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2016-12-23魏庆龄
魏庆龄
【摘要】长沙方言中有大量“子”尾词的存在,“子”尾在长沙方言中的使用范围比在普通话中广,并且有口语色彩浓烈、表现小或圆的性质等地方特色。长沙方言中有着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甚至多音节“子”尾词,因此长沙方言“子”尾词的语法结构较复杂。长沙方言“子”尾词在词汇、语法意义上主要有成词、区别词义、改变词性、表示小称和增强色彩意义等几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长沙方言;“子”尾词;语法结构;语法意义;词汇意义
湘语是湖南省各方言中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方言。根据湘语的内部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长益片、娄邵片、辰溆片三个片区。长沙方言属于长益片区,是湘方言中最具代表性的方言。
长沙方言共有韵母41个,没有卷舌韵母er[?],因此长沙方言中不会出现像普通话中的儿化词,几乎没有儿尾词。“子”尾在长沙方言中运用得十分广泛,《长沙方言研究》一书中的“长沙方言词汇”部分收录了长沙方言《分类词表》,此表将长沙方言词汇分为天文、农业、植物、动物、称谓、身体、日常生活、文化教育、动作、形容词、介词等二十八类,在这二十八类词语中,仅数字和介词两类词语中没有“子”尾词。本文从“子”尾词的特征、“子”尾词的语法结构以及“子”尾词的词汇和语法意义三方面对长沙方言中的“子”尾词加以探讨。
一、长沙方言“子”尾词的特征
1、使用范围大过普通话
长沙方言词汇的结构方式和普通话的基本相同,主要是复合式和附加式,在附加式词语中,“子”缀相当发达,比普通话使用的范围大得多。有些名词在普通话中不能加“子”尾,在长沙方言中带“子”尾。还有些在普通话中带“儿”尾的名词,在长沙方言中往往带“子”尾。在普通话中,“子”尾词通常是名词,而在长沙方言中部分形容词、量词、副词中也有“子”尾词。
(1)普通话不带“子”尾,长沙话带“子”尾
长沙方言中的“子”尾,比普通话使用的范围大得多。普通话不带“子”尾的次,在长沙话中带“子”尾,例如:
(2)普通话带“儿”尾,长沙方言带“子”尾
普通话受北京语音的影响,词汇系统中有大量的“儿”尾词,长沙方言中几乎没有“儿”尾词,普通话中的“儿”尾词在长沙方言中往往变成了“子”尾。例如:
(3)长沙方言中存在部分带“子”尾的非名词
在普通话中,“子”尾词基本是名词,一些形容词、动词等加上“子”尾后都转类成了名词。例如“盖”是动词、“胖”是形容词,加上“子”尾后变成“盖子”、“胖子”都是名词。长沙话中存在部分带“子”尾的非名词。例如:
A组是带“子”尾的形容词的例子,“搂搂子”指平常,混(日子),“大套子”指平平常常,过得去。B组是带“子”尾的副词,“丁咖子”一有点儿,“随么子”指无论什么。C组带“子”尾的量词的例子,“一肚子”指满肚子,如:一肚子牢骚。“丝丝子”表示细小、少,如:一丝丝子肉。D组是带“子”尾的代词的例子,“么子”指是疑问代词,指“什么”。
2、口语色彩浓烈
长沙方言所收录的“子”尾词条,绝大部分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常用语和人称称谓,都是一些常用词,带有浓烈的口语色彩,广泛应用于日常口语交际。在表“称谓”的这一类方言词中,几乎所有带“子”尾的称谓词都口语化了。例如:
毛伢子mau13?a13·??(一般指比婴儿稍大一些的小孩儿)、伢崽子?a13?ai41·??(男孩儿)、细妹子si55mei11·??(小女孩儿)、老倌子lau41k?33·??(①老头儿;老头子,无明显感情色彩的区别;②妻子称丈夫,一般用于年老的)、后生子x?u11s?n33·??(小伙子)。
上述称谓我们只用在口语中,用于书面语时,常常用意思相同的普通话代替。“咯隻后生子真的厉害。”这句话在口语交流时用来表达对一个小伙子的夸赞,当用书面形式表达同样的意思时,我们会说:“这个小伙子真的厉害。”
3、具有小或圆粒形特点的东西,其名称常带有“子”
