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书法专业古汉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2011-08-15王翰颖
王翰颖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山东曲阜 273165)
高校书法专业古汉语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
王翰颖
(曲阜师范大学书法系,山东曲阜 273165)
书法专业是我国高校新兴的一个艺术类专业,很多高校在这一专业中开设了“古代汉语”课程。这虽然必要,但存在一些不足,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安排以及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针对书法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古汉语的教学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在有限的时间内输送最大量的教学内容,使之能与书法专业课程的学习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在一种乐于接受的状态下获取知识。
书法;古代汉语;教学;汉字
书法专业是我国高校新兴的一个艺术类专业。从当今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的招生计划来看,此专业对考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要求较高,了解掌握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考生必备的基本能力。而一旦入学以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又是学生进一步提高书法专业技能的后盾和助力。鉴于此,很多高校书法院系开设了基础文化课,如古代文学、古代汉语、中国文化、古文字学等相关课程,有意识地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强书法技能的文化底蕴。笔者在书法系教授古代汉语课程已有数载,对书法专业的学生也逐渐由陌生好奇进而了解认识并理解喜欢上他们,对于向书法专业学生讲授古代汉语课程也慢慢地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想。
一、书法本科专业古汉语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优势
书法专业学生学习古代汉语,不仅是必需的,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书法专业的学生对传统文化都比较感兴趣,在学习书法技法的同时,就已经自然而然的接触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如书法史、历史、古文字以及哲学等。古代汉语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传统文化的承载,正是借着古代汉语和汉字的功劳,我国的传统文化才得以绵延不断地传承下来。所以在书法技法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不自觉地对传统文化较早地接触并培养了兴趣,这是书法专业学生能够学好古代汉语的先决条件。
书法专业学生从最初习字到入大学系统地学习,接触最多的就是常年不离手的历代碑帖,其中很多既是书法的代表作,又是古文字的宝贵资料,同时还是一篇篇优美的古文,这些都是古代汉语课程的内容及研究对象。这些碑帖整天陪伴着学生,是他们生活中的必备之物,这恰恰为学生学好古代汉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语言环境。还有学生熟知的很多书法理论著作,均用古代汉语写就,也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接触了古代汉语。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试图为英语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对于古代汉语的学习亦是如此。
而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脉相承,是现代汉语的前身和基础,古代汉语的很多元素仍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两者只是汉语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存在本质的差别。所以,只要我们解决心理上的畏惧情绪,多接触,多学习,培养感情,就能够把古代汉语学好。
二、书法本科专业古汉语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重视不够
现在,很多书法专业的学生在思想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他们是学习书法技艺的,只要把字写好就行,不需要了解更多的东西,文化课程的开设占用了很多写字的时间,应取消。但是,任何一门艺术都是技能与文化的水乳交融,技能只有依靠文化底蕴的依托才能称之为艺术,音乐、绘画、建筑、雕塑、舞蹈等无不如此。学习书法不是单纯的写字,只有把握了原作的思想感情和背景,才能更深刻的理解作品的风格。书法作品也不是单纯的字模,而是书家感情宣泄的载体,是技法与情感相结合的艺术品,是书家表达情感的方式而非目的,像我们熟悉的《兰亭序》、《祭侄稿》、《黄州寒食贴》正是最好的说明。当我们把美文和杰作结合起来欣赏时,才能发现作者的情感起伏恰恰完美的体现在那富于变化的笔画当中。在书家笔下,每个汉字由于饱含了神情而变得气韵生动,而跌宕起伏的书法又最好最充分地寄托并传达了书家的感情。两者水乳交融,难分彼此。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有失协调
很多书法院系对古代汉语课程设置的教学时间为72学时或36学时,而使用的教材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王力《古代汉语》(四册)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锡良等五人的《古代汉语》(上、下),如此繁重的教学任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讲授是很困难的。所以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以期和教学时间的安排相一致,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实践的探索
(一)将多媒体引进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高校现代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形象生动地传授知识,展示内容大纲。书法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对知识的把握缺乏系统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总-分-总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的有利条件,先将内容大纲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总体上对内容有个宏观的把握,然后详细讲解,最后再总结回到大纲,加深印象。比如我们在讲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时,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
