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卫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
2011-08-15张海燕钟冬民陈江海胡明亮黄国栋曾金莲谢祖艺刘永鑫骆俊平罗春香温文花吴雪兰
张海燕,王 军,钟冬民,陈江海,胡明亮,黄国栋,曾金莲,谢祖艺,彭 国,刘永鑫,梅 刚,骆俊平,罗春香,温文花,吴雪兰
(1.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300;2.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3.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4.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河源卫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
张海燕1,王 军2,钟冬民1,陈江海3,胡明亮1,黄国栋3,曾金莲1,谢祖艺3,彭 国1,刘永鑫3,梅 刚1,骆俊平4,罗春香1,温文花3,吴雪兰1
(1.河源市卫生学校,广东 河源 517300;2.河源市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3.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4.河源市龙川县人民医院,广东 河源 517300)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困扰卫校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校没有附属医院的情况下,在阐述“双师型”教师内涵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讨河源卫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特点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原因。
河源卫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
近几年,随着卫生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广东“中医药强省、大省”口号的提出,我校中医药专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尤其表现在学生数量突飞猛进的增长速度上。而我校中医药专业教师中,虽多数具有双证资格,但80%都是高校毕业直接任教,没有临床实践经验。目前,在我校没有附属医院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中医药专业年轻化“双师型”教师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能不脱节,如何使学生所掌握的中医药技能和知识能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卫生事业,如何保证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质量及学生质量,这些是我校中医药专业教师面临的任务和挑战。为此,本课题旨在探讨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特点及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原因,以期对同行有所启迪。
1 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的实施
(1)成立我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课题组,就具体实施方案进行策划、筹备。
(2)选定医疗卫生机构试点单位,开展合作协商,签订合作协议。2010年5月,由河源市教育局、人事局和卫生局领导牵头,我校领导分别与龙川县中医院、龙川县人民医院领导就开展“一对一”构建模式达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签订“一对一”双方法人单位医、教合作协议书。该合作协议书明确了合作过程中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该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3)选定我校中医药专业教师“一对一”结对子成员与医疗机构合作单位医务人员开展“一对一”合作。结对子成员双方经协商共同制订合作计划书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课题工作。①2010年6月,我校中医药专业6位“双师型”教师分别与合作单位中医内科、中医骨伤科和中医康复保健科6位相关临床医技人员共同填报了卫生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医、教“一对一”构建模式申请表,并得到了双方所在科室、单位的正式批准。②2010年 7月,在有关业务领导的指导下,中医药专业“一对一”结对子成员到双方工作科室熟悉工作环境,了解有关规章制度,共同制订临床工作计划和中医药专业教学计划。③2010年7~11月,结对子成员双方除完成临床科室工作及教研室授课任务外,分别到对方科室开展工作,中医药专业教师在医院执业注册,开展临床实践工作;医院临床医技人员在学校进行中医药教学,参与集体备课、听课等教研活动。
(4)最后根据“一对一”构建模式合作情况撰写工作报告及相关论文。
2 研究成果与结论
(1)本课题首创“双师型”教师医、教“一对一”构建模式。
(2)本课题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校中医药专业教师的临床实践技能水平,为中医药专业教师了解中医药在临床的新发展、新动态,及时掌握新技术提供了渠道,从而确保了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和学生质量,为我校中医药专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通过本课题增强了“一对一”临床结对子成员的教学能力,提高了其理论水平;为我校储备了人力资源,解决了一直以来我校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能力不高、无渠道培养的难题。
(4)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结对子科室如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中药房及中医康复保健科无形中成为中医药专业的实验室,弥补了我校中医药实验室设备落后的缺憾,为培养教师和学生的中医药技能提供了场所。
(5)除结对子双方各自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外,其他素养如师德、医德等都在“一对一”构建过程中通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得到提高。
3 讨论
3.1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构建模式探讨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与“双师型”教师构建模式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其内涵的不同理解必然影响实际的教师培养策略和方向。因此,研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从“双师型”教师内涵、“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2方面出发。
3.1.1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内涵“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从最初提出发展到目前一直是个复杂而模糊的概念。在职业教育领域,“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存在着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不同,理论上分为5种或7种学说。基本的有“双证”[1]、“双能”[2]、“双职称”[3]、“双师素质”[4]4种说法。结合我校卫生职业教育特点,本课题探讨的“双师型”教师是“双证+双能”,即既具有教师资格证和专业技能证,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实际工作中,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具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的专兼职教师。
3.1.2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在职业教育领域,由于目前对“双师型”教师内涵存在着多种不同理解,“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呈现多样化,其中主要有院校培养、校企合作、校本培训和自我生成4种模式。
