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英语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

2011-08-15杨小惠

关键词:班杜拉效能学困生

杨小惠

独立学院英语学困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

杨小惠

独立学院学生高考入学成绩较低,尤其一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进入大学阶段,他们英语学习比较吃力,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探讨如何增强独立学院英语学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旨在帮助他们树立英语学习信心,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学困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一般来说,各级各类学校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因某些原因导致学业与技能明显弱于其他同伴的学生。这些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评价低,表现出焦虑、冷漠、甚至自卑,敌视。国家重视对学困生的帮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出“建立学困生的帮助机制”。因此,根据独立学院学困生的心理特征与英语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增强这些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逐步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十分必要。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出。作为社会心理学和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该理论受到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的广泛关注,在很多领域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自我效能感理论认为,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个体对自己在组织、执行行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能力的信念和判断,是人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行为的自信心和能力感。自我效能感是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主观推测,当一个人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便会积极地去进行那一活动,并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自我效能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许多实证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归因之间的关系。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密切相关。该理论认为,即便人的行为没有对自己产生强化,但由于人对行为结果所能带来的功效产生期望,可能会主动地进行那一活动。自我效能感理论克服了传统心理学重行轻欲、重知轻情的倾向,日益把人的需要、认知、情感结合起来研究人的动机,具有极大的科学价值。

英语学困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由于学习有困难,所以常常会选择避开。在思维过程中,常常感到的是自我阻碍。在动机过程方面,常常面临困难和失败,因此也没有持久性和耐力。在身心反应过程中的表现是由于紧张而常常处于一种焦虑和郁闷状态。导致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有很多,除智力水平低下外,非智力因素也不容忽视,如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意志力薄弱,更深层次的驱动力—自我效能感低下等。学困生由于长期被失败包围,自信心严重受挫,面对困难望而却步,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优秀学生。他们挣扎在“失败—自我效能感低下—再次失败—自我效能感更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所以,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大有必要,增强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其提供成功体验,引导其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二、培养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

一个人学业成就与自我效能感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过去的成就和学习经验直接影响人的目标和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又影响个体的成就目标和未来的成就。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就之间呈正相关,如果自我效能感强,就会提高个体的成就状况,反之,则会降低成就状况。由于缺乏学习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独立学院英语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很大的困难,再加上自身的学习基础差,对英语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厌倦心理,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习带来了更大的麻烦。因此,提高英语学困生学习效能感,既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又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但他关于强化与传统的行为主义对强化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在学习中没有强化也能获得有关的信息,形成新的行为。而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因此,他认为行为出现的概率是强化的函数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行为的出现不是由于随后的强化,而是由于人认识了行为与强化之间的依赖关系后对下一步强化的期望,班杜拉的“期望”概念也不同于传统的“期望”概念。传统的期望概念指的只是结果的期望,而他认为除了结果期望外,还有一种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如果人预测到某一特定行为将会导致特定的结果,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激活和被选择。

学困生学习失败的经历,可能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而成功的经验则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所以,教师要努力增强学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为其提供成功体验,引导其正确地归因,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一是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榜样。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人取得成功,他就会跃跃欲试,效能感也会增强。一方面,学困生可以参照他人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效能期待;另一方面,学困生还可以从他人的表现中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创造合适的环境让学困生通过注意学习能力接近者的英语学习进步行为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这也就是在替代性经验中获得自我效能感。给学困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在各个方面的情况都相似的学生,把英语学习水平偏低而最近进步较明显的学生确定为自己的榜样,使学困生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也完全能够取得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的进步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让他们与自己的过去相比,感觉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自我效能感。

二是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水平。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自我效能感低的学生,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策略运用水平也比较低,学习习惯欠佳。

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对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合理科学的学习模式会最大限度地调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困生”厌学的一个原因是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造成学习中的失误和困惑。几乎每一个学生在开始学习英语时都有一颗好奇心,对自己的学习结果都有良好的期待,在他们经历最初的学业失败时也尝试过努力,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并没有使他们的努力获得多大成效。因此,帮助英语学困生改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水平是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关键。

三是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众所周知,成功体验是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按照以往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成功的经历会增强学生在未来学习中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成功。教师不妨试试以下做法:一是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适当降低任务完成的评判标准,在他们取得相对一点成功时就给予鼓励,比如让他们大声朗读英语材料,如果比以前更流利,语音语调更标准,就可以表扬;二是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长处,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完成任务的机会,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来选择合适的任务;三是为了让学生在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中看到自己的进展,更多地体验到英语学习的进步和成功,可以把长期的、困难的目标分解成具体的、简单的目标,想办法这些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英语学习成功的喜悦。

四是营造愉快轻松的师生关系。一个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会受到情绪状态的影响,如果心情处于过分紧张状态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但如果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获得满足时,人们就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现出极高的创造性水平,容易获得成功。相反,每当人的心理感到不安全或不能满足心理自由时,他就难以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发挥就不正常,要想获得成功就非常困难。独立学院英语学困生由于学业成绩落后造成他们的自卑心理,往往自我封闭,不愿说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建立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不管学生成绩好还是不好,都要与他们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关系,让他们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关系,让他们在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自我效能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效果紧密相联,要想提高独立学院学困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改善他们的英语学习成绩,首先必须增强他们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因为自我效能感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这些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自我效能感,并为其提供成功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

[1]Wool Folk,A.Educational Psychology [M].Allyn,Bacon, Boston,MA,2001.

[2]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78.

[3]高申春.自我效能理论评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

[4]高翔.谈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J].龙岩师专学报,2001(3).

[5]徐久春.班杜拉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英语学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12).

[6]张庆宗.自我效能理论对外语学习策略教学的启示[J].外语电化教学,2004(8).

[7]张日升,袁莉敏.大学生外语焦虑、自我效能感与外语成绩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3).

[8]周勇,董奇.学习动机、归因、自我效能感与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行为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3).

H319.1

A

1673-1999(2011)24-0197-02

杨小惠(1966-),女,甘肃正宁人,硕士,常州大学(江苏常州213164)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11-09-26

猜你喜欢

班杜拉效能学困生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交互决定理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读者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法视域下学生文明教育探析
浅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