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①
2011-08-15刘真
刘 真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①
刘 真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校园文化是一种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本文分析了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和原则,并指出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品牌意识,塑造精品节目。
校园文化 共青团 高校
一、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课外文化活动中长期形成并为全体人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一直以来,被称作是“看不见的老师”的校园文化对青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对大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修养、社会知识、精神气质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经济体制改革对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和思想认识的形成提出了挑战。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多种社会矛盾和深层次问题相继显现。社会经济成分和组织形式、社会经济利益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等,使得青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和竞争机制等带来的消极方面的影响容易使青年学生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等不良思想。
2、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愈来愈深。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当代大学生的渗透日益增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成才观的冲击激烈;世界范围内各文化的相互激荡、相互交流进一步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行为文化和时尚文化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3、信息浪潮对大学生带来冲击。大众媒介的传播,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容易使青年学生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残余思想也会乘虚而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就面临着怎样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发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占领大学生思想文化阵地等问题。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校园文化建设为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校园文化活动又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发挥学生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为此,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深入了解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需求,围绕服务学生成才开展系列活动,寓教于乐,努力为青年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造出一个适合青年成才的最佳环境。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积极作用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校教师、学生和职工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共青团组织作为广大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的群众组织,同时也是学校第二课堂的主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学校其他行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青年学生是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创造者和体现者,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事关社会的稳定,事关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事关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共青团作为党教育和团结青年的组织,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任。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文化大开放、大交流的时代,如何在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中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极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强大的渗透性和充分的自主性,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是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共青团建设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1、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是共青团组织联系和吸引广大团员青年学生的一个有效途径。校园文化以学校集体为中心建立,能调动每位成员为集体负责,为了一个集体目标共同努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环境,从而增强共青团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校园文化对团组织的思想建设具有熏陶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扩展了共青团的思想建设内容,增添了思想教育工作输出的艺术性,给共青团的思想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3、校园文化建设对团组织的组织建设具有推动作用。首先,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锻炼、培养团的干部,使团的干部队伍素质得以提高;其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青年团员的组织意识和参与意识,促进团的民主制度建设;再次,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使团组织的活力得到增强。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具体措施和原则
(一)基本原则
1、思想性原则。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应发挥其特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利用宽广的工作领域和活动空间,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独立自主地开展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全面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等教育活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引导性原则。校园文化虽以高校校园为主要空间,但它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共青团组织应积极组织引导青年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要有预见性、超前性,掌握校园文化的主动权,以补充丰富专业知识、培养兴趣、锻炼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使青年学生在校园文化实践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并实现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3、针对性原则。结合专业特点,联系学生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展开校园文化活动,是建立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关键。只有善于捕捉时机,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群众性的原则。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在开展活动时要必须坚持为全体学生服务的原则,要充分注意团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关系,使团的活动增大覆盖面,让大多数学生都参与校园文化活动,都能得到施展才华、培养素质、陶冶情操的机会。
(二)具体措施
1、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做好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帮助他们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政治理论时,要积极探索青年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在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
2、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的校园文化是紧密相关的,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校园文化就失去了根基。要使学生分清是非,要唤起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共青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一些主题特色活动来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
3、加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鉴赏能力,让学生通过对高品位文艺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达到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4、倡导科学精神,培养科学素质。通过学术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领悟科学精神的实质,逐步提高自身科学素质。可以通过举办系列名师学术讲座,让学生提前涉猎学术前沿,扩展专业视野;通过举办科技竞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5、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才。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磨练意志、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载体。共青团组织要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坚定远大的理想,在实践中树立服务祖国和人民的思想。
6、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个性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组织群体,是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课堂,是学生成长的第二集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学生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抓手和联系学生的重要纽带。通过它能够有效地拓展校园文化的传递渠道,加大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力度。同时,也使大学生能够以多种形式接受校园文化的影响。
(三)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青年学生主体和团组织的主导关系。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团组织只是起引导作用。其引导作用的发挥必须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一切活动都要有计划、有目的,使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给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发挥团的引导作用,在活动的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等方面把关,使每项活动都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2、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活动的高雅性与广泛性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要提倡高格调、高品位。但一味追求那种片面的高品位、高雅化,校园文化活动就可能失去广泛的群众基础,达不到使全体学生在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提高素质的效果。因此,共青团组织在安排校园文化活动时,既应注重加强活动的教育性,又要兼顾提高学生的热情。要注意处理追求高品位与立足大众化的关系,在内容和形式上下功夫找准切合点。
3、正确处理好校园文化活动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开展活动不宜过多过滥。因此,要建立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体系和活动机制,统一规划,严格控制数量,集中力量出精品,使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机制更好地衔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上规模、上层次。
4、正确处理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关系。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的求同存异,是形成多元统一的校园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面。学校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容纳和引导,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中得到满足和具有选择的可能,还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中各种非主流文化的鉴别、选择、批判、抵制和斗争。学校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鉴别能力,才有可能使学生不受社会不良文化的侵蚀和毒害,在复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四、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工作重点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共青团组织要在教育活动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长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科学发展。
1、积极为青年学生搭建舞台。通过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活动,挖掘青年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人翁作用,为推动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2、加大对优秀青年学生的培养力度。团组织应当发挥在实践中育人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丰富的活动,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的才智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校园内形成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局面。
3、推动青年学生投身创新实践。积极培养广大青年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青年学生大胆运用所学知识投身各个领域的创新实践,把青年学生中蕴含的创造力与创新潜能转化为提高自身素质和推动学校发展、推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4、发挥开创校园新风的现实作用。团组织要把青年学生开创校园新风的现实作用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之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一致,成为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
5、发挥青年学生在创造精神产品中的积极作用。团组织应当积极鼓励广大青年学生开阔思路,创造出更多反映新世纪大学生风貌,反映时代主旋律,学生喜闻乐见的精神产品,不断满足青年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二)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的作用
丰富多彩的团组织活动是团组织活力的表现,是团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锻炼和考验,也是充分发挥基层团组织先进性的形式。要充分运用校园文化载体,使基层团组织工作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使基层团组织成为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积极开展团内各项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引导校园文化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充分发掘校园文化的教育内涵,发挥教育功能。
(三)树品牌意识、塑精品节目
校园文化建设应主动抓特色,不断推进精品工程;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思想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学术科技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娱乐文化建设为基础,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创新思维引导形成具有特色的主流校园文化。有重点地打造“校园文化节”和“社团活动周”等活动,通过努力,切实提高活动的质量,把活动打造成高质量及有影响力的品牌主体活动,带动其他活动的蓬勃开展。通过品牌主体活动来提高高校团组织在青年团员中的地位及影响力,增强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地发挥团的先锋模范作用。
总之,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紧密依靠校园文化这块阵地,本着“着眼于社会,着眼于未来”的思想,积极探索工作落脚点,结合学校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初步科研能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能性和复合型人才服务。
G455.7
A
1671-2803(2011)06-0088-04
2011-07-26
刘真(1979—),女,江苏姜堰人,华中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工组组长,讲师。
责任编辑:洋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