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了解文化差异培养交际能力

2011-08-15付岳梅应世潮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英美跨文化交际

付岳梅 应世潮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瓦房店116300)

了解文化差异培养交际能力

付岳梅 应世潮

(大连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瓦房店116300)

中国与英美国家文化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而价值观念及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是这些差异的明显体现。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学中,不教学能力。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交际情境,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交际能力;价值观念

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e Communication)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点。因为学生交际能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自己已掌握的目标语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取决于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每个国家或社会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道德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彼此文化的差异。如果忽视这些差异,那么在交际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大误会。所以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英语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文化差异的表现

尽管我国文化与目标语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但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价值观念的差异是中西方文化最主要的差异,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由各国的教育思想及传统文化形成的。

追本溯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应从孔夫子开始,孔子提出“仁”是伦理道德的核心,他还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他的思想核心是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限制个人的“自我表现”,所以说中国文化是群体性的文化。以一个小小的例子为证,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合二为一,就明显体现了这一特征。所以在我们中国,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个人利益一定要服从集体利益及国家利益。

而英美国家的价值观是以个人利益为准绳,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应追溯到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以个人为核心,提倡人性,张扬个性,要求发展自己,通过个人奋斗来满足自己的个人欲望,实现个人价值。据此看来,英美国家的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英美国家在用餐时喜欢用叉子,区别于我们用筷子,也正体现了他们张扬“分”的个性。他们强调个人精神,主张竞争,推崇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

简言之,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中国人关心别人在干什么,却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外国人不管周围人在干什么,却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陈玲2005)。这种价值观念的差异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具体表现:

1、对某些词所带有的褒贬色彩,两种文化就有不同的看法。比如ambitious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色彩,我们采其贬义“野心勃勃”,而美国却常用其褒义,表示有“雄心壮志”;再比如aggressive,我们用来形容某人“好斗,挑衅滋事”,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进取心很强的人”。

2、中国人一向热情好客,关心他人,而英美人则强调自信,自立。所以英美人对中国人有时对他们表示的关心不理解。请看下则对话(CS:中国学生;AT:美国老师)

CS:Mr Smith,you look so pale,are you sick?

AT:Well,...yes,I have a cold for several days.

CS:(打断对方)Well,you should go to the clinic and see the doctor as soon as possible!

AT:Er...

上述中国学生对美国教师的关心是真诚的,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也是合情合理的。但对美国教师而言,他就很不理解:难道我病得比我想象的还要重吗?难道你认为我不中用了吗?从而其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再看一例:

AT:I heard there is an evening party,will you be pleased to participate in,I know you have a beautiful voice.

CS:(为难地)Oh,no!my singing is really quite poor.

AT:(失望地)Well...

中国学生这种自谦或自卑的表现,与美国人注重个人成就,注重人格,注重才能的价值观恰恰形成鲜明的对照。

(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

如前所述,中国人多从集体或他人的角度来衡量和评价自己的言行,而英美人则从个人好恶、兴趣爱好方面考虑问题。这种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1、对他人致谢的应答

当为他人做了好事而受到对方感谢时,中国人多从集体利益的角度考虑应答,而英美人则以个人意向和兴趣考虑应答,自己为他人提供了服务,完全是出于个人意愿(邓慧2005)。

中国人:A英美人:B

A:谢谢你的盛情款待。Thank you for your hospitality.

B:这是我应做的。It’s my pleasure.

2、为他人服务的问话

商店的营业员及图书管理员为他人服务时的问话,也表现出是以对方为主还是以“我”为核心。在中国商店营业员:“你买什么?”;图书管理员:“你借什么?”而在英美国家,他们则问:“what can I do for you?”“May I help you?”这显然是从“我”的角度提出的问题。

3、课堂上教师的问话

在中国课堂上,教师讲完一个知识点,问:“你们明白了吗?”而英美课堂上,教师会问:“Have I made everything clear?”也是从“我”的角度说话。

4、对待赞扬的态度

中国人受儒家仁、义、礼、让、智、信道德规范影响,在待人接物、举止言行上,强调温、良、恭、俭、让,以谦恭为荣,以虚心为本。而西方人则比较实在。因此对待赞扬与表扬,就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

A:你工作做得很出色。

B:不行,不行,差远了。

英美人:

A:You speak very good Chinese..

B:Thank you.

二、培养学生交际能力

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目标语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准确、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目标语的形式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更不可能准确、得体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把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帮助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语言本身,也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英美文化,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明确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注重交际教学。其次,教师还应该掌握符合目标语国家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尽量多地运用着装仪表、姿态动作,目光表情和辅助语言手段向学生传递各种信息。另外教师还要注意自我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多读一些现代英语文学读物,看一些外国电影和电视片,多进行学术交流和理论研讨活动,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实践能力,以适应新的外语教学要求。

(二)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世界上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文化无优劣之分,正因为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才使得这个世界五彩缤纷,丰富多彩,所以各种文化都应得到尊重(许果,梅林2002)。

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理念上都应注重对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体地说,在进行词汇和习语教学时,教师应将他们的文化背景与本族文化进行比较,如此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使学生对异国文化逐渐有所了解,同时更能加深对词汇的社会意义的理解。在处理教材的详文时,凡涉及到所学语言的国家文化时,就应尽量多地加以介绍,避免拈轻怕重,以便使学生了解这种文化背景知识,从而了解该国文化。另外教师在教学中遇到某种新的语言结构时,除了讲练之外,还要告诉学生根据英美国家文化的特点,这些结构应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对谁使用和怎样使用等。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注意循序渐进,以交际文化教学为主、知识文化教学为辅;以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学为主,同时辅以本族文化的渗透与熏陶,以此进行对比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跨文化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收集有关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资料,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向学生形象生动地展示英美等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多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跨文化知识。

(四)创设交际情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要尽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一旦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会到文化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就会有意识、有目的地去练习。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要多举办一些课外英语交际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原版电影、收听英语广播;鼓励学生阅读通俗易懂的英语报刊、小说、美文等;多举办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开设有外籍老师参加的英语角等活动。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既能把自己置身于异国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异国文化的熏陶,又能适时地锻炼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

认识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还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把跨文化交际知识贯穿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原汁原味的语言实践中,拓宽其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陈玲(2005).文化障碍——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J].交际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

邓慧(2005).论中西方文化对礼仪的影响[J].沿海企业与科技(8)。

许果,梅林(2002).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8)。

2010-12-17

猜你喜欢

英美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英美常见表达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