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网络时代下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2011-08-15颜文朗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助学生源贫困生

颜文朗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信息网络时代下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及对策

颜文朗

(福州大学,福建 福州 35010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提高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高效性和公平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从现行的资助体系出发,对网络时代下大学贫困生工作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在贫困生认定、贷款、奖助学金的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的增加、诚信教育等方面,利用网络信息手段搭建相对应的动态贫困生认定平台,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信息库,充分发挥奖、助学金以及其他方式的互补作用,建立网络诚信预警机制,更高效、公平地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确保资助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信息化。

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困境分析;对策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关系高校稳定、影响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对此,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为了解决补偿贫困大学生教育成本问题,落实“教育公平”的政策,各高校均已形成“奖、贷、勤、补、免”一体化的基本资助体系,并设立了“贫困生入学绿色通道”、国家奖学金等多种方式的助学途径,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的现象。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网络具有内容量大、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信息传递与共享具有跨地域、时空的优势,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随时获取信息的需求。但现行的资助方式在信息网络时代下存在很大的缺陷,高校贫困生问题仍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提高高校资助工作效率、降低资助工作的繁杂度、强化资助基础性工作、完善与创新资助体系、解决更多贫困生学习生活等问题已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现行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困境分析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地方政府、高校的积极配合下,现阶段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探索与实践中,现行的大学贫困生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奖学金和助学金合理分配等工作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如何灵活地运用网络信息工具,主动获取贫困生及资助信息,并对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检索、筛选和转换等工作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刻不容缓,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工作。当前,大学贫困生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全面性、准确性不够

目前,我国大学贫困生认定工作是依据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6月联合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并参考学生生源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学生就读学校所在地区的生活水平来开展的。在传统贫困生等级认定中,参考的标准是学生以及学生家庭所在地或者家长单位开具的 《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和学生的自我描述,由于没有科学统一的认定标准,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各省、市贫困标准各异,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具有一定的主观和随意性。以福州大学为例,2009-2010年,共接受贫困生申请和审查认定有5505人次,机械的重复性工作,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工作效率低下,操作维护贫困生数据极不方便。

(二)高校助学贷款以及生源地贷款工作手续繁杂、工作效率较低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的主要途径,是资助贫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1】。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由教育主管部门、银行及高校共同承担风险的银行贷款。借款的大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毕业一年后分期偿还贷款金额,无需提供任何的担保或抵押措施,但相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一种贷款形式。国家助学贷款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与国家助学贷款相匹配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不完善,给贷款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根据国家政策,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需共同承担贷款额10%的风险金,学生无需担保、抵押。贷款学生毕业后,银行和学校无法及时跟踪,出现部分无及时还贷或不还贷的现象,银行每年承担的呆账和死账数量上升,因此,银行对助学贷款在贷款规模和人数上有所控制。

第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手续繁杂、期限短(最多四年)、额度低(最多24000元),学生申请贷款的信息均由人工核对输入,从申请到批准发放至少需要一个半月,以福州大学为例,2009—2010学年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有3381人、1331.4万元,从2009年10月学生申请到2009年12月31日第一批学生贷款下发,历时3个月,学校同时派遣20名勤工助学学生配合银行工作人员核对录入信息,大量的时间耗费在贷款信息核对纠错中,这与当今信息网络社会所提倡的高效处理事务原则相违背。

第三,银行的贷款批准认定无法与学校的贫困生认定相结合,部分真正需要贷款的学生由于银行的限制而不得不放弃贷款。

第四,学校学生数据库无法与银行数据库相衔接匹配,学校对学生的贷款信息无法进行实时追踪,掌控不了学生的贷款情况,在发放贷款、催缴贷款、贴补风险补偿以及偿还贷款方面均出现了滞后,造成了在校生等银行下拨贷款与银行盼毕业生偿还贷款的两难局面。

2007年8月,财政部、教育部和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五省市启动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试点。贫困学生可以在其户籍所在的县 (市、区)向开发银行或本地的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生源地贷款为信用贷款,无须抵押和担保,在校期间由政府全额贴息,毕业后由其监护人支付利息。生源地贷款是国家属地贷款的一个重要补充方式,但是生源地贷款政策的宣传不够,在信息交流上国家开发银行、信用社与各高校配合不够紧密,导致高校被动地接受学生生源地贷款且需投入大量时间和人力对贷款信息进行比对和确认,多数贷款在学生入学后无法及时下发给学生。这样既增加了学校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又影响了贫困生学习和生活。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面窄、资助率较低

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我国现已基本建立起以国家助学贷款为核心,国家奖助学金、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在内的多元化贫困生资助体系。但是,贫困生资助方式体系在施行过程中仍出现以下问题:

