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1-08-15李军柱
李军柱
(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山东 青岛 266000)
浅谈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教学中的运用
李军柱
(青岛烹饪职业学校,山东 青岛 266000)
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包括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和深化提升5个步骤。对于案例的选择要做到生活化、专业化、本土化,呈现案例的形式要多样化,分析、讨论时应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做到人人参与、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案例教学法;德育课;案例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案例,通过对案例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特征,强调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这种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并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对案例教学法在德育课中的运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案例教学法对德育课教学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德育课枯燥、抽象、理论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案例教学法通过教师提供生动逼真的案例,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高二下学期德育课开设法律这门条文多、难理解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每堂课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报刊、杂志(或自己编写的文章)选择典型生动的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极大地提高学生积极性。
1.2 提高学生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师生一起讨论,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与人沟通、良好相处,正确看待别人的观点,正确评价自己的表现,树立理解和包容意识,大大提高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求同存异,达成共识后选出代表阐述本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包容意识。
1.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案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表达自己观点、组织语言和说服他人的机会,通过听、说、讨论,学会理性地进行思考,摆正自己的立场。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发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每组安排小组长,记录本小组同学发言的内容,小组代表发言不能局限于某一同学,每次都要有所调整,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1.4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就促使他们多动脑、勤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某一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问题不局限于书本上现成的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尤其体现在法律课堂上。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又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对于法律中不尽完善之处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
2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 精选案例
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的典型人物、事件或人物和事件的有机结合体,案例的好坏直接关系教学效果的优劣。因此,选择典型、生动的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首要任务。案例选择要体现“三化”。一要生活化,即提供给学生的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学生觉得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例如,在讲“刑事责任年龄”时,提供的是浙江省金华市中学生徐力不堪忍受学习和家长的压力将母亲打死的案例。案件详细介绍了徐力的家庭、个人成长经历和犯罪原因,贴近实际且与他们同龄的学生犯罪引发其深深地反思。通过该案例,学生不仅学到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相关知识,心灵也受到莫大的触动,认识到法律学习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二要专业化,即提供的案例必须贴近学生专业。高二上学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中每节前都有一个详尽的案例,但并不是每一个案例都贴近学生专业,所以在学习这些案例时要加以筛选和补充。例如《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一章第三节“职业素质及构成”中用的是徐虎的案例,虽然能说明问题,但与学生专业有一定差距。我们学校部分学生学的是烹饪专业,给他们应当选用本校学生王涛与“万和春排骨米饭”的案例。他从一个普通的烹饪学生发展成拥有1 600万资产的企业家,运用该案例授课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学生不仅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而且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和期待。三要本土化,尽量选用本区的案例。法律课本上虽然有很多案例,但这些案例有些离学生较远,学生感触不深,最好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在讲授法律时,从青岛各大报刊上选择案例,或到学校附近的四方区人民法院搜集、旁听相关案例,并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效果。
2.2 呈现案例
呈现案例的方式很多,书面形式(提前印好发放给每位学生)、视听形式(通过录像或多媒体呈现出来),或者学生表演案例。教学中,根据不同内容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形式,例如在讲诉讼程序时,采用录像形式让学生观看四方区人民法院审理“关于张强抢劫案”一例。通过观看整个审理过程,明确审理的4个阶段以及相关诉讼知识,同时也将思想教育渗透其中。一般情况下,采用书面形式,课前每人发一份案例材料,让学生提前阅读,并就案例材料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以便节约小组讨论的时间。
2.3 分析讨论
这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其中小组讨论又是重中之重,不但给学生检验自己思想、分析案例的机会,并且能够培养参与教学的信心。一些学生羞于在全班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组讨论能逐步培养其自信心和心理素质。笔者将全班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6~7人,每组选出1名小组长负责记录每个学生的观点,小组长实行轮流制。小组讨论完毕,进行课堂发言,相互交流,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就小组的共同看法发言,组内其他成员做必要的补充。其他小组可针对发言小组的观点、看法以及陈述的事实,发表自己小组的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1)使讨论井然有序;(2)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调整他们的视角;(3)将自己置身于讨论之外,促成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思考、发言;(4)协助学生理清思路,使他们的观点更清晰、准确。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应扮演的角色:(1)演讲者。在课堂案例讨论时,忌喧宾夺主。(2)评论家。教师不应频繁对学生见解强加指责和干涉。(3)仲裁者。讨论过程中发生争执时,教师不应马上评判是非,过早下断语实际是终止讨论。
2.4 归纳总结,深化提升
学生发言完毕,教师应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点评的原则是对成绩给予充分肯定、表扬和鼓励,对不足给予适当指导。案例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外,每节课最后留出3~5分钟时间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总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体现素质教育的宗旨,实质属于研究性学习,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使学生处于积极参与状态。笔者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G424.1
B
1671-1246(2011)21-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