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语言结构的两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并比较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特点

2011-08-15马建强

关键词:语法结构介词逻辑

马建强

(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51)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它内在地体现了人的思想。而人的思维活动总是在一定的逻辑规则下进行的,因此语言是通过一定的逻辑结构组织起来,必然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目前的语言教学和学习多是从语言的语法结构入手,进而探究其语意,而对语言的逻辑结构则很少关注。实际上,在使用语言过程中,许多交流障碍的出现都是与此不无关联的。在关注语言语法结构的同时,其逻辑结构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语言结构的两个维度

语言是人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思维密不可分。马克思说,“语言和意识具有同样长久的历史”。[1]意识即思维构成了语言的内容和对象,而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的,因此,逻辑结构必然会在语言中得到体现。文化哲学家卡西尔在谈论语言时指出,语言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并不是它的物理特性而是它的逻辑特性。从物理上讲,语词可以被说成是软弱无力的;但是从逻辑上讲,它被提到更高甚至最高的地位:逻各斯成为宇宙的原则,并且成了人类知识的首要原则”。[2]因此,语言结构中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就是逻辑。语言的逻辑结构是隐性的,必须经过分析才可以洞见。它是语言表意的重要基础,是语言交流目的顺利实现的关键。在交流过程中,语言表意的模糊或者矛盾很多时候是由逻辑结构混乱导致的。而逻辑结构的差异往往也会影响语言的交流效果。

语言无论是以书面形式还是口语形式出现,都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按一定的语法结构组织词句。因此语言结构中必然包含语法这一维度。语法规则是一个严密的系统网络,系统内部受一定规则支配,不可随心所欲。从构成来讲,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主要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律。语法和词汇共同构成语言的基础。语法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其递归性,就是说有限的语法规则,在语言组织中可以反复无限使用,从而使句子结构复杂化,表现复杂的意思和思想。语法规则是从成千上万个句子结构中概括出的,又处处体现在语法结构中。因此与逻辑结构相比,语法结构是显性的,易于把握的。

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的两个维度相互关联,协同实现顺利交流的目标。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某种语言词类和词义的特点、句子构成的形式都与其逻辑结构紧密相关,深刻体现着其逻辑结构的特点。从根本上讲,语言的逻辑结构是其表意的基础和其所要表达的思想的直接体现,所以它既属于语言结构,又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结构,在语言结构中处于深层的位置。而语法结构则是从某种语言中归纳总结出来,用以规范和方便该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所以,究其实质,语法结构是使用某种语言过程中形成的一套较为固定的结构模式。反过来,这套结构又规范着该语言的使用。也就是说,某语言的语法结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它绝不是封闭的而是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当然,逻辑结构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语法结构的变化(古英语到现代英语的发展,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变化都反映了中西方逻辑结构在各自逻辑框架内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下面以英汉两种语言为例,对其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及其各自的特点做一分析。

二、西方重局部分析和各部分关系的逻辑结构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形成了重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和逻辑结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形式逻辑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首创三段论的推理格式和规则,讨论了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这两种推理形式。这实际上是细致、深入探讨事物之间关系而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是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又一重要开端。在古罗马时期,思想家西塞创造了对应于希腊文的拉丁逻辑术语;名医盖伦的《逻辑原理》探索了关于逻辑的有关问题。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最初只强调信仰,后来则实现了宗教信仰和逻辑思维的结合。尽管这个时期大多数精神活动都是围绕宗教信仰展开的,但神学论证活动对训练逻辑思维、完善逻辑思维规则有明显作用。在常识看来,经院神学的某些论题,譬如“天堂里的玫瑰有没有刺”、“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等,会觉得荒谬可笑,但西方思维注重逻辑推理的特点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弗朗西斯·培根发展了逻辑思维中的归纳方法,笛卡尔则注重将理性原则置于逻辑思维的起点之处,其作用都是使逻辑思维能够通过实验和推理导出对外部世界的新的认识。

逻辑思维基本特征是强调严格性和精确性,它注重将认识对象从周围环境中分离出来,暂时舍弃相关条件或制约因素而加以研究,做到尽可能讲其各方面特征分解开来,分别加以辨析。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托夫勒的说法,“逻辑分析是一种‘拆零’的思维活动,关注局部而往往忽视整体”。[3]重局部分析的逻辑结构一个非常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它引导人们寻找和关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逻辑结构必然对英语的语法结构产生影响。

