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江之旅与《罗生门》的诞生*

2011-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龙之介罗生门芥川

张 婷

(长江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松江之旅与《罗生门》的诞生*

张 婷

(长江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小说。小说的创作与作者1915年8月的松江之旅有密切关系。从中可看出作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重新开始文学创作的心理历程。

松江;失恋;恢复;再出发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杰出作家,有“鬼才”之誉。他的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在于短篇小说,《罗生门》、《竹林中》、《鼻子》等都是芥川龙之介最广为人知的经典名篇。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便将《罗生门》、《鼻子》译介到中国。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也深受老一辈著名翻译家夏丐尊、夏衍、楼适夷等人的喜爱,他们都曾翻译过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及《罗生门》改编,由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执导的电影《罗生门》轰动全球,获得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第二十四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若干重量级的奖项,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十部影片之一”,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罗生门》也因此更深入人心。

芥川龙之介曾在松江逗留过一段日子,并在这段时间酝酿出了实质意义上的处女作《罗生门》。本文通过芥川龙之介的松江之旅的原因、经过及芥川心理的变化来探讨松江之旅与《罗生门》的关系。

一、恬静、悠闲的天堂——水城松江

松江作为古代出云文化的发祥地,除了尚存无数的繁荣遗迹之外,还有中世纪、近世纪的旧城遗址等独具的文化财产资源。1951年根据宪法被定为国际文化观光城市。关于“松江”的名称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明朝年间,有一高僧从扶桑东渡来杭,被婀娜多姿的西湖美景吸引,他尤其陶醉于被晚霞映照下的西湖,感觉和日本名湖——宍道湖十分相似。随后,他又来到上海近郊的松江,品尝那里的特色风味——鲈鱼,对中国江南竟有如此美景和美味赞叹不已!高僧回国后向日本友人述说了这些见闻,到了公元1611年,堀尾吉晴将军在宍道湖畔筑城时,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将城市命名为“松江”。松江市有众多风景优美的景观,给作家芥川龙之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松江城是古城松江的象征,又因其屋檐呈优美的飞鸟展翅状,而被称为“千鸟城”,是山阴地区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堡,也是日本现存12个江户时代前建造的含有天守阁的城池之一。1607年末起5年时间建成,历经多年于1634年完成全景建筑。城高30米,共5层,是日本重要的文化财产。江户时代建筑松江城时,作为防御敌人来犯的手段,挖了许多人工河道,引来了宍道湖的水。纵横交错的水路,为松江的运输提供了方便。宍道湖被誉为水都松江的象征,是日本第六大湖,有许多河流注入这里。宍道湖还与日本海相通,湖中海水淡水交融,所产的鱼类的风味也与其他地方的不一样。早春的白鱼、夏天的蚬贝、鳗鱼、秋天的虾、冬天的公鱼、鲤鱼、鲈鱼,号称“宍道湖7珍”。宍道湖中的媳妇岛周长240米,传说是落湖身亡的新娘浮出湖面而形成,在夕阳映照下被烘托得更加凄婉动人。松江宍道湖的夕照美景在日本可谓首屈一指。被列为日本夕阳百景之一,千变万化的宍道湖夕阳绝景是“水之都松江”的象征。夕阳西下的方向为众神出没之地出云(出云大社等)。透过云间洒向湖面的缕缕阳光使人感受到庄严与神圣。自然的鬼斧神工所呈现出的山清水秀使宍道湖的夕阳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宁静与安详。

位于松江市不远的地方,有著名的出云大社。出云大社的祭神为大国主大神,每年旧历10月11日-17日全国四面八方而来的800万神明集会于此,称为“神在月”。而其它没有神的地方则称为“神无月”。因为在出云大社的神明是“结缘神”,很多人都到此求缘(不仅是结婚),据说所有的幸福良缘都会实现。芥川龙之介的松江之旅是否也与此有关,已经无法考证了。

二、初恋的夭折

芥川在《那时候的我》中对《罗生门》的创作动机曾作如下说明:“自己由于受半年前夭折的恋爱问题的影响,每当一人独处时便情绪消沉。为了从现状中摆脱出来,想尽可能写一点愉快的小说。于是,便从《今昔物语》中取材,写了这篇小说。但是,发表的只有《罗生门》,而《鼻》只写了一半。”由此可见,这篇小说的产生,与芥川的“恋爱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妨说是它在失恋的影响下产生的。