第一,高校资助体系中的勤工助学是广大贫困生最为关注的,也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新时期,企业需要大量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做兼职人员,但目前大部分贫困学生缺乏法律意识、专业技巧及沟通能力,各高校勤工助学岗位仍主要来自校内,助学岗位数量供不应求;(2)贫困生主要依靠体力劳动来获取报酬,无法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3)每个学生岗位工资在150-300元/月,收入较低;(4)校企尚未建立有效网络信息链接,社会兼职信息无法及时有效的传递给学生。

第二,部分贫困生由于学业基础不扎实、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因此获得奖学金的面较窄,获奖率较低。

第三,助学金来源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下拨和部分企业的资助,贫困生受益面有限。

第四,在资助实施过程中,由于奖、助、贷发放条件界限不清楚,贫困生受资助不均衡,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二.信息网络时代大学生贫困生资助工作新特点

(一)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全、准、快”【2】

在信息网络日益发达的情况下,贫困生认定工作要求我们广泛使用网络及计算机软件技术对贫困生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对在校贫困生动态信息进行更新,能够准确根据学生的贫困程度,资助到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达到资助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

(二)贫困生贷款体系建设的高效化、精准化、信息化

基于属地贷款发放的繁杂性以及生源地贷款的延时性等缺点,在信息网络时代下,贫困生贷款体系的建设应具有高效、精准、信息化的特点,应能够利用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等优势对贫困生贷款申请信息批量处理、实时更新,贷后信息要同时落实到学校、银行、学生三方,确保银行贷款能够及时发放、毕业学生贷款能够及时返还。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方式的社会化、资助过程远程化管理

近年来,高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象牙塔,高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发展与社会力量的帮助密不可分。高校不应坐等社会资助,而应极大利用网络掌握社会资助信息,走出去、主动联系,扩大社会资助渠道,并协同社会资助方远程管理资助过程,提高资助效率。

(四)贫困生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网络化培养

由于学校教师、教室等资源的局限性,高校学生是无法通过课堂掌握社会需要的全部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因此,贫困生综合素质网络化培养成为信息时代下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又一特点。学校不仅仅要在物质上资助贫困生,更要快速高效地提升贫困生的求职技能及技巧以适应瞬息发展的社会需求。

三、信息网络时代下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对策

针对日益突出的贫困生等级认定、国家助学贷款、生源地贷款、奖助学金合理分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网络时代下大学贫困生资助工作出现的新特点,现阶段,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下各种计算机技术来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网络平台及动态数据库,拓宽资助来源渠道,提升贫困生综合素质及工作技能,建立网络预警监督机制,大力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一)完善标准化贫困生认定程序,建立信息化的动态贫困生数据库

笔者调查得知,目前各高校的贫困生数据库基本是每学年初由学生申请、学院审核、学校审批后,再由学校专职工作人员整理而成的,整个学年的资助工作均根据此静态数据库开展。然而,不同贫困生的贫困程度存在层次差别,甚至同一贫困生在不同时期贫困程度也有所不同,如果无法动态管理贫困生数据库,就无法科学、合理地分配资助资金。动态数据库的建立要紧密结合不同地区困难标准,动态收集学生经济状况。学院应设立专职人员在学生入校后通过电话、信函等方式向其家庭和生源地民政部门了解全方位的信息,结合学生各项费用缴纳情况、平时消费水平以及校园卡充值系统对学生的贫困程度进行认定,在学校范围内建立标准化的贫困生认定程序,对贫困生从申请—审核—评议—认定均予以全程公示,加大贫困生认定过程的透明度,建立网络监督机制,确保认定的公平性。同时,学校资助管理部门应开通对应动态数据库的学院方权限,使各学院资助负责人能够通过各自的权限动态上报贫困生现状,校方可通过数据库时时追踪全校贫困生的最新情况,对不同学院和不同省、市贫困生的分布情况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及时有效地发放各项补助,打破以往一年的资助套用一次认定结果的固定模式,做到资助工作更全面,更客观,更有针对性。

(二)结合属地贷款与生源地贷款的各自优势,完善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信息库,建立学校、银行之间的沟通平台

国家助学贷款的优越性在于属地银行发放贷款是根据学生身份证进行认定,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但贷后管理复杂;生源地贷款仅通过汇款单下拨贷款,能够及时地把钱发放给学校,贷后管理工作相对简单。各高校可以和属地银行实现贫困生动态数据库资源共享,为其发放助学贷款提供参考依据,以达到助学贷款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可以实行学院上报、学校审核、银行反馈机制,建立具有高校特点的助学贷款数据库及网络平台,分别给予学院、学校、银行工作人员不同的权限,充分利用银行工作人员的权限,实现学生贷款数据实时更新、学校实时监控、学院实时了解贷款数据,以便催缴毕业生贷款,减轻了学院、学校、银行三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学校下发贷款的时间,也使得毕业生能根据贷款数据库了解自己还款的最新动态,形成学生、学校、银行“三赢”的局面。

