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2011-08-15马莉莉

滁州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阶级

马莉莉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试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的变化与发展

马莉莉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的理论,主要包括革命论、政权论、建设论和过渡论等方面。毛泽东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是在不断变化的革命实践中逐渐完善并发展的。

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国家论;革命论

中国革命的立足点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这样的社会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对象,也决定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力量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就中国革命的对象来说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最现实的中国革命也必然是以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为主要任务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就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地位上说,“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必然成为革命的阶级对象,“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1]1-9,以上诸点论述,毛泽东在1926-1949年中几乎是始终坚持的。然而,革命的首要问题是政权问题,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建立政权以及如何实现对革命政权的领导等,由于中国革命形势及中国社会各阶级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毛泽东对这些问题的阐述也是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变化的,正是在这种不断变化过程中,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政治思想才得以完善和发展。

毛泽东终生都讲求他的人民民主思想。民主政治应如何建立?毛泽东主张从地方自治开始。毛泽东早年提出的湖南自决自治、建立“湖南共和国”的主张便是反映。中共二大期间提出反帝反封建纲领对后来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有很大影响。1925年前后,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认为:资产阶级——阶级统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不能实现,而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则可组成联合阵线,“目的是建设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1]25-29。在红军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过程中,毛泽东在如何对广大民众实行民主及工农民主政权建设方面积累了更多的经验。1931年10月,中共提出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口号,而毛泽东则直接称之为“工农民主共和国”,大革命时期革命阶级的联合阵线不复存在,因为1927年国共分裂后,中共政治决议案中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上层小资产阶级都已背叛革命,“中国革命的动力,已经只有无产阶级和农民”,“工农民主专政”成为历史必然。1935年,由于中日民族矛盾日趋尖锐,中共认为“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重要性”已经显现,毛泽东对此作了透彻的分析,并提出了“人民共和国”设想,“苏维埃”已不见踪影,毛泽东说“我们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农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同时“日本侵略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1]144。1936年8月,中共致信国民党二中全会,进一步郑重宣言:“我们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助召集由普选权选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1]230。此后毛泽东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说明,中共要同意三民主义,但又特别指出“三民主义有它的历史变化”,因此必须“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在对外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主义,对内实现民主自由的民权主义和增进人民幸福的民生主义之下”,实现国共合作,而“共产党人决不抛弃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在这里一方面指出“我们过去的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没有错,另一方面提出了“新的民主共和国”的概念[1]238-240,指出现在民主共和国是包括了工人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同意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分子的联盟,它“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它的前途“可能是社会主义”,这些我认为实际上已基本勾勒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框架[1]243。这一思想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更为明确:“这个革命……目的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一个人民民主的共和国。这种人民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就是革命的三民主义的共和国”,它既不同于“现在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跟将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也不相同”,文中毛泽东还就“真三民主义”与“假三民主义”作了比较分析[1]527-531。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了“人民民主主义”概念,首先是代表了一种新型的国家制度的学说,它深刻而自然地体现了毛泽东一贯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也反映了毛泽东的一种新型民主的设想,我们认为它表达了两种概念:一是此时毛泽东的民主目标与“真三民主义”或者是“革命的三民主义”几乎是重叠的,甚或说是混淆的,毛泽东并未将二者严格区别开来;二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思想已经呼之欲出了,党史专家也考证认为毛泽东在此前后(1939年6月)可能在非公开场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终于第一次公开提出新民主主义,这是针对中国革命性质而言的,毛泽东说:“现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我们称这种革命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毛泽东的新颖之处还在于指出“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同时说明“这种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和汉奸反动派在中国的统治,而不破坏任何尚能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和孙中山在1924年所主张的三民主义的革命基本上是一致的”,“中国现阶段革命所要造成的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一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联盟的民主共和国”[1]610-612。应注意,毛泽东在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后的很短时间内,连续提出了“革命的三民主义”、“人民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等重要概念,说明他既重视这些概念的共同本质,同时也愈来愈重视其间的区别。新民主主义突出在于一个“新”字,它一方面说明中国革命处在民主革命阶段,却不同往昔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另一方面,新民主主义是现实情况的新提法,“适应我们民族的需要”,可以推测过去放弃了人民共和国的口号,现在亦可以放弃“人民民主主义”的概念,以回避“人民”这个政治性极强的名词,促进统一战线的巩固。1940年1月的《新民主主义论》从理论上首先是回答和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一个关系中国命运、前途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的政治学说,其核心是着重论述“中国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应该是怎样的,这个国家的前途是什么等问题”[2]177。《新民主主义论》的命题和开宗明义的第一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紧接的第二个命题“我们要建立一个新中国”,清晰地表明它的主旨与目的。在该文第五题“新民主主义政治”这一部分中,毛泽东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635。“它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1]636。毛泽东还特别总结:“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共和国,这就是新三民主义的共和国,这就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几乎相似的说法毛泽东在1940年2月的《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再次强调过。在1945年4月《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一方面指出抗战胜利后,“在中国社会经济的必要条件还不具备时,中国人民也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同时主张:“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1]956-957,也意味着必须“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1]967。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来说,毛泽东在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又有了新意:“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加上“官僚资本主义”这一对象是1947年12月《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没收四大家族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的论述的延伸。