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科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2011-08-15孟琳
孟 琳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
2010-01~2011-01,我们共护理脑外科昏迷病人2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近年来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2例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7~65岁,平均40.5岁。昏迷时间20 d~1.5 a,平均74 d。昏迷原因:脑挫裂伤9例,脑病5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脑瘤术后5例;入院时GCS 3~5分7例,6~8分8例,9~12分7例。
2 护理方法
2.1 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昏迷的病人常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1)脑外科病人由于下视丘损害,可出现中枢性高热,达40℃以上,如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一旦出现高热,需认真分析病情,除对因治疗外,需立即采取枕敷冰块、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同时给予药物降温(如激素、安痛定、冬眠药物疗法),使体温控制在32℃ ~35℃,既不能高于35℃,亦不能低于32℃,否则降温效果不佳或造成心肌损害致室颤。(2)脉搏明显增快,可能是高热造成,也可为中枢衰竭、心衰等。护士测量脉搏时,对测量结果必须综合分析,根据原发病及并发症的轻重做出初步判断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3)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反映病情的轻重。频率慢常是颅内高压和呼吸衰竭造成;频率快为缺氧和气道梗阻造成;节律不规则是脑干受压、脑疝、衰蝎时的表现。护理观察时须判断准确,以便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4)血压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颅压变化,一般来说,血压高时颅内压高,血压低时颅内压偏低,呈正相关曲线。但颅内压超过临界状态时则正好相反。因此必须认真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处理。
2.2 神经体征的观察及护理 脑外科昏迷病人神经体征的观察是极重要的,这也是与其他昏迷者的根本区别之处。神经体征需要检查瞳孔大小、光反射情况,意识障碍深浅变化,肢体活动程度、两侧是否对称,病理反射是否引出。瞳孔等大正圆、光反射灵敏,一般是病情稳定的标志,预后较好;瞳孔一大一小,常是脑疝的表现,但须检查意识肢体情况,排除单纯动眼神经或视神经损伤。意识障碍的深浅在昏迷病人的判断中非常重要,它预示着病人病情的轻重程度及预后。一般是采取压眶、刺痛、捏掐敏感部位为判断,如果刺激时反应灵敏则为浅昏迷;迟钝为中昏迷;无反应则为深昏迷。肢体运动的判断靠疼痛刺激来实现,瘫痪肢体活动差或完全不动,正常则可曲屈等。如果瘫痪不断好转,说明病情逐渐恢复,瘫痪加重则是病情恶化的证据。
2.3 呼吸道护理 昏迷病人中约半数并发肺部感染。一旦并发严重肺炎,可转而加重病情,成为促使病人死亡的不利因素。肺部感染可发生在早期也可在晚期,中重度昏迷病人因咳嗽反射消失,并发率较高,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可使一部分病人病情转危为安,减少病死率。昏迷病人翻身、叩背及吸痰,1次/1~2 h,还可用手在胸骨切迹上方来刺激气管使病人咳嗽,将沉积在深部的痰液排出。深昏迷或长期昏迷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常不能主动排痰,须及早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并做好切开术后护理。吸痰时按无菌操作要求,吸痰管粗细适宜,不宜太软,插人气管内深度要足够,从下向上吸,边退管边捻管,以充分将痰吸净。切不可用带针斗的注射器向气管内滴药,万一针头滑人气管后果不堪设想。
2.4 胃肠道护理 长期昏迷重型脑损伤者常并发神经源性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前病人多在呃逆,呼吸异常,随之出现咖啡色胃液或柏油样便,要及时发现并给予果断处理。首先禁食,胃管内注人药液;出血量大的需输血、输液,加强支持疗法,同时预防电解质紊乱;如反复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则剖腹探查止血,便秘者予开塞露,腹泻者止泻,同时保持床面清洁干燥,以避免肛周围湿疹及糜烂。
2.5 泌尿系护理 昏迷者不能自主排尿,出现尿失禁或尿醋留,以往均给予持续导尿,泌尿系感染的几率很高。接尿时将斜面朝向生殖器放在两腿之间,如果接放正确,可做到滴水不漏。同时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一旦发生压疮应及时处理。
3 结果
昏迷期出现的并发症:肺部感染8例,泌尿系感染5例,压疮4例,消化道出血6例,癫4例,高热7例,躁动6例,便秘10例,腹泻4例,口腔感染6例。本组病人死亡5例,植物状态1例,重残3例,中残3例,良好10例。
4 小结
颅脑外伤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1]。脑外科昏迷患者除了具有一般昏迷病人的症状外,还有自己的特点。如手术后病人头部有切口、引流条、引流袋等,病情重且变化多端。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悉脑外科昏迷病人的护理业务,病情变化时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值班医生迅速正确处理,避免因工作粗心疏忽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对常见的昏迷并发症做细致正确的护理。除上述五个方面以外,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做好五官、癫和营养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工作,力争做到护理细致正确,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1]曹新伟,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北京: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