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研究
2011-08-15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长春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趋势研究
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课题组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未来五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作为世界格局的一种趋势有了新发展,大国关系正在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加强,世界经济将保持长期增长势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十二五”时期,国家将以促进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为目标,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把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恢复性增长的经济环境和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应紧抓机遇,强化措施,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长东北先导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长春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长春市经济社会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又面临着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严峻挑战,正确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对科学谋划长春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未来五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对长春市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当前,多极化作为世界格局的一种趋势有了新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国关系正在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加强。
1.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美国依然是世界政治局势发展的主导者,但“单极世界”霸主地位正在有所下降。奥巴马政府为了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正在实行新的外交策略。在继续坚持反恐策略的同时,更加注重威胁的多样性及战略布局的全面性;大幅调整了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淡化文明冲突;重启美俄关系,重塑美欧关系,提升美印关系,重构美日关系;缓和同朝鲜、伊朗、古巴等“敌对国家”的关系。美国的一系列外交策略将使其在国际政治中依然保持超级大国地位。二是全球多力量中心的迅速崛起,世界多极化力量正在加强。欧盟依然是国际权力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美元霸权和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日本力争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在2009年推行与美国“对等外交”、“友爱外交”政策,进而提升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中国和印度,成为世界上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国家,成为推动全球权力格局变革的重要因素,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其中,俄罗斯在国际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单边主义的鲜明立场,使其成为当今改变美国“一超独霸”的单极世界、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速世界多极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已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国家和多元世界格局中的重要平衡力量,中国在处理国际政治事务中表现出积极而为的行动。三是世界将进入一个多极再平衡发展新时期,国际政治新秩序将更加趋向合理。世界政治环境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和平依然是世界发展的主流,合作是各国的共同愿望,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仍会时有发生,局部战争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在维护世界及地区和平与稳定、促进全球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合作等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方面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一超多极”的政治格局仍将持续,美国在国际政治中还将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其“霸主”的权力与原来相比会有所弱化。欧盟、日本仍然是国际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金砖四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将不断提高,将有更多的国际话语权,这使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一个多极、再平衡发展的新时期,国际政治新秩序会更加趋向于公平、正义、合理。
2.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保持长期增长势头
一是金融危机不会改变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趋势。从世界经济的增长规律看,金融危机虽然会造成经济短期减速甚至衰退,但不会改变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增长从1991年的1.5%提高到2007年的5.2%,年均增速达到3.5%。此次金融危机虽然导致世界经济大幅下滑,但“十二五”时期还是有可能逐步回升到长期年均增长水平,前期将呈缓慢增长趋势,中后期才能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总体呈现前低后高走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有关专家预测,“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达到3.8%左右的增速[1],2011年—2012年将分别增长3.2%、3.8%,从2013年开始恢复4%的正常增长。这将为长春市在“十二五”中后期经济总量快速扩张提供广阔的国际空间。二是世界经济再平衡调整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失衡状态,但再平衡调整过程仍将继续较长时间。美国需要调整其负债消费模式,中国将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向稳出口、扩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型转变,东亚国家需要转变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石油价格也难以重回金融危机前的高位,全球贸易失衡格局将继续有所改善。在全球经济再平衡调整过程中,美国消费需求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于减弱,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挖掘新的需求来源;全球需求结构调整也将带动产业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能够支撑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新的主导产业还有待形成。由于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全球经济再平衡将是一个艰难而缓慢的过程。三是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目前,以欧盟为核心的经济圈已经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开始启动,亚太经合组织进入向制度化发展的阶段。这三大区域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三大经济圈,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经济大格局。而以东盟为代表的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同样也发展迅速,形成了对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补充。未来五年,随着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必将向世界范围一体化发展,世界各国将扩大基于共同利益的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从参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收益。四是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增长将再度活跃。