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说文解字》中表示动物类的字
——以豸部和马部为例

2011-08-15巫正秀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说文解字用字野兽

巫正秀

(四川外语学院 研究生部,重庆 400031)

初探《说文解字》中表示动物类的字
——以豸部和马部为例

巫正秀

(四川外语学院 研究生部,重庆 400031)

《说文解字》是一部训诂学著作,其中有一部分是以阐释动物为主的字,本类字在《说文》中占有的篇幅虽不大量,但是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所包含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章试将《说文》中有关动物的字进行部分罗列并具体以豸部、马部为例作分析研究,希望能从这类字中窥视汉代动物类汉字的大体风貌,进一步了解其历经的意义上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的思想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豸部字;马部字;繁

一 引言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一部经典的训诂学著作,作者是东汉杰出的经学大师、文字学家许慎。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首创部首编排法,将汉字按偏旁结构以及构字形体分为560部,分析的字体以小篆为主,并使用六书说进行解释和分析。自《说文》问世以来,研究者络绎不绝,也不乏名家名著。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说文》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这些理论成果大多是从《说文》的音、形、义的角度切入,对从本字着手进行分析的不算主流,研究本字中动物类的字更是为数不多了,虽然近些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但笔者认为,对《说文》中本字的研究分析仍然需要不断深入。因此,文章选取《说文》中的豸部和马部这两个表示动物类的部首,并将列举丰富的例证加以阐释,通过探析这两个部首中具体汉字的特点,以小见大,从中反映出汉代动物类汉字的一般面貌,并对此类字历经从古代到现代意义发生转变作一定对比和描述。

二 豸部

豸部是《说文·九下》中的其中一部,共收20字,新附1字,重文2个。《说文·豸部》:“豸,兽长齐。行豸豸然。欲有所司杀形。凡豸之属皆从豸。池尔切。司杀读若伺候之伺。”根据许慎对豸部的描述,我们了解到,豸是指野兽欲有厮杀动作的样子。那么不难推测凡是带有豸这个字做偏旁的字几乎都与凶猛或者具有猎杀本领的野兽有关。下面我们列举豸部中所收的字作进一步说明。

“豹”,《说文·豸部》:“豹,似虎圜文。从豸勺声。北教切。”豹,是一类身上长有圜纹斑点的凶猛大型食肉性质的野兽。因为是属于肉食性动物,常会猎杀其它小型动物作为其食物,因此捕食时会出现将要捕猎事物的动作,豸,表示的就是意义,右边的勺字,就表示声音。

“貔”,《说文·豸部》:“貔,豹属。出貉国。从豸蓖声。诗曰:献其貔皮。周书曰:如虎如貔。貔,猛兽。房脂切。”貔,据说是古时候的一种野兽,其皮珍贵。貔,也是善于狩猎的一种动物,因此它也具有大型捕食性动物的猎杀技巧,“貔”字左面带有豸部,表示意义,右面的蓖就是表音成分。

“豺”,《说文·豸部》:“豺,狼属。狗声。从豸豺声。”豺,外貌像狼而声音像狗,也是一种凶猛的猎杀型的动物,它们善于群体作战。豸,则是表示豺猎食时候欲厮杀的样子,才,就是表示的声音。

“貐”,《说文 豸部》:“貐,猰貐似躯。虎爪。食人。迅走。从豸俞声。以主切。”猰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凶兽名。许慎解释貐的样子类似于躯这种动物,爪子类似于老虎的爪,它异常凶猛,会食人,见到的行人应该迅速地逃离。貐,左边也是表示动物意义的豸字,右边是一个表音的俞。

“貘”,《说文·豸部》:“貘,似熊而黄黑色。出蜀中。从豸莫声。莫白切。”貘,是一种野兽的名字,哺乳类动物,像熊,体型大,鼻子圆而长,能伸缩,产于热带,善游泳。貘字左面的偏旁部首是代表动物的豸部,右面跟表音成分的莫字。

“貂”,《说文·豸部》:“貂,鼠属。大而黄黑。出胡丁零国。从豸召声。都僚切。”貂,一种哺乳动物,嘴尖,尾巴长,皮毛黑黄色或者带紫色。貂,左形右声,左面的豸部表示意义,右面的召字表音。

