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意识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2011-08-15周秋琴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跨文化意识

★周秋琴

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意识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

★周秋琴

语言的特点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英语既是一门语言工具课,也是一门文化素质课。但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都坚持以工具论为导向,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及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份中国文化意识调研问卷,试图从分析中国学生对本土文化意识的情况入手,系统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从一个崭新视角提出了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和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策略

引言

中国的英语教学历经几十年的改革和创新,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英语教学改革的飞跃。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西方文化的引入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但却忽略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介绍,未能实现文化的双向平等交流。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将中国文化渗透于语言教学,将我国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笔者以语言和文化的研究理论为基础,设计了一份含有25个问题的调查问卷,通过对问题的归类和分析,旨在找出问题的源头及其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研究的理论依据及其目的、研究的问题及方法

(一)理论依据

强调文化意识在外语教学中的相互渗透的理论基础是源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理论。社会语言学家Sapir认为,“语言脱离其根植的文化是无法存在的”[1]。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特有的信仰、习惯、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2]。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文化又包罗万象,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本土文化的习得对学生掌握英语实际应用能力都能起到很大的帮助。”[3]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从其本质来看是不能单独而论的。我们的语言习得过程其实也是输入或输出目的语和母语文化的过程。

强调文化教学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4],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的传播不仅是某些专门机构和组织的事情,而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承担的义务。英语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因此英语教学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引进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又要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国情,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研究目的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调文化教学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文化意识的内涵及其必要性。《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程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如听、读)和语言产出(如说、写、译)的自觉性。”[5]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都是可以培养的,而英语教学的过程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平台,它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保证。“外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并不在于文化的学习,而是要通过这一途径,达到学习者内在的修养素质的提高。”[6]为了使学生培养并具备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在了解别的文化基础上,要比较鉴赏不同的文化,进而培养全面的文化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全面综合素质。

(三)研究的问题

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不是一个单一的教学过程,而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集合体。它包括学生自身因素、教材内容、教师的课堂设计等。本研究收集了学生对这些信息的反馈,共有25个不同的问题,旨在提高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国文化的意识。

二、应对策略

我们的问卷调研结果统计显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渠道——有20%来自课堂教育,长辈教导35%,电视节目、电影等30%,课外阅读20%。由此可见,中国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课堂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渗透,另一个是课外的文化娱乐活动,现身说教等即第二课堂活动,因此,英语教学应该有一个系统的、合理的教学方案,这一方案从大的方面来讲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的选择,从小的方面来说包括具体的每一个教学设计和步骤。

(一)教学大纲中体现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并要求“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要尽可能地利用语言载体,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西方社会文化等知识”[7]。这为新一代教材改革提供了指导性的纲要和导向,也有利于对大学英语学习者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教材开发时强化文化意识

充分利用好英语教材,加强教材的研究开发,教材必须从以语法为纲,以语言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以内容为中心的思路,将语言知识、语言能力、人文素质教育和趣味性融为一体。我们在学习西方语言时很自然的接受了西方文化,但很少有将中国文化用英语介绍给西方国家的内容,这样不利于跨文化交流的和谐平等交流。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内涵之丰富,我们无法在语言教材中全盘引进,那样做务必会冲淡语言课的主题。因此,我们在编写和选择教材时,要采取理性的科学态度,所选内容要覆盖天文、地理、文学、社会、科技、价值观、文化风俗等方面,要适当增加跨文化教育的内容。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

受试学生中有20%的学生认为文化知识的获得来自课堂。课堂是学生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如何调动学生文化学习的兴趣?实施翔实的教学内容是有效进行文化教学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取舍、参照、传播、批判性地吸收各国的文化精髓,培养学生树立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因此,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创设一个丰富的、真实的英语语言文化情景,在这种情景中学生能接触到熟悉的语言文化场景,并能够用英语表达出语言中所载负的文化现象,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课程实践中重视文化意识的培养

受试学生中还有30%的学生认为文化知识的获得来自“电视节目、电影等”,20%认为来自“课外阅读”。文化对个体的塑造是在“无意识”机制作用下实现的,因为文化“永远不可能完全是有意识的——它所具有的东西永远超出我们所意识到的;而且它不可能被设计,因为它永远是我们所有的设计的无意识的背景”[8]。如何保证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有利于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呢?

首先,在现有课程设置中增加一些讲授英语文化的选修课程,如“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学”、“英美概况”、“西方文化导论”等等,选修课的内容应以交际文化为主,知识文化为辅。其次,在教学场合设计中,要通过师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各项学习游戏活动中尽可能体味这种差异。另外还可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书刊阅读、实践交流活动、网络资源获取文化信息。

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如帮助学生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学生用双语自编自演小品、戏剧、观看中西方经典戏剧演出、欣赏优秀影片等娱乐性活动,举办演讲比赛,邀请专家学者就中西民俗礼仪、历史文化、音乐美术等专题进行讲座。在发挥娱乐性、趣味性的同时,注重活动的启迪思考、交流深化作用,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经受中西方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从而成长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者。

(五)教学评估时增加文化意识指标

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中,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为使用好考试这根指挥棒,推动以考促学,带动文化意识的培养,我们可以考虑在考试中加入中国文化的成分,在阅读的文章或写作的内容都能很容易地做到这一点。建议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加大文化相关内容的份额,并在评分标准和相关英语教学评估中加入相应的评价条目,这样做对强化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和增强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意识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结论

本问卷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我国目前大学生中国文化意识及文化教学的现状,并对影响中国文化导入的因素进行了探析。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总体来说喜忧参半。喜的是我国的文化教学越来越受到从事语言教学工作者和学习者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忧的是,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其一,学生对中国一些基本文化知识的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这是语言教学中文化内容的缺失。其二,学生本身对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高。任何一种文化的输入或输出首先取决于“人”。因此,培养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和认知能力,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学好英语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强双向文化教育,站稳民族文化立场“引入西方文化”和“输出中国文化”,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肩负起建设现代化中国的历史使命。最后一点是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要精心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文化素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文化的熏陶,并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实现和谐平等的跨文化交流。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3.[3]张公瑾,丁石庆.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

[5]陈琳,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5.

[6]郭小雯.论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摄入[A].吕乐.外语教师职业发展中教学和语言文化教学研究[C].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45.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8]EliotTS.NotesTowardsthe Definitions of Culture[M].London:Faber&Faber,1948,94.

10.3969/j.issn.1009-2293.2011.06.022

G420

A

1009-2293(2011)06-0071-03

周秋琴,湖南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邮编:410205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跨文化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意识不会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