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个务必”与解放大西南中邓小平对军队的思想建设

2011-08-15许元根

关键词:野战军服务团西南

许元根

“两个务必”与解放大西南中邓小平对军队的思想建设

许元根

加强军队的思想建设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思想保证。邓小平围绕“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对第二野战军开展了全方位的思想建设,主要包括在进军大西南前的思想动员与教育,在接管与建设城市过程中对各种不良思想的抵制等,最终顺利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历史重任。

“两个务必”;邓小平;第二野战军;思想建设

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要求全党同志严防“不拿枪的敌人”,警惕反动派“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指导方针,即“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在解放大西南的战斗中,邓小平对“两个务必”的充分重视与贯彻,充分彰显了毛泽东这一思想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科学性。

一、进军大西南前的思想动员与教育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军队退守西南。为了解放全中国,毛泽东于5月23日起草了《关于各野战军的进军部署》,将解放大西南的重任交给了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第二野战军(以下简称“二野”),“二野亦应准备于两个月后以主力或以全军向西进军,经营川、黔、康。”[3]邓小平、刘伯承等二野主要领导人对解放环境艰苦的大西南这一任务极为重视。在战前准备中,邓小平等二野领导人围绕“两个务必”,对二野开展了积极而全面的思想动员。

(一)对解放军官兵的思想教育

1.对畏难怕苦思想的批评。接到中央进军大西南的命令后,二野很多战士对西南的自然条件不太了解,一些人以为“西南是蛮夷、瘴疠之地”[4]95。 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接到了进军贵州的任务,但五兵团有些干部却认为贵州 “历来是犯了罪的人才充军到那里去”,甚至以为贵州山林里还有野人等等,“一些畏难怕苦思想和保守思想”开始表现出来。“二野在渡江前后,干部甚至个别高级干部中,滋长着一种要求过高待遇的错误思想。”[5]1邓小平对此极为重视,再加上即将面临的进军西南的艰巨任务,更使他觉得党内思想教育刻不容缓!

1949年6月,邓小平在第二野战军司政机关和南京部队的“党员活动分子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了部队存在的两种倾向:一种是偏安思想,即留恋京(指南京)沪杭,留恋大城市;一种是认为战争已经胜利,想家念家的思想。邓小平对这两种思想倾向提出了严肃批评,反复强调全体指战员和解放军战士一定要树立解放全中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同年7月18日,邓小平、刘伯承等召开了第二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会议颁发了《关于进军西南的指示》,告诫全党全军克服骄傲、怕苦、保守、松懈、厌倦等有害的思想倾向,要求“批判某些离开党和人民的思想而说的哪里‘好’、哪里‘坏’的庸俗的错误的观点,使全党全军正确认识解放西南的重要意义,积极向着西南进军。 ”[4]97

2.对骄傲懒惰思想的整肃。除了畏难怕苦,二野的一些战士还存在着骄傲懒惰的思想。1949年7月底,刘伯承在二野直属党代表会议上提出,“要时刻检查、揭发和纠正现存的各种错误思想和行动,这是胜利进军西南的一个关键。”随后,邓小平等二野领导又指出了二野军中存在的严重骄傲情绪,“不是我们的战士和下级同志骄傲,而是广大干部骄傲,所以危险性也更大。”[6]9月5日,二野前委发出了克服不良倾向的指示,号召“现在是我们干部放下包袱向三野、四野学习艰苦朴素、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和友爱团结的时候了。”9月10日,邓小平、刘伯承、张际春(时任二野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二野前线委员会委员)、李达(时任二野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四人又联名致电各兵团和各军,对十一军实弹射击误伤二十六人的事件进行了通报和分析,认为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干部政治责任心不强,群众观念、爱兵思想薄弱;思想上严重麻痹,严重游击习气;平时训练教育不深入,缺乏对各种武器、弹药性能研究等。”[7]839并指出“以上诸点,表现我们部队在胜利后之骄傲懒惰情况是如何严重和惊人,望各部队立即以这一事实特别是在指挥员中深入进行教育,并联系其他方面问题惊起全军梦醒。 ”[7]839-840

(二)对西南服务团的思想动员

西南服务团是针对解放西南后建设队伍不足、干部人手不够而组建的。其组成人员包括6000余名老区干部和1万多名青年知识分子。如何统一这些人的思想认识,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扎根西南、建设西南创造条件,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为此,邓小平等二野领导人决定在进军之前对西南服务团进行集训,以统一思想,做好出征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关政策纪律教育。

邓小平等二野领导人反复向西南服务团的成员强调了进军西南、建设西南这一历史使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及对待将来西南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号召西南服务团的同志们要有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决心和为西南人民服务一辈子的决心。邓小平一方面强调了西南服务团任务的繁重和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另一方面详细讲解了克服苦难的三个法宝:“第一,内部要团结得好,‘会师’要会好。第二,要依靠西南人民。第三,统一战线要搞好。”[5]6-7他号召西南服务团团员要在思想上做好吃苦的准备,在实际工作中要虚心学习,“向西南人民学习,向周围的同志,向毛主席、党中央好好学习。 ”[5]9

