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语法理论对汉语动语素属性词功能的解释

2011-08-15曹保平

关键词:体格语素主语

曹保平

(四川外语学院 中文系,重庆400031)

一、不同的“格形式”与普遍的“格关系”

格语法是(Case Grammar)菲尔墨于1968年在《“格”辨》一书中提出来的。他所说的“格”不是传统语法意义的“格”(通过名词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语法范畴,如“主格、宾格、与格、属格”等),而是指深层结构中句法语义关系的“格”。菲尔墨认为,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标准理论中的深层结构的语法关系,如主语、直接宾语、间接宾语等,实际上都是属于表层结构的概念;其深层结构中动词与名词的关系只是格的关系——即深层的句法语义关系,如动作与施事、与事、工具、处所等格的关系。“句子在基础结构中包含一个动词和一个或几个名词短语,每一个名词短语以一定的格的关系和动词发生联系”[1]28。

菲尔墨认为,不同语言中有不同的“格形式”,但一切语言中都存在普遍的“格关系”。菲尔墨提出的“格”有6种:①施事格(A:Agentive),表示由动词所确定的能察觉到的、典型的、有生命的动作发生者;②工具格(I:Instrumental),表示对由动作词确定的动作或状态而言,作为某种因素而牵涉到的无生命的力量或客体;③与格(D:Dative),表示由动词确定的动作或状态所影响的有生物;④处所格(L:Locative),表示由名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处所或空间方向;⑤客体格(O:Objective),表示由名词所表示的任何事物,在由动词确定的动作或状态中,其作用由动词本身的词义来确定;⑥时间格(T:Time),表示由名词所表示的动作或状态的时间。

动词可用“格框架”来确定特定的“格”。如“跑”类动词可插入框架[——A],“忧伤”类动词可插 入框架[——D],“打开”类动词可插入框架[——O+A],“谋杀”类动词可插入框架[——D+A],“给”类动词可插入框架[——O+D+A][1]34。这些框架表示某类动词必须使用的格,其他的格则可有可无。

表层结构中的主语、宾语,来自不同的深层格,由深层结构中的深层格转化为表层结构中的主语的过程,叫做“主语化”;转化为表层结构中宾语的过程,叫做“宾语化”。世界上的语言有各种结构类型,主要分为主谓宾、主宾谓和谓主宾。但这只是表层结构,其深层结构都是一样的[2]251。格语法规定,在主语化时,如有A,则A为主语;如无A而有I,则I为主语;如无A又无I,则O为主语[3]314。

因为格关系是人类语言的普遍句法语义关系,汉语的动词结构也可以运用这个理论来分析。不仅如此,汉语含有动语素的属性词也可以用格语法来分析,并且能很好地解释此类属性词功能——作修饰语的规律。

属性词(也称区别词、非谓形容词)是指作修饰语的粘着词,“只表示人、事物的属性或特征,具有区别或分类的作用。属性词一般只能做定语,如‘男学生、大型歌剧、野生动物、首要的任务’中的‘男、大型、野生、首要’,少数还能做状语,如‘自动控制、定期检查’中的‘自动、定期’”[4]。

所谓含有动语素的属性词,是指像“自动、国营、亲生”等属性词。

二、汉语动语素属性词中的“格”

汉语属性词中的动语素在属性词首、尾都有出现。

出现在属性词首的有:变相、超一流、翻皮、翻毛、仿真、烂尾、冒牌、适婚、随身、贴身、无形、言情、应税、应季、有偿、装甲,等等。这一类属性词,由动语素和名语素构成,其表层结构类似于述宾结构。表层结构的这些宾语,在深层结构中可以是客体格[O],如:相、一流、皮、毛、真、尾、牌、婚、身、形、情、税、季、偿、甲。