“子”是古象形字,本义是“婴儿”的意思,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子”的解说是:“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称。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对“子”共有13个释义,常用的释义包括:(1)古代指儿女,现在专指儿子,如:父子、子女、独生子。(2)指人,如:男子、女子。(3)种子,如:瓜子、结子儿。(4)幼小的;小的;嫩的,如:子猪、子城、子姜。不论是现代汉语普通话还是各地方言中的“子”尾词,能够将“子”尾看作词缀的占据了大部分。词缀是虚语素,一般不表示具体的词汇意义,只在某些词汇中表现出某种色彩意义。
子尾词在一千多年的历史发展长流中,是朝虚化方向发展的。并且这种趋势一直在延续,比如王力(1980)认为“‘儿子的‘子不应该认为是词尾。”可才历经几十年,现在“孙子,儿子”中的“子”已读为轻声了,这是虚化的表现形式。“子”作为词根的意义逐渐虚化,但它仍对整个词的词义有着一定的影响,在长沙方言中就体现为:具有小或圆粒形特点的东西,其名称常带有“子”尾。例如:
细伢子si55?a13·??(小孩儿)、心子sin33·??(包子、饺子的馅儿)、葵花子kuei13fa33·??(向日葵,一年生草本植物)、豆壳子t?u11ko24·??(豇豆)、萝卜子子lo13·pu??41·??(萝卜籽儿)、雪子子sie24??41·??(雪珠儿)、脑壳蒂子lau41ko24ti55·??(头顶)。
二、“子”尾词的语法结构
长沙方言中“子”尾词的数量相当庞大,其构成也非常复杂。在普通话的1114个“子”尾词中,双音节词占据绝大部分,有758条。三音节“子”尾词数量也比较多,有307条,四音节“子”尾词只有47条,而多音节“子”尾词只有“打肿脸充胖子、竹筒倒豆子”两条。在长沙方言“子”尾词系统中,三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同时拥有大量的极具地方特色的四音节“子”尾词,双音节“子”尾词在长沙方言中比率不大。
1、双音节“子”尾词的结构方式
长沙方言中的双音节“子”尾词主要是由单音节词干加“子”尾构成,这里的词干可以是名词性的、形容词性的、动词性的以及量词等。这些词干与“子”尾结合,最后都会变成名词性的词语。如:
崽子?ai41·??(幼小的动植物,例如:猪崽子)
妹子mei55·??(①对小女孩的爱称;②指男青年的女朋友)
聋子lo?33·??
哑子?a41·??
伢子?a13·??(①男青年;②男孩儿)
妹子mei55·??(①对小女孩的爱称;②指男青年的女朋友)
推子tei33·??(理发工具)
2、三音节“子”尾词的结构方式
长沙方言中有相当多数量的三音节“子”尾词的存在,其结构方式比双音节“子”尾词更为多样。如:
菜篮子?ai55lan13·??
树尖子?y11?ie33·??(树梢)
娘老子nian13lau41·??(多用于背称)
衣架子i33ka55·??(有时指身材)
糖粒子tan13li55·??(糖果)
歪码子uai33ma41·??(业务、技术半生不熟的人)
射鼻子?a55pi24·??(流鼻)
几天子?i41ti?n33·??
3、四音节“子”尾词的结构方式
长沙方言中的四音节“子”尾词的的结构方式有多种形式。
(1)词干部分是一个名词,这个名词的意思就是整个四音节“子”尾词的意思。
红菜苔子xo?13?ai55tai13·??(红菜苔)
书包袋子?y33pau33tai11·??(书包袋)
(2)“名词+名词”的组合,两个名词构成偏正结构,前一个名词修饰、限定后一个名词。
帆布凳子fan33pu55t?n55·??(马扎)
胡椒砑子fu13?iau33?a24·??(碾胡椒的器具)
(3)由动词和名词组合形成的述宾结构,述语支配后面宾语的动作。
装佯意子?yan33ian13i55·??(装傻)
装八面子?yan33pa24mi?11·??(装疯)
(4)“动词+量词”组合而成的一个述补结构。
有丁咖子i?u41tian55·ka·??(有点儿)
4、多音节子尾词
长沙方言中多音节“子”尾词数量不多,描述的是极具长沙地方特色的内容。例如:
打富贵圈子ta41fu55kuei55?y?33·??(旧俗接新娘时抬花轿绕堂一周)
小长沙班子siau41t?an13sa33pan33·??
