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周围脓肿的一期手术体会

2011-08-15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残端网膜盲肠

祝 奎

(蓬安县河舒中心卫生院,四川 南充 637800)

阑尾周围脓肿是临床常见病,以往对其多采用保守疗法,虽经过抗炎综合治疗后部分脓肿可吸收,但局部组织机化,形成广泛的肠粘连或肠梗阻,给以后手术带来很大的困难,另外部分患者可出现脓肿破溃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腹腔残余脓肿、化脓性门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我院近五年来对所收治的52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人采取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10-65)岁,平均年龄31岁,发病时间(3-12)天。其中47例在入院前行抗感染治疗,入院时有发热症状45例,术前行右下腹彩超均示阑尾周围脓肿形成。

1.2 手术方法

手术指征:①经强足量有效抗生素治疗3天以上,腹痛不缓解,右下腹包块或炎症范围不缩小,白细胞总数不降低者;②阑尾炎病程超过3天,但腹痛较轻,体温不超过39℃,白细胞总数不超过12×109/L;或反复腹痛数天转为持续性右下腹痛不超过3天;③右下腹痛或转移性右下腹痛超过3天,B超显示右下腹有液性包块,但右下腹炎症局限,扪及的包块边界不清且质软。

手术方式:入院确诊后立即行术前准备,并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小儿用氯胺酮基础麻醉,成人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右中下腹经腹直肌纵形切口进腹。切开腹膜后保护好切口,腹腔探查清楚后用纱布垫将脓肿周围适当保护,锐性钝性交替分离脓腔及粘连组织,再打开脓腔吸尽脓液,清除坏死阑尾及其他坏死组织,清除粪石等脓腔异物。阑尾处理分以下几种情况:①根部炎症不明显,行常规阑尾切除术;②阑尾与周围粘连紧密时,单纯结扎阑尾根部,残端行粘膜下阑尾切除术;③阑尾根部坏疽穿孔,已无法行阑尾结扎时,先将阑尾切除,清除坏死失活组织,荷包内翻缝合阑尾残端,将其埋入盲肠腔内,再间断缝合浆肌层加固,其表面用肠脂垂覆盖或用带蒂大网膜覆盖固定;④阑尾根部已完全坏疽,但盲肠壁水肿不十分严重,可行全阑尾切除,间断缝合盲肠壁切口,再用带蒂大网膜、肠脂垂或侧腹膜覆盖并固定;⑤阑尾已完全坏疽,仅留部分残渣,且伴盲肠炎症重或阑尾周围脓肿,盲肠壁水肿脆弱严重,根部无法处理,可直接清除残留的阑尾坏死组织后放置引流管(如已形成阑尾周围脓肿,可一并将脓肿切开引流),将阑尾残端尽量移至侧腹壁,以减少肠瘘的发生。处理完阑尾后用生理盐水及0.5%甲硝唑溶液反复冲洗局部,若脓肿破溃导致全腹腔感染则冲洗整个腹腔。若阑尾根部处理不满意,或腹腔渗液较多,则于脓腔或盆腔放置引流管另戳孔引出,其他可不放置引流管,最后切口用0.5%甲硝唑溶液分层冲洗后缝合。

术后处理:麻醉清醒后取半坐卧位;继续输注有效抗生素;观察腹腔引流管引流情况及腹部和全身状况。腹部体征改善,引流液少或无时,可拔除引流管,一般(2-3)天;若置管为预防肠瘘发生,则适当延长拔管时间,禁食(3-7)天不等。老年体弱者增加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妊娠期患者继续肌注黄体酮(1-3)天。

2 结果

本组患者均平稳度过手术期全部愈合,一般术后(7-9)天出院。切口甲级愈合45例(86.5%),乙级愈合7例(13.5%),全组无其他并发症。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病,部分病人对本病认识不足,就诊晚,或由于恐惧手术,或因为经济困难,在发病早期未能接受手术,病情进一步加重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传统观念认为,对阑尾脓肿急性期一般采用抗炎综合治疗,在出现脓肿破裂,弥漫性腹膜炎或严重毒血症等并发症时才考虑手术治疗,手术以引流为主,在非手术治愈3个月左右再择期手术切除阑尾[1],所以对阑尾周围脓肿的治疗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如中西医结合外敷内服加抗生素[2],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3]等,均取得了不同的疗效。

