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习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定量评价*

2011-11-17朱忠良刘成武黄莉敏王树婷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8期
关键词:师范生职业技能技能

朱忠良,刘成武,黄莉敏,王树婷

(咸宁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实习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定量评价*

朱忠良,刘成武,黄莉敏,王树婷

(咸宁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基于对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襄樊学院和咸宁学院500份在校师范专业大四学生的调查数据,本文从在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专业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从业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教师职业道德正在形成,具备比较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较好的团队互助协作精神,但敬业奉献精神还有待提高;(2)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3)普通话较好,但语言表达不规范,沟通技巧不成熟;“三笔字”书写水平整体偏低;(4)对中学教材接触不多,教材研究与处理能力较差,课堂教学技巧有待提高;(5)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不足,班级管理与育人技能较弱;(6)教学观摩见习偏少,实践实训环节普遍较弱。

师范生;职业技能;自我评价

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将履行教育教学的职责,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下一代人教育的成败,因而受到空前重视。自2007年开始,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师范生。学术界也对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及如何提高技能等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1~8],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师范生的技能训练途径和培养模式等理论层面,而对在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现状缺乏解剖研究。本文以湖北省境内的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襄樊学院和咸宁学院四所高校为例,基于500个师范生的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当前在校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现状与问题。研究结果对完善师范生职业技能评价内容与考核机制、培养合格的职业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1.研究对象概况

第8个学期的大四学生,不仅基本修完了所有的专业课程,而且经历了各个实践实训环节的训练,其作为人民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可以客观反映当代师范生的职业技能水平。本文以2010届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论具有信度和效度。

2.数据来源

2010年5月,在整体了解了湖北省高校师范专业大四学生的课程进展的基础上,调查组分别选择了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襄樊学院和咸宁学院四所高校,涵盖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化学、生物7个师范专业的2010届毕业在即的大四师范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研方式是先同院校相关专业的老师座谈了解该专业课程进展和技能训练状况,然后到相关班级进行学生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专业理论素养、教育教学技能和从业经验等方面,实际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0份。

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现状

1.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教师职业道德也朝着专业化方向演进。本文主要就师范生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关爱学生、敬业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进行分析。

(1)从师任教的职业信念:乐于从师任教,职业信念比较坚定

为了考察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职业信念,本文从师范生报考师范专业的原因和目前对未来教师职业的态度两个指标来考察。

图1 报考师范专业的原因

图1 表明,在校师范生有27%的学生立志做一个人民教师,28%的学生为教师的职业魅力所吸引,25.4%的学生基于就业压力选择师范专业,只有19.6%的学生迫于其它的原因选择师范专业。总的来看,乐于从师任教的学生占55%。

通过三年的大学教育,对教师职业具有坚定信息的是师范生占17.4%(表1),有43.5%的师范生乐于从师任教,30%的师范生基于就业因素而准备从事教书育人工作,仅9.3%师范生不打算长期从事教师职业。师范生从师任教的职业信念正在形成,有比较坚定职业信念的师范生占60.7%。

表1 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态度

(2)关爱学生:对待学生认真负责,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爱学生是教师从师任教必备的素质,调查结果显示,50.9%的师范生表示会全面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图2),42.4%的师范生表示注重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养成,5.7%的师范生则专注于学生学业的提高,1.1%的师范生注重个人教学任务的完成。总体上看,93.3%的师范生能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待学生比较负责。鉴于在校师范生尚未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因此,本项调研仅作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状况的参考因子。

图2 关爱学生

图3 对加班辅导补习的态度

(3)敬业奉献精神:比较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敬业奉献精神有待提高

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不仅仅体现课堂上的45分钟,而是体现在教师的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图3以日常教学工作情景——加班辅导补习为例,考查师范生在面对常规之余工作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37.2%的师范生表示自己还是会积极认真准备,而有超过60%的师范生则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多数人比较看重自己的利益,与老一辈教师相比,师范生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有较大差距。

(4)团队协作精神:多数学生有团队协作经历,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但仍有19.6%的学生团队实践经历匮乏

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对个人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养成影响深远,图4表明,19.3%的师范生成功地组织过团队活动,61.1%的师范生曾参与或协助团队开展相应的团体活动,有19.6%的师范生很少参与各种形式的团体实践活动。总体上看,有80%的师范生有过团队活动的经历,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但仍有19.6%的学生缺乏相应的团队实践经历,团队互助协作能力不强。

