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道德重建
2011-08-15钟海燕
★ 钟海燕
中国自古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小我们也被教育要做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有道德的人;但是今天,道德前行的步伐阻力重重。
一、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道德就是从自然人进化为社会人的人们所共同认可的自己对待他人的行为准则。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的袭来,我们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物质生活前后巨大的变化使人民的内心完全认可了人性的自私化,以“公”字为核心的道德大厦已经坍塌,而新的道德体系还完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了公认的参照体系,是非观念模糊。一些人未来某些利益,不断的冲击道德底线。
(二)法制因素
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规章还不够健全,存在许多管理空白,道线事件由谁来管,管到什么程度,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很多人钻了法律的空子,最后让有德者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失德者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长此以往,只会让人们“心安理得”于自己在危难面前不作为。
(三)家庭因素
如今的青年大学生多为80后、90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除了学习什么都不用关心,生存能力差。父母过度的保护降低了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而这样的无能,走向社会就会转化为不自信。父母单方面的付出不求回报,只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自私、无理、冷漠。他们看不到父母的辛苦和不易,只单方面的要求享有。父母们面面俱到的照顾,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成长,青少年始终有一种被监视感,他们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导致两面性和逆反心理。
(四)教育因素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我们都要求把道德的培养放在首位。但是在学校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偏差,首先,我们忽视基础道德(基本的做人准则)教育,因而造成了道德教育的空泛,让我们的道德教育缺少实效,进而造成了道德的缺失。其次,教学内容缺乏真实性。在教科书上,我们用“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和“孟母三迁”等一些脱离现实的老故事教化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被鲜活的事例反复告诫:马善则被人骑、老实必被人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永远无法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要么就是生吞活剥地做恶人,要么还是袖手旁观冷眼观世等等。另外,应试教育又把道德教育推到了一个更加狭窄的空间里,人才的标准被简化成了具体的分值,学生的人格培养、人文道德素养一再被淡忘,忽视。
二、社会道德重建路径
(一)加强法制建设
加强法制建设是重建道德的有力保障。当今社会大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将它同道德信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道德他律引导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在西方社会,道德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问题,也是物质层面的问题,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品质不好,诚信不佳就会影响别人对你的评价,还会和工作、收入挂钩。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这种制度,反而出现逆向淘汰的局面,说谎的、吹牛的能够得志,诚实的反而不被重视。因此,我们要加快立法,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逐步建立学校、家庭教育诚信评价、诚信监督、诚信信息查询和诚信奖励等一系列制度。通过公正、客观的评价,建立一个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获利,违反社会道德规范受惩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道德体系
用健康的文化为青年大学生社会道德的形成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营造健康的文化环境,不断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广泛开展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研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社会道德和文化品位,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道德教育是一个社会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其社会成员实现道德影响培养德性的过程,是道德重建的核心途径。它是一种理想教育,以提升和培养塑造人为目的,使人具有德性和良心。道德教育的方式上要充分突出主体性,反对灌输,使人们能自觉地履行道德规范并为道德行为承担责任;采取开放的姿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动,克制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冲动,主动放弃单纯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弘扬善良的道德信念。抛弃旧的道德观点接受新的道德观点,促进和发展主动探索和创新的能力,激发人们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愿望。
(四)深化家庭教育“辅助阵地”的功能
家庭是孩子接受社会道德的最早的地方,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父母则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教师。首先,要从父母做起,要求父母注重为孩子营造一个培养他们优秀品质的氛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要规范化。正所谓身正,令则行;身不正,令则不行。所以家长们要为孩子树好榜样。其次,对于孩子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告诫他们不道德的行为会被朋友、社会所唾弃。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孩子为人、处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五)提升社会“延伸阵地”的合力
有人说的好:“社会就是一个大染缸,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会造出什么样的人才”。社会同样对青年大学生社会道德的形成意义深远。首先,加强宣传导向,在全社会开展道德教育,弘扬和提倡良好的道德风尚,批判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观念。其次,营造健康公正的社会环境,大力宣传现时代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形成让为善者受到尊重、表彰,为恶者受到批评、唾弃的社会氛围,激励着青年大学生积极向上,养成优良道德品质的人生境界。强化道德意识,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总之,社会道德的重建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需要社会的全体成员齐心协力,身体力行。共同筑起道德建设的“防风墙”,让行善的火炬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