芥川的最初恋人叫吉田弥生。吉田弥生有文才亦有姿色。当时被誉为“稀世才女”。弥生出身平民,带有江户文化的血统。这与尚古气息极浓的芥川家族是格格不入的。在芥川家看来,弥生是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女性。芥川在给他的好友恒藤恭的信中写到:对弥生产生了一种“无指望的、像梦一样的恋情”。这只是一种停留在空想中的爱。因为还没有一种力量能使面对现实异常清醒的芥川堕入这种“危险的”恋爱中。尽管如此,芥川仍想用火一般的热情,将那“无指望的、梦一样的”爱付诸行动。然而,如前所述,弥生是个“新兴资产阶级”的女性,对芥川家族来说,她是属于另一个世界,呼吸着完全不同的空气的人。他的恋爱首先遭到家人的反对。“母亲(养母)哭了一夜,我也哭了一夜。翌日清晨,我情绪很坏的断了那个不可能的念头,此后家里很久都弥漫着不愉快的尴尬气氛。”由此可见,养子身份的芥川虽然得到了一次与这个家“争辩”的机会,却以“激烈反对”的结果,惨痛地败下阵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芥川的“争辩”是何等软弱无力。纵观芥川的一生,特殊的成长经历让他形成胆小谨慎的性格,“神经衰弱到连门前有人咳嗽一声都会惊叫”。而美丽爱情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他对社会的怀疑和失望。

初恋的夭折,使他感到一种无限的惆怅。他在一九一五年二月写给恒藤的信中说:“不愉快的日子直熬到今日。众多待回的信件堆积案头。这是我自那件事后所写的第一封信。如你能不反感地读完这平俗的小说,便是我之荣幸了。”可是就在这十天之后,在同样给恒藤的信中,我们可以发现,芥川的思想又发生了相当深刻的变化,以致于恒藤不得不承认:“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信中写到:“我怀疑是否有摆脱了利己主义的爱。带有利己主义的爱,是无法越过人与人之间的障碍的。我的周围是丑恶的,我自己亦是丑恶的。”

三、芥川的疗伤之旅

当时尚在帝国大学求学的井川恭从芥川的来信中,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深深体会到连对自己深爱的女孩表白都不能得到养父母同意的芥川内心的痛苦与无助。芥川在同年三月九日寄给井川恭的信中这样写道:“我时常觉得有些事情我再也无法忍受。人为什么还要一直这样继续活下去。”收到来信的井川恭非常担心芥川是不是有自杀的念头,于是同月二十二日专程从京都来到东京,安慰失恋中的芥川,并邀请尚沉浸在失恋之痛的芥川到自己的家乡——松江去散心。井川恭认为松江——那个青山绿水环绕、闲暇寂静的小城,一定能治愈芥川身心的创伤。于是邀请芥川来松江旅游的念头越来越强烈,在五月份寄给芥川的信中,具体讲述了旅游的计划。

酷爱旅游的芥川,收到井川恭的来信后,自身也很想去松江游玩、散心。但他当时尚在生病休养中,不能前往。芥川这次生病源于他在妓院的放荡生活。与自己心爱的女性吉原弥生的交往遭到养父母的强烈反对之后,让他深刻地了解到养父母家对他的强力束缚。然而,芥川虽然为养父母家的束缚所苦,但为了维持家庭的和谐,只得过着与现实妥协的日子。“现代日本的最安全的道路,就是妥协不強求。”这句话里隐含着芥川失恋的痛楚与对现实的失望。失望至极而又无力反抗的芥川于是每天去妓院饮酒买醉,寻欢作乐,以此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不满。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醉酒寻欢的浪荡生活,严重的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他在五月三十日给井川的信中也写到:“我每天都要去看医生”,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收到井川邀请信的芥川在回信中写到:“由于身体欠佳,七月中旬之前都必须要呆在东京,不能远行。如稍后身体允许,我一定前往。”在既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的年代,去松江旅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芥川在身体稍加康复后,征得医生的许可,乘坐八月三十日下午五点二十分的火车,从东京出发。