“貉”,《说文·豸部》:“貉,北方豸种。从豸各声。孔子曰:貉之为言,恶也。莫白切。”貉,野兽名,毛棕灰色,耳小嘴尖,昼伏夜出,捕食虫类。貉,左形右声,豸部表意,各字表音。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豸部不但可以表示动物类的字,而且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就是说在豸部所收的20个字中,形声字占有的比例是100%,而且形式是统一的左形右声。从上述例子中,我们还不难发现,一些代表凶猛动物这类意义的字的自身意义也在发生着比较微妙的变化。前面我们有提到,许慎解释豸部是指野兽欲厮杀的样子,所以一般情况下,在古代带有豸部的字都会带有猛兽一类的意义在其中,这一点从前面所列举的例子中可以得到印证。然而,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豸部的字都只具有猛兽这类意义蕴含在内。例如:“豸”,这个字,在东汉时期许慎解释为野兽欲厮杀的动作,而豸在古书中还指没有脚的虫子。词语虫豸,是旧时对虫子的统称。对比之后可以看出,豸,既可以表示大型的猛兽,也能够表示小型的虫类。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现代汉语里我们已经看不出,“豸”这个字表示的猛兽这类意义。是这种变化是什么时候开始发生的,以什么样的形式发生转化的,还需要其它语料作进一步的论证。

三 马部

《说文·马部》共收字115个,新附5字,重文8个。《说文十上·马部》:“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鬃尾四足之形。凡马之属皆从马。莫下切。古文籀文。马与影同有鬃。”《说文 马部》所收录的字,大部分都是与“马”这类动物有关系。古往今来许多经典之作都证实了一个观点,即:“古人用字,细致有别。”虽然同属于“马”这一大类,但是如果再继续细分下去,这其中也会出现很多不同特色的马种。从这些不同种类和特色的马里面,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和阐述,分析对比出《说文》中表示动物类的字中马部所收录各字的细微差别之处。下面举例论证。

古人根据马的毛皮颜色不等、年龄差异、其自身条件高低、驾车时候的数量等等一系列标准,使用不同的字作代表,反映每一类马的自身特色。

(一)在表示马的年龄大小方面,分别用不同的字进行描述。如:

“驹”,《说文·马部》:“驹,马二岁曰驹。三岁曰洮。从马句声。举朱切。”

(二)在马的皮毛颜色方面,也使用了不同特点的字来表示,例如:

“骊”,《说文·马部》:“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吕之切。”

“骆”,《说文·马部》:“骆,马白色。黑尾也。从马各声。虑各切。”

“骃”,《说文·马部》:“骃,马灰白杂毛也。从马因声。诗曰:有骃有瑕。于真切。”

“骢”,《说文·马部》:“骢,马青白杂毛也。从马悤声。仓红切。”

“骐”,《说文·马部》:“骐,马青骊。文如博棊也。从马其声。渠之切。”

(三)根据马的毛色出现的位置的不同,划分不同马种。如:

“堓”,《说文·马部》:“堓,马头有发赤色者。从马岸声。五肝切。”

“圴”,《说文·马部》:“圴,马白领也。从马的省声。一曰骏也。易曰为的颡。都历切。”“驳”,《说文 马部》:“驳,马色不纯。从马爻声。”

(四)依据马匹自身条件的高低及性格的不同,划分不同的马种。如:

“骥”,《说文·马部》:“骥,千里马也。孙阳所相者。从马冀声。天水有骥。几利切。“骏”,《说文 马部》:“骏,马之良才者。从马义声。子峻切。”

“骄”,《说文·马部》:“骄,马高六尺为骄。从马乔声。诗曰:我马为骄。一曰野马举乔切。”

“驯”,《说文·马部》:“驯,马顺也。从马川声。详遵切。”

“驵”,《说文·马部》:“驵,牡马也。从马且声。一曰马蹲驵也。子朗切。”

“騠”,《说文·马部》:“騠,駃騠也。从马是声。杜兮切。”

(五)依据拉乘车辆的马匹的数量,划分马种。例如:

“骈”,《说文·马部》:“骈,驾二马也。从马并声。”

“驷”,《说文·马部》:“驷,一乘也。从马四声。息利切。”。

(六)由于马行走时候的速度和动作的不同,分出不同的字来表示。如:

“骎”,《说文·马部》:“骎,马行疾也。从马侵省声。诗曰:载骤骎骎。子林切。”

