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语阅读能力的反思

2011-08-15蒋志辉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蒋志辉

(中国地质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3)

对外语阅读能力的反思

蒋志辉

(中国地质大学外语系,北京100083)

国内对外语阅读能力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反映在外语教材的设计与选择、外语阅读性质与目的、以及外语阅读能力的测试与评估上,要纠正这些偏差,走出误区,关键在于明确外语阅读的性质与目的。

外语;阅读能力;教材;文化

一、引言

在各种英语测试中,阅读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分值比例。英语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然而,中国学习者的外语阅读能力仍然不能令人满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对外语阅读能力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反映在外语教材的设计与选择,外语阅读性质与目的,以及外语阅读能力的测试与评估等方面。

二、外语教材的设计和选择

目前,在外语教育界中仍然提倡在教材中导入英美文化的倾向,对外语教育,尤其是外语教材设计和编写产生了很大的误导,这一倾向产生的原因之一是把教材看成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媒介,“外语教材的编写,除了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外,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刘继华,王文斌2008)。很多论文提到,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该让学生熟悉英美文化,因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然而,这种文化知识博大精深,一个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学到九牛之一毛,即使英语专业的学生在集中、强化的英美文化课程中也只能学到很有限的知识,所以更务实更有效的做法是以自己为中心,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况且,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交流又是双向的,学习外语不仅能输入外国文化,也能够输出文化,以减少交际中的文化隔阂。

语言使用环境对语言学习至关重要,选择那些与学习者所熟悉的社会文化有关的材料更能把学习者的精力集中到语言形式本身上来,从而尽快地熟悉和掌握语言形式本身上。所以,阅读教材应该在文化背景上适应学习者的具体情况,以他们比较熟悉的母语文化知识为出发点编写教材。

三、外语阅读性质和目的

“目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有关阅读行为的观点是:阅读活动是一个多种因素、多样形式、多项交流与反应的复杂的解码过程。解码的依据来自文字、语言、语用、世界等方面的知识。所有影响阅读过程的因素都处在不同的层面上,任何一个都可能与另一个发生互动关系,影响对阅读材料快速而准确的理解。阅读理解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也是读者已有背景知识的运用和处理过程”(束定芳1996:130)。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外语学习中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性质不同、目的不同:(1)一般的阅读以获取信息和增长知识为直接目的,阅读者没有必要记忆阅读材料的语言特征,因此也就未必留意这些特征,不用专门花时间考虑记忆阅读材料的单词、分析其中的语法;而外语学习中的阅读(尤其是精读)虽然也可以增长一般性知识,但主要的目的却在于学习语言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理解语言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或者扩大一般知识应该只是手段和过程。(2)一般的阅读可以直接快速地浏览一遍,只要明白了意思,获得了必要的信息就可以结束阅读的过程;外语学习中的阅读则需要经过预习单词,分析并总结语法来理解阅读材料的语言特征,然后经过朗读和默读等不同形式反复逐渐熟悉所学的语言项目,在深化理解的同时强化语感。

阅读难度与理解的因素不仅包括阅读材料的语言结构难度,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外语学习的语境,具体来说,用同样的语言结构可以表达不同知识领域和社会语境里的不同意义,而对这些不同意义本身的理解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知识结构,而不仅仅是对语言本身的理解。

从外语学习的特殊性质和学习语言的具体目标出发,根据决定阅读的两方面因素选择学习材料,利用这两方面的因素随时调节阅读的难度,从而突出语言本身的学习。具体来说,首先,要选择的材料应该包含学习者所熟悉的知识性内容,但语言项目并不一定是学习者所熟悉或掌握的,可以从熟悉的开始,再到不熟悉的,难度可以循序渐进。这种熟悉的知识或内容可以是:(1)与中国人的生活,中国的社会、历史、文学、文化等直接相关的,尤其是学生熟悉的中国文学名著的优秀英语译文,比如张培基先生的《英译现代散文选》;(2)中国的英文报刊,如China Daily及其旗下面向中学生的21Century,这些报刊上的文章大多数是关于中国所发生的事,知识上不会存在什么阻碍理解的内容,学习者还能学到许多有用的表达,例如:People’s Congress(人民代表大会),宁夏回族自治区,而这些恰恰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语言输出(output)上欠缺的,比如,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回答不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因为很多学习者不会表达馒头、包子等。(3)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写的有关中国的作品,以及英语水平达到精通程度的华人所写的作品;比如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

四、阅读能力的测试与评估

人们很容易不假思索地认为,外语学习中阅读的关键是理解,而理解就是只理解阅读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因此,能不能理解意思就被当作衡量学习效果的一个尺度。这种观点抹杀了外语教育中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的本质差异,误以为外语教学中的阅读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处理信息和储存信息”,忽略了以信息熟悉程度为基础的语言本身的高效学习。这种错误的认识甚至出现在专业外语教育书籍中,具有很大的误导性(程晓堂2004:80)。

长期以来对于阅读能力的认识上存在上述的偏见和误区,所以对外语阅读能力的测试评估体系不够科学,常常把阅读能力等同于阅读理解能力,而考查阅读理解能力的题型几乎只有一种,那就是阅读一篇文章,然后做几道选择题,而这种客观题题型中,寻找原文中的细节信息占了很大比例,其它如态度判断题、为文章命名等也不能科学地判断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文章理解了可题目却做错了,或者是题目做对了但文章仍然没看懂。

考试作为一根指挥棒,对于引导阅读的教与学有关键性的影响,那种仅仅考查搜寻原文信息的阅读理解题应该只以快速阅读(Fast Reading)的形式出现,而且应该占较少比例,占大比例的应该是主观性阅读题,比如就文中某个片段发表自己的看法,类似这种题型虽然在各种外语测试中并不多见,但作为新生事物,影响必定会不断增强。要促成这种变化,需要测试评估系统的改革,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到教师教学中的执行,都要力求反映这一改革的要求。

五、结束语

在外语教材的设计编写和选择、外语阅读的性质与目的以及外语阅读能力的测试评估上存在的认识偏差中,对外语阅读性质与目的的认识是核心,要纠正这些偏差,走出误区,关键在于明确外语阅读的性质与目的,并且认识到:利用已有知识,尤其是来自母语的知识是提高阅读效率和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外语水平的一种更自然、实际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程晓堂(2004).确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刘继华,王文斌(2008).高校外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弱化与强化[J].中国外语(5)。束定芳(1996).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11-03-05

蒋志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语系,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