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浅析*

2011-08-15陈炳曦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基层工作毕业生基层

陈炳曦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高校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问题浅析*

陈炳曦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面对就业难的问题,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是我国重大的人才战略转变.文章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鼓励大学生下基层就业的政策,及实施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剖析,并从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这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

高校;大学生;基层就业

从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迫在眉睫.据调查,2011年年底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并且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招聘意愿持续下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尖锐化.但是就业难是相对的,一方面,我们的高校毕业生都涌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人才需求饱和,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广大基层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偏远的山区和艰苦的行业、农村地区依然存在人才及其匮乏的状况.为了缓解此矛盾,中央政府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引导大学生去基层就业,试图通过此项政策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最近几年国家所实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服务基层计划”“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等也进一步拓展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架起了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纽带.虽有政策的鼓励、政府的支持,但是,大学生基层就业还是面临着各种挑战.

1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基层就业的政策

当前,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高校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与此同时广大基层却存在着人才极其匮乏的状况.从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转向大众化教育模式,给我们的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推进西部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支撑着,从人才分配的格局来看,高校毕业生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其实广大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有着非常广阔的就业创业空间.

“基层”既有包括广大农村地区,也包括城市的街道社区;既包括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组织,也包括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也包括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

鼓励广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服务于基层,扎根在基层,奉献基层,不仅能起到让高校毕业生熟悉当代中国社会现状,磨练自身意志,也能进一步增进广大高校毕业生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基层队伍素质也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国家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也提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诸如: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符合公益性岗位就业条件并在公益性岗位就业的,按照国家现行促进就业政策的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高校毕业生,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研究生招录和事业单位选聘时实行优先,在地市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也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

2 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制定不够完善,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不强

第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的制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现有制度,保证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难题的关键之一.第二,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制度支持,建立长效体制促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保证大学生下到基层,能留在基层,还能从基层出来,排除大学生在基层就业和发展的各种后顾之忧.第三,加大力度缩小城乡差异,加快改革户籍制度,规范收入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补贴制度.

毕业生集中在城市里面就业一方面加剧了就业竞争压力,造成了城市人才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基层和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引进人才的难度,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创建完善的基层就业制度,为大学生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如果政府不能兑现承诺于这些大学生的的话,事实上是给这些大学生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那么很难给其他大学生走这条路的勇气.

2.2 政策的鼓励方向不对,导致人才流动性太大,很难扎根基层

国家为了激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服务,目前的主流政策所承诺的也都是服务期满后的优惠,比如考研加分、考公务员优先录取、解决户籍问题等等.这就给大学生形成一个误导,在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先选择就业再择业,他们把下基层服务当作以后事业的一个转折点,为了那些优惠条件才选择去基层,服务期满以后大部分都相继离开了基层,很少有人能够扎下根来.这样就导致人才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基层的进一步发展.

2.3 社会对基层就业的宣传力度不足

至今,在各大招聘会、招聘网站上基本找不到基层的人才需求信息,需要多少基层人才,什么样的基层人才.基层就业信息的不完善,给大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使其没有参加基层就业的心理准备.政府机关部门很少宣传基层就业政策,而是把全部宣传的责任交给高校.但是没有政府机关的大力宣传,各个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高校是没有能力完全承担这种责任的.因此,在社会范围内要大力宣传符合需要的就业观,营造基层就业的浓厚氛围,加快高校毕业生思想观念的改变,为大学生基层就业提供一个稳定的保障制度.

2.4 国家对基层就业资金投入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国家已经把发展的重心从东部慢慢转移到了西部和偏远落后地区,但是资金投入不足在各基层体现仍然较为明显.各个基层要开展各种活动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予以保障,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基层开展工作困难重重,甚至连基本的社会活动都没有办法展开,这大大的影响了有意参加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积极性.资金不足,导致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相对于在东部发达地区待遇福利方面没有可比性,甚至无法满足他们的基本工作生活需要,这也大大的抑制了大学生参加基层工作的热情.

2.5 基层单位条件有限

首先,大学生担心基层中个别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会有意排挤他们,让他们即使来到基层也很难开展工作.同时担心基层岗位使他们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无法得到运用,无法施展他们的才能,荒废了他们的专业知识,对基层工作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因此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其次,基层的生活、工作条件艰苦,使得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对基层产生畏惧感,因此也放弃基层就业的机会.