还有值得重视的要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提法,在1948年1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指示中,毛泽东在第三题“关于政权问题”中写道:“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政权,……这个人民大众组成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建立代表国家的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2]1167,这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词被置于括号中,而“人民”这个政治性很强的词重新被置于国体之中,并顺理成章地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全面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谈中国革命,就不能不谈这中国的阶级关系及各阶级力量的作用。在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论中,必须处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资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如何?第二,俄国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如何?第三,中国社会各阶级将对中国革命产生何种影响?第四,中国革命的对象及其任务如何?第五,中国现有的经济基础将对中国革命产生什么影响。第六,中国革命的前途,中国社会各阶级在这一前途中的地位与命运如何。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几年中,中共就下列问题很快达成共识:中国革命应该分为两步走,先是民主革命,然后才是社会主义革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最主要对象,因此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任务;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最强大的动力;中国革命应该追求一种“非资本主义的前途”。与此同时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武装斗争等理论亦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共识,但其具体内容却在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在中日矛盾日益尖锐的1935年,毛泽东再次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认为中国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是要反抗日本侵略的,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土豪、大劣绅、大军阀、大官僚、大买办们”等“帝国主义走狗”仍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而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在大革命中抛弃了革命,但在民族危机关头会造成“国民党营垒”的破裂,因此中共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128-137,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现时阶段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因此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不是资本主义”,“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强调:“在将来,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何时转变,应以是否具备了转变的条件为标准,时间会要相当地长,……中国……较之俄国(完成民主革命)要困难得多,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1]146-147。西安事变后的1937年5月,毛泽东说到的“我们的敌人”范围已大大缩小,只剩下“日本帝国主义、中国汉奸、亲日派、托洛茨基派”,以蒋介石为首的“死敌”已未列入其中,而“新的民主共和国”包括的成分增加了“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同意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分子”。与此同时,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通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1]240-242而“联合资产阶级抗日派,正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经的桥梁”[1]254-255,在实现国共合作后,毛泽东呼吁“颁布共同纲领,建立革命秩序”[1]338,共同纲领就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中共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本纲领下,“共产主义者在现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1]338-339。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逐步完善,在这些文章中,毛泽东反复强调:第一,关于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不是别的“就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而在抗战结束后,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主义”也成为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毫无疑义就是打击上述敌人(“三座大山”)。革命的最基本动力乃是无产阶级,而农民阶级以及各种类型的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重要动力。民族资产阶级也可以是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才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中国的革命的性质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它又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它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的。它虽然在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但另一方面又在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它的前途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毛泽东还特别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任务,除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以外,在国内,就是要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的剥削的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生产关系,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而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虽然也是资产阶级,却是可以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或者保守中立的。……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权力到达的地方,对于这些阶级,必须坚决地毫不犹豫地给以保护。”并且在“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在一个长时期内,还是允许它们存在。”[1]1150第二,关于革命的领导权。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即已明确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此后,毛泽东多次说明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而无产阶级的领导则是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来实现的。中国革命现阶段的民主革命和将来阶段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双肩之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在无产阶级已经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中国革命战争的领导责任,就不得不落到中国共产党的肩上。在这时候,任何的革命战争如果没有或违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1]167。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中共为了“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曾向国民党三中全会致电作了四项保证,其中第一项是“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中共承认“这是一种有原则有条件的让步”[1]238,但毛泽东仍然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由于“以国民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还带有很多的被动性和保守性”,反而是“加重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责任”[1]241-242。在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论后,毛泽东强烈地显示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领导地位的不可动摇性。“判断一个地方的社会性质是不是新民主主义的,主要地是以那里的政权是否有人民大众的代表参加以及是否有共产党的领导为原则。因此,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便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标志”[1]743。通过毛著的阅读可以看出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它尤其突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通过与农民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妥善而圆满地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总之,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主要包括革命论、政权论、建设论和过渡论等内容。这些理论是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1]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

[2]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D026

A

1673-1794(2011)03-0015-03

马莉莉(1963-),女,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10-13

猜你喜欢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阶级
马克思恩格斯的“中间阶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渊源
向共和国最闪亮的星,致敬!
共和国历次特赦钩沉
共和国的春天
共和国的春天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马克思主义大论战与湘学的新民主主义转型
浅析新民主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异同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