出现在属性词尾的有:草食、法定、公立、国立、国营、家养、家用、警用、军用、民营、民办、亲生、人造、自动、程控、二年生、光控、固有、后备、后进、历任、上述、实生、声控、数控、特需、听装、新任、原装、主打,等等。其中“草食、法定、公立、国立、国营、家养、家用、警用、军用、民营、民办、亲生、人造、自动”等,由名语素和动语素构成,其表层结构类似于主谓结构。

表层结构的这些主语,有的是深层结构中的客体[O],如“草食”的“草”;有的是工具格[I],如“法定”中的“法”;有的是处所格[L],如“家养、野生”中的“家、野”;有的是则是施事格[A],如“民营、民办、人造”中的“民、人”,“公立、国立、国营、家养、农用、警用、军用”等中的“公、国、家、警、军”也可以看作是施事格[A];“程控、二年生、光控、固有、后备、后进、历任、上述、实生、声控、数控、特需、听装、新任、原装、主打”等,后一个语素为动词性,前一个语素较为复杂,有名词性、形容词性、副词性,其表层可以看作状中结构。

前面有名语素的,深层结构有时间格[T],如“二年生”的“二年”;有工具格[I],如“程控、光控、声控、数控、听装”的“程、光、声、数、听”等;有的则是处所格[L],如“后备、后进、上述”中的“后、上”。“亲生”的“生”,有时是施事格[A](词义为“自己生育的”),有时是与格[D](词义为“生育自己的”)。

三、汉语属性词动语素的格框架

汉语属性词中动语素有的出现了必有格,有的没有出现必有格。

“二年生”的“生”,义为“生长”,其格框架为[——D],意为“生”,必有一个与格。“二年”是时间格[T],非必有格。“二年生”所修饰的名词“植物”,是“生”的与格[D]。

“后进”的“进”,义为“进步”,其格框架为[——D],意为“进”必有一个与格。“后”是处所格[L],非必有格。“后进”所修饰名词“同学”,是“进”的与格[D]。

“亲生”的“生”,义为“生育”,其格框架为[——A+D],“亲”是必有格。当“亲”是施事格时,“亲生”一定修饰其与格“子女”[D];当“亲”是与格时,“亲生”一定修饰其施事格“父母”[A]。

“自动”的“动”,义为“运动(与”静“相对)”,其格框架为[——A];“自动”所修饰的名词“取款机”,“取款机”在这里被看作施事[A](能“动”的“有生命者”)。“自动”之所以能修饰动词“控制”在于“自动”的“自”已经是“动”的施事格,这个框架中不缺少必有的格。“取款机”与“自”都是施事格,意味着它们在语义能结合为一个更大的组合,或“取款机”与“自”是同指成分。

“国营”的“营”,义为“经营”。其格框架为[——A+O],其中施事格“国”[A]已经出现,所以修饰的名词为客体格“企业”[O]。

“草食”的“食”,其格框架为[——A+O],其中客体格“草”[O]已经出现,所以修饰的名词为施事格“动物”[A]。

四、汉语动语素属性词的功能及规律

综上所述,汉语动语素属性词的功能是修饰名词,有些还能修饰动词,属性词与所修饰的词语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呈现出规律性。

规律1:动语素属性词所修饰的名词,绝大部分是动语素格框架中的必有格,即或是施事[A],或是客体[O],或是与格[D];小部分是可以作主语的工具格[I]。这个规律没有例外。

规律2:动语素属性词中出现的非必有格,如果是工具格[I],那么属性词所修饰的名词,一定是客体格[O]。因为工具格都占据了属性词中动语素主语的位置(工具格在主语化时,作用仅次于施事;而汉语施事常可以省略而不影响意义)。如:“程控、光控、声控、数控、听装”中的“程、光、声、数、听”等都是工具[I];“控、装”的格框架为[——A+O]。假如要出现施事都只有是“人”,这是常识,所以施事省略。因此“程控电话、光控开关、声控设备、数控车床、听装奶粉”中的“电话、开关、设备、车床、奶粉”都是客体格[O]。