我们可以按顺序依次将内容展示出来,再通过每个知识点的链接,详细地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最后再回到这个总的框架,让学生在头脑中既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的知识结构,又能牢固地掌握每个要点,形象生动,条理清晰。
又如,在讲《鞌之战》时,就可以将古代战车的构造展示出来,既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又让学生增加了古代车战的知识。
(二)加强文字学的教学
从几年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文字部分的学习很感兴趣。古文字与书法关系密切。汉字是书法的表现对象,是书法艺术的起点和基础,书法是汉字的艺术表现和升华。文字尚停留在使用、实用的层面,而书法则已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汉字在创始之初,在造型结构上就已经具备了对比、平衡、穿插、均匀等艺术素质,在这一个个类似建筑物的间架结构中,书法家得以充分地施展其艺术才华。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作为我们已知的最早的系统文字,就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特质,或放逸,或细密,或宏伟,字里行间极具书法之美。汉字从古至今绵绵不息地向前发展,而书法则逆流而上,去追溯汉字发展的轨迹。正是这样一来一往,汉字和书法不断和谐地向前推进。
书法专业的同学学习古文字对学习书法很有意义:
首先,要写好先要写对。只有正确地识别古文字,把文字写对,才能谈写好的问题。全国第五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作品评选规则中指出:“对书法中所出现的别字、错字、误笔及难辨之字,要认真审核、谨慎处置,做到有理有据。凡被确认有错字的作品,原则上一律不得入选。”如果一副好作品,若因为其中的错字或别字而不能入选,将是多么可惜。
其次,汉字的形体结构都是有来源的,了解了这些字的来源和结构,对于更好地体会、记忆各种字体的写法很有帮助。
正是因为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我国古代很多古文字学家同时又是书法家。比如宋初的徐铉,校订《说文解字》,贡献突出。同时他又是位成就斐然的篆书家,被认为是继“二李”(李斯和李阳冰)之后的篆书大家。再比如启功先生,不仅是位著名的书法家,还在语言文字方面很有建树,像《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汉语现象论丛》。
《说文解字》这部书在文字教学和书法学习中都是不能回避的,特别是小篆的学习和《说文》的研究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有的同学正是感于古文字和书法的密切联系,在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就选择了这方面的题目来做,论述了文字特别是“六书”和书法之间的关系,新颖而独到,很有创意。
(三)加强文选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同学们普遍反映希望能通过古汉语的学习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从而解决古代书法理论学习中的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和领会古代书法理论。鉴于此,在教学中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一点,要加强文选的教学。增加文选的教学量,解决重点字词,除此,还要从总体上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对于文选中涉及文学理论的课文更要作为重点来讲,如《<文选>序》、《情采》、《答李翊书》、《送孟东野序》。书法理论和文学理论有很多相通之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加深对书法理论的理解。
文选中,一些文学家兼书法家的作品也要重点讲述,如李斯《谏逐客书》、苏轼《赤壁赋》,让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这些人物。有的同学就曾经将李斯作为毕业论文来做,更有很多同学选择苏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他们的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本身,再进一步了解他们的书法作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把语法的教学融入到文选之中,减少枯燥性,增强应用能力
但语法的教学和学习比较枯燥,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学而无用的印象和厌倦情绪。教师不妨将语法知识的教学放到文选当中来讲,遇到相关的语法现象,就做出相应的解释和讲解,既能够让语法的学习化整为零,易于掌握,又使学生感到语法并非无用,在古文的学习阅读中处处存在着。在讲解语法知识的时候,举出一些中学曾经学过的例句,会利于同学们的理解和掌握,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如《钴鉧潭溪小丘记》中“予怜而售之”一句中的“售”是动词的使动用法,我们就可以举例来帮助学生来理解:“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鸿门宴》);“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熹公三十年》)。再如“烈火而焚之”一句中的“烈”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中学曾学过的例子有:“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赵策》);“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这些例子都会使学生对于“词类活用”这样的比较抽象的问题有了更加形象具体的理解和似曾相似的感觉,排斥心理自然就会降低。
(五)增加文化知识的讲授
艺术类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为了突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涵养、表明自己的艺术取向,往往会在名字之外另取艺名或字或号,作落款、印章之用,而取字取号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古人的字号也非常的有讲究,所以适当地增加“古人的姓名和字号”之类的文化常识,对学生是非常实用的。从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此类知识兴趣很高。
比如,讲解《说文解字》时,作者许慎,字叔重。其中“重”的读音就涉及到古人名和字的关系问题。古人的名和字有时是同义近义或相关,所以名为慎,字重当然应读zhòng。讲到此,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增加了知识也强化了记忆。
诚然,单个纯通过课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古汉语的水平和古文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功夫应该在课外,学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增加阅读量、扩展知识面,做个有心人,方能逐步得到提高。
G642
A
1673-1794(2011)01-0119-03
王翰颖(1980-),女,讲师,文学硕士,从事古汉语教学和研究。
201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