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国际贸易和跨国直接投资增长的再度活跃,将重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预计“十二五”时期,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速将恢复到5%-7%的正常水平,全球商品和服务贸易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继续维持在25%-30%之间,全球贸易失衡状况有望缓解;跨国直接投资将逐步回升,年均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美元以上,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跨国直接投资中的比重将扩大,能源资源、基础设施、现代服务业和绿色产业将成为跨国投资的重点领域。[2]五是美元地位一定程度弱化,主体地位受到影响。美元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状况将受到多种挑战,国际货币体系也将面临新的调整。由于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世界各国对美国恢复金融体系稳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国际社会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改革以美元为核心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将不可避免地朝着弱化美元地位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新兴经济大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升和区域经济金融合作的深入发展,美元的独霸地位不仅继续受到欧元不断成长壮大的制约,而且将受到来自人民币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挑战。“十二五”时期,美元仍是主要国际货币,但国际储备货币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多元化,欧元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有可能打破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主导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运行不合理的现状,逐渐形成由美、欧、中三大经济体货币共同主导的格局。
(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全面实施了促进经济协调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的刺激下,经济和发展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变化。
1.我国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现阶段的发展模式
一是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稳步攀升。2006年—2007年我国年均GDP增速保持在11%以上,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回落到8.7%,2010年达到10.3%。2006年—2008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保持在12.9%以上的增速,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其中四季度增长18%。二是区域一体化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等区域内的不同城市产业分工合作,梯度转移,构建了一个产业相互支撑、互相协作,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工作格局,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发展体系,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9年我国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国内经济增长格局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新一轮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城市群。跨行政区域整合资源、开展合作,寻求发展契机,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成为现阶段新的发展模式。三是国家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2011年,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扩大商品消费,大力拓展服务消费;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防止乱铺摊子和盲目重复建设。加强市场保障和价格稳定工作,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完善市场调控预案,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2.我国经济社会仍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所面临的环境总体有利,经济增长的良好势头仍将持续,调结构、保增长、扩内需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是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实际状况看,上一轮经济上升期(1999-2007年),我国经济加速上升的主要动力是外需;“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将主要依靠内需拉动。[3]二是将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比例关系的基础上,重点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基础产业、传统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以提高制造业服务化为抓手,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提高制造业重点产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水平,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将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提高到45%左右。[4]三是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是全局性、支柱性产业,又是适应市场需要、以科技创新为灵魂的新兴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国家将通过明确未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思路、重点领域和路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将在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加快“三网”融合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将强力启动消费并促进消费升级。我国宏观经济将由“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主导型”,将综合运用各种财政手段和金融政策,有效提高消费率,逐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把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置于国内消费增长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加大对民生的投资力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将重点解决居民的低消费问题,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方面投资,减少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教育、医疗和住房方面的支出,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大国经济发展模式,依靠国内市场繁荣带动经济增长。消费结构将有所调整,将经历从百元、千元到万元级商品消费升级,汽车将继续成为消费热点。五是将进一步促进外贸经济平稳增长。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我国将采取综合运用出口退税、外贸发展基金、财政贴息等政策措施,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健全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进而促进外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促进企业到境外投资,对有利于缓解经济发展瓶颈、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各类投资,国家将予以重点支持。六是区域政策将由注重效率向兼顾效率与公平方向转变。国家将实施针对性更强的区域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引导产业有序转移,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积极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区域经济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珠三角”、“长三角”区域与东北经济的日益融合,特别是长吉图先导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全面实施,吉林省将成为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七是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国家将大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进一步确立。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司法公正。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机制建设,改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和服务,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加强金融监管和内控机制建设,完善金融账户实名制。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及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等。
