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社会学分析*

2011-08-15金崇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农民工农村教育

费 菲,金崇芳

(1.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北京 100037;2.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社会学分析*

费 菲1,金崇芳2

(1.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北京 100037;2.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农民工是一种人力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但其人力资本质量较低、结构不尽合理的现实也反而制约着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价值体现.把农村教育作为公益事业,通过公共政策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改善农民工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

农民工;人力资本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就业,并且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农民工.作为新兴的社会阶层,农民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活力.同时,在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进入现代城市文明,从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进入有组织的现代化工商业生产中,农民工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等素质已经现实地制约并影响着他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及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价值体现.如果不能及时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与结构必将面临因人力资本滞后而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全面提升农民工阶层的人力资本质量,不断增强他们的劳动竞争力,这既是扩大农民工就业、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更是我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的艰巨任务.

1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价值

1960年,西奥多·W·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强调社会拥有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健康工人决定了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正式把人力资本引入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并且得到了主流经济学的认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又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专业化知识、技术创新、劳动分工、人力资本、技术扩散等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他们构建了内生动态经济增长模型,强调人力资本的积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突破了资本、劳动等投入要素的收益递减的限制性假定,充分解释了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机制.

在人力资本理论看来,教育之所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教育投资存在边际收益递增效应.一般情况下,随着投入要素的增加,要素的边际报酬存在递减规律,但是,教育投资的增加,则会导致边际报酬递增.这主要因为知识的接受具有循序性与累积性特征,从而促使人力资本具有再生性和长远性,结果教育的投资收益也表现出再生性和长远性特点.据经济学家舒尔茨的统计,假若接受小学教育水平的投资收益率为100%,则接受中学水平教育的投资收益就达251%,大学为690%.(2)替代效应.由于教育投资存在边际报酬递增效应,通过教育方式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生产诸要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机械化生产初期,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消耗的比例为9:1,中期为6:4,在自动化情况下为1:9.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政府总是优先考虑教育,并逐渐增加教育投资.

20世纪20~80年代,教育一直是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舒尔茨运用余数分析法,计算出美国1929-1957年平均教育收益率为17.3%,贡献率为33%.丹尼森用因素分析法测算出美国1929-1948年、1948-1973年及1973-1982年教育对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7%、14.5%、49.2%.因此,丹尼森将教育和知识进展看作是单位投入产出量持续增长最大和最基本的原因.

我国学者对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做了一些测算,但由于运用方法不同,测算结果差异较大.曲桢森以“总课时”作为劳动简化尺度,计算出1952-1978年中国教育每年对国民收入的贡献率为20.7%,王玉昆以劳动生产率计算1952-1978年贡献率为9.4%,胡鞍钢的研究认为,儿童入学率如果提高一个千分点,人均 GDP增加0.36-0.59%;人口增长每下降一个千分点,儿童入学率提高一个千分点,这两个加一起,就可以使人均GDP提高0.7%到1.2%.这些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足以证明,教育投资及人力资本的累积是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近十年来,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学者们普遍认为:人力资本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呈密切关系:一是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难易程度正相关;二是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流动后的就业状况正相关;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收入正相关;人力资本投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正相关.[1]

2 我国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2.1 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界定

农民工现象是我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所发生的,以农民工大规模、跨地域务农经商为主要方式,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以人口与居住地域事实分离为主要活动方式,以“农民”和“农民工”双重社会角色为主要特征的人口流动[2].农民工阶层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流动条件下,以农民职业身份为标志、从事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进城务工人员,他们是游离于城乡之间的边缘人群,是中国转型时期最具“特色”的过渡性社会阶层.

国内外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个人的教育水平、职业经历等因素的考察.布劳、邓肯等人将个人的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的指标,闵塞以个人的受教育年限和工作年限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赵延东、王奋宇用受教育年限、有无接受职业培训和改变工作单位的次数三个变量反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陈成文、王修晓把人力资本分为先赋因素和自致因素,其中先赋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健康状况,自致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普通话水平、工作经历、职业技能和本人政治面貌[3].

本文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一定资源而存在于人自身的一定技能、体能、知识和认识水平的总和,它包括体能素质、智力素质两个方面.农民工人力资本是指以农民职业身份为标志、从事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进城务工劳动力的体能、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和工作经验等的综合体现,它可以通过健康状况、教育程度、专业技术证书状况、工作年限等来反映.

2.2 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分析

据相关资料介绍,我国目前的“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为6.5年,只相当于小学水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0.13%,接受过短期培训的为20%,三者总计只有23.53%,而其中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占9.1%,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的占76.47%,另外还有大量的文盲存在.”[5]这些就必然形成了我国农民工劳动力群体自身的低技能与企业发展高要求之间的突出矛盾.

出于研究需要,本文作者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期间,在陕西省农村地区对陕西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总计23道题目,涉及农民工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拥有专业技术资格情况、进城打工时间等人力资本因子,涉及农民工对打工地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文化融入等城市融入因子.抽样调查显示,农民工在人力资本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人力资本质量较低.受自身教育程度和所拥有劳动技能等人力资本的局限性,进城务工者大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工作,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收入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不能有效改善城乡经济收入差距,从而导致城乡发展严重不均衡.(2)人力资本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工目前的知识结构及技能状况既不能满足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不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对技能型农业工人的需求,从而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中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及劳动价值发挥.

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农民工人力资本中的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对城市融入各维度均有显著影响,工作年限对城市融入的社会融入维度有显著影响.即健康状况良好的农民工一方面能够避免在城市中较为昂贵的医疗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易于融入社会;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工一方面有机会从事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学习和适应能力,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较快融入新的环境;拥有专业技术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更容易获得稳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并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

3 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政策建议

国内外经验证明,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一个有效途径,教育投资的增加直接影响到教育部门规模的扩张、教育设施的改善、师资水平的提高等,并最终促进一国或一地区人力资本的提升.社会学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与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互为因果、互相强化”,受教育程度在总体上制约着人们的行业、职业和社会流动的可能,并实际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分层过程..因此,要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强化教育投资全面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质量,通过公共政策切实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

一是真正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有效增加教育投入,充分提供并实现农村教育在学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政府的大力投资,解决农村人口,尤其是农村家庭较贫困人口接受教育的公平性、实效性问题;从立法方面确立政府对农民终身教育和技术培训的投资主体地位,把农民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即公益性事业来进行.

二是促进全国基础教育发展,重点考虑教育经费投入和师资分配的城乡协调.政府要建立公平的教育公共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城乡一体化.通过完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建议推行基础教育经费的独立财政体制,同时贯彻相对富裕地区和城市富裕地区为主体的反哺机制,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在师资方面,强调基础教育公办教师公务员化,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通过差别化的工资待遇提高在农村任教的吸引力,完善农村教师的录用、培训体系,积极鼓励城市地区对欠发达地区输送优秀的师资资源.

三是促进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鼓励多部门参与教育投资,采取官民合办等多种方式,保证师资与经费来源.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建立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关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用户导向,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需求,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训练.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新培训途径,借助社会力量,多渠道融资,多元化办学,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杨静.人力资本投资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5):41 ~45.

[2]高志敏,吴洪伟.农村流动劳动力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分析[J].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教学与研究,2007,(2):6~7.

[3]陈成文,王修晓.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城市农民工就业的影响[J].学海,2004,(6):70 ~75.

F241.2

A

1006-5342(2011)12-0155-02

2011-10-12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问题研究(2010KRM87);社会转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适应问题研究(10x42);陕西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政策的绩效评价及优化研究(2011KRM66)

猜你喜欢

农民工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