“汲”,《说文·马部》:“汲,马行相及也。从马从及。读若尔雅小山,汲大山洹。苏合切。”

(七)根据与马有关的一些情况划分的字。如:

“驿”,《说文·马部》:“驿,置骑也。从马声。羊益切。”

从上述的例证中,我们看到,古人使用了大量的字词表示了同一类事物的细微不同之处。如果从现代汉语中进行观察和对比,我们会发现,表示什么样的马或者马有什么样的细微差别在现在已经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了。也就是说,与“马”有关的字已经大大减少了。在某种意义上,“马”字成为了一种统一。马部下面所包含的字发展到现在也就呈现出“以简代繁”的趋势。那么,这个趋势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又是怎样不断变化才产生出现在的形式的呢?那些看似繁琐的表示马种类的字是怎样一步步消失进而转换到今天我们见到的字典里马部中所收字的呢?对于古人用字细致,也就是“繁”的问题,我们将在下面进行专门的讨论。而其中也有部分问题目前尚无定论,笔者提出这一疑问,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做进一步的认识了解和分析。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上述例证中的表示马有关的字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左面的形旁代表的是意义,即与马有关系的动物或事物;右面的字是声旁表音。可见,在马部的收字中,形声字的比例也是达到了统一,与前面说到的豸部收字的情况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可以判断,《说文》表示动物类的字中形声字的比例达到了高度统一(这里以豸、马二部为例,其它部首尚需继续加以证明,因此不能完全肯定全部是形声字,但是此类字形声字的比例仍然很大)。

四 从《说文》豸部、马部收字看汉代动物类用字“繁”的特点

(一)形体“繁”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为了要表示一字所代表的具体的事物,一般是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和描绘下这个事物的具体的外貌形象。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和文字发展的自身规律,不可能实现完完全全清晰地描绘该事物,只能尽量突出该事物自身的某一些不同于其它事物的最明显的地方,以此达到正确表达该事物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加强,人们所认识的新的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前的描绘方式不能够再满足用字的需要,于是增加了笔画,使得表示该事物的字的形体也日益繁琐。例如:豸部中的貔、貘、貐、貜等,马部中的騠、骎、驵、骃、骢等,这些字不但笔画众多,外形庞杂,并且不易辨认。《说文》的豸部和马部中的许多字发展到现在已经停止使用,这与它们的繁杂形体也不无关系。

(二)表义“繁”

许慎的《说文》全书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字形为小篆。这样一部大型的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收录的字数庞大,定义实属不易,这在当时的确是一个难题。例如:豸部中的主要意义是表示猛兽厮杀的动作,而其下所收的各字虽然都统称为猛兽,但是却名称各异。这在马部中体现得更加明显:怎样的马叫“骥”,怎样的马叫“驽”,怎样的马称为“骐”,怎样的马称为“驳”从这些情况中,我们了解到古人用字表义的“繁”,这也从中反映出了他们细致有别的用字规律。

五 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说文》中表示动物类的字(以豸部和马部为例)一般是以左形右声为结构的形声字,这种左边为意符,右边为声符的形式是其具有的普遍规律。这些用字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汉代时候人们在动物类用字上的一些特征,它们形繁义杂,但是也体现了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一些情况,这本身也具有一定内涵和意义。

[1]许 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向光忠.说文学研究[M].武汉:崇文书局,2004.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4]王 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78.

[责任编辑:何 来]

A Tentative Probe into the Characters Representing Animal Categories in Shuowen Jiezi(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Taking Radicals豸and马for Example

WU Zheng-xiu
(Department of Postgraduates,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1,China)

Some characters in Shuowen Jiezi(Origin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 exegetical work,are illustrations of animals.Though they only account for a small proportion,they carry a lot of rich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This article will list part of the characters that represent animals and make an analytical study of them with the example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radicals豸and马.The writer hopes to make a general review of the animal-represent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 Han Dynasty so as to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ir semantic evolution which,to some extent,can reflect the thought and culture of Han Dynasty.

Shuowen Jiezi;characters with radical豸;characters with radical马;complex

H161

A

1674-3652(2011)02-0049-04

2011-01-19

巫正秀(1984- ),女,重庆璧山人,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2009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

猜你喜欢

说文解字用字野兽
容易混淆的词语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科技论文表格的编排要求(五):用线和用字
高傲野兽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辽代避讳用字“元”
野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