图4 团队活动状况

以上分析表明,师范生乐于从师任教的职业信念正在形成,有一定的团队活动经历,具备较好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比较看重个人利益的得失,敬业奉献精神有待提高。

2.师范生的专业理论素养现状

专业理论素养是师范生从事任教的基础,也是师范生教师生涯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此次调查主要从理论储备和理论应用两个方面反映师范生的理论掌握程度和理论运用水平,包括学科专业理论的掌握与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认知与运用以及科研素质等。

(1)专业理论储备及运用:专业理论掌握不够扎实,教育教学理论尤为突出

师范生的专业理论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两大部分。结合师范生实际理论掌握及运用水平,调查共分四个层次:掌握很好,运用自如;掌握较好,能较好运用;掌握一般,运用有一定压力;没掌握好,运用能力差等分别对应与图5中的A、B、C、D。图5数据显示,一方面,有50%左右的师范生表示理论掌握不够扎实,实践运用有一定压力,另一方面,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水平低于专业学科理论。

图5 理论掌握及运用水平

图6 科研创新能力水平

(2)科研素质:缺乏系统完善的训练,科研创新能力薄弱

调查结果(图6)显示,仅6.3%的师范生表示自己受过系统训练,科研创新能力很强;30.2%的师范生表示接受过训练,有一定的科研能力;47.6%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科研能力比较薄弱;更有15.9%的师范生表示不能开展相应的科研创新活动,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到的科研训练力度不够,且缺乏系统性。图6表明,高达63.5%的师范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科研训练缺失,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以上分析表明,师范生的专业理论学习不够扎实,教育教学理论实践运用能力差,科研训练不够系统,创新研究能力不足。

3.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现状

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本文重点考虑如下七个方面的教育教学技能要素: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三笔字”书写水平、普通话及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开发与运用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案例分析与处理能力和班主任工作技能等。

(1)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还不够成熟

交流与沟通是联接教师与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的桥梁,交流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工作人文环境的好坏以及能否深入领会领导观点等。

表2显示,仅17.8%的师范生能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61.1%的师范生仅能与身边的同学、同事较好地沟通;18.9%的师范生表示交流能力较差,学习/工作人文环境一般;2.2%的师范生与各方均难以有效沟通交流。总的来看,82.1%的师范生的交流沟通能力不够成熟,还需进一步提高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需要。

表2 你与老师/领导、同学/同事的人际交流关系状况

(2)“三笔字”书写水平:个人训练不足,书写水平整体偏低,毛笔书写尤为严重

对于非书法专业师范生,三笔字的书写不要求达到进行艺术创作的要求,但须具备常规的书写应用能力。调查中,共分三个层次,即字体工整、章法得体,字体比较工整、字迹清晰,字体不够工整、基本无章法,分别对应于图7中的A、B、C三个层次。调查结果显示,钢笔字书写水平高于粉笔字和毛笔字,有53%的师范生毛笔字书写有困难,40.2%的师范生粉笔板书不够工整美观。

图7 “三笔字”书写水平

图8 普通话及教师语言表达能力

(3)普通话及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普通话水平较高,但教师语言欠规范

图9 课件制作及使用水平

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专业形象的体现,调查结果(图8)显示,15.2%的师范生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能力强;52.4%的师范生普通话比较标准;也有31.3%的师范生表示语言表达不够规范;仅1.1%的师范生普通话较差,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当前,随着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推进以及作为教师从业资格的必备条件,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绝大多数能达到国家关于教师普通话水平要求的标准,但由于语言氛围和专业理论掌握程度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教学语言不够规范的现象。

(4)多媒体课件制作与使用能力:课件制作水平较高,尚缺乏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

多媒体课件制作就是集信息的搜集、整合和开发于一体,为教学服务的一项重要技能。图9显示,14.8%的师范生能熟练使用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51.7%的师范生能制作和使用;有30.7%的师范生表示仅能使用课件辅助教学,也有2.8%的师范生表示既不会制作也不会使用。数据表明,当前师范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较高,但由于师范生缺乏具体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经验,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尚不能与课堂教学实践有效结合。