本组52例病例均成功实行了一期阑尾切除术,我们认为一期阑尾切除是安全可行的。所谓的“阑尾周围脓肿”并不总是一个腔的积脓,相当一部分为大网膜及周围组织包裹形成的炎性肿块,因发病时间不是很长,这种新鲜纤维素性粘连很容易将其分开,切除阑尾并不困难,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特别是高效抗生素的使用,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控制术后感染扩散已成为可能。因此,对于发病时间较短,体征较明显,病情进展较快的阑尾包块病人,特别是有中毒症状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抗生素治疗短期效果不佳的病人应及时手术治疗。

当然一期手术治疗固然有效,但可导致感染扩散,增加切口感染、肠瘘等并发症的发生。一期手术治疗的关键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我们的体会是:①掌握手术适应证:起病后(3-12)天内手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对时间大于2周,炎症已经控制局限的阑尾脓肿不强求手术。②提高手术技巧:麻醉要松弛,切口一般选择经腹直肌切口,时间短的也可选择麦氏切口,切口宜大勿小;术野暴露尽量充分,吸尽脓液,急性期阑尾脓肿与周围肠管、网膜粘连疏松,易于分离,但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勿作过多潜行分离,避免损伤水肿的肠管、血管;在处理根部时可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方法,以预防术后盲肠瘘和腹腔脓肿的发生。③引流充分:阑尾周围脓肿形成时阑尾根部往往水肿明显,若阑尾残端处理不满意,可在残端附近及直肠窝各放置一引流管,充分引流腹腔脓液,引流管放置时间随病情及引流情况而定,以防腹腔脓肿和肠瘘,万一发生肠瘘,也能及时将肠液引流体外。④预防切口感染:我们采用术前半小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提高机体组织抗感染能力,术中妥善处理阑尾残端:用纱布围住整个切口,以防切阑尾时残端段内脓性液体污染切口;残端粘膜面用石炭酸全面烧灼处理,确保手术区无污染;避免阑尾切断后残端粘膜沾碰切口,消除切口污染因素。切口用0.5%甲硝唑溶液分层冲洗,同时放置橡皮片引流,术后密切观察切口情况,必要时早期拆线引流。⑤预防肠管粘连:因炎症坏死物、粪石等未能彻底清除,常是术后腹腔残余脓肿和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原因,故术中切除炎症较重的网膜组织,清除坏死物、粪石等[4],用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并吸尽,腹腔不留残余液体;阑尾系膜、肠脂垂或大网膜覆盖阑尾残端或炎症较重的盲肠区,将下移的大网膜覆盖在切口下,以防肠管与腹壁粘连,并嘱患者24小时内尽早下床活动,并早期使用促胃肠运动药物,以利肠功能恢复,降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⑥有效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因此,对于诊断明确的阑尾周围脓肿,只要手术操作得当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的,但不应盲目追求一期切除率。总之,阑尾周围脓肿行一期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治疗手段,它能够及时消除感染源,减轻病人痛苦、缩短治疗时间、节省治疗费用,避免多次复发和阑尾周围炎症肿块及脓肿引起的并发症,免除二次手术的麻烦,患者容易接受。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72

[2] 齐淑静,王友明,王银龙,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60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3):55

[3] 李汇文,王建华,杨敬英.阑尾周围脓肿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的探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8):736 -737

[4] 吴阶平,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52

猜你喜欢

残端网膜盲肠
大网膜扭转1例诊断体会
GDM孕妇网膜脂肪组织中Chemerin的表达与IRS-1及其酪氨酸磷酸化分析
一例由大网膜破裂致多脏器粘连导致牛死亡的病例浅析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在大网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新生儿的脐带怎么护理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延迟断脐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及渗血情况的影响
全胃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诊治体会
支气管残端包盖与加固缝合对肺叶切除术后残端愈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