规律3:动语素属性词中出现的是非必有格,如果是处所格[L]或时间格[T],那么属性词所修饰的名词,可能是与格[D],也可能是客体格[O]。如“二年生、后进、野生、家养的、后备”所修饰的“植物、同学、动物、人员”是与格[D];“上述”所修饰的“各条、内容”是客体格[O]。

规律4:动语素属性词的另一语素,不是名词性(非格)。它处于动语素前的一个位置(占据主语位置),则属性词也只能修饰其必有格中的客体格或与格。如“新任、历任、原装”中的“新、任、原”是非名词性语素,“任、装”的格框架是[——A+O]或[——A+D],所以有“新任人员、新任局长,历任领导、历任会长,原装啤酒”等,其中“人员、领导”是与格,“局长、会长、啤酒”等是客体格。

规律5:动语素属性词的另一语素是施事格时,它修饰的名词一定是动语素格框架中的客体格。如“民营、民办、人造”中的“民、人”。“公立、国立、国营、农用、警用、军用”等中的“公、国、家、警、军”也可以看作是施事格[A]。所以有“民营企业、民办高校、人造宝石、公立学校、国立大学、国营企业、农用汽车、警用飞机、军用地图”,后面的名词都是各动语素的客体格[O]。

规律6:动语素属性词的另一语素是客体格时,那么它修饰的名词一定是能主语化的施事或工具格。如“草食”的“草”是客体格,其修饰的名词“动物”一定是施事[A];“贴身保镖”中的“保镖”也是施事[A]。“适婚青年、适龄儿童、超一流棋手”中的“青年、儿童、棋手”是与事[D]。“随身物品、装甲坦克、仿真手机、翻皮大衣、冒牌商品”等后面的名词是能做主语的工具格[I](按:“物品”等名词不能是施事,只好归入作主语的工具格)。

规律7:动语素属性词能修饰动词时,动语素格框架的必有格一定全部出现在属性词中。如“变相剥削、不成文规定、自动控制、贴身保护”中“变、成”的必有格是客体[O]。而它们的客体格“相、文”都已经出现;“自动”中的“动”的必有格是施事[A],而施事格“自”已经出现;“贴身”的“贴”的必有格是施事格[A]或与格[D]再加上客体格[O],因为“贴身保护”义为“身贴身地保护”,即“身”兼有与格和客体格两重身份,即“贴身保护”中必有的格都全部出现。身兼两重身份在汉语中并不少见,上文所说的“亲生”的“亲”就兼施事格和与格。“这件事儿得他们对面交谈”中的“对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也解释为“面对面”,即“面”身兼两重身份。

五、结语

菲尔墨的格语法理论在实践中也曾遇到不少新问题,虽然其不断创造新的格来完善,仍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1971年菲尔墨放弃了格语法的研究。但是人们没有忽视格语法的贡献[2]253。他的深层格框架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一切自然语言,格语法能揭示深层的语义关系,可以利用它对表层结构进行推断。“知道了格的关系,……预测主语是什么,……一旦对句子结构进行了格的描写,就能对表层句的关系和性质作种种推断”[3]323。汉语属性词由于有部分含有动词性成分,也可以利用格语法理论,从动语素以及属性词中出现名语素之间格的关系,来推断后面修饰的词是名词还是动词。如果是名词,那么该名词就将是属性词中动语素的施事格或与格或客体;如果后面修饰的是动词,那么属性词中的名语素一定是作为动语素全部的必有格出现,必要时还会以兼属双重格的身份出现。

[1] C·J·菲尔墨.“格”辨[M].胡明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4.

[2] 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 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 267.

猜你喜欢

体格语素主语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最低入门等级音节、汉字、词汇表》语素和语素义分析
多义语素识别及教学探讨
——针对对外汉语语素教学构想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语素的判定、分类及语法单位关系研究述评
因果复合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