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社会本质思想对马克思的启迪
2011-08-15范明水
范明水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社会本质思想对马克思的启迪
范明水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已经具有了人的社会性思想的萌芽,促使马克思到社会的实践中去认识人的本质,从而真正地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
费尔巴哈;马克思;人的本质;社会性
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范畴是以自然为基础的“人”,一般认为,马克思是在批判费尔巴哈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际上,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不仅仅是人的自然本质或理性、意志、心得绝对本质,它还包含着社会性的萌芽,这一积极内容启迪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
一、人是自然存在物
费尔巴哈认为,“新哲学将人连同作为人的基础的自然当作哲学唯一的、普遍的、最高的对象。 ”[1]184他要为人恢复自然的面貌,强调只有感性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体。作为费尔巴哈哲学的唯一对象和最高原则的人,其自然本质可以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理解。
第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与自然可以视为一个整体。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是独立于人意识之外的第一性的永恒实体,是唯一的客观存在;人则是自然界有理性的高级动物,因而人所具有的本性首先是自然界所给予的,只有把人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思考,才能理解和解释真正的人,人只有在与自然的联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真正本质。
第二,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自然界转化为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费尔巴哈说:“……我所吃所喝的东西是我的‘第二个自我’,是我的另一半,是我的本质,而反过来说,我也是它的本质。”[1]530在他看来,人的基本规定就是他的自然本质,“某物或某人的存在同时也就是某物或某人的本质:一个动物或一个人的一定生存条件、生活方式和活动,就是使这个动物或人的‘本质’感到满足的东西。 ”[2]
法国唯物主义者重视人的自然属性,费尔巴哈继承和发挥了这一观点:“我的学说或观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这就是自然界和人。从我的观点看来,那个做人的前提,为人的原因或根据,为人的产生和生存所依赖的东西,不是也不叫做神,而是并且叫做自然界。”[3]523显然,费尔巴哈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自然性,肯定了人首先是自然存在物,与其他动物一样具有自然本质,表明其唯物主义思想。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自然本质的分析,趋向人的社会性,为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提供条件。
二、人是“类”存在物
费尔巴哈虽然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自然性,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把人与自然等同起来。他说:“直接从自然界产生的人,只是纯粹的自然本质,而不是人。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1]247这表明费尔巴哈不仅把人看作是自然存在物,而且看到了人是社会的产物,这启迪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那么,费尔巴哈又是怎样分析人的社会本质的呢?
第一,传统的看法认为,人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能思维,费尔巴哈却认为思维只是人的本质的一个必然结果和属性,而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费尔南巴哈的回答是:人是类存在,或者说是作为类而存在着。其他动物虽然有些也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着,然而它们并不能自觉到是类存在。唯有人不仅是作为类而存在着,并且还意识到他是类存在。所以说,人并非是孤立的个体存在,人不仅是将自己视为一个有限的个体,而且还意识到自己是属于类的。人能够以“类”为对象来思考,人是类存在与类意识的统一。
第二,费尔巴哈认为“孤立的个别的人,不管是作为道德实体或作为思维实体,都未具备人的本质。”[1]185人是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包含在团体中的“类”。在费尔巴哈那里,类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统一,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是,这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指所谓的被个人肉体的自然需要所决定的、孤立个人之间的感情和性欲关系,即所谓的友情和性爱,尤其是性爱关系。所以,费尔巴哈认为性别对于人类来说成了社会的特征,表现出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费尔巴哈看到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两性关系不完全是自然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面,包含社会性的因素,这相对于法国唯物主义者用自然性说明人的本质是个大进步。
第三,费尔巴哈写道:“‘人’这个名称的意义,……异于他的一般社会性质,例如异于艺术家、思想家、著作家、法官。”[1]117这话表明,他对社会的理解是十分贫乏的,只是单纯从人的职业分工而不能从人的基本社会关系去说明人的社会本质。因而费尔巴哈事实上是对社会关系作了极为抽象的和表面的理解,他所认为的人的社会本质的内容仍然是十分片面的。即使如此,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毕竟对人的社会性有所涉及。
三、费尔巴哈人的社会性对马克思的启迪
费尔巴哈说人是“自觉的自然本质,是历史的本质,是国家的本质,是宗教的本质”[1]116。 由此可见,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分了三个层次,而他关于人的社会本质思想启迪了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使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寻找人的本质,科学地总结出了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这种启迪表现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首先,费尔巴哈是从人的自然属性方面来规定人的本质,把人变成一个自然的、纯生物学上的存在,认为人是有血有肉的感性的生物,而人的本质就是维持人生存的东西。马克思赞成费尔巴哈“自然是人的根据”的说法,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赖以存在和活动的基础。他把人称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肯定人的感性存在是人的感性活动的前提,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24费尔巴哈关于人的自然本质的论述趋向人的社会性,为马克思从社会属性方面规定人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石。
其次,费尔巴哈关于“类”的观念对马克思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在其早期的著作中大量运用了费尔巴哈的“类”、“类本质”、“类存在”等术语,认为人“只有在自己的类存在中,只有作为人们”才是现实的。他说人是类存在物,“也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物,他把类看作自己的本质,或者说把自身看作类存在物。”[4]96“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2]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社会特质,提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在于“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强调从人的社会属性说明人的本质,从而超越了费尔巴哈,把人与人的关系从个体和类的关系转变为人与社会的关系。
最后,在费尔巴哈看来,人的类本质只有通过人与人的交往才能得以实现,人只有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才成为社会的人。相应地,马克思也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2]24社会交往实践“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从而使人成为历史和国家的主体。人的社会性在本质上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联合性和合作性,指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关系。费尔巴哈不仅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归结为生物学上的“类”关系,而且强调在这种关系中,两性关系占重要地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男女之间的性爱表现出来。马克思也说:“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的、自然的、必然的关系是男女之间的关系。……从这种关系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人在何种程度上成为并把自己理解为类存在物、人。”
据上所述,费尔巴哈把人当作类存在物,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人与人之间抽象的交往关系,不仅高于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用自然性说明人的本质的观点,也高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用自我意识和自由规定人的本质的观点,蕴含着人的社会性的萌芽的思想火花,促使马克思到社会的实践中去认识人的本质,从而真正地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
[1]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9: 184.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7-48.
[3]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9:52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6.
B038
A
1673-1999(2011)24-0009-02
范明水(1974-),男,安徽和县人,海南大学(海南海口 571700)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
2011-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