(5)课堂教学技巧:对于自我课堂教学能力认识不全面,盲目乐观

通过教学技能训练,10.9%的师范生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能非常自信,表示能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图10);69.3%的师范生表示自己能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各环节,教学有一定深度;14.8%的师范生认为自己能勉强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仅5%的师范生表示自己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各环节,有很大地教学压力。目前,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多采用的是校内课堂模拟和小组试讲等形式,其训练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脱离中小学课堂教学实际的。结合与高校及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访谈发现,师范生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比较陌生,自我的课堂教学能力认识不全面,盲目乐观。

图11 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

(6)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教材处理深度不够

图11数据显示,仅15.4%的师范生能比较深入挖掘教材,高效完成教学任务;57%的师范生表示能运用教材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27.6%的师范生教材分析与处理能力较弱,不恰当地运用教材,课堂教学有一定压力。整体上看,85%左右的师范生对于教材的驾驭还不娴熟,教材的处理深度不够。

(7)班主任工作:缺乏系统科学的训练,班级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班主任工作技能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水平的高低,表3显示,仅有8.5%的师范生表示自己接受过系统的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34.8%的师范生表示自己有一定的班级管理能力,而40.4%的师范生认为个人的班主任工作能力有限,有16.3%的师范生表示自己对班主任工作比较陌生,尚不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结合表3,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院校及专业之间存在着训练方式和成效的差异,师范生的班主任工作能力参差不齐。

表3 班主任工作能力

以上分析表明:师范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还不够成熟;“三笔字”书写水平整体偏低,毛笔书写尤为严重;普通话水平较高,但教师语言欠规范;课件制作与运用能力较强,尚缺乏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对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盲目乐观;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教材处理深度不够;班主任工作能力不足。

4.师范生的从业经验

教师职业技能需要不断习得和积累,师范生的从业经验的获得方式主要有:课堂观摩见习、教育实习、中小学教材和课外家教辅导等,鉴于被调查对象尚未参加教育实习,以及课外家教辅导经验的零散性,本文主要针对在校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观摩和对中小学教材的熟悉程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堂观摩见习:课堂观摩见习偏少,教学经验积累不足

从调研结果(图12)来看,31.1%的师范生表示从来未到中小学课堂见习过;见习1—2次的占53.5%;见习3—5次的仅占6.5%,仅9.1%的师范生见习次数在5次以上。总体上看,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观摩见习偏少,有超过80%的师范生课堂教学观摩在2次以内,课堂观摩见习偏少,教学经验积累不足。

图12 课堂见习状况

图13 对中小学教材的熟悉程度

(2)对中小学教材的熟悉状况:局限于个人学习阶段的了解,对现行教材比较陌生

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教材,对于把握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教学重难点有重要帮助,调查结果(图13)显示,仅有7.6%的师范生对现行中小学教材比较关注,熟悉相关科目;16.5%的师范生表示接触过现行教材,了解相关内容;48.9%的师范生表示中小学阶段学习过相关科目,对原有教材比较了解;也有27%的师范生表示对相关教材比较陌生。由此可以看出,师范生对于中小学现行教材比较陌生,对相关教材的了解程度局限于先前的中小学学习阶段。

以上分析表明,师范生的课堂教学观摩见习偏少,对现行中小学教材比较陌生,课堂教学经验积累不足。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得到如下认识:

(1)教师职业道德正在形成,具备比较坚定的职业信念和较好的团队互助协作精神,但敬业奉献精神还有待提高;

(2)理论学习不够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教学改革与科研创新能力不足;

(3)普通话较好,但语言表达不规范,沟通技巧不成熟;“三笔字”书写水平整体偏低;

(4)对中学教材接触不多,教材研究与处理能力较差,课堂教学技巧有待提高;

(5)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不足,班级管理与育人技能较弱;

(6)教学观摩见习偏少,实践实训环节普遍较弱。

[1]杨富英,胡卫东.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37~138.

[2]张雳.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及其培养[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37 ~39.

[3]杜丽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3,(3):94 ~95.

[4]刘国皇.高师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07,(1):60 ~62.

[5]魏饴.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及培养模式新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7,(2):84~88.

[6]马滨珺.论加强高师教师职业技能训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01 ~102.

[7]孙剑,彭万臣,盖绍普.关于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8,(1):46~47.

[8]肖灵.教师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5):69 ~71.

G65

A

1006-5342(2011)08-0184-05

2011-05-09

猜你喜欢

师范生职业技能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