二、长春市经济社会面临的环境和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恢复性增长的经济环境和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按照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提出的“长春市有基础、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有责任、有条件辐射带动全省发展”的要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一)长春市经济社会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1.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长春市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产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科学统筹调结构与科技创新的关系,科学统筹调结构与发展绿色经济的关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改善生态环境,进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长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7.5∶53.53∶38.97,到2015年,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产业整体质量将进一步提升。
2.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会加速发展
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进入全面发展期,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我国即将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为长春市产业发展指明方向。长春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将会快速发展,一批大型科技企业将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能源汽车等将进入培育和发展期。
3.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全面提高
随着国家城镇化户籍等相关政策的落实,将改变长春市城镇和农业相对落后的现状,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农村将启动新一轮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沼气建设规模。以稳定30亿斤粮食产量为重点的乡村道路和水利工程进一步完善,专用玉米、优质大豆和绿色水稻三大优质粮基地和“三辣”、薯类、瓜果、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黑白芸豆和晒烟等十大特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
4.民生状况将有较大改善
长春市将继续统筹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致力解决生存性、安全性、发展性的民生问题,促进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扩大就业工作将取得新进展。就业、择业、创业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就业岗位逐步增加,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和退伍转业军人的就业安置将得到基本解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会逐步增加。人民群众收入进一步增加。
(二)长春市所面临的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
未来五年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趋势,将给长春市发展带来重大的战略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只有审时度势,把握机遇,迎难而上,才能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争取主动。
1.战略机遇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给长春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世界经济前低后高的增长趋势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格局和产业分工重新的调整,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长春市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的境外、域外资本以及技术和人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区域分工与合作提供了机遇。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城市之一,将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二是“后危机时代”有利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在应对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的竞赛,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高新技术产业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意见,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扶持意见。意见中与吉林省息息相关的政策有87处,在区域产业、项目层面上的政策大多集中在长春市。三是长吉图战略有利于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2009年8月国务院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标志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极大地提升长春市在全国对外开放大战略、大格局中的地位。长春市要进一步落实长吉图战略,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用好用足国家的先行先试政策,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好长春的腹地支撑、服务、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以推进长吉一体化为依托,以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为重要节点,加快长春市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长吉汽车、化工等优势产业形成战略联盟,加速产业融合、错位发展,在全省社会经济发展中当排头、作表率。
2.严峻挑战
一是国际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加剧。虽然金融危机导致国际能源资源价格大幅回落,但世界能源资源供求关系长期偏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随着更多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围绕能源资源的争夺会进一步加剧,能否以合理价格稳定地获取能源资源,始终是确保我国能源资源供应安全和降低工业化成本所必须面对的挑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围绕减排的斗争日趋激烈,发展中国家也可能被要求承担有约束力的减排责任。我国是排放大国,在国际上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硬约束也会更强。长春市能源短缺,供水、供电等生产要素也时常紧张,经济发展也将受到制约。二是全球金融市场基础极其脆弱。“迪拜世界”事件正是全球金融市场脆弱的表现。同时,美国问题银行数量还在增长,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通货膨胀预期开始显现,印度、澳大利亚和挪威已经先期提出加息,2011年我国将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多次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三是世界局势不稳定对我国的影响不容忽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阿富汗战局、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以及我国周边国家不稳定因素等依然存在,世界和周边局势的持续动荡,造成当今世界动荡不安;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上升,一旦矛盾升级,可能会干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也会间接影响长春市经济发展。四是外部需求的不确定性。多年来,我国出口增长一直受制于欧美经济,未来五年,欧美经济的复苏将是一个缓慢过程,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部需求状况不确定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特别是对外向度不高的长春市来讲,更为不利。五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我国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状态依然持续,而投资中又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从长春市情况看,也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2010年长春市依然是53.53∶38.97∶7.5的“二三一”产业结构类型,产业结构向“二三”产业并举和“三二一”产业结构类型过渡的任务较重。