三、中国注重从整体上把握、通过联系熟悉的事物进行思考逻辑结构

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并不专注于局部分析和推理,而是倾向于在经验中从整体上对事物特征进行把握和领悟。为了理解这种思维的过程和结构特点,我们需要关注一下这种思维模式的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思维主体需要对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进行积累和整理,这是进行这种思维的基础。接下来便是通过联系人们常可以体验到的熟悉的事物去说明较为抽象的事物。这种思维结构特点从语言上很容易看出,比如汉语当中有很多诸如“上善若水”“兵形像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说法。思维主体通过对某一客体的长期思考,比较其本质属性与什么事物有何种特性相同或相似,进而把两个表面形态相去甚远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打比方来揭示两者的共性。在此基础上,只要把这一感受讲给别人听,便会对对方形成启示和引导,从而实现思想的交流和传播。这种思维结构优于逻辑分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必将认识对象同其它事物、其它属性隔离开进行研究,不用穷思竭虑去下定义。当然,这一过程的关键是要比喻得巧妙、准确、深刻、生动。这种逻辑结构没有逻辑思维框架的约束,思路开阔,联想丰富,注重事物之间功能上的相同或相似,因此能够看到逻辑分析注意不到的东西,具有较强的创造功能,这也是其最主要的价值。汉语的语法结构在这种逻辑模式的影响下,也必然会有某些方面的特点。

四、不同逻辑结构影响下的英汉两种语言语法结构特征的比较

英语和汉语在不同的逻辑结构体系下产生和发展,所以其语法结构也必然会因之表现出各自的特征。从总体来看,英语语法重形合、重各部分间关系,而汉语语法重意合、重从整体上入手通过事物之间的比较对事物进行把握。这些特征无论从词与词类的构成,词形变化和词意的表达还是从句子结构的特征中都可以明显看得出来。

(一)词与词类的构成

传统上,英语词类可以分为:名词(nouns)、代词(prons)、形容词(adjectives)、副词(adverbs)、动词(verbs)、介词(prepositions)、连词(conjunctions)、感叹词(interjections)。冠姆(G.O.Curme)与桑德沃尔特(R.W.Zandvoort)都是这样分类的,但桑德沃尔特认为加上冠词(articles)和数词(numerals)可以成为十大词类。汉语语法学家对汉语也有不同的分类。根据丁声树、吕叔湘等的意见可以分为十类,即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语助词、象声词等十类。[4]

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数词是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的词类。介词、感叹词、冠词是英语特有的,而量词、语助词、象声词则为汉语所特有。

在共有的词类当中,这里仅就英汉名词的某些特征做一比较,因为名词是认识和思维的对象或主体,名词的某些特征直接反映了逻辑结构的特征。面对一事物,汉语会从整体入手,用与熟悉事物相关的名词来表示。而在英语中,一事物对于另一事物的名称不会有什么影响,除非两者有着必然的、逻辑的联系。譬如说在面对河马、斑马、角马这几类不同的动物时,中国逻辑结构和认知模式下的人首先是在经验基础上想到他们非常熟悉的动物——马,体会到这些动物和马之间在外形、种属方面的某些相似或关联,而将之命名为河马、斑马、角马,用这些偏正短语来表示这些动物名称。而在英语中这些动物的名称分别用hippopotamus、zebra、gnu来表示,因为在西方的逻辑结构中,这几类动物与horse之间是没有必然的和逻辑上的联系的,它们之间必须进行严格的区分。甚至在汉语看来是同一事物的东西,英语也会做更为细致的区分,比如汉语的台风、龙卷风,在英语中会表述为:typhoon、cyclone、hurricane、tornado等多个名词。这与西方逻辑结构重局部分析和逻辑严谨的特征是不无关联的。在英文中,hurricane尤其用来指大西洋西部的飓风,cyclone指非常猛烈而且移动极快的大风,typhoon多用来指热带地区的龙卷风,tornado指非常猛烈、旋转非常快、破坏性强的风。这种区分在汉语看来似乎没有必要,也无多大意义,而在明白了西方逻辑结构之后,就很容易理解英语为何对词做如此详细的区分了。