在向大西南进军前的思想动员中,无论是对军队还是对西南服务团的教育,其核心与实质都是贯彻七届二中全会精神,要求二野全体指战员和西南服务团全体成员遵照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思想教育,基本肃清了二野党政军干部和战士间存在的畏难怕苦、偏安享乐、骄傲自满等非无产阶级的消极思想,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在全军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奋勇争先,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氛围,对西南进军“造成了跃跃欲试的状态”[5]1,为后来势如破竹地解放西南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二、革命到建设转变过程中的思想建设

随着解放大西南战斗的打响,二野的指战员和战士们逐渐发现西南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恶劣。同时,由于战争进程势如破竹,加上二野长期以来少有败绩,部队中开始出现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出现了一些居功自傲、贪图享乐等现象。邓小平、刘伯承等二野主要领导人针对这一新情况,在全军又发动了一次以坚持“两个务必”为中心的思想建设。

(一)战斗进程中的思想建设

坚持“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事实上,邓小平在进军西南的过程中一直十分重视开展对军队的思想建设,并为此专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预防和克服可能产生的各种不良思想。在战斗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坚持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各兵团首长深入教育各部严格遵守纪律,提出要“加强群众纪律,特别是近来纪律不好、影响不好的单位尤应注意”[7]849等。

防止大意轻敌思想。在各兵团迅猛进军的良好局势下,为克服部队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轻敌倾向,争取让部队以更小的代价换取更大的胜利,邓小平坚决认为必须时刻警惕,加强思想教育,防止大意轻敌思想。他要求各兵团“根据本身情况谨慎地作战,谨慎地工作,特别是利用各种可能,教育干部学习党的政策……”[5]3812月20日,他在二野的休整备战计划中又强调了要“进行深入政治动员,防止一切轻敌大意等思想”[7]878等。

胜利属于人民。1950年的元旦,为了肃清二野存在的居功自傲的倾向,邓小平从全局出发,起草了《第二野战军感谢电》。他在电文中表示,解放大西南的功绩,不仅属于二野,更应归功于三野对二野无私的帮助,归功于四野兄弟的协同和华中党、政、人民的支持,归功于一野部队进军神速和西北党、政、人民对解放西南的协助,归功于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这封感谢电,对于帮助二野干部和战士更全面、更客观地看待解放西南的历史功绩,对于教育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艰苦作风,对于促进各军各区战士和人民的团结,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正是由于时刻注意对部队的教育,所以二野部队在艰苦的环境中,在持续日行军百多里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高昂的斗志和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以及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大西南的彻底解放和战后由战斗队顺利转变为工作队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二)接管与建设过程中的思想建设

在解放大西南的过程中,二野既面临着战斗任务,同时在已解放地区也面临着接管和建设的重任。在接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一些非无产阶级思想也引起了邓小平的密切关注。

1950年1月4日,邓小平在重庆市军管会第一次接管干部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目前,我们的日子不好过,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不要以为全国胜利了,我们就可以坐着享福了。”[5]50“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到谦虚谨慎,不要‘吹’。”[5]52邓小平还对团以上干部不愿意到乡村、小城市,不愿住无电灯的房子等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要求各区党委“以身作则不设私人公馆,房子挤着住,集体办伙食,严防铺张浪费”[5]60。1月12日,邓小平、刘伯承又联名发布了题为“检查与纠正享乐思想以担负艰巨的任务”的公告,号召二野全体成员加强思想建设,检查纠正享乐思想。对少数女同志摆架子、盛气凌人、铺张浪费等现象,对军管会以不合理的方法处理因病掉队的士兵的问题作出了严厉的处分,认为这些都是“何等危险而可怕的现象!”[5]64要求各级政治部检查这些恶劣现象,提出纠正办法,切实改造部队。

面对战争之后百废待兴、亟待建设与发展的局面,1月17日,邓小平针对部队一些人认为解放大西南已经取得胜利,战争已经结束的思想,在二野第三兵团团以上干部会议中提出了仗并没有打完,后面还面临着一场“极端复杂的,表现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5]65的斗争的观点。他认为,二野还必须面对改造“九十万”起义、投诚和俘虏的国民党旧军队,发动西南“六千万”群众进行建设和管理,提高现有“六十万”二野部队质量这一历史使命。邓小平用“九十万”、“六千万”、“六十万”这3个数字形象说明了二野任务之艰巨。

在接管与建设过程中开展的军队思想建设工作,肃清了军队当时存在的不良作风和错误思想,使二野在建设大西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具体表现为:稳定了物价,完成了征粮任务,修建了成渝铁路等,这些都为建设和发展大西南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对后来的西藏和平解放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指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刘邓大军完成了解放大西南的历史任务。历史证明,以毛泽东“两个务必”的精神武装广大党政军领导干部和解放军战士的头脑,是解放大西南取得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邓小平对毛泽东“两个务必”思想的贯彻与执行,不仅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思想作风,更体现了其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才能。时值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重温“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对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3]毛泽东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8.

[4]傅岩.饮马金沙:第二野战军解放西南纪实[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

[5]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6]张军赋,晋夫.中国雄狮第二野战军[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223.

[7]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

A496

A

1673-1999(2011)24-0014-02

许元根(1975-),男,江西奉新人,湘潭大学(湖南湘潭 411105)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

2011-10-17

猜你喜欢

野战军服务团西南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潮”就这么说
Country Driving
一路向西南——然乌湖、米堆冰川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西南丝绸之路及其对西南经济的影响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