3 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建议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基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技术才能对基层开展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难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对此本文也提出解决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难题的一些建议.

3.1 政府方面

首先,政府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贯彻落实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和兑现赋予他们的激励政策.优化政策,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保障制度,国家要加大对基层工作人员的财政投入,并引导整个社会各个部门对基层工作的资金投入,改善基础条件,提高待遇福利.

其次,做好选拔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搞好宣传工作、扩大影响力,因此要充分发挥电视、电脑、广播、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完善基层就业的信息发布途径,使之全面覆盖;大力宣传各项优惠政策和毕业生扎根西部模范事迹和先进典型,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社会环境.使大学毕业生有意奔赴基层工作,稳定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的思想情绪,使他们能够安心基层,服务于基层,从而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

最后,要加强基层就业的社会的正面舆论引导,政府各个部门要加大基层就业的鼓励力度,引导全社会的人员对基层就业的人员给予尊重、赞扬,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

3.2 高校方面

高校对大学生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基层技术人才的缺乏与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不匹配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从市场需求出发,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培养适合基层工作的人才;高校要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并指导学生设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这过程中使他们了解基层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基层工作成为他们的一项职业选择;学校通过开展主题讲座及邀请在基层工作的优秀毕业生回校做的述职报告,使学生对基层工作有着更深入的了解;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应利用主题班会、宣传橱窗、校报等方式对国家出台的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给予全面的宣传,使每个大学毕业生都全面、深入的正确了解,踊跃报名到基层锻炼;高校要与基层共建,引导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通过调研、实习等方式深入基层,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与人协调合作的能力等,了解基层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处处立业、行行建功的观念.

3.3 大学生方面

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所谓“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去不去基层关键取决于自己.基层需要大学生,但是,基层以上的单位也同样需要,如果自己认为在上边更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也没有必要非要到基层.如果到了基层无用武之地,还把自己的一肚子学问给浪费了,这就不是大学生下到基层的意义了.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位志愿者学的专业是材料学,到基层后找不到他专业对口的岗位.因为基层乡镇缺乏能写东西的人,就把他分配到基层乡镇做秘书,然而这种“硬拉郎配”导致本来两年服务期的他,一年后就结束了服务.当然,到了基层能不能成长也取决于自己的努力,但是能不能利用所学的知识有所作为,能不能把自己的才华贡献给社会,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取决于外部环境.

理想要建立在现实之上.现实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城市人才相对饱和,而基层、西部艰苦地区却人才匮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到基层就业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选择.然而人生的梦想无论有多么美丽,也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在选择是否要到基层就业时,一定要认真的进行一番思考,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基层,自己是不是在基层的作用会比在其他地方大.更重要的是,一旦自己选择了基层,就必须在基层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实现自己的种种理想,切合实际的为基层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就像我们西部志愿者的承诺:“用一到两年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所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在哪里工作,实实在在的做点事,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是最重要的.

大学毕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求职就业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必经之路,能否正确定位自己,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路走的顺不顺,将会影响自己的一生.俗话说:“是金子总要发光”,认准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不要犹豫,路在自己脚下,勇于迈出正确的第一步,以后将会是一片广阔的碧海蓝天.

基层工作是一个学习的大课堂,基层是一个才华尽展的大舞台,基层也是一个千磨万炼的大熔炉.它不仅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而且有效的缓解中国城市发展不平衡的压力,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因此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至关重要的,是任重而道远的.

在解决基层就业的过程中,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学校加大对就业政策的宣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指导,更需要大学生的奉献精神.

[1]彭小孟,肖池平.大学生面向基层现状分析和对策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128 ~129.

[2]梁梅,熊孝梅.对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J].高校论坛,2009,(1).

[3]雷五明,赵北平.大学生去西部与基层就业的心理学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06,(10).

[4]刘敏玲.当代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探析[J].传承,2010,(4):106 ~107.

[5]陈壁辉.职业生涯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2003,(2).

C962

A

1006-5342(2011)12-0196-02

2011-10-23

猜你喜欢

基层工作毕业生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走基层
固本强基 推动基层工作取得实效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开展“五区”联动推动基层工作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