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合并急性梗阻的外科治疗
2011-08-15刘海亮梁庆丰郭建周
刘海亮 梁庆丰 郭建周
河南林州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林州 456550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使肠管高度膨胀,肠壁严重充血水肿,血运障碍,易发生肠管坏死及穿孔。围手术期并发症多,预后差,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2005-01~2010-12,我院共收治大肠癌急性梗阻42例,均按个体化方法选择手术方式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32~75岁,平均58岁,病程5 d~2月。发病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便秘、里急后重。部分伴有贫血、消瘦、脓血便等症状。体征:腹胀有肠型、蠕动波,有气过水声,部分病例腹部可扪及肿块。术前患者均行腹部X线片检查,可见小肠和(或)大肠扩张、胀气,部分病例有气液平面。腹部CT检查可见肠管扩张,肠腔积气、积液,部分病例可见病变部位肠壁增厚。18例术前经纤维肠镜检查确诊。回盲部5例,升结肠3例,肝曲5例,横结肠4例,脾曲4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10例,直肠5例。合并肝转移1例,腹腔广泛转移3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4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处理各种并发症,完善术前检查准备,2~5 d后梗阻无缓解行手术探查。1例急性降结肠癌梗阻患者出现梗阻近端结肠破裂,1例结肠肝曲癌肠镜检查前服泻药后出现急性闭袢梗阻,急诊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13例右半结肠癌伴梗阻患者行Ⅰ期肿瘤切除吻合。横结肠癌4例及左半结肠癌伴梗阻的患者中的4例行于肠道清理后行Ⅰ期切除吻合。由于全身情况差,合并贫血、低蛋白血症,术中见肠管高度扩张水肿及肿瘤腹腔广泛转移等,6例患者行(包括1例近端肠管破裂)Hartmann手术。不能Ⅰ期吻合的直肠癌5例,Miles手术4例,1例因盆腔癌性浸润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
1.2.3 术中肠道清洁方法:充分游离肿瘤远近端结肠系膜,将准备切除肠段提至切口外,充分保护手术野,如肠内粪便稀薄,距肿瘤上方戳孔插入粗吸引器头,并荷包缝合固定避免肠内容物渗漏污染。粪便稠厚者,切断肠管断端置于切口外挤压清理后冲洗肠道。利用拟切除肠段作为通道将冲洗液引出腹外可减少腹内感染机会[1]。灌洗方法:切除阑尾,阑尾残端内置入双腔气囊导尿管并荷包固定,用大量生理盐水自双腔尿管注入,直至冲洗液清亮无粪质,再注入甲硝唑液200 mL于肠腔内,然后拔除双腔导尿管,缝合包埋阑尾残端。
2 结果
42例全部治愈。并发症:感染性休克2例,经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痊愈;切口感染5例,经换药愈合;术前结肠破裂患者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于术后15 d再次手术治愈,22 d出院。本组无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
3 讨论
结肠癌并肠梗阻,具有易穿孔、诊断困难、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特点。尤其是左半结肠癌多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主要表现为腹胀和便秘。有时以急性完全性结肠梗阻为首先出现的症状。由于梗阻为闭襻性,使结肠内压力不断升高,肠管被动扩张,大量粪便积于结肠内,肠壁炎性水肿,细菌迅速繁殖,毒素大量吸收,腹痛、腹胀明显,全身情况较差,往往需要急诊手术解决梗阻,避免结肠穿孔,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术前患者往往因长期的肿瘤消耗和不能正常进食,病情重、体质差,不能进行系统充分的术前准备。但尽量进行必要的准备对手术的安全和减少并发症具有积极的意义。应当在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等适当的准备后,早期施行手术[2]。研究表明早期应用有效抗生素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并发症的及时诊断和有效处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3]。治疗同时给予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对确定手术方式有较大帮助。
大肠肠壁肌层较薄弱,边缘动脉间吻合支少,肠壁血供差,易出现肠壁血运障碍。结肠内有大量致病菌,且呈半固体状,术中不易清理干净。术后肠蠕动恢复慢,易胀气,会增加吻合口部位的张力。结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高且病情严重。结肠癌急性梗阻时无法充分肠道准备,手术分期进行以保证手术的安全。对于右半结肠癌梗阻施行Ⅰ期切除吻合已被广大医生公认,近年来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Ⅰ期切除吻合在很多医院得到成功开展,但术后吻合口瘘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年龄大,手术前一般情况差,梗阻时间长,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贫血、水电解质紊乱,肠管水肿重,血运差,扩张肠管直径>8 cm,肠腔内大量粪便堆积无法清理者,宜行肿瘤切除近端肠管造瘘或单纯肠造瘘Ⅱ期手术以策安全。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体质极差,生命体征不稳定,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腹腔污染严重者,不应追求手术方式的完美性,而应果断采取最简单的肠造口术,挽救患者生命,为进一步手术创造机会。对于全身情况较好,梗阻时间短,感染较轻,肠管水肿不重,血运良好者,尽可能行术中肠道清理灌洗后Ⅰ期切除吻合,可减少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改善生活质量。我们体会手术的重点是术中有效的肠道清理减压,改善肠管的血运和减少肠道内细菌的绝对数量,利于肠道水肿的消退和感染的控制。术中肠道充分冲洗,可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4]。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上空、中正、下通”,确保吻合口无张力,并于吻合口旁放置双套管,术毕放置我们用乳胶管自制的软质肛管,保留至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后拔除。只要严格选择病例,术后注重支持治疗如应用白蛋白、血浆等减轻肠壁水肿,必要时全胃肠外营养,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加强监护,积极处理合并症和并发症。Ⅰ期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是可行的。
[1]彭淑搪,陈依青,王晓年,等.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安全保证[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1):664.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91.
[3]曹志新,杨传永,周绍棠.高龄结直肠癌病人并存病的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2):107 -108.
[4]胡永均,施金怡.肠道灌洗法在急性梗阻性左半结肠癌一期手术患者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6,9(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