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内患者的安全管理
2011-08-15刘世彩
刘世彩
河南周口市中心医院手术室 周口 466000
患者在手术室的安全,主要指避免和预防患者在接受手术过程中受到任何伤害。影响患者在手术室安全的因素中,医务人员是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确保患者安全的手术,一直是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2008-04新病房大楼启用以来,随着专科专病房的建立和床位增加,手术数量由原来每年6 000多例增加到每年11 000多例,使这种挑战愈加突出。为减少差错、杜绝事故,我们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1 认真落实术前访视制度
开展术前访视工作,手术室由以往单纯的手术护理转变为对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整体护理。手术前1 d,手术室护士到病房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关资料、现病史、既往史,收集患者的相关信息,准确评估患者的情况。同时,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温度、麻醉医师的娴熟技术、体位的配合要求及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焦虑情绪,保护患者的隐私,使患者产生安全感,顺利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并且,我们制定了核对确认制度,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手术室的工作效率,使手术完好率达到100%。
2 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均由病房带上腕带,腕带上附有患者相关资料,如姓名、科室、性别、年龄、病房、床号及住院号等。麻醉前由巡回护士和麻醉医师共同核对核查表上的相关内容。手术前由主刀医生、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再次共同核对患者的相关信息。手术结束后,由三方最后核对无误方可送患者回病房[1]。腕带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提高了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患者手术部位和术式发生错误,同时防范医疗护理差错。
3 认真执行手术风险评估表
风险评估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和具备可重复性。护理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和过程控制。如果发生了问题再补救,也许损失将难以弥补。有预见性分析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准则,使安全管理不再拘泥于强调个人作用,可以准确发现存在的以及潜在的问题,从而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这种管理方法具有可重复性,是手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此方法,明显提高了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4 防止电刀灼烧
电刀临时出现故障、电极片固定脱落、患者皮肤与升降台或手术台金属接触是造成电灼伤的主要原因。在使用高频电刀前,应检查有无故障,电极板固定位是否合适,要避免患者肢体接触金属物质,防止烧伤。使用高频电刀时,严格控制输入功率,一般电凝20~40W,电刀30~50W,即能起到良好的切割、止血效果。当功率>50W时,每增加5W,应报告术者,及时提醒术者注意,严禁超出仪器安全值使用范围。
5 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伤害
接送患者出入手术间时,要注意保护患者头部及手足,防止碰伤。移动患者至手术床或运送车时,需有人扶住车身,防止滚动摔伤。运送途中要拉上床挡,护送员手推床头,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和保护患者。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稳,防止意外。当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躁动者)躺在手术床等待手术或等待护送时,应有护士床旁守护,必要时系上约束带,防止坠床。对全麻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应有人床旁照顾,注意患者肢体位置,防止挤压或撞伤。
6 培养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
无菌观念的树立和无菌技术的执行,是衡量手术室护士“慎独”修养的一个重要尺度。无菌技术对于外科手术至关重要,护士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要求执行。当不小心污染或怀疑污染后要及时更换物品,这要求手术室护士不仅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树立为患者安危着想的坚定信念、强烈的责任心和自制力。对无菌状态和无菌区域的维护,护士既是执行者又是监督管理者。因此,良好的“慎独”修养既使患者受益,又是一种自我保护,既能增加患者手术安全,又能弥补护理缺陷。
7 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由于医学技术和护理学科的发展,实施尖端、复杂的手术越来越多,要求手术室护士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心理素质及高度的责任心。手术室护士应高度认识安全护理的重要性,认真执行护理技术操作原则,针对每项护理问题实施适应的护理方法,保证每台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手术室工作的性质对长期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会形成一定的压力,造成一定的健康危害。手术室护士既要主动适应,又要自我调整,在工作中。牢固树立护理安全意识,以充沛的精力、高度的责任心和严格的护理操作面对每一位患者,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保证患者手术过程安全。
[1]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2006:56-57.
(收稿 2011-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