(三)长春市发展阶段判断和相关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认真分析判断长春市所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相关产业发展前景,为科学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及目标定位提供基本依据十分重要。
1.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0年,全市总人口760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69.7亿元,比“十五”末期增长10.18%,年均增长15.86%;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63.4亿元,是“十五”末期的3.05倍,年均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9420.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47倍,年均增长35%。“十一五”时期,全市的经济结构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和高度化。
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长春市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7800元和6050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76.85%和44.73%。十一五”时期,长春市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等重点产业优势明显,光电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物流、旅游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规模种养业水平不断提高,构筑了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
2.经济社会发展处于加速成长阶段
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10年,长春市人均GDP按当年汇率计算为650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7.5∶53.4∶39.1,一产比重调整到10%以下;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大体保持35∶30∶35的比例关系,根据钱纳里的标准模式、产业结构一般规律、配第-克拉克定理判断,长春市人均收入、产业和就业结构状况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即将迈入工业化后期。近三年来,长春市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31%-33%区间波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大体为40%-42%,城镇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已达45%左右。根据恩格尔消费规律、城市化率判断,长春市近三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城市化水平,与长春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即将进入工业化后期的特征相吻合。
2010年,长春市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国家收入水平(人均国民总收入在74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746美元至2975美元为中下收入国家,2976美元至9205美元为中上收入国家,9206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阶段(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10000美元以上则进入稳定增长阶段)的划分标准衡量,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即工业化已经开始进入由中期向后期演进的发展阶段,处于加速成长阶段。根据专家观点判断,这个阶段长春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是经济总量高速增长,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迅速发展,抗波动性不断加强。二是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转型升级和优化,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年提高,产业格局将由“二三并重”向“三二一”产业格局转变。三是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消费结构显现富裕型特征,大额消费需求明显增加。基本生活消费比重明显下降,发展享受型消费上升,住房、汽车等高档消费成为消费热点。
3.重点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正确分析汽车、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前景,对准确确定长春市“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汽车市场需求潜力和产业竞争压力并存。从轿车的潜在需求看,如果年均6%的经济增长能够持续到2024年,轿车收入弹性不变的话,中国对轿车的需求将达到4500万辆,相当于目前全球轿车保有量和购买量。同时随着汽车产业振兴计划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对于长春市经济发展主要靠国内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外贸依存度进一步降低的国家重要汽车生产基地的城市优势相对凸显出来。从汽车产能情况看,长春市作为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十二五”时期,提出了汽车整车产能达到300万辆的目标,但其他主要汽车生产基地武汉、上海等大型企业也都在积极谋划新的发展,加快抢占市场份额。“十二五”时期,各大汽车企业集团将被卷进新一轮兼并重组的浪潮之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降低轿车销售价格,适应市场选择是汽车生产商的首要任务。长春市汽车产业将面临严峻挑战,竞争压力空前。二是玉米加工业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我国玉米加工总量将继续加大。目前我国玉米加工总量不足2500万吨,深加工数量不足1100万吨,仅占我国年玉米总产量的7.9%,而美国用于工业加工的玉米则占到其总产量的15%-20%。今后我国玉米加工总量预计将以每年3.5%-5%的速度增长。未来10年内,将达到3500-3800万吨以上。科技投入和应用将提升玉米加工业的层次。由于玉米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玉米加工企业都致力于抢占新技术和产品制高点,以此来完成从传统技术向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变,使传统落后的工艺技术和产品向现代化的科技和新兴科技产品迈进。玉米深加工产品市场需求巨大。长春作为国家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拥有众多的零部件和生物制药企业,从而衍生出对汽车装饰布料、工程塑料、医药中间体等的巨大需求。同时工程塑料和装饰材料为化工醇的下游聚酯和不饱和树脂提供了市场需求。我国多元醇应用十分广泛,每年的需求为300万吨,其中270万吨依靠进口。规模大、水平高、跨区域、产业链条长的大成玉米集团迅猛发展将在我国未来的玉米加工业中起到主导作用,将形成玉米加工业新格局,这必将推动长春市玉米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三是我国轨道客车产业投资速度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机动车数量增加迅猛,导致交通拥堵,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出路。迄今为止,已有10个城市开通了31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运营里程达到835.5公里。国务院又批复了22个城市的地铁建设规划,总投资达8820.03亿元,目前全国有近50个城市符合国务院批准地铁建设的3项指标。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发展潜力巨大,以目前平均每辆车600万元左右计算,仅车辆投资就达360亿元。另外,国际上轨道客车的巨大需求为我国轨道交通制造企业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非常好的机遇。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轨道车辆研发制造龙头企业,产品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事业受益最直接的就是车辆制造业,这无疑给长春市轨道客车产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四是新能源汽车是全球发展的热点。新能源技术代表着汽车产业发展方向,是改变汽车工业结构的重要战略,是未来掌握汽车核心技术的制高点。