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探
2011-08-15郑雪
郑 雪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探
郑 雪
(甘肃省中医学校,甘肃 兰州 730050)
针对中职生实际,提出对中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实施分阶段、多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案。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
1 中职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生以16~20岁的独生子女为主,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道德观还不稳定,生理、心理多变[1]。
(1)中职生正处于由少年步入青年的阶段,思想品德具有过渡性和可塑性。思想虽然幼稚和单纯,但又具有青年时期的独特性。
(2)中职生随身心发展趋向成熟。特别是他们由相对封闭的初中阶段进入较为开放的中职阶段后人际交往范围扩大。社会化加速,使他们渴望了解社会,但由于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思想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因而极易受不良思想和行为影响。
(3)中职生精力旺盛,对事物的感受较敏锐,遇事易急躁冲动,处理方法简单,看问题片面。因此,自控力和辨别能力有待提高。
2 中职生年级特征分析和职业生涯规划方案设计
根据中职生实际,笔者以学生在学校的3个学年为3个自然阶段,并以每个阶段的特点为依据,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方案[2,3]。
2.1 一年级:适应—定位
2.1.1 特征分析 一年级学生面临的第一个巨大变化是环境的改变。(1)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中职生来自其他城市,对本地区气候、习俗、文化等不适应。(2)学习环境的改变。①中职学校开设的学科多,既有基础课,又有专业课、选修课;既有自然科学,又有人文科学;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实践能力。②学习自由度大,学习自主性要求更高,学习由被动走向主动。(3)人际关系的变化。中职生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理想走向现实,需要重构人际关系。
2.2.2 培养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应着重培养学生适应能力,为其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并适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指导学生思考读书的价值,激发自我学习的内驱力。一年级新生认为来中职学校读书的目的是学习职业技能,为就业做准备;在中职学校学习较轻松;是因为自己和父母的愿望等。可见,他们对上职业学校的目的只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没有理性地深入分析,不清楚自己应重视什么,进而失去学习的动力、生活的目标。为此,要引导大一新生思考读书的价值,并将价值具体化,让他们在价值认知过程中激发学习动力。
(2)引导大一新生设定短期目标,规划学习生涯。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并结合对专业的认识,确立初步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短期目标,并付诸实践。这一过程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规划生活,确定行动目标。
(3)强化专业教育,确立学习目标。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向学生公布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学生学习,使之形成职业岗位群概念,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及考证考级要求,进而明确学习目标。
(4)加强人际交往,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目前,中职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控能力。为此,学校应通过开展主题团队活动,如以宿舍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破冰行动”、“爱舍爱家”等活动[4],促使其相互交流,树立集体观念,培养其人际交往能力、独立处事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品质。
2.2 二年级:塑造—拓展
2.2.1 特征分析 经过一年的适应和调整,二年级学生基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精英型。一部分资质较好的学生开始表现出独立性强、适应环境快等特质,并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学习成绩好、工作热情高、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2)学习型。他们较快地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勤奋、上进、刻苦,但其只顾学习,极少参加集体活动,忽略了其他素质培养。
(3)社团型。经过一年的适应和摸索,一部分学生显现出超常的工作能力和资质,他们在社会实践、社团工作等领域崭露头角,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但因为社会实践和社团工作较多,他们无法安心学习,有的甚至荒废学业。
(4)混世型。经过一年的学习和活动,仍有少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学校生活,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没有奋斗目标,学习不认真,组织纪律性差,集体观念淡薄,常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抱怨,对同学不理不睬。这一类型的学生通常具有某种性格缺陷或心理问题,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并积极引导、教育的特殊群体。
2.2.2 培养方案 该阶段应着重培养学生基础知识获取能力、实践能力,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不断完善个性,提升综合素养。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体方案及措施如下。
(1)指导学生考证考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一定需求的驱动下,会发挥极大潜能。对于中职生而言,拥有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是他们进入社会的基本需求。因此,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掌握熟练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获得相应证书。
(2)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相同专业有不同的职业岗位,每个职业岗位的职业要求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学生在第一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选择专业发展方向,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并主动按照需求自我完善。
(3)发挥兴趣特长,着眼个性教育。在第一年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组建各种兴趣小组,成立各种专业协会,发掘和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使其全面、协调发展。
(4)注重实习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对于专业性较强的中职生来说,二年级下学期就进入实习阶段,这个阶段是对中职生专业知识系统化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检验,也是他们走向社会的初步锻炼,对其今后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2.3 三年级:实践—就业
2.3.1 特征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与锻炼,思想日趋稳定、个性特征较明显、能力结构基本成形,对就业、生活等问题的想法和计划也变得越来越现实,其大体呈现以下几种类型。
(1)就业创业型。这些学生有的会应聘到一些外资企业或私营企业;有的会同他人共同创业或独自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继续教育型。继续教育是目前中职生提升学历水平,提高能力的一种方式。除参加正式考试外,学生还可通过函授、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实现自己追求知识的梦想。
(3)迷糊型。这部分学生对自己以后从事什么职业,如何通过学习使自己满足职业要求等问题认识不清。这类学生易出现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工作及就业与升学的心理矛盾,并始终在人生目标的确定上徘徊、犹豫不决。
(4)懒散型。这类学生虽占少数,但也不容忽视。他们对自己的人生没有很好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虽然意识到就业压力,也认识到自身不足,但认为已无法弥补,从而自暴自弃。2.3.2培养方案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及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该阶段应着重指导他们进行准确的个人职业定位,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具体方案及措施如下。
(1)准确定位,找准发展方向。给予学生适当的心理辅导,使其学会调整心态,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理性、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内在优势、内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等,找准位置,明确自身发展方向[5]。
(2)加强社会实践,缩短就业差距。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勤工助学或顶岗实习;改革教学模式,按企业要求和规范组织教学实习。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使其在面向社会时能尽快进入角色。
(3)开展面试培训,提高应聘能力。面试培训对中职生准确把握、展现自我至关重要。为此,中职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英语运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掌握面试技巧,提高应聘能力。
(4)强化毕业生教育,倡导文明离校。毕业班学生心态浮躁、纪律松散、学习观念淡漠、行为颓废。在这样的氛围中,一方面,应指导学生调整心态,充分珍惜和利用在校的最后时光,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价值,为步入社会积累宝贵财富;另一方面,应重视就业教育,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就业能力。
综上所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培养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实施以就业创业教育为主题、实现生存教育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成为当今中职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为此,各中职院校应结合当代中职生特点和思想,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各环节中,使其贴近学生实际、成长与成才需要,以帮助中职生顺利就业、积极创业。
[1]南海,薛勇民.什么是“生涯教育”——对生涯教育概念的认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5~6.
[2]黄彩萍.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3]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职业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9(1):11~14.
[4]肖薇薇.职业学校班级文化建设新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5]张莹.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G455
B
1671-1246(2011)21-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