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初探
2011-08-15冯延平
冯延平
(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 平顶山 467001)
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初探
冯延平
(平顶山市卫生学校,河南 平顶山 467001)
针对妇产科护理教学不能满足实际工作岗位需求现状,迫切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造高仿真护理实训环境,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妇产科护理学;教材建设;岗位需求
传统的妇产科护理课程内容偏离或滞后于职业岗位需要,教学方式落后,偏重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致使专业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及岗位需求。如何提高护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已成为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加强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满足岗位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妇产科护理岗位任务需求调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邀请一线护理专家,根据妇产科护理岗位对中职护理专业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参考新的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实用为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整合。按照目前妇产科护理岗位的实际需求,删减临床不常见的妇产科护理内容,如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中的血管、淋巴和神经部分,增加分娩镇痛的麻醉及护理,妊娠合并贫血及糖尿病的护理,胎儿健康技术的护理[1]。整合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部分教学内容,增加巨大胎儿、羊水过少、晚期产后出血内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有而教材没有的内容)。考虑到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特殊性,还需强调人文护理知识教学,帮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
2 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场所直接设在实训中心,通过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2]。
传统的妇产科护理教学“重教法、轻学法,重讲授、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重单一技能、轻综合能力”,缺少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和学都脱离了做,使学生失去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3]。妇产科护理教学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场所设在妇产科护理实训中心,教师边讲解、边示教,学生边学习、边训练、边提问,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兼顾能力、知识、人文素质培养,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相分离状况,在教学中以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要求为载体,让学生把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自觉构建知识体系。
3 改进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通过这些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具体来讲,如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精选临床真实病例为模版,设计教学问题,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中;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采取角色扮演、模型人身上模拟、临床情景再现方法教学,使学生体验护士角色,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在精选教学方法的同时,改进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将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内容以图、文、声、动为一体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有趣,进一步提高并强化教学效果。
4 构建高仿真护理实训环境、实验实训对接工作环境
为使护生实习前减少对临床工作环境的陌生感,进入临床后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角色,按照零距离接触临床的原则,模拟妇产科工作环境,建立高仿真的护理实训室,内设产科实训室、产房、母婴病房、新生儿沐浴室、妇科实训室等。装备有产床、胚胎发育示教模型、孕产妇腹部触诊模型、高级分娩与母子急救模型、分娩机转示教模型、助产练习模型、产前宫颈变化模型、会阴切开缝合模型、妇科检查床、多功能妇科检查模型、计划生育手术模型等。在教学组织、安排和实施中完全模拟妇产科护理工作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模式的“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妇产科护理技术操作;利用模拟病房,通过模拟临床工作环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5 改革传统考核模式,建立理论考核和模拟临床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核评价以理论笔试为主,侧重于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考核,对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等评价存在很大局限性。建立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包括单项技能操作和综合临床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及教学效果。
5.1 理论考核
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取得从事护理工作的准入资格考试,对护生来说非常重要,每年都有许多护生因在妇产科护理学部分失分太多而未通过考试[4]。近年来,我校在妇产科护理理论考核过程中,组织专业教师认真研究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规律、题型特点,结合教材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内容,按照培养目标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建立妇产科护理学题库,实行教考分离,从题库中随机抽题,客观检测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实现理论考核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接轨。
5.2 实践考核
实践考核采用单项技能考核和综合临床技能考核相结合方式,其中,单项技能考核采取抽考方式进行,成绩占70%;综合临床技能考核采取模拟临床方式,在模拟病房创设模拟病案情景,学生通过扮演病人及其家属、医护人员不同角色,评价应用护理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实际操作、展现职业素质的能力,成绩占30%。综合成绩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实习。
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更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快速适应临床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1]郭艳春.新版妇产科护理编写理念[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30~131.
[2]刘爱平.浅谈护理技巧的“教学做一体化”[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4):67~68.
[3]苏华莺.浅析高职教育教学改革[J].商情,2009(6):61.
[4]崔萱.如何应对护士执业考试中妇产科护理学部分考题[J].现代医药卫生,2011(1):159.
G420
A
1671-1246(2011)21-0071-02