目前国内外混合动力汽车发展速度较快。从2004年美国开始大批量引用混合动力车以来,美国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年平均增长率超过50%,达到55万多辆。欧洲引入混合动力汽车比美国还早。我国从“十一五”时期开始,已经投入较多资金开发混合动力技术,包括集成开发、混合动力系统关键零部件开发。2009年国家颁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目前国内奇瑞、长安、比亚迪开始投产混合动力汽车。长远看,发展纯电动汽车是战略重点,但纯电动汽车普及将长期存在性能、价格和充电基础设施等瓶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逐步解决。五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随着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需求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新型结构材料需求增长较快。铝及铝合金与钛及钛合金材料在航空、航天和汽车三大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加,未来将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有色金属,前景广阔。新型功能材料将得到广泛应用。高分子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就有90多个品种、1800余种制品,先进复合材料进入规模化应用时代,高温超导材料将在能源、信息、交通、仪器等领域有重大应用。电子信息材料发展呈现新趋势。随着电子学向光电子学、光子学迈进,微电子材料在未来10-15年仍是最基本的信息材料,光电子材料、光子材料将成为发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电子信息材料。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将保持继续发展的势头。我国在功能纳米材料研究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六是最具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1997年—2009年,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许多行业受到重创,但生物制药行业仍保持增长态势,生物、生化制品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7672.7万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了30.32%。2009年我国经济在面临着周期性和结构性调整双重压力下,国家新增投资4.42亿元,支持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医学工程高技术产业化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直接带动社会投资40亿元。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等生物技术的突破,将加快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我国药品需求量将以15%—20%的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的步伐,为长春生物医药产业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发展自主品牌产品提供了新的契机。七是光电信息产业是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光电信息将成为21世纪发展最快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全球信息产业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1%左右。美国将光电子确定为国家重点发展技术,建立了若干个光子学技术中心和“美国光谷”,同时加大向信息服务业转型力度,信息产业仍会保持增长,信息服务业将是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德国把光电子确定为21世纪初保持在国际市场先进地位至关重要的九大关键技术之一,日本通产省联合十多家大公司组建光子技术研究所。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平均增速将保持在18%左右,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光电子是我国信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相对较小的领域之一,有望率先实现核心技术国产化。嵌入式软件将步入高成长期,汽车电子、软件外包、网游及动漫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沿海发达地区软件与服务外包企业以及外向型电子产品制造业企业向内地城市梯度转移趋势十分明显,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正在形成。但国内光电子产业仍然面临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体系等挑战,为长春市主动承接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供了巨大空间。八是文化产业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经营性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增大,文化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仅用600万元投资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却创造8800万元的票房回报率。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使许多产业增速下降,唯有文化产业在危机中逆势飘红。目前上海文化产业占GDP比重达到6%,北京高达10%,文化产业占GDP份额迅速增长。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高于15%,而我国还不到3%,未来发展空间巨大。2009年,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同年6月,国内首家综合产权交易所在上海挂牌成立,已有上千个国内外文化产权项目在交易所挂牌。利用国家政策和现有资源,长春市文化产业将会有一个大发展。
三、促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国家将以促进科学发展、和谐社会与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为目标,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把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抓机遇,强化措施,促进长春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加快建设一批东北地区区域性现代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信息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和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区域性营销服务中心、专业市场和中央商务区。全力推进以现代工业为核心的第二产业发展。加快资本扩张,重点提高整车产品研发能力和关键零部件本地化比例,全力打造汽车、轨道客车和农产品加工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出口农业,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标准化、农村商品流通等在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技术创新和发展潜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完善建设长春国家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长春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建设国家重要的新材料研发与生产基地,力争使长春市成为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的低成本、高技术投资首选区。
(二)加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
充分利用国家调控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突出抓好投资拉动和重大项目建设。继续把扩大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积极谋划、设计一批新项目、大项目,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工业投入占投资总额的比重。推进重大扩能工程建设,全力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构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的产业体系,打造千亿级的第二支柱产业。以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提升轨道客车、农业装备、光电信息、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产能,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业综合产出能力,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精心谋划和启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启动地铁建设工程、城市快速路体系建设及重要交通节点改造工程等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市水电气热等公用设施建设工程、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及环境治理改造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建项目。