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开福区创建汉回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几点做法
2011-08-15中共长沙市开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 中共长沙市开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周 虔
汉回村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东北部,是长沙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主要居住民族有汉族和回族。全村1328人,其中回族508人,占38.3%。近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带发展,全力抓好汉回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聚合力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讨论汉回村建设问题,把汉回村既作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来建设,同时也纳入全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的范畴,坚持两手抓,两手抓结合。区委书记张迎春多次到汉回村调研,亲自研究部署汉回村发展;区委副书记、区长凌勤杰亲任汉回村联点领导。常务副区长、统战部长具体负责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区民政、交通、城管、环保、卫生、文体、教育、民宗、农林水利、商务等10个职能部门为支持后盾单位,并抽调得力干部组成驻村工作组。汉回村所在的捞刀河镇也成立创建指挥部,镇、村相关干部为成员,真正实现区、镇、村三级联动,形成推动汉回村发展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我们加强向上级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2010年6月,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李微微来汉回村视察指导工作并提出相关要求,将汉回村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的创建推上了快车道。2011年年初,汉回村又被列为长沙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联点的市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点。省、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为汉回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工作机制,是推进汉回村建设的重要保障,我们紧贴实际,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党政领导、统战牵头、部门配合和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始终坚持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部署,区委统战部负责协调争取省市统战部门以及相关省直、市直单位的支持,区直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积极配合,同时,通过筹工筹劳、引进投资等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决策科学、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建立项目调度机制。所有建设项目全都实行调度制,由常务副区长定期召集相关支持后盾单位召开调度会,对相关问题进行集中部署、集中交办、集中解决。其中,一般项目实行半月一调度,重大项目实行一周一调度,有效加快项目的推进力度。建立村民民主自治机制。成立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发展小组”、“民主评议小组”、“村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三个群众性自治组织。“城乡一体化发展小组”负责对全村经济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等重大事务实行民主参与,集体决策;“民主评议小组”负责对村民所思、所盼、所怨进行及时反映,畅通村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并对有关情况进行评估和评议,及时协调项目建设与村民的利益关系;“村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负责对全村大小建设项目实行全程监督,村支两委主动让群众“对账”,向群众“交账”,由群众“算账”,做到百姓明白、干部清白,最大限度地将广大村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最大限度地将广大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汉回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步调上来。
二、描绘发展蓝图注动力
一是做优规划目标。根据“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综合统筹,既尊重民族元素,体现民族特色,又突出自然生态特色,保护生态和环境,并采取分期实施的办法,保证近期建设的合理性与长远发展的完整性”的规划原则,我们确立了“提高村域环境质量,弘扬民族宗教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与农副产业,完善基础设施”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将汉回村打造成为“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具有民族宗教特色、农业观光休闲为主导产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目标,并专门委托相关设计单位编制了汉回村村庄规划(2010年-2020年),为今后汉回村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做实规划内容。围绕产业布局与土地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规划、公用工程设施、绿地与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与景观风貌保护等6大部分,我们规划重点打造7个各具特点的功能区:以清真寺、回民街区为代表的民俗风情区,以12个特色小园子为代表的长沙市首个乡野型古典园林别墅区,以18个农庄院子为代表的传统农耕文化体验区,以蔬菜盆景基地、有机蔬菜基地为代表的生态农业产业区,以铁炉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区,以养生度假山庄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区,以葡萄沟为代表的观赏农业休闲区。
三、加快项目建设强实力
一是加快民生项目建设。始终坚持把建设好和完善好民生项目作为加快汉回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的重要切入点。打通了外联公路和提质村组公路,力求形成外与主干道连接、内有硬化公路组组相通的网状式道路交通格局。开展农田水利项目,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重点抓好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基本做到了旱涝保收,为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教育卫生项目。对汉回小学进行改造修缮,努力改善汉回小学软硬件环境。
二是加快产业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汉回村特色产业,着力打造确保汉回村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先后成功引进汉回农耕文化园、文中农业蔬菜基地、诺贝尔素质教育基地、新富豪葡萄基地等项目。其中,汉回农耕文化园项目核心区已经全面开工,第一期400亩的土地已基本成功流转,现正在进行内湖整修,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建设之中。文中农业蔬菜基地。主要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亮点。诺贝尔素质教育基地项目计划投资1.6亿元,租赁流转土地1100亩,主要打造“4A级农业文化科技教育旅游景区”,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四是新富豪葡萄基地。项目由湖南新富豪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00万元,计划用地700亩,主要建设“葡萄”主题文化观光休闲采摘基地,目前,已建成生产的近300亩。
四、挖掘文化内涵展魅力
一是做好挖掘传承。我们专门组织区文体局、档案局、民宗局成立汉回历史文化挖掘领导小组,采取调查资料、记录口述、座谈研讨等形式对汉回村的历史文化进行发掘,同时,邀请相关专家为广大回民培训回族风俗礼仪,开展回族传统文化教育,开设阿拉伯语培训班,努力保持回族文化特色。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结合“民族团结进步行”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三进”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民族政策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民族政策“大家学”,确保民族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高标准建设“民族团结活动中心”、组织“汉回合唱团”,让汉回两族村民在活动开展中增进交流、融洽感情,切实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三是建设特色景观。为充分体现汉回历史文化内涵,先后建设和完善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修建民族团结广场,以文化墙的形式再现汉回村的历史。修缮清真寺,改善回族居民宗教活动环境。改造民居,对原有民居统一按照回族风格进行施工改造,充分体现民族特色。与此同时,还先后完成回民墓地装饰、铁炉寺文化墙修建等风俗文化特色景观建设和改造项目,切实还原了民族宗教融合村原生态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