(1)院校培养模式。院校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最基本的模式,主要以高等学校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要培养基地。对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而言,派教师到高等医科学校脱产学习固然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一个良好模式,但在我校中医药专业教师数量少且授课任务重的情况下,这种院校培养模式不适用于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和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该模式使专业教师能够了解一线新技术、新信息,开阔理论视野,提高实践能力,促成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双师型”转变;同时聘请合作企业具有良好实践工作能力的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将案例引入课堂和实训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抽象和单调。这种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互补增益、动态调节,有计划地培养了“双师型”教师。该模式对我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的提出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3)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是指由学校自行策划、自行组织、自行培训的模式。其具有培训目标明确,培训时间与工作不冲突的优点;缺点是难以组织,培训面较窄,尤其对于中职学校来说,由于培训条件有限,质量难以保证。
(4)自我生成模式。自我生成模式是指调动教师个体在“双师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内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支持教师参加相关资格证书培训和考试。该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建立完善的“双师”培训制度和督促、激励措施,不足是该模式易造成教师偏向于以拿证为目标而无心真正进行临床实践活动。
由此,我校中医药专业在分析以上4种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学校条件,提出了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
3.2 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
3.2.1 “一对一”构建模式内涵“一对一”是指我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与某医疗卫生机构同专业临床医技人员结成对子,共同完成学校的专业教学任务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工作任务。“一对一”合作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一位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与一位同专业临床医技人员结成对子;第二阶段,一位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与同专业科室全体临床医技人员结成对子;第三阶段,中医药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与同专业科室全体临床医技人员结成对子。3.2.2“一对一”构建模式特点(1)针对性强。“一对一”医、教构建模式使我校教师和临床结对子成员在理论和临床实践学习上更有针对性,中医药专业“师带徒”的传统传承方式的回归,肯定了“一带一”的优点,这种模式使双方能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校教师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可以有针对性地了解中医药新信息、新动态,掌握临床中医药新技术;临床医技人员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可以熟悉课堂教学方法、思路,从而提高教学能力,实现了双方各自针对性地学习和提高。
(2)涉及范围广。“一对一”构建模式包括3个阶段,首先,一位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与一位同专业临床医技人员结对子,双方合作,通过在该科室一段时间的学习,符合“双师型”教师要求后,可以和该科室所有临床人员探讨病例、协商临床治疗方案;其次,进入第二阶段,一位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与该科室全体临床医技人员结成对子,即一位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对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反之亦然,一位临床医技人员通过“一对一”可以与中医药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讨论课堂教学方法;最后,进入第三阶段,中医药专业教研室全体教师与同专业科室全体临床医技人员结成对子。由此,中医药专业教师以及结对子的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内科和中药房所有成员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都将成为学校中医药专业合格的专兼职“双师型”教师。
(3)利益共赢。“一对一”构建模式不是单向学习,而是双向交流,教师通过“一对一”提高了理论教学能力,丰富了临床实践经验;医院科室无形中成为学校的实验室,临床医技人员成为中医药专业的兼职教师,为专业快速发展储备了人力和物力;学校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临床技能的提高有利于为临床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专业人才。从长远来看,医院和学校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通过“一对一”构建模式不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且双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最终实现利益共赢。
(4)适用面广。“一对一”构建模式不但适合中医药专业,而且适合医学其他专业和非医学专业。
3.3 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3.3.1 个别教师思想上对“一对一”构建模式重视不够 调查发现,个别中医药专业教师思想上对该模式重视不够,只是把参加该课题研究作为职称晋升的一项指标,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对自身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以致在该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持不认真、无所谓态度。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学校及相关制度对“双师型”教师重视不够。由于学校有关领导未能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因而不注重教师第二职称的发展与管理,忽略了“双师型”教师和其他教师在待遇上的不同,没有将“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与奖金、福利等挂钩。(2)学校教师教学负担重,精力不足。由于学生数量快速增长,我校师生比例严重超过国家规定,导致中医药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每周授课任务多达20节,繁重的授课任务使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精力不济、思想惰怠。
3.3.2 少数临床医技人员对“一对一”构建模式热情不够 与中医药专业教师结对子的临床医技人员由于工作繁忙、压力大等原因,少数临床医技人员成为“双师”的意愿不强,以致表现为不认真实施、走形式。
由于临床医技人员工作繁忙、中医药专业教师授课任务重且参与教师较多等原因,使得课题的具体实施与原定计划在时间安排上稍有出入,但基本按照原定计划实施完毕。
综上所述,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型”培养模式是社会经济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规范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有赖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制度的建立,在没有附属医院的情况下,我校提出的中医药专业“双师型”教师“一对一”构建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行性,值得同仁借鉴。
[1]冯德纯.锤炼师资队伍 造就“国重”品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5):16~18.
[2]吴诗芬.适应专科教育需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J].教育与现代化,1994(2):67~69.
[3]王义澄.适应专科教学需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J].中国大学教学,1991(4):16~18..
[4]朱孝平.当前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与方法评述[J].职教论坛,2009(5):4~6.
G451.2
A
1671-1246(2011)13-0015-03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卫生职教双师型队伍建设‘一对一’构建模式研究”课题(09-YB24)之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