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医务人员潜在职业感染与防范
2011-08-15齐彦勤
齐彦勤,齐 鸣
(1.永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2.开封市卫生学校,河南 开封 475000)
口腔科医务人员潜在职业感染与防范
齐彦勤1,齐 鸣2
(1.永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永城 476600;2.开封市卫生学校,河南 开封 475000)
目的 认识到口腔科潜在的职业感染,进行自我防护,杜绝院内感染和职业感染的发生。方法 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流程。日常操作中注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培养,强调医护工作者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戴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等),避免锐器刺伤并做到人人熟知应急处理程序,提高对HIV、HBV、HCV的重视程度。结果 因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物比较多,发生感染机会较多,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结论 采取严格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范意识
口腔科是医院交叉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口腔科器械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物比较多,污染的器械对医务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消毒灭菌不彻底直接造成院内感染和疾病传播。
1 医务人员危险因素
1.1 生物因素
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HIV、HBV、HCV等都是经血液传播的病毒。口腔科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接触患者的唾液、血液和受到污染的器械,而我国乙型肝炎感染较严重,乙肝患者唾液中HBsAg阳性率为50%~60%,说明通过患者唾液、血液而引起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口腔科医务人员接触HBV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可增加3~6倍。口腔科医务人员血清HBsAg阳性率是其他科室人员的4倍,是感染HIV、HBV、HCV的高危人群[1]。
1.2 环境污染
口腔科门诊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为一体的场所。各种口腔治疗操作时产生的污染形式也各不相同。如超声洁治时以牙龈出血和气雾状飞沫污染为主;高速涡轮钻进行牙髓治疗时以器械接触和气雾状污染为主;拔牙及小手术时以出血接触感染为主;各种义齿修复备牙打磨时除了接触和飞沫污染外,还有常用材料如树脂、苯酚、樟脑粉等产生的有毒气体危害等等。
1.3 口腔科各类器械的污染
口腔科材料复杂,诊疗器械种类繁多,形状各异,精致敏锐,如高速涡轮钻、探针、根管扩大针、测压针、拔髓针、各型号的车针、洁牙机工作尖、刮匙、剪子、刀片等容易刺伤操作者,从而直接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或分泌物污染[2]。
1.4 医务人员手的污染
口腔是微生物种类最多、密度最高的部位之一。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手不可避免地要与患者的血液、唾液和分泌物等直接接触,操作后医务人员的手部乙肝病毒污染率可达9.38%。
1.5 潜在因素
医院有大量经过病人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据统计针刺伤占80%,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1.6 各种消毒液的应用
常用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戊二醛对地面、物品、空气、桌面消毒使用等都会引起工作人员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造成化学物品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2 防护措施
2.1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建立和完善口腔科门诊的各项管理制度、人员职责、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将口腔诊疗感染控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评项目,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严格认真地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2 制定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制度
制定全年培训计划,每月科内进行1次医院感染知识学习,每半年进行1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要求从事口腔诊疗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医务人员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规程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手段。
2.3 科学布局
口腔诊室布局合理,标识清晰,按治疗区与非治疗区设置诊室;物流从污到洁单向流程设计,设有处置室(有菌区)、清洗室、消毒灭菌室、储物室(无菌物品存放室);各手术椅间用高约1.6 m隔栏分隔或设置单个诊间,诊室内通风良好,配备空气消毒、洗手或手消毒设备。
2.4 制定诊室保洁制度
对暴露在唾液、飞沫、体液中的物体,表面采用避污膜隔离屏障,每次诊疗后更换避污膜;患者治疗中使用强吸引器,可通过调整合适体位及使用橡皮单以减少空气中气雾的污染程度;地面及桌面需每天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消毒2次,出现污染随时清洁消毒;痰盂一人一用一清洗消毒,每日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做终末消毒;每周对诊室进行1次彻底清洁消毒,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抹或喷洒桌面、椅子、门窗、墙面、地面等;每日定期开窗通风,紫外线消毒1~2次,1小时/次。
2.5 定期监测,规范化管理
每月对空气微生物和无菌物品做监测,每日测试无菌器的效能(BD试验),每月做活菌芽孢检测并将测试结果保留登记备查。每日监测含氯消毒剂浓度,每周监测戊二醛浓度,确保消毒液监测100%合格。高压灭菌器每锅消毒时登记消毒压力、温度和时间,保证灭菌效果。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定期监测,每天登记消毒时间。医院感染科、护理部、科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对诊室表面、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医务人员的手及空气进行微生物学监测,这也是对执行感染管理制度效果的跟踪检验,有利于不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2.6 制定器械清洗、消毒、灭菌操作程序
凡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无菌。拔牙器械、手术器械、牙周治疗器械每次使用后即用流动水手工刷洗或机械清洗,带血器械还需用加酶清洗剂浸泡清洗,流动水冲净后置于干燥箱中烘干或用洁净干毛巾擦干。检查器械的完好性,上油保养,无菌物品一经打开,有效期不超过4小时。车针、根管治疗的各种扩大针、扩大锉等微型器械使用后,先手工清洗,再用加入酶清洗剂的超声波机清洗,流动水冲净后晾干或烘干,置于容器内或封口机封塑后,注明消毒日期,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每套器械一人一用一灭菌。洁牙机使用后将机柄、机头同时放进加入酶清洗剂的超声波机里清洗,流动水冲净后擦干,机柄、机头和扳手一同用封口机封塑后,注明消毒日期,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2.7 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医用垃圾管理应指定专人负责,盛装医用垃圾的每个包装物、锐器盒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标签,标签上注明垃圾产生单位、日期、类别及需要的特殊说明,同时有专人对医用垃圾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用垃圾来源、种类、重量或数量、交接时间、处置去向及经办人等。在运送垃圾前检查包装物或锐器盒的标识、标签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者不得送到指定储存地。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医用垃圾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方法和操作程序,掌握医用垃圾分类中的安全知识,加强专业知识、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的教育,预防刺伤、擦伤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同时制定应对医用垃圾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发生的紧急处理预案,以减少对患者、医护人员、其他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1]余江,王振维.风险管理理论在医院的应用和发展[J].重庆医学,2010,39(10):1310.
[2]刘娟,姚兰,邹新春.影响口腔门诊医疗投诉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15.
R197.323
B
1671-1246(2011)21-01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