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

2011-08-15周玉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7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职业院校体育

周玉峰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223300)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与体育教学

周玉峰

(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淮安223300)

本文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体育的特点,分析了职业院校学生体育活动的心理特点,同时提出改进教材教法应注意的问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体育心理活动规律,才能有效地贯彻教学大纲要求,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心理特点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来自主、客观两方面,而客观因素又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因素起作用的。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果。为了搞好体育教学,我们必须更好地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1.对体育活动的认识更加深刻。职业院校学生由于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他们对体育活动的意义、作用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对体育的社会性有较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学生上体育课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学习锻炼态度,又希望得到某种现实的快感和满足。由于认识水平的不同,每个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也存在差别。

2.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发生分化。职业院校学生对体育课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加稳定,许多学生养成了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能妥善地安排学习、锻炼、休息时间,积极克服各种困难,长期坚持锻炼。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分化。男生一般更喜欢竞赛性活动,但不及初中生狂热;女生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但也有一些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持消极态度。女生由于性特征的明显变化,动作变得不太灵巧,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女生爱美但又存在着错误的审美观或由于缺乏毅力等原因,怕晒、怕出汗、怕脏、怕累而不愿上体育课,对课外锻炼更是持消极态度。值得注意的是,职业院校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不喜欢或讨厌上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体育不感兴趣者,女生多于男生。究其原因,除上面已经谈到情况之外,主要是学习的压力大,负担太重,无暇顾及体育活动。另外,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现状不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不感兴趣。

3.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但未完全成熟。学生能提出假设、进行论证,这是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表现。但是,由于知识经验的限制,他们提出的假设往往缺乏充分的根据,其论证的结果不一定正确,这说明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固执已见。在体育教学和活动中,他们已不满足于一般的身体活动和简单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而要求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并力图了解和把握动作的结构原理和规律,以及这些动作对身体的实际锻炼价值等。但他们不喜欢教师详尽而繁锁地进行讲解,更愿意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来弄清动作的实质和规律。他们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常常试图从技术专长、教学技巧、品德作风、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来对教师进行评价。虽然他们对教师的评价不一定全面和完全正确,但却会影响其对教师本人和对教师的教学所持的态度。

4.向往美,追求美。职业院校学生逐步产生对自己和别人外貌方面的审美体验。小学生不太注意自己的外貌,到中学阶段这种体验逐渐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向往美,追求美,突出地表现在开始注意自己的卫生、体态、仪表和打扮,有的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表现不安。例如,女生担心身体发胖,男生顾虑自己长得矮小、瘦弱、脸上长粉刺等。他们常常采用各种方式向体育教师、校医请教防止和改变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诚心诚意地按体育教师、校医的指导或为之开的“运动处方”持之以恒地进行锻炼或治疗。教师应加强正面教育和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心灵美重于外表美的道理,培养他们高尚的品德、情操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5.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开始进行职业选择。职业院校学生对人生往往怀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理想,充满着希望和激情,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设计美好的图景。增强就业竞争力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过硬的技能,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身体,他们逐步地认识到了健康的身体与个人生活、学习、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密切关系。因此,他们不仅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而且开始讲求体育的实用价值,探讨体育与人生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有的学生还想认真学习并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未来职业特点的运动项目,把体育活动与个人未来的生活、学习、工作和职业选择等联系起来。当然,职业院校学生还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判断还存在着表面性和片面性,还需教师不断地进行引导。

二、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职业发展的特点,认真改革教材教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向学生比较系统地介绍一些体育卫生、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方面的问题可以适当讲得细一点,语言要生动、形象、简炼,注意准确地使用体育名词术语。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原则上,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他们一些符合我国民族传统的、简便易行的、可以长期坚持锻炼的项目内容和锻炼方法,使学生能终身受益。

2.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一种特殊的人际情境,它不仅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个性的丰富发展。职业院校学生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教师把自己看成大人,尊重自己,他们也尊重、热爱自己的师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尊敬信任教师,“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对教学内容积极的态度倾向,师生之间会激起热烈的情绪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常常受到教师的直接影响。如果教师经常采取命令、批评和训斥的态度要求学生顺从自己,就往往会使学生处于紧张、被动的状态;如果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就能体验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现代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倡个性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比其他学科更容易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同样的学生,个性不同,无论纪律上还是技术技巧上都应注意个性教育,因材施教。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育基础、健康状况、接受能力等都各有不同,有的差别甚至很大,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既要全面地指导课程进行,更应根据学生实际注重个别教育。在课前,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情况,尽可能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因材施教,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蔡守龙.青春期教育研究简论[J].江西教育科研,1990,(1):33-34.

[2]苏庆富,李艳翎等.体育社会心理学的发展路径及态势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3):16-18.

[3]梁大战,吴宏.浅谈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哈尔滨师专学报,2006,(5):103-105.

[4]李四化,李京诚.音乐调节法在国内体育运动领域中的应用[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77-79.

[5]张凯.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及对体育教学的启示(二)[J].中国学校体育,2011,(1):7-10.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B

1671-6531(2011)07-0144-02

作者姓名:周玉峰,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职业院校体育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