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课堂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2011-08-15郎蜀岚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生态

郎蜀岚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从生态课堂反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郎蜀岚

(云南农业大学,云南 昆明 650201)

生态课堂是以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它强调整体性、多样性、灵活性、发展性等特点。笔者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存在的问题,从处理好五方面关系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课堂;生态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对课堂、生态课堂理论的认知

课堂是什么?在许多人的思想里,这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不应该问,也不值得问。课堂的确是学校里最常见、最微小的组成部分,教师每天在课堂里讲课,学生每天在课堂里度过,这种见惯不怪现象,使得我们经意或不经意地忽视了课堂,忽视了对课堂内涵的深刻挖掘。究竟什么是课堂呢?在商务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课堂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载体。学生在课堂里的生活是他们在学校中的主要生活,学校课堂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们的成长、成才。因此,关注课堂、变革课堂已势在必行。只有全面认识课堂才能变革课堂,只有变革课堂,课堂才能还原其本真。所以,重新认识课堂,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活动是必要的。

“生态课堂”是指从生态学的视角去关注课堂中的每一个元素,重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出来的新型课堂。存在于课堂中的因素主要包括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以及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多元互动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生态课堂是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课堂教学,以此建立一种和谐、系统化、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是一种符合学生生理特征和学习生活习性的课堂形态。生态教学来自于对自然生态平衡的认识,旨在调动各种教学生态因素,促使课堂教学各因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教师与学生和谐共进,人与环境友好相处,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生命个体的进步与发展。生态课堂是为了师生发展而教,为了师生发展而学,以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习惯,培养学生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造就其张扬个性、开放思想、创新品质的一种教学活动。生态课堂鼓励远离封闭的室内教学和填鸭方式,提倡自主学习的方式,崇尚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在生态课堂里,教师的角色从全权代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教学信息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创造者。生态课堂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卢梭曾说:教育必须顺着自然——也就是顺其天性而为,否则,必然产生本性断伤的结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课与实训课不平衡,学生不能“化知为信”、“化知为行”

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教师是灵魂工程师,做一名合格教师不容易,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不容易,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解决“知”与“不知”,关键是要解决“知”与“信”, “知”与“行”的问题。今天,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中,生活与学习脱节,思想与学习脱节,学的是一样,做的又是另一样,学生根本谈不上什么“内化”,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外化”,生活中不能做到“慎独”,不能做到“化知为信”、“化知为行”、“化知为德”。古人云: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端,知与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段话表明了对“知”与“行”、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正确认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很有启发。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既要联系实际以掌握理论知识,又要运用理论去分析实际,达到观点和材料、理论和实际、学和做、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即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三合一。

(二)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地位不平等,忽视了教学相长、协调发展

过去,我们常常把教师的课堂行为比做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比喻为教师的表演舞台,认为教师只要表演到位了,就行了。这种认识不能说完全不合理,因为在教师行为与舞台表演行为之间有一些相似的成分。但是,如果教师如同舞台表演一样一味地把自己的行为表演给别人看,把学生当作观众,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往,教学也就成了没有学生参加的教师单方面的活动。而“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师生双边共同交往、共享经验的活动。”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互动中,学生获得的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也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在本义的课堂里,教师和学生在知识面前是绝对平等的,没有权威,学生与教师都是课堂探究新知的共同参与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课堂,才是理想的本义课堂。

(三)学生重专业、轻德育,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有误区

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90后”,他们的生活经历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想问题总是以自己为中心,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成熟,对个人与社会、现实与未来、社会的光明面与阴暗面缺乏全面认识和理性思考。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有误区。而“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最终会导致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考前突击应付。出现“专业课认真听,选修课随便听,政治课不想听”的现象。学生都认为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看专业成绩,会看有没有英语四、六级证书,而不会看政治课的成绩。

(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灵活性

提起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常常感到严肃、抽象,尤其是对注入式教学方法更感头痛,便常常是在应付差事。这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培养无疑是不利的,与素质要求也是背道而驰的。只靠一块黑板、一张嘴,很难调动和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而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途径,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取决于教材的质量、教师的学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对象不同,亦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认识水平变换教学方法。所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生态课堂理论

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生命体验的过程,是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师生间合作、探究、交流的过程;是不断提问、不断分析和不断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强调整体性、多样性、灵活性、发展性等特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态课堂教学理念,笔者认为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处理好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组织、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只是外因,受教育者才是思想转变的内因和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而教育者的作用,要通过受教育者的主动认同并积极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体现出来;没有受教育者的真正自我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无法谈起。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只有把教育者在施教中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的能动作用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要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两个主体平等对话和交流的过程,摒弃把“教”的主体作用与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对立起来的观点;要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育的主体。而作为主体,学生自主的权利就应得到保障,个性意识也应该受到尊重。

(二)处理好灌输与用情的关系

灌输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灌输作为一种理论和原则是需要坚持的,不分青红皂白就笼统地对灌输理论横加批驳是不科学的。张耀灿等学者曾指出:“理论教育法以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为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方法。”当前,对灌输理论要进行创造性的坚持与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的对象是人,要做人的工作,就必须以人为本,全面地了解人、认识人,而认识人、了解人的过程就是一个情感参与的过程。工作用力去做只能做到“合格”,只有用心去做,才能做到“最好”。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优秀的教师都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寓情感于教育、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同学和教师感情融洽,喜欢教师,就会相信教师讲授的内容,愿意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自然对教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兴趣。相反,如果师生关系僵化,同学不喜欢任课教师,一般情况下就不愿意听他讲的课,对他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列·尼·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台湾学者也认为: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应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的品质,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去感染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教师的情感应当是公正的,不能偏信偏爱,要用真情温暖学生。相信有蕴藏巨大动力的真情感染,学生的情感加油站就不会枯竭。

(三)处理好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社会实践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教师传授的书本知识要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使之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实践教育其实就是课堂教育的继续和延伸,不能把它们想当然地割裂开,高校要花力气研究,创造条件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社会调查,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外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使之置身于现实社会中去理解、把握相关理论。

(四)处理好理论学习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把其培养成一个完善的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工作中要以人为本,要把人文关怀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目前的教材理论色彩较重,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多。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突出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坚持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大学生生活,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切入点,深入调查研究,围绕学生在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五)处理好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根据社会标准及道德规范自觉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从而有目的地调整自己行动的活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个体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律,引导和启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从思想的形成规律来看,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形成主要是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地接受教育的结果。这种选择是大学生通过主体认知、思考、实践等阶段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自我教育实现教育目标。而社会外部教育只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外因,个体自我教育才是提高素质的内因,思想政治教育最终还是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来实现。

总之,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师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不同程度“抗药性”的大学生,他们早已不满足于那种形式单调的局限在课堂上的理论说教,他们喜欢从喜闻乐见、新颖有趣的教育形式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重新认识课堂,满足学生需要,这样,我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会有希望。

[1]张大钧.教育心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王鉴.课堂研究概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杨启蒙.论自我教育主客体的对立统一 [J].湘潭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5,(1).

[5]周学红.浅谈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J].中洲学刊,1997增刊.

[6]郑金洲.重构课堂·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R].华东师范大学,2004.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Viewed from Ecological Class

LANG Shu-la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650201,China)

Ecological class studies classroom teaching from ecology to create a harmonious,systematic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lassroom model.It emphasizes integrity,diversity,flexibility and development.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gives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class;ecological clas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G641

A

1671-7406(2011)12-0040-05

2011-09-20

郎蜀岚 (1972—),女,四川宣汉人,云南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生教育。

(责任编辑 徐芸华)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