三、“子”尾词的词汇语法意义
长沙方言中“子”尾词有丰富的词汇、语法意义,包括成词作用、区别词义、改变词性、表示小称以及增强色彩意义等。
1、成词作用
长沙方言中没有儿化韵,也就是没有普通话中的儿化词,所以一般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从语素的构词功能来看,可以将语素分为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如:人、水、火、美、好、吃、我、谁等。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如:语、目、器、卫、伟、丽等。一部分不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加上“子”尾后能够组成一个能自由运用的词语,“子”尾起到了成词作用。例如:
肘——肘子鬍——鬍子
镜——镜子橘——橘子
伢崽——伢崽子歪码——歪码子
汗褂——汗褂子戏篓——戏篓子
2、区别词义
长沙方言中有些词语在单说的时候是一种意思,加上“子”尾以后又成为了另外的一种意思,也就是说,“子”尾能够起到区别词义的作用。例如:
A:光——光子老——老子
体——体子老倌——老倌子
B:天——天把子年——年把子
A组词有无“子”尾意思完全不同。“光”的本义是光芒、光亮,“光子[kuan33·??]”指能看见的人,与瞎子相对。“老”的本义是年老、衰老,“老子[lau41·??]”指父亲或傲慢的自称。“体”的本义是身体,“体子[ti41·??]”在长沙方言中用来表述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如:我没被他传染感冒,幸亏我体子好。“老倌[lau41k?33]”子长沙方言中指丈夫,而“老倌子[lau41k?33·??]”既能指一般的老头儿、老头子,也可以用于年老的妻子称丈夫。B组是量词,在“天”和“年”后加上“把子”表达概数的意义。“天”和“年”表示一天或者一年,加上“把子”尾后,用来表示一天或者一年左右的模糊概念。
“子”尾只在一小部分长沙方言词中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大多数“子”尾词的词干的意思就是整个词语的意思。例如:箱子、柜子、桌子、鞋底子、鞋带子、红薯片子、牛舌子等。
3、改变词性
现代汉语中,词缀在构词时具有转类的语法作用,如“拍、盖”是动词,加上“子”后转成了名词。在长沙方言中,“子”尾具有改变词语词性的作用,部分形容词、动词、量词加上“子”尾后词性都转为了名词。例如:
哑——哑子?a41·??(哑巴)、聋——聋子lo?33·??(耳朵听不见的人)、磨——磨子mo11·??(石磨)、推——推tei33·??(理发工具)、毫——毫子xau13·??(票面较小的硬币)、本——本子pen41·??(练习簿)。
大部分形容词附加“子”尾后都能够转变为名词,但当形容词重叠后加“子”尾时,形容词不会转为名词,仍然是形容词。例如:高高子、胖胖子、矮矮子、瘦瘦子等。这种类型的“子”尾词是形容词,词根义就是代表了词义,这里的“子”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的”。
4、表示小称
“子”的字义中有表示幼小的、小的、嫩的这一层意思,长沙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具有“小”这一性质的词往往带“子”尾。虽然“子”作为词尾,其本身表示“小”的意义已经或多或少地虚化了,但在有些词中,其“小”的意义仍然有所保留,“子”尾在这里起到表示小称的作用。
“子”尾表示物体的首、尾、尖端、部分时含有“小”意。例如:“菜苔子[?ai55tai13·??]”指菜心,比整棵菜小。“树桠子[?y11?a33·??]”指树杈,是树尖的部分。“橘子、栗子、李子”等都是指果实。
在一些称谓、名字后加上“子”也有表示小的意思。例如“伢妹子[?a13mei11·??]”指小女孩儿。“细伢子[si55?a13·??]”指小孩儿。长沙人在叫比自己年纪小的人的昵称时,也喜欢在名字后面带“子”表示“小”的意思,例如:玲子、婷妹子等。
5、增强色彩意义
长沙方言中的某些“子”尾词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长沙方言中有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词尾“码子”,用来形容人时带贬义。例如:
歪码子uai33ma41·??(指对业务、技术半生不熟的人)、苦流码子ku41li?u13ma41·??(指最穷苦的人)、厉害码子li55xai55ma41·??(指尖刻厉害的人)。
某些表示生理缺陷的形容词后加“子”尾构成的名词,带有鄙视的意味,有明显的贬义色彩。例如:聋子[lo?13·??]、驼子[to13·??]、哑子[?a41·??]、结巴子[?ie13pa33·??]等。
另外,因为长沙方言中的“子”能够表小称,所以在某些词中可以表现出亲切的色彩意味。比如:
郎崽子lan13?ai41·??(对年轻女婿的爱称)、孙崽子s?n33?ai41·??(对年幼孙子的爱称)、媳妇妹子si24fu11mei11·??(对年轻儿媳的爱称)。
长沙方言中的“子”尾词数量多且有着不同于普通话的强烈的地方特色,是研究长沙方言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但现在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不同地区人们的交流变得便捷,全国范围内都在大力普及普通话,本土的方言面临着更多挑战。很多长沙方言中极具特色的“子”尾词正在逐渐丢失,或者人们在口语交际中直接抹去了“子”尾。长沙方言中的词尾“子”逐渐变弱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保护方言中的特色词是保护方言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 鲍厚星, 等, 著. 长沙方言研究[M].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9:149-301.
[2]﹝汉﹞许慎撰. 说文解字附检字[M]. 北京: 中华书局, 1963:309.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 现代汉语词典5版[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5:1802.
[4] 刘小花. 现代汉语子尾词系统研究[D]. 暨南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