汉语特有的量词和拟声词更反映了中国思维结构注重从整体上入手,通过联系熟悉的事物进行思考的特点。拟声词是对事物声音直接的模仿,所以很容易理解。在与英文比较时,量词是值得注意的。赵元任先生把量词分为九类。[5]下面是他在所著的《汉语口语语法》所列举的几种用法:

面:旗子,镜子,锣

张:床,桌子,凳子,纸,薄饼

把:刀,斧子,扇子,椅子,剪子

条:蛇,鱼,狗,绳子,腿,裤子,河

这类词对于外国人来说,不易掌握,但是如果结合中国人思维结构的特点就更容易理解和把握了。

英语中包含有丰富的介词。从形式上讲,英语介词有简单和复杂之分,这方面沈家煊先生做过专门研究。简单介词有in,on,at,for,to等,共有七十个左右。复杂介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其它词类加一个介词构成,比如 along with,except for,due to等;另一种是“介词+名词+介词”,如in view of,in accordance with,by means of等。这类复杂介词虽然数量很大但形式不太固定,不妨看作词组。[6]而且英语中介词包括的意思比较具体和细致,比如同样表示“在……上”的方位,有on,above,over之分,同样表示“在某个时间”,有at,in,on之分。它们使用频繁,用法多样,常以状语、定语、表语以及插入语等形式出现,在保证英文句子结构简洁、中心意思突出的同时,表现了各个部分之间丰富而细微的关系,达到了表达西方思想所注重的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效果。对于汉语是否有介词,一直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现代汉语没有介词,所谓介词实际上都是动词;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中有介词但总共不过七八十个,而且在很多情形中介词都是次要的,好多时候可以不用。不难看出,汉语并不像英语一样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英语中的冠词作为名词的附着词分为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它们配合名词可数与不可数的划分以及可数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对事物在“定”与“不定”,“一”与“多”这两个重要的逻辑范畴做了区分。

(二)词形变化和语意的表达

英语属于屈折语,有名词的格词尾屈折变化形式,另外还有形容词副词比较等级变化和动词第三人称变化、分词变化。在此基础上,英语通过系动词、助动词以及情态动词的选择与各种词形变化的配合,对各种时空关系中的动静态情形,施动、受动关系等做到了清楚而精确的表述。这种语意表达的特点在体现英语语言重形合特点的同时,更深层体现了西方逻辑结构重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特点。而作为分析型语言的汉语词形变化缺乏,没有词尾屈折变化,名词在句中功能主要由语序和语义来确定,也没有形容词和副词的等级变化以及动词的形式变化。对于意思的表达,汉语主要依靠更多地使用词或短语来反复围绕话题渲染语境来实现。[7]这与汉语重意合,中国思维结构重整体的特点是不无关联的。

(三)句子的建构

英汉两种语言句子的建构有着很大的差别,详细比较两种句子结构特点是比较复杂的,这里仅从总体上对两种语言的特点做一说明。

尽管动词对于所有语言都是重要的,但由于汉语介词贫乏,完全没有分词,所以与英语比较,动词对汉语显得更为重要,在英语使用介词和分词之处,汉语往往直接使用动词。那么一个句子中出现多个动词时是怎样做到不混乱的呢?研究大量的句子就会发现,按照各个动作实际上或逻辑上的时间顺序来安排动词在句子中的先后位置是汉语一个句子有多个动词而不混乱的关键。不同于此,英语的特点是关系词丰富,有大量介词,许多连词以及汉语中没有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它们都是英语句子表现关系的手段。不难看出,相对汉语而言,英语偏重于从关系上进行说明。英语和汉语在句子建构方面的区别也与两种语言背后的逻辑结构不同紧密相关的。

结合中西方逻辑结构的差异,把握英语和汉语语法结构并比较二者的特征,对于全面、深刻地把握语言结构,更好地驾驭语言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是学好语言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研究语言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5.

[2] 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5:143.

[3] 普利高津,等.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5.

[4]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4-8.

[5]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63.

[6] 沈家煊.英汉介词对比[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2):3-4.

[7] 马建强.从中西思维特质看英汉两种语言的总体特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4):68.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介词逻辑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介词和介词短语
创新的逻辑
介词不能这样用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