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教学法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1-08-15林国栋

卫生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医学知识枣庄基础医学

林国栋,王 莉

(1.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800;2.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枣庄 277100)

系统教学法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林国栋1,王 莉2

(1.枣庄职业学院,山东 枣庄 277800;2.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山东 枣庄 277100)

系统教学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

基础医学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病原微生物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是医学生入校最先学习的课程,又是学习临床课的基础,所以基础医学知识学习不仅影响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更关系到整个医学教育的成败。目前学科界限明显、课程门类繁多、医学知识深奥、学习时间紧张,给基础医学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克服这些困难,激发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兴趣,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我院遵循“淡化学科界限,强调整体意识”原则,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采用将基础医学课程按人体系统进行整合的系统教学法,收到良好效果。

1 存在问题

1.1 教学方法不当

在教学实践中,从事基础医学教育的教师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只能解决部分问题。由于基础医学知识量大,重点、难点繁多,教学时间有限,学院对教师教学进度和教学材料的检查督导严格,导致教师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有重点地讲授,学生只能按教师要求被动学习。同时,为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施行。

1.2 课程门类多

由于基础医学课程较多,各门课程的教材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需要进行编排,从而造成各门课程自成体系。教师只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医学知识间的联系,加之课时有限,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掌握一些重点和难点,不能系统理解知识内涵,更不能灵活运用知识。

1.3 间隔时间长

各课程开设间隔时间长,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学习新知识时,记忆已模糊,需教师重复讲授,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

1.4 内容重复

为满足教学和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各门课程的教材需依据教学大纲编写,以保证教材的整体性,势必造成内容重复。如生理学课程已讲授了尿形成过程,但在药理学课程利尿药教学中,又出现了尿形成过程。教师讲授这些内容时有时重复有时遗漏,还存在对同一内容的讲解有差异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知识的准确性。

2 对策

2.1 优化教学思路

我们应从课程结构整体着手,全方位改革和创新,促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为后续临床课学习及灵活运用知识奠定基础。

2.2 整合课程内容

生命科学各学科的发展和细化是科学研究的需要和结果,但并不代表人的生命活动是割裂和分离的[1]。从各门课程的组成要素来看,只有进行整体设计,兼顾各要素间的联系,才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2]。为此,我们遵循“淡化学科界限,强调整体意识”原则,将基础医学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及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7门课程按组织及基本组织和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九大系统整合成一门综合性课程,划分为10个章节,体现了学科间的有机融合。教学时间为2学期,除第一章细胞及基本组织为基础外,其他9个章节可同时学习,每个章节虽各有特点,但均按正常结构及功能、异常结构及功能、药物治疗的顺序进行。实验课教学包括结构学实验、形态学实验和机能学实验3部分,均结合模型、标本、仪器操作及多媒体课件教授。机能学验证性及演示性实验播放录像,可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同时,围绕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2.3 创新教学方法

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病理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的,以系统为主线安排课程,必然给教学带来困难。此时,教师应根据各系统特点和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以讨论式、民主式及问题教学法为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提升其综合素质。

2.4 健全测评体系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应构建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符合课程改革需要的考试模式。为此,我们将课堂随机达标检测、课堂阶段性检测及终结性检测相结合,将口试、笔试及实践操作相结合,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前的基础医学终结性检测,能使学生系统地复习和巩固基础医学知识,对衔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教育具有重要意义[3]。

3 效果分析

3.1 知识掌握的系统性

在理论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我们力求基础医学知识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启发性、适用性,在遵循机体机能基本规律和系统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化繁为简;在介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使学生可以系统、全面地理解其结构基础、正常机能、病理变化及影响因素、诊疗原则及治疗药物。针对机体结构机能的“正常—异常—疾病治疗—恢复到正常”的学习,体现了“淡化学科意识、强调整体意识”原则,使课程目标和岗位工作目标紧密结合,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2 实验教学的系统性

组织学生先在结构实验室,再到形态实验室,最后到机能实验室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创新性学习,体现了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切实增强了学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教材编写的系统性不仅有利于教师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自学。在引导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枯燥、抽象的基础医学教材变成了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趣味读物,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3.4 强化师资队伍

狭隘的知识视野不仅会影响教师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扩展和迁移,而且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深入浅出、举一反三[4]。基础医学系统教学法的施行,要求教师具备基础医学综合知识,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坚持送出去、请进来原则,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教师教授多门基础医学课程,并邀请有课程改革经验的教师来校讲学或担任兼职教师,使我院基础医学教师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保证了基础医学系统教学法的施行。

[1]李跃进,常宾.高职基础医学课程与教材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21.

[2]赵成.素质教育条件下高校课程设置问题探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2:231.

[3]顾洛.对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院医学教育的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3,4:413.

[4]杜静.我国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J].教育研究,2007,9:77~80.

G424.1

B

1671-1246(2011)07-0069-02

猜你喜欢

医学知识枣庄基础医学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枣庄学院
思维导图在医学中的应用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环境下《解剖学》教学资源开发探讨分析
枣庄探索公共卫生医联体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