依靠数据库,学校对生源地贷款数据以及属地贷款数据进行比对,提出不同人群适合的贷款模式,并通过政策导向帮助学生特别是准备入学的大一新生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贷款模式,极大地发挥属地贷款及生源地贷款的优势,扬长避短,为今后的助学贷款工作打开一个新局面。

(三)针对不同贫困生的个体特征,设立多项奖学金,扩大助学金来源

第一,要帮助贫困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同时高校应广泛争取社会力量,动员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助学、奖学基金,用以吸纳人才及品牌推广,帮助有能力的贫困生完成学业,同时解决贫困生就业以及企业的用人问题。

第二,通过寻求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教辅、科研辅导人员的智力型工作,学校帮助学生取得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另外,学校应加强与社会联系,广泛挖掘潜力,拓宽渠道,使得勤工助学基金来源多元化,让学生获取更高的劳动报酬。

(四)开展远程贫困生技能培训,推动勤工助学之路由劳务型向知识型转变

学校应对贫困生增加使用技术、技能的培训,通过校园网免费开设家教、计算机、电器维修、工商管理等技能讲座,并且结合就业指导中心、心理中心的测评软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心理、性格等多方面的测试及指导,使贫困生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寻求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提高贫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推动勤工助学之路向知识型转变。

(五)统一管理,合理分配奖、助学金

奖、助学金及其他各项资助措施的评定不应该割裂开来,运用动态贫困生数据库及助学贷款数据库,对学生在各个阶段所取得的奖、助学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对于各个贫困生所获取的奖、助学金进行一定的平衡,尤其对于资助特别少的“双困”学生要进行定期的回访,帮助其解决生活、学习及心理问题,杜绝由于生活贫困而出现心理重大问题的发生。

(六)加强诚信教育,建立网络预警机制

学校应通过学生内省、学院监督、学校教育及考核机制加强对贫困生的诚信教育。各学院应组织学生以相互关怀和鼓励为出发点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讨论会,发现贫困生工作问题,并及时向学校资助及学生管理部门反映所存在的问题。学院对于学生之间的诚信活动要进行监督和正面引导,防止学生之间因为不良竞争互相诋毁,学院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及时、准确进行调查,对学生之间产生的误会要及时解除,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准确地上报学校,以便学校能够实时掌握学生动态。

学校要通过广播、校园网等方式大力宣传诚信教育,并以讲座、座谈等方式与学生面对面的进行沟通,解决贫困生的问题。同时,依托校园网建立网络预警机制,对于学生在线检举、揭发的违规、恶意欠费或诋毁等不诚信行为,一经查实即予以通报批评,并记录其诚信档案,取消一切评优、评奖、资助的资格。在毕业环节上,将学生的诚信档案转入其毕业档案,告知用人单位。唯有严格的诚信机制,才能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质,杜绝假贫困或恶意贷款等现象发生。

四、结论

当前,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学校担心、家长操心、学生忧心的社会问题【3】。虽然多元化的一系列资助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问题,但我们在工作中仍能感受到贫困生资助由于其滞后和延时,给贫困生的生活和学习造成的诸多不便,因此,这项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各级地方部门、高校、银行的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监督,才能将贫困生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高校在信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应与时俱进,开拓思路,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贫困生资助创新之路。

[1] 高瑛,宁春花.关于高校贫困生认定及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74-176.

[2] 黄继志.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36):49-50.

[3] 李成,薛全会,张亚莉.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2010(1):90-92.

Solutions on the FinancialW ork for Needy Students in the Information and Internet Age

YANWenming

(Fuzhou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108)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 issue of financially needy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s confronted with new challenges.Wha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is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equity of the work of supporting the financially needy students in colleges.This thesis treats the current supporting system as the starting point,does the research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k concerning financially needy students in colleges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and then puts forward solutions.In terms of the work concerning the qualification of needy students,student loans,setting of scholarships and assistantships,increasing of the work-study positions,and the education of integrity and credibility,the thesis proposes to build the corresponding dynamic qualification platform of the needy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improve the database of the student loans of the state,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of scholarships,assistantships and other means,and build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integrity and credibility on the Internet,with the purpose ofmaking the work of supporting the needy studentsmore effective and equal and ensuring that thework is normalized,scientized and informationized.

needy students,the financialwork,problems analysis,solutions.

G647

A

1674-2109(2011)01-0102-05

2011-01-20

本课题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探索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9JDSZ3050)。

颜文朗(1984-),女,汉族,实习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指导,个体咨询,大学生贫困生工作。

猜你喜欢

助学生源贫困生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图表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关爱·帮扶·助学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