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
2011-08-15高占玲朱春凤林晓燕
高占玲,朱春凤,林晓燕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5200)
浅议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
高占玲,朱春凤,林晓燕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5200)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培养的是具有现代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人才,实践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中,优化课前设计,加强教学过程和考核评价,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
高职高专护理教育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适应21世纪需求的高技能护理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护理学基础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操作技能,但目前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要加强护理教学改革,首先要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把实践综合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精心设计每堂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1 优化实践教学课前设计
1.1 确定实践教学目标
在确定实践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把加强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纳入到实践教学目标中,目标应是切实可行、可监测和评价的。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创造性工作的方法。三年制高职高专应偏重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1.2 精心设计实验教案
护理实践教学以加强实验技能操作和开设综合性课程为基础,进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实习编排,学生利用所学的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职业道德规范等多学科人文知识,将“以病人为中心”护理理念自然而然地运用于护理实验。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应统一备课,做好学科间内容衔接,选择最佳教学起点,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精心设计切入点与教案,在教案中应设计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5要素构成的新型教案结构。
1.3 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课准备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关键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上好实验课,增加其主动性,清楚这次实验课“做什么”、“如何做”、“为什么这样做”,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和积极获取知识的习惯。
实验课的准备阶段,由传统的教师准备实验变为学生独立准备实验(包括物品)和完成课后清理工作。在护理实验室每组设立一组器械柜与物品交接登记簿,上实验课时护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迅速、准确地准备所需物品,课前课后交接、清理物品,加强学生责任心与动手能力培养。
2 改进实践教学过程
2.1 灵活运用示教,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示教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或直观教具、技能操作步骤等,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学生边看、边想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观摩性,对护理实践教学起目标导向和潜移默化作用。灵活把握示教时机,可有效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在学习操作前进行示教,可使学生对新操作的程序、要领、操作手法及整个操作规程有一个直观印象。在进行分组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模糊概念以及提出的问题适时进行纠正和答复,并正确示教。实际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示教。此时的示教应总结学生在操作中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一步分析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并提出对策,使学生从示教中得到启迪,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践教学质量[1]。
2.2 多元实践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是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性,体现教师任务和角色的转变[2]。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辅以CAI课件、录像、教师示教、学生回示及教学点评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2.2.1 引导——发现式教学法 这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3]。这种模式的基本结构为提问—假设—验证—总结提高。如在介绍“一般急救”一章的“心肺复苏”一节中,教师可借助急救模型人采用此种教学法授课。首先提出问题:如在户外遇到心跳骤停需心肺复苏的病人,应怎样进行抢救工作?然后提出假设:如病人的卧位、体外按压心脏的部位、按压的频率、口对口呼吸的次数等。再围绕假设进行推理,进一步在模型人身上进行验证,根据模型人指示灯的显示来验证对错。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该方法以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为基础,师生情感的融合程度决定引导过程的状态特征和结果。选用该方法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4]。
2.2.2 探究性实践教学方法 选择探究性实践教学方法,将铺床法、鼻饲法、洗胃法、口腔护理、吸氧术、导尿术等采用“展示问题—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模式进行教学,强调护生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和获得新体验的经历,更好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能力的培养[5]。
2.2.3 情景模拟及角色模拟教学法 在讲授患者生活护理、搬运患者及临终患者护理时,设置多种情景,让学生扮演相应角色,亲身体会患者的感受。通过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一方面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获得特定角色心理需求及其满足感的移情理解,从而形成或改变某种态度[6]。
2.2.4 多媒体辅助实践教学 对传统的教师演示讲解、学生验证重复的实践教学手段加以改革,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通过教学软件包将电子教案、幻灯片、照片、录像、CAI课件、训练模拟系统、网络等综合应用于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可有效解决单纯实际操作演示的局限性,能清晰、生动地展示操作方法和步骤,教师可以方便地将操作进行分解演示和系统演示,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掌握操作技能。
3 加强实践考核评价
加强实验技能考核能够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通过考核给学生增加压力,但操作考核并不是单纯的进行某项操作,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7]。
3.1 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监督体系
建立由教务处、护理系、护基教研室组成的阶梯式教学检查评价体系,并设计各种实验教学评价表,评价实验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学生人性化护理能力。
3.2 规范操作考核评价标准
实践考核评价标准要侧重对病人的人性化护理,设定3项指标:态度指标包括仪表、举止、表情、语言、表达;技能指标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预期结果即整体效果评价要求每项操作都应贯穿护理程序评估、计划、实施、评价。
3.3 开展综合能力评价
通过病例模拟情景、角色扮演、真人真做,全面了解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可考核学生的沟通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应变能力、综合能力、健康教育能力等多个方面。给予学生不同的病例,让学生提出健康问题,确定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设计不同护理方案,实施护理措施。教师对学生操作综合能力及创意进行综合评价。
改革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的21世纪护理人员的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培养学生人性化护理能力,强化“以人为本”护理理念,从而培养出实用型、高技能、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护理人才。
[1]袁义厘,孙建玲,高井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44~45.
[2]沈宁.护理专业教育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唐文中.教学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
[4]金莉光.教育学理论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56~60.
[5]崔玉霞,邹继华,孙建玲.探究性实验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8(26):2434~2436.
[6]姜安丽.护理教育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7]史瑞芬,曾爱芳,吴俊.改进护生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考评标准的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1):23~24.
G420
A
1671-1246(2011)21-00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