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一批重大农业项目。突出基础能源建设,生成一批煤油气开发引进、电力增容等重大能源项目,实施服务外包基地、汽车文化园区等一批新项目。鼓励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企业在长春市设立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引导产业转移项目落户长春,对产业转移重大优质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三)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市本级科技经费投入,争取在3年左右的时间内使长春市科技三项(国家为支持科技事业发展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经费总额达到副省级城市中等水平。设立高新技术产业专项基金,每年由市财政安排1亿元,主要用于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重点企业的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公共平台建设。重点加快长春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轨道客车园和玉米工业开发园区等公共平台建设。围绕长春市“八大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标准积极引导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联合组织筹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自主创新技术平台。建立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平台和企业间技术协作联盟。完善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平台,以进一步促进长春市科技成果转化。[5]建立政府与驻长金融机构科技创新融资合作伙伴体系,在市政府与金融机构签署的授信额度中,安排一定额度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对国家级研发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融资需要予以优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企业合作,充分运用债务融资工具满足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
(四)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设立市级扶持基金,引入风险投资。通过政府出资参股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企业及其它社会资金,扩大科技创新风险投资规模,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探索农村金融新模式。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培育小型民营及合作金融机构和小型信贷组织。着力发展乡村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和小型金融担保公司。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内外上市筹资。设立企业上市扶持基金,对已与中介机构签署协议并取得中国证监会上市受理函的企业,在上市扶持资金中予以借款支持。企业上市成功后,将借款转为奖励资金,直接奖励给企业上市有功人员。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融券和中期票据等,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融资瓶颈问题。对列入全市重点项目资金扶持计划的,担保机构给予重点支持,按贷款额度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
(五)加快建设长东北先导区
落实《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加快建设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大力推进现代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现代服务业五大集群发展,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商务中心、国际采购中心、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和新型产业区建设,加强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全力打造长春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发展的平台、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努力使长春市成为东北亚的开放高地、东北地区的资本高地、长吉图的产业高地。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为龙头,加快长吉一体化发展,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实现长吉两市产业重组与空间再造,促进经济、功能、制度一体化发展,建设吉林省中部城市群。
(六)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加强重点污染源总量控制。推行清洁生产,支持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发展节约能源、节省土地的环保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组织实施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及环境治理改造工程。加强生态城市建设,进一步增加绿化面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大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垃圾分类回收、清洁焚烧,逐步提高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以及排污收费标准。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食品和有机标志食品,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努力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把长春建设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宜居城市。
(七)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落实国家补贴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总体收入水平。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特别是要落实好就业困难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促进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市场。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向城乡劳动者全面开放,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重点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埠外劳务输出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吸纳和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行动。提高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消费逐渐成为长春市拉动经济的主要动力。继续落实国家关于促进汽车消费、家电下乡、农机具补贴等优惠政策,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利用长春市气候特色,吸引域外游客,提升长春市消费等级。继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加快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重点发展中小户型住房,扩大经济适用房规模,放宽廉租房和购买经济适用房认定标准,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M].人民出版社,2009.
[2]毕吉耀等.“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主要发展趋势[J].中国经贸导刊,2009,(18).
[3]岳国强等.2010-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水平[J].中国经贸导刊,2009,(18).
[4]吕铁等.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4).
[5]齐超.对企业控制权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5).
课题组成员:
刘际阳: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邱志华: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处处长
魏跃军: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处调研员
李雪飞:长春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副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王宝珍]
F127.34
A
1008-8466(2011)02-0066-10
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