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剖析

2011-08-15付玉华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付玉华

(赤峰学院招生就业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大学生常见就业心理问题剖析

付玉华

(赤峰学院招生就业处,内蒙古赤峰024000)

当今社会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历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大学生完成几年的大学生活后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渴望到社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得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本文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途径,以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误区.

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途径

在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产生了一系列的就业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队伍中的一员,我一直对此问题非常关注,并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总结了一些经验,找到了一些对策.

1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1 自我认知不够明确

自我认知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对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活动及对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进行的认知,包括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和自我评价等方面.毕业生在自我认知发展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如自我评价高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证,自己是“皇帝女儿不愁嫁”,择业期望值过高,对职业、薪金、发展前途、地区环境等过多挑剔,在择业时眼高手低、挑三拣四,择业过程中往往只想到“我”在选择职业,而没有想到职业同时也在选择“我”.

1.2 抗挫能力不强,缺乏自信

生活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而大学毕业生由于一直囿于校园,生活经验比较简单,大都没有经受过挫折的考验,因此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情绪波动性大,缺乏对待挫折的准备.有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中有31.2%的人在挫折承受力方面存在问题,在面对就业机遇和挑战时时缺乏自信,顾虑重重,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害怕失败.有的毕业生只要一次面试失败,就会悲观失望,自惭形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一谈择业心里就怕,以致产生自我怀疑、自我贬低等消极心理,呈现出抗挫能力不足的心理问题.

1.3 缺乏主动性,依赖心理重

主动性指个体按照自己规定或设置的目标行动,而不依赖外力推动的行为品质,由个人的需要、动机、理想、抱负和价值观等推动,是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心理品质.然而,一些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和推销自己,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寄希望于依赖家长通过“走后门”来找工作;或是依赖学校就业部门送工作上门,总想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依赖心理严重.还有一些毕业生即便有较好的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寻求千里之外的家长帮助做出决策,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良机.

1.4 求“稳”心重,择业观不够端正

大学生择业观是毕业生对于择业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它与毕业生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是毕业生价值观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毕业生在择业时追求安稳、清闲、福利待遇好的工作职位,对公务员、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和大小而论,并不太在意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分析.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甚至全然不顾“人职匹配”的客观合理性,一味追求“稳定性职业锚”,而不愿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自主创业.

2 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的途径

2.1 加强就业指导,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2.1.1 就业指导工作要做到全程化,把就业指导课程列入大学教学计划,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根据各个年级的不同特点确定指导重点:大学一年级应侧重职业认知与规划能力的培养;大学二年级侧重自我基本能力的培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三年级侧重教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提高自身就业技能,培养自身实践能力、交际、组织能力;四年级则重点帮助学生掌握面试的具体技巧,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1.2 就业指导工作要力争做到专业化、专家化,尽可能地为各级就业指导人员提供学习、交流和培训机会,力争做到人人持证上岗,努力提高他们就业指导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还要以专兼职结合的方式聘请一些具有较高指导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心理咨询人员、职业规划设计管理专家等来高校强化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对学生择业、就业实战环节的指导,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

2.2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建设

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能动性,要明确其职责和任务,加大工作力度,服务范围应从以毕业生为主扩展到面向全校学生,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实践工作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全程化、专业化建设,强化对各项指导内容和方式功能的宣传和普及,贴近学生需要,以提高学生的择业、就业竞争能力为己任.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要不断拓宽与外界的联系,建立起稳定的社会关系,开展系统性、经常性的就业服务工作,以帮助学生做好求职就业前的各项准备.

2.3 确立就业目标,认清就业形势

确立就业目标是维护良好就业心理的第一步,亦是关键一步.确立就业目标需注意两方面: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即认真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思考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二是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即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当前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应聘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来确立就业目标,就会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心理预期.

2.4 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心理能力

2.4.1 增强择业、就业的自信心.自信是对自己的一种积极评价,自信心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是成功的第一要诀,它体现了求职者的精神面貌,也直接影响到招聘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进而决定了应聘能否成功.不难想象,若一个人精神萎靡、畏首畏尾、迟疑不决、缺乏自信,怎能打动别人,赢得成功?当然,不能盲目地自负和自傲,自信要以坚实的基础、良好的素质、雄厚的实力作保证.因此,大学生只有搞好学业,针对企业的要求,发展特长,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按照社会的需要充实和提高自己,这样在应聘时才可能有十足的信心.

2.4.2 提高心理承受力.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它能使人们经受住挫折的打击,依旧保持进取的勇气.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遭受到求职失败.面对挫折与失败,要教会学生运用控制、激励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节,不妨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进行自我激励,对于落聘要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洒脱精神,用自己成功的事例来激励自己尽快摆脱不良情绪,重新树立起信心.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前进,努力去争取新的机会.

2.4.3 培养良好的意志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在面临择业的关键时刻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正确思维、理性处事有着极大的作用.我们应引导学生做事认真,善始善终;培养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沟通,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等不良心理.

〔1〕颜农秋.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疏导.高教理论战线,2004(7).

〔2〕石红.大学毕业生不良就业心态分析及其心理素质培养.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3).

〔3〕徐献红.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指导.

〔4〕王建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异常心理分析及对策.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

G444

A

1673-260X(2011)01-0078-02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毕业生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