井川为了迎接他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准备。当时井川家居住的房子较小,于是他到处为芥川寻觅合适的居住地。但他发现在松江城后护城河畔有一处环境优美又很僻静,非常适合疗养的住宅之后就毫不犹豫的为芥川租下了。当时井川家并不富裕,为了赚学费和生活费,他经常给一些杂志投稿。但为了招待芥川,他毫不吝惜的拿出了自己的稿费。而井川的母亲也经常回来到小屋,为他们做一些当地的美食。坐在房间里,就能眺望到屋外潺潺流过的清澈的小河,深受失恋之痛的芥川内心渐渐恢复了平静。

凑巧的是芥川租住的房子恰巧是著名作家志贺直哉也曾经住过。他在《护城河畔的住所》一文中也提到“厌倦了城市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生活,来到这里,内心会变得很平静。鸟语花香,清风虫鸣,还有人与人之间单纯简单的交往”。二十多天的松江生活对当时的芥川来说实在合适不过的了。据《翡翠记》记载,芥川在井川的陪同下坐船游览了宍道湖及松江市内的各个名胜古迹,还参观了松江市郊的月照寺及天伦寺,并于常福寺的住持方丈成为好友,二人还一起去了波根海边并在那里逗留了一晚。与挚友相见,倾诉心声对治疗芥川内心的伤痛起了巨大的作用。

离开失恋之地,离开东京那个压抑的家,芥川的内心总算慢慢恢复了,与此同时身体状况也逐渐好转。芥川在松江时,曾写了篇关于此次游历的感想文章,当地报纸《松阳新报》刊载了该文章,该文后来被称做《松江印象记》,是作者以“芥川龙之介”之名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也是研究芥川非常重要的作品。在这篇散文中,他借助松江的印象表达了对日本近代化的批判。芥川在该文中感叹道:“与明治维新同时诞生的鄙俗的新文明的实用主义,毫不留情地在全国范围内将这伟大的中世纪城楼破坏了。”作者认为轻视艺术的时代思想是“可笑的”,发出“为什么要破坏可爱的古美术品”的疑问。文中的“新文明”即指机械文明,亦称物质文明,“可爱的古美术品”自然象征具有强烈审美倾向的日本传统文化。对日本传统文化遭遇“新文明”的冲击,年轻的芥川显得特别伤感。

四、《罗生门》的创作

芥川在松江一直呆到八月二十一日早上,二十二日回到东京。小桥流水,静谧的小城松江,井川一家人的热情款待……,这一切的一切都使芥川的身心得到了恢复,内心重新充满了活力。回到东京的芥川,充满了创作的欲望。小说《罗生门》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作品中洋溢的野性的力量、小说初稿结尾中家将充满自信的行动,都是源于以上背景。

《罗生门》执笔于同年九月,即松江之旅后不久。他在九月十九日致井川恭书简中写了四首诗,其中有三首题名为《受胎》、《阵痛》、和《希望》。从中可以看出经过松江之旅后,芥川已经完全从失恋的痛苦中走出,又重新充满创作的热情。曾经的妓院浪荡生活是芥川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无声的反抗。当他认识到那只是一时的空虚,毫无意义之后,就力图从虚无的世界中,从家庭的束缚中走出来。《罗生门》中芥川通过旁白者的语言,借助主人公——家将,寄托了自我解放的喜悦。小说中被雨淋湿的仆人,站在罗生门下,自然是等待雨停,但对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投无路的下人来说,实际上则是失去了可能生存的目的、归宿。于是为了找一个既可以避雨又能安安静静睡觉的地方来到罗生门楼上,通过和老妪的对话,下定当强盗的决心,决定了自己的今后的出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调整,重新再出发的芥川的内心深处。

[1]杜文倩.母性与人性的碰撞— —试析芥川龙之介的《母》[J].菏泽学院学报,2005,(6):14 ~16.

I106.4

A

1006-5342(2011)08-0041-02

2011-05-19

猜你喜欢

龙之介罗生门芥川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成就——八卷本《芥川全集》汉译概说
芥川龙之介笔下的“忠臣藏”
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游记》①论——以芥川、章炳麟的会晤对谈为中心
Résumés
产妇自杀的“罗生门”
三株 人事变动罗生门
罗生门下的人性丑恶——解析电影《罗生门》
论小说《罗生门》的叙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