶天立地。这时,他已成为书法艺术自由王国的一名主将和旗手了。
在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中,目前只发现1945年他在重庆写《沁园春·雪》赠柳亚子的一幅墨迹的后款下钤上了一枚朱文名章。那是1945年10月初,著名金石书画家曹立庵先生受柳亚子之托为毛泽东所治的两方印中的一方。当时,曹先生为毛泽东连夜赶刻了一方白文“毛泽东印”一方朱文“毛润之”。1950年首次发表毛泽东在柳亚子纪念册上手书的《沁园春·雪》,就盖有这两枚印章。另外,还在几处公告、介绍信和题词上盖过印章。还有谢梅奴、傅抱石、邓散木、齐白石、吴朴堂等大师为毛泽东治过印。但毛泽东一生很少使用印章。在书法作品中,要用署款题名来代替印章,更是一般书法家难能做到的。一般说来,印章对书法作品的整体构图有装饰、衬托、点缀、调整节奏、稳定重心、增实补虚、破除单调等作用。而毛泽东的书法作品,没有印章的衬托,也显得那么完整、协调,极具艺术效果,这足见书家对正文和署款题名的苦心经营是何等的高明和熟练。同时,可见毛泽东对于中国书法这一纯黑白艺术的造诣之深远。
[1]邓力群.毛泽东与书法[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2]邵华,季世昌,费枝美.书法家毛泽东[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3.
TheArt ofLayout in MaoZedong'sCalligraphy
WANG Ying-jun
(Fine Art Department,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205)
Mao Zedong's calligraphy takes the lead in modern calligraphy history.The art of layout is embodied in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the vivid single form,the interesting change of axial line,the twisting comparison,the unique style of handwriting and the generoussignature.
Mao Zedong;calligraphy;art of layout
J292.1
A
1674-831X(2011)05-0006-03
2010-10-20
万应均(1